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黄铁矿是重要的金属硫化物矿物,在多种矿床中均有产出,其标型特征对矿床成因、矿体空间分布等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以扬子板块西缘攀西地区白草矿区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利用矿相学、电子探针等分析方法来对比研究浸染状、致密块状、斑杂状、网脉状矿石中黄铁矿的标型元素特征。结果表明:白草矿区黄铁矿Fe、S平均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46.030%、52.815%,介于岩浆成因与热液成因之间,根据矿石特征,黄铁矿以岩浆成因为主,并有少量热液作用参与;将白草矿区黄铁矿δFe-δS特征与金川等典型铜镍硫化物矿床黄铁矿对比,表明白草矿区黄铁矿为典型的岩浆熔离型;由于存在钒钛磁铁矿,Co/Ni值多小于5,说明钒钛磁铁矿与硫化物存在共生关系;岩浆内生成因黄铁矿S/Se值小于15000,白草矿区黄铁矿S/Se值为812~10466,显示白草矿区黄铁矿为岩浆内生成因;Se/Te值随温度降低而升高,显示上述4类矿石黄铁矿结晶顺序为浸染状矿石→致密块状矿石→斑杂状矿石→网脉状矿石;原始地幔标准化主量、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白草矿区黄铁矿兼具岩浆成因与热液成因。综上所述,攀西地区白草矿区黄铁矿成因主要以岩浆熔离作用为主,并含有少量热液作用。  相似文献   

2.
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同位素研究在喀拉通克岩体的地壳物质混染过程中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块状和浸染状矿石、斑点状和脉状矿石以及围岩中硫化物进行硫同位素测试,分析了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在硫化物中的富集状态,探讨了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块状矿石的同位素测定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千分偏差δ(34S)为(-1.30~1.84)×10-3,浸染状矿石的δ(34S)为(-2.50~0.85)×10-3,脉状矿石的δ(34S)为(-1.54~3.00)×10-3,围岩中黄铁矿的δ(34S)为(-7.8~-3.3)×10-3;硫同位素在硫化物中的富集从大到小依次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说明硫化物之间基本达到了硫同位素平衡;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的硫主要来自于地幔,只在岩浆熔离作用形成的浸染状矿石和岩浆后期热液阶段形成的脉状矿石以及晚期黄铁矿中有少量或局部地壳硫混染的痕迹;地壳硫的加入没有在岩浆源区发生,可能发生在岩浆上升并发生硫化物就地熔离的局部过程中,几乎不对硫饱和及硫化物的熔离产生影响;岩浆在地壳深部发生的橄榄石、铬铁矿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有可能是促使硫饱和与硫化物熔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摘 要:多彩铜铅锌矿床位于“三江”多金属成矿带北段青海省南部的治多县,是目前该地区新发现的唯一一个与古特提斯火山作用有关的大型矿床。矿体产于晚三叠世巴塘群火山岩地层中,直接赋矿围岩为英安质凝灰岩。矿区内主要发育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重晶石化、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等蚀变,矿化类型以块状及浸染状铜铅锌矿化和纹层状及星点状铜矿化为主,其次为细脉状铜铅锌矿化等。蚀变矿化在空间上具有明显分带性,以白云石-重晶石固结壳为界,下盘依次出现硅化-重晶石化-块状及细脉状矿化带、硅化-黄铁矿化-稠密浸染状矿化带、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稀疏浸染状矿化带、硅化-弱绿泥石化带、绿泥石化带。上盘则多为成矿后中低温蚀变组合,如弱硅化-弱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成矿演化上,矿床经历了3期主要成矿作用:火山沉积-气液矿化期、海底喷流热液矿化期及表生期。矿床地质特征、蚀变矿化分带及成矿演化等的综合分析表明,多彩铜铅锌矿床与日本黑矿及同一构造带的“三江”中段川西呷村VMS矿床极为相似,属于火山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4.
大桥坞斑岩型铀矿床产于中生代蒙山破火山口中一石英斑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及其隐爆角砾岩筒中。铀成矿主要与斑岩体的“双层结构”有关,即”双层结构”成矿模式。浅部石英斑岩为含矿岩体,深部花岗斑岩为矿源岩体。矿化以裂隙型、角砾型为主,矿体的形态主要呈细脉状、浸染状,与围岩界线不清。成岩物质来源于壳幔混源的富铀钙碱性岩浆。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该深部富铀花岗岩浆冷凝结晶分异产生的富铀岩浆期后热液。其成矿过程主要是富铀岩浆期后热液流体沿断裂构造系统上升、运移,在浅部石英斑岩体内外接触带发生隐爆,成岩成矿。早期铀-赤铁矿化阶段形成贫铀矿化,晚期铀-金属硫化物矿化阶段,形成富铀矿化,两期叠加作用致富。  相似文献   

