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山西隰县为例,基于实际调研和考察,并运用多年土地数据分析得出,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主要存在着土地资源丰富、利用率较低、零星可调整地类多、基础设施薄弱、综合效益差等问题。定量化研究了农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土地复垦和后备土地资源的土地整理潜力,划分了土地整治的4个重点区域:耕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综合整治重点区域、土地复垦综合整治重点区域、土地开发综合整治重点区域。最后提出了土地整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加强土地管理,控制违规用地一直是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几年来,经过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努力工作,各地土地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基本形成了稳定、公平、有序的局面。但是,土地市场仍然存在着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为此,笔者认为,加强土地管理,控制违规用地,有效的途径是尽快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市场。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区域经济系统产业结构升级与用地结构变迁的关系,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带动农业用地的非农化,同时还可能会造成土地污染问题。据此作者认为我国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础、并提出了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经济战略实施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伴随着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台州市路桥区对土地的需求量呈急剧增长态势,但是受制于狭小的区域空间、粗放的用地方式、紧缺的用地指标,路桥土地供应的瓶颈逐步显现,人地矛盾、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要素供给已成为制约实现"三个率先"奋斗目标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进一步深挖潜力,节约集约用地,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向精细化转变,努力缓解路桥土地要素瓶颈制约,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是路  相似文献   

5.
5月28日上午,国务院土地市场治理整顿联合检查验收组组长王寿祥在与省委、省政府交换意见时宣布:黑龙江省基本完成了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的阶段性任务,基本达到了国家治理整顿土地市场工作阶段性验收标准,可以予以公示。确无重大问题,即可通过阶段性验收。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建立用途管制制度是土地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也是管地方式、用地方式的一个大变革;是深入贯彻土地基本国策,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使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得以全面提高的根本举措。一、土地用途管制土地用途管制是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引导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是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用途转变实行严格控制。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以代替原来实行的分级限额审批制度。主要内容是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域(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严格限制农用地变更为建设用地,特别是要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7.
楼市是一个大众市场,因此,民意纷扰、条规纷杂、观点纷呈,显得有点"乱",这是必然的.而土地市场是一个小众市场,如果也乱的话,那就成了大问题,因为土地市场牵涉到的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和核心制度!  相似文献   

8.
2001年下半年以来,金华市按照国务院15号文件、国土资源部11号令、省政府61号文件、市政府14号文件的要求,深化国土资源使用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增强了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促进了金华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理是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整体规划,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以实现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以及土地的持续利用。土地综合整治为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治理,其中包括建设用地整理、农用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等。建设用地整理已经成为土地综合整治中的一部分,建设用地整理是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为主要目的,采取一定措施和手段,对利用率不高的建设用  相似文献   

10.
2月20日,国土资源部召开的全国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电视电话会议,似二月的春风,给正在勃发的广西土地市场添了一股温润的气息。如何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趋利避害,把好土地市场发展的脉搏,力促广西土地市场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这是目前广大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本刊特邀有关领导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整治规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土地整治活动进行的总体部署和安排。目的是协调好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等的关系,为土地整治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政城府依照法律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通过收回、收购等方法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整理,并进行储存以供应和调控城市各类建设用地的需求,确保政府能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一种管理制度。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使得城市政府垄断了土地一级市场,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是市域空间发展的载体和基础资源。近几年来,江山市着力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控土地增量,强化存量土地挖潜,大力普及节约集约用地知识,在节约挖潜盘活存量土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日益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仍显粗放,土地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如何有效节约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本文通过工业平台节约集约用地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以求达到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土地作为生产力三大土要素之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居于基石地位。土地利用的总体结构、空间布局、利用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以及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人多、地少、资源匮乏作为我国的基本国情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所以,土地管理也被定义为我国三项基本国策之一。实行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最为集约的用地制度在近年来逐渐得到政府以及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就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用途分区的基础上,按照土地集约利用的要求,采取科学的工程技术手段,通过对一定规划用途分区内的农村居民点和农村工矿废弃地的整理复垦,以整理复垦出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为途径,在动态过程中,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在特定规划区域内减少一定数量耕地的同时,相应增加一定数量城镇建设用地的一种做法.由于此项工作在辽宁省尚处于试点阶段,加之辽宁省不同区域农村建设用地特点存在千差万别,因此,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农村建设用地现状与特点的分析,探讨适于辽宁省各区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运作模式,为辽宁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防止千篇一律、盲目模仿与攀比等形象工程的出现与泛滥.  相似文献   

16.
土地出让金作为一种土地收益,在调节土地市场供求、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充实政府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对土地市场调控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土地出让金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其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也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其他深层次矛盾。因此,研究土地出让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愿意及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规范土地出让金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土地作为一项不可再生资源,其重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刀菜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今年6月25日是全国第13个土地日,为此,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和杭州市国土资源局联合召开了主题为“规范土地市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纪念土地日座谈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志雄、省政协副主席吴国华、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王松林、省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郑志耿、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忆长储根荣、浙江大学东南管理学院院长吴次芳、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贾生华、省政府行风监督员高鑫淼、滨江房屋开发集团公司董事长戚金兴等出席了会议并作发言。根据今年中央“人资环”座谈会精神,结合几年来浙江省保护国土资源、规范土地市场、保障建设用地供给、维护被征地农民利益等情况,与会代表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开发整理的权属管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开发整理是全方位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权属管理又是地政、地籍管理的内容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讲,农村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最佳选择,是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举措。土地整治后,首要问题就是要依法界定产权归属关系,使开发整理后的土地权属管理达到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9.
在经历了2007年的高潮、2008年的回落后,2009年我省土地市场整体呈回暖趋势,但房地产用地供应量和出让均价的持续走低、工矿仓储用地供应量和出让均价的持续低迷,依然昭示着我省土地市场还没有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从这一系列变化可以看出,"调整"是2009年我省土地市场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20.
一、城市存量土地的表现形式 城市存量土地就广义来说,主要是指在城市中由于历史和市场原因遗留下来的,与现阶段的城市规划、结构、功能不相适应(土地利用用途)的一部分用地,包括一些闲置的建设用地和建筑质量差、环境质量差、基础设施配套差、土地利用率低急需改造的地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