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济源作为南太行脚下的主要城市之一,沿黄区域生态环境脆弱,部分山体被挖空,植被遭破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为此,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南太行、沿黄生态屏障区"的发展定位,以"把济源建成又富又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奋斗目标,加快实施南太行济源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筑牢沿黄绿色屏障,全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桂林漓江流域作为重要的桂北生态屏障,随着城市的扩张和经济的发展,其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挑战。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有效手段,研究小组基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视角,结合漓江流域基础条件,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区、土地综合整治区、自然保护地、地质遗迹资源等不同保护修复区的生态产品供给潜力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漓江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可与当地农产品生产、休闲观光、生态文化等产业兼容发展,实现多元化生态产品新业态。  相似文献   

3.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互融合,密不可分。河南沿黄地区是黄河流经区域地形地貌特征最为特殊区域,如何在全流域中率先破解流域资源性缺水与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守住“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3月1日,记者从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获悉,《2020年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简称《要点》)印发,提出要抓实抓细抓落地,把握沿黄地区生态特点和资源禀赋,从过去的立足“要”向立足“干”转变、向先行先试转变,引领沿黄生态文明建设,在全流域率先树立河南标杆。  相似文献   

4.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日前,河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把握黄河流域发展大势,立足中原更加出彩大局,出台《2020年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提出要抓实抓细抓落地,把握沿黄地区生态特点和资源禀赋,从过去的立足“要”向立足“干”转变、向先行先试转变,引领沿黄生态文明建设,在全流域率先树立河南标杆。  相似文献   

5.
焦作位于黄河中下游的分界处,是黄河出山谷入平原的第一个节点城市,历史上素有“悬河头、华北轴,百川口、万古流”的说法,沿黄的孟州市、温县、武陟县滩区总面积58.53万亩。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局深入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一张蓝图保发展、一体共治建生态”工作思路,全力推动黄河流域焦作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在系统调查沂蒙山区域自然生态各个要素基础上,识别出生境破损,水生态系统质量下降,森林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等三大区域生态安全问题和十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构建了“三山三水”的生态保护修复格局,划分了沂山—沂河水生态、蒙山—汶河林草和基础环境、尼山—祊河基础环境和水生态保护3个主体修复区,规划了基础环境类、土地整治类、林草保护修复类、水生态保护修复类、污染防治类和监测监管预警类等6大类工程措施。工程实施将提升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也将为类似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这是一份亮眼的答卷:供应土地3928亩,实现财政收入16.91亿元;成功入围自然资源部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试点城市;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不动产登记实现一般业务5个工作日办结、抵押登记3个工作日办结……2019年,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一张蓝图保发展、一体共治建生态"总体思路,重点聚焦生态文明建设主责部门、高质量发展保障部门、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职责,主动担当作为,  相似文献   

8.
<正>湖北省鄂州市是长江中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区,但因过去偏重的产业结构造成环境容量接近极限,生态环境亮起了“红灯”。近年来,鄂州市系统化设计并实施“生态价值工程”,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践路径,着力从生态价值计量、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等方面,探索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价值补偿新模式,逐步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化、市场化、金融化,生态责任制度化,发展动能生态化,书写了生态价值日益“显山露水”的精彩篇章。  相似文献   

9.
“以前,这里真可算是满目疮痍,现在,经过修复治理,真是大变模样,也将更有利于我们当地的发展。”近日,在济源承留—小寨露天采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施工现场,承留镇村镇建设发展中心主任曹宪松高兴地说道。在施工现场,笔者看到,昔日的露天采坑和堆放废矿渣石的荒坡早已不见,危岩清除完毕,土地回填平整……据悉,这里即将通过生态修复重现“绿水青山”的美丽画卷。  相似文献   