5.
浙江建德块状硫化物矿床,是浙江西部多金属成矿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多金属矿床。矿床产于中石炭统底部白云岩中,成分以Cu>Zn>Ph为特征。整合块状矿体之下有一筒状矿化蚀变带。矿石构造以块状、条带状、同生角砾状、软变形状、细脉—网脉状和浸染状为特征,且其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根据矿床产出的地质特点,作者认为其乃同生沉积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东塘子铅锌矿床位于南秦岭凤太矿集区南部,铅锌矿体产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千枚岩接触界面,受背斜构造与硅钙岩性界面控制。热液成矿作用过程可划分为脉状硫化物-铁碳酸盐-石英(Ⅰ)、块状硫化物-碳酸盐(Ⅱ)、方解石石英脉-贫硫化物(Ⅲ)、厚大石英碳酸盐脉-贫硫化物(Ⅳ)4个阶段,其中,Ⅰ、Ⅱ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东塘子乃至整个凤太矿集区内铅锌矿床成因认识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沉积成因和热液成因之争,进一步研究矿床成因是凤太矿集区深部找矿预测的基础。通过矿石的结构构造、黄铁矿成分、H-O同位素组成、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对东塘子铅锌矿床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东塘子铅锌矿床脉状与块状矿石中的黄铁矿w(Co)/w(Ni)平均值分别为18.70与8.56,为热液成因;矿石δDV-SMOW值为-94.9‰~-83.3‰,平均值为-87.0‰,δ18OH2O值为8.0‰~11.1‰,平均值为9.8‰,成矿流体早期主要来源于岩浆水,晚期有地层水与大气降水混入。综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H-O同位素等特征,认为东塘子铅锌矿床属于受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千枚岩之间"硅钙面"控制的岩浆热液型矿床,矿床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与成矿作用中心,深部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最大、世界第三的金川铜镍(钴)硫化物矿床,其钴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30%以上,明确金川矿床矿石中含钴矿物特征及其超常富集的赋存规律,对于关键金属元素成矿动力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超常富集成矿过程与驱动机制有着重大意义。从金川矿床形成及影响矿化特征等方面来探讨其中钴元素成矿机制与成矿规律,同时通过包括元素共生分异规律、共伴生富集成矿的主控因素来研究钴元素赋存状态。结果表明:金川矿床矿石中独立的钴及含钴矿物极少,多为硫化钴镍矿物和硫砷化钴镍矿物,主要为辉钴镍矿、辉砷镍钴矿、硫砷钴镍矿、辉砷钴镍矿,其中辉砷镍钴矿与辉砷钴镍矿常与磁黄铁矿或镍黄铁矿连生,尤其大部分存在于镍黄铁矿和镍铜微晶中,暗示其成因与岩浆作用有关;Co主要分散于硫化矿物组(约占90.30%)中,其中约97%分散于镍黄铁矿和镍铜微晶中;约2.85%的Co分散于羟镁硫化矿物组中,其中44.46%分布于墨铜矿中;6.51%的Co分散于脉石矿物组中,其中约73%分散于蛇纹石中。在镍黄铁矿中Ni/Co值约为44.00,镍铜微晶中Ni/Co值约为2.00;在磁铁矿中Ni/Co值约为11.00;在金川矿床分布最广泛的蛇纹石等脉石矿...  相似文献   

8.
桂北宝坛地区铜镍硫化物矿床块状矿石和浸染状矿石之间的成因联系尚存争议,对其开展研究为提高该地区铜镍硫化物矿床成因认识和下一步深部找矿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满洞铜镍硫化物矿床矿石和赋矿岩石铂族元素(PGE)特征,探讨桂北宝坛地区铜镍硫化物矿床成因。结果表明:满洞铜镍硫化物矿床矿石和赋矿岩石铂族元素总含量普遍较低,且与硫化物含量成明显正相关关系,铂族元素相对于Ni和Cu明显亏损;不同种类矿石和岩石原始地幔标准化铂族元素蛛网图总体表现为弱分异,Pd/Ir值为0.93~15.41;然而其相对Pt含量明显不同,块状矿石呈现强烈Pt亏损,浸染状矿石Pt呈弱富集,赋矿岩石无Pt异常;矿石和岩石Cu/Pd值((10.38~1 830.00)×10~3)均远大于原始地幔(6 500),表明该矿床深部存在早期硫化物熔离作用,造成岩浆在浅部再次硫化物熔离时亏损铂族元素;含铂矿物在单硫化物固溶体结晶之前从硫化物熔体中直接结晶,之后硫化物熔体在构造作用下沿裂隙迁移固结形成块状矿石,从而造成块状矿石Pt亏损。  相似文献   

9.
对刁凹钼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成矿类型为斑岩型.钼矿体主要赋存在含石英角闪二长岩中,矿化大致平行于二长岩与含石英角闪二长岩的接触带分布,在空间上与含矿岩体关系十分密切,矿体形态为突起的穹状,中西部最高,向四周呈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展布,矿石大多呈细脉状和细脉浸染状构造,为一典型的斑岩型钼矿床.刁凹钼矿的发现对塔儿山-二峰山地区的地质找矿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在一个老的矽卡岩型铁(铜)矿基地发现新的有色金属矿种和斑岩型矿床,为在该区找矿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桃园—测鱼铜成矿远景区是河北省重要的成矿远景区之一。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初步总结了该地区铜多金属矿六种成矿模式:与火山、次火山浅成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铜锌矿床、与海底火山活动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热液充填脉状铜矿、变质辉绿岩型铜矿、角砾集块岩型铜矿和中低温热液充填脉状铅锌矿,提出了五种找矿模型:变质辉绿岩型,热液充填脉状,与海底火山活动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与火山、次火山浅成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铜锌矿和角砾集块岩型铜矿类型。  相似文献   

11.
马鞍桥金矿床是产于南秦岭泥盆系中的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沉积—叠加改造成矿特征典型。矿体沿上泥盆统上部层位稳定分布,多与围岩整合产出。矿石类型有破碎蚀变岩型、蚀变千枚岩型、炭质片岩型和含金石英脉型。矿石构造有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细脉状和角砾状。矿物成分主要为黄铁矿、磁黄铁矿和石英、绢云母等,金主要呈显微金、超显微金分布于矿物粒间或被吸附于矿物表面。矿床由多种地质作用经过多期多阶段形成,主要受构造、沉积地层和岩浆活动控制。区域性大型韧性剪切带控制金矿带、金矿区的展布,地区性二级脆性断裂控制金矿床的范围,局部的更次级层间破碎带、断裂裂隙带控制矿体的就位。含了地层为矿床形成提供了主要的成矿物质。岩浆活动为形成合矿流体提供了热源并是热液运移的主要热动力。  相似文献   

12.
松湖铁矿床位于新疆西天山伊犁地块东北缘阿吾拉勒成矿带西段,赋矿围岩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安山岩及安山质火山碎屑岩。现有研究对于该矿床成因尚有争议,焦点在于是否存在矿浆(或岩浆)成因磁铁矿。据此,系统采集松湖铁矿床内各类典型矿石开展详细的磁铁矿标型特征研究,并利用LA-ICP-MS技术分析了磁铁矿的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浸染状与块状矿石中磁铁矿具有高V、Ni、Ti含量,低Al、Mn、Co、Zn、Sn含量等岩浆磁铁矿地球化学特征;而条带状与角砾状矿石胶结物中磁铁矿Mg、Al、Mn、Zn含量高,V含量相对较低,各元素含量均与矽卡岩型矿床中的热液磁铁矿相当。磁铁矿包裹体爆裂温度指示:浸染状及块状矿石中存在两期包裹体,形成温度分别为328℃~397℃和424℃~485℃;条带状及角砾状矿石中粗粒磁铁矿包裹体数量较少,形成温度为343℃~385℃。综合矿物标型特征,认为各类矿石中浸染状矿石形成温度最高,其次为块状矿石,再次为角砾状矿石,条带状矿石形成温度最低,这也是各类矿石在松湖铁矿床成矿过程中的形成顺序。岩相学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证实松湖铁矿床形成过程中存在矿浆成矿阶段,晚期热液成矿以高温火山热液充填交代成矿为主,而非沉积成矿。综合矿床地质及磁铁矿标型特征,认为松湖铁矿床成因类型应属火山岩浆-热液复合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13.
胶东阎家疃金矿地处胶东牟乳成矿带北段,矿体受金牛山主断裂西侧的次级断裂控制,赋存于玉林店单元岩体中。通过对矿区内矿化蚀变带和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等方面的总结和研究,认为区内矿石类型以含金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蚀变岩为主,局部夹少量黄铁矿化石英脉,并划分出成矿阶段。类比邻区金矿蚀变岩形成时代,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认为该区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中低温热液蚀变型金矿床。该矿床的研究,对牟乳成矿带内蚀变岩型金矿床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开展七宝山多金属矿杏山峪矿段、红石岗矿段和敞沟矿段深部成矿预测,定量分析与解释矿体的形成,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依据模型预测了成矿靶区,经钻探验证,在窑头隐爆角砾岩筒,新发现7层铜及多金属矿体,成矿潜力和前景较好。研究表明,三维模型预测对矿区找矿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青海德尔尼铜(钴)矿床矿石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德尔尼铜(钴)矿床赋存于东昆仑阿尼玛卿蛇绿岩套中部,岩石类型主要有蛇纹石化的方辉橄榄岩、纯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矿石类型主要为块状、条带状含铜黄铁矿矿石,矿床成因存在多种认识。通过野外详细观察、室内显微镜下矿石矿物特征鉴定以及电子探针分析,确定德尔尼铜(钴)矿床的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为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等,矿石结构以半自形粒状结构为主;钴元素在早期黄铁矿中比较富集,晚期黄铁矿中较贫,w(Co)/w(Ni)值指示黄铁矿与巴西Sossego铁氧化物-铜-金矿一致;早期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的微量元素质量比值指示矿床成矿温度为200℃~300℃,属于中温环境,进一步证明了该矿床不是岩浆型矿床,属于海底喷流-沉积成因。矿床成矿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海底喷流-沉积阶段、构造变形阶段、热液阶段和表生氧化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为铜、钴、锌的主要成矿期。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广西全州大西江金矿产出的地层层位、构造、围岩蚀变及赋存情况将该金矿划分为石英脉富矿型、破碎带富矿型、石英脉贫矿型、破碎带贫矿型等4种开采类型,并提出运用重砂找矿、剥土、槽探揭露等找矿手段,选择前2种富矿型金矿赋存之NNE向规模较大的断裂破碎带附近次级褶皱发育的地段进行开采,以探采结合的方式达到开展地质工作指导地方性采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The Laoling metallogenic belt is very important for precious and non - ferrous metal deposits in Jilin province, and the Nancha gold deposit found and explored in recent years in the metallogenic belt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ne in the belt.The geological controls of the deposit, and the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ore searching indicators are summarized, and a synthetic exploration model, involving data from geology, geophysics and geochemistry and so on, is set up in the paper based on the study on the geological controls of the ores, on the measurement of geo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ores and host rocks, on the observation of geophysical field around the mineralized district an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It is believed to be of significance to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imilar deposits in the metallogenic belt.  相似文献   