10.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需要以维持区域生态保护格局为基础,聚焦核心生态区、重要生态带和重点生态绿心,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实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以山东为例,在生态问题诊断基础上,基于省域生态保护格局,构建了“两核、三带”的生态修复总体格局,提出了“六心、六原、多城”的生态修复关键区域,提出了筑牢生态保护基础框架,锚定重点生态绿心保护修复,因地制宜开展平原土地整治修复,差异化推进城镇生态修复,以期为省域生态修复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是中央赋予自然资源部门“两统一”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系统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大工程的优先任务。按照自然资源部要求,河南省各地市已启动了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简称“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县级规划编制工作也将有序开展。如何编制好生态修复规划这一新的国土空间专项规划,为科学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有力依据,从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笔者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为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地区靠近渤海湾,遍布滩涂湿地资源,生态环境比较复杂。该文通过建立“生态敏感性生态压力度”概念模型,构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数据标准化将指标统一量纲,最后根据数学模型计算评价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并分为5个等级。经计算,西北部沿海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等级较高,主要指湿地及盐渍化比较集中的东营市北部地区,南部地区相对较低,尤其是远离海岸线的地区。并针对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正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显示,当前我国土地利用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生态环境形势仍很严峻,城乡生态空间被挤压的问题日趋严重。如何切实保护生态空间、建设生态文明?如何科学划定生态红线?如何完善生态修复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北京师范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彦随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4.
归来庄金矿为鲁西地区大型金矿床,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复杂、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本文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治理方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索了一套“双碳”目标下生态复绿、科普教育基地、旅游业再造及注浆止水4种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模式。该模式不仅解决该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节约了治理成本,而满足了保护归来庄金矿独特珍稀的矿业遗迹的需要,为科学研究和科学知识的普及提供了重要场所,带来了持久性的效益,值得在同类型矿山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春回大地,百花盛开。沿着南太行蜿蜒的山路向上,山间的柳树急于吐翠,连翘花、桃花争相吐蕾,花草、树木正在春光和春雨的滋养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南太行,是大自然赋予辉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然而,20世纪中叶,这里因无序开发,造成植被大面积破坏,森林覆盖率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6.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于2014年2月1日起生效实施。《条例》的出台是广西近年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工作所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体现了广西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先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精神,亦标志着广西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背景:为促进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近年来,广西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特别是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后,沿海地区海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砂石矿产资源丰富,多年以来开发利用存在点多面广、规模小、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等问题,带来沉重的生态环境压力。本文从全省砂石矿山开采现状和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入手,结合实际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合理的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对策建议,对今后相关工作开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环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 TM影像解译后的土地利用数据、MODIS影像计算的植被指数,以及人口、经济和气候数据等为数据源,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构建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域2000-2010年湿地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环长株潭城市群2000、2005、2010年湿地生态安全指数均值分别为0.7268、0.7151和0.7196,湿地生态安全状态“良好”,生态安全等级程度为“较安全”。(2)环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差异性明显,一级湿地生态安全区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周边,二级湿地生态安全区沿主要河流分布,三级湿地生态安全区主要分布在2个或3个城市之间的交界区域。(3)研究期间环长株潭城市群湿地面积变化明显,该区域湿地总面积逐年减少;森林沼泽、草本沼泽、湖泊、河流、水田的斑块分维数均呈增加趋势;水库/坑塘、河流破碎度指数明显高于其他景观类型,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减少。在此基础上,从土地利用变化与转型、湿地景观结构与功能、自然因素等方面对影响该区域湿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直接作用于湿地生态环境,通过改变区域景观和土地利用结构使湿地面积发生变化,直接影响湿地生态安全。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通过改变水热状况和植被覆盖,间接影响湿地生态安全。针对该区域湿地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建议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好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干扰。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5[109]号)的要求,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避免和减少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矿产资源的开发应贯彻“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以及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过程控制、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推行循环经济的“污染物减量、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技术原则。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建设对生态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中国城市生态空间土地整治工程建设中存在过度注重美学和视觉效应、盲目引进外来种、植物配置不合理、大面积运用草坪等现象,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通过分析生态文明背景下中国城市生态空间规划与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市土地整治生态空间特点,总结提出了“人+植物”群落城市土地整治生态修复基础理论,并以陕西省渭南市渭东新城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重点阐述了城市土地整治过程中生态空间群落构建的方法要点和具体思路。结果表明:在城市土地整治修复和生态空间建设中,重点利用本土植物群落特性,构建复层植物群落;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打造平衡的生态链;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耦合关系,并以“人+植物”群落为单位与城市设施、人类活动、环境承载力综合考虑设计城市生态景观,最终可以构建优美、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