18.
郗山稀土矿为山东省唯一一处中型规模的稀土矿产地,是轻稀土矿床,目前矿山采矿许可证内(+20~-160m)的资源储量已所剩不多。为扩大矿床资源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2012年对矿床深部进行了勘查,在原矿体深部(-160~-500m)探求了稀土矿石量419.3万t,稀土氧化物总量19.3万t,平均品位(RE_2O_3)4.61%。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郗山稀土矿床分布在郗山碱性杂岩体顶、底板附近,共圈定矿体25个,矿体形态可分为脉型及细脉—网脉带型两种。其中(12)号矿体为矿床范围内主矿体,占矿床估算储量的54%。矿体展布严格受构造控制,成矿为多期次。矿床成因与燕山早期的碱性花岗岩、霓辉正长岩及石英正长岩等组成的碱性杂岩体关系密切,为与碱性侵入体有关的中—低温热液稀土矿床。通过深部勘查,进一步了解了郗山稀土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分析矿床成因、找矿标志及找矿前景,为今后的郗山稀土矿深部和外围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煎茶岭硫化镍矿床矿石组分特征及其赋存状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高精度的新一代ICP-MS分析技术。依据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详细分析研究煎茶岭硫化镍矿床矿石组分特征及其赋存状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成矿作用机制和成因类型。研究认为,煎茶岭硫化镍矿床矿石主要组分为Ni,Cu,Co,Fe,S.PGE等,其高的Ni/Cu,低的Cu,PGE含量值反映该矿床为高镁岩浆演化的产物。矿石可分为磁黄铁矿一镍黄铁矿型和黄铁矿一针镍矿一辉镍矿型两类.并以前者为主,表明该矿床的形成至少经历了早期岩浆成矿和晚期热液变质改造成矿两个阶段,应属于岩浆熔离一热液改造成因类型。矿石中的镍主要以镍黄铁矿、紫硫镍铁矿、针镍矿和辉镍矿等独立镍矿物存在;镍有3种赋存形式。以硫化镍为主,硅酸镍、硫酸镍少量。在煎茶岭超基性岩上升侵位过程中,随着岩浆的演化分异先于新元古代在岩体边缘或内部形成镍矿床,而后于印支一燕山期在岩体接触带形成金矿床,官们是在统一的与幔源超基性岩有关的成矿系统中形成的具内在成因联系的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