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本文是在历年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河南平原第四系储运地下水具体特点的分析研究,划分出浅、深两个地下水系统6个亚系统和16个亚系统段。为正确认识地下水的赋存规律、形成过程和计算区的划分开辟了新的途径.提高了地下水资源的计算精度.揭示出用科学的方法加速地下水的循环交替作用,控制过理输入、输出.进行咸水改造.更新调济水资源.达到综合治理自然灾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晋陕蒙接壤地区黄河水与岩溶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分析、研究,得出黄河水是岩溶地下水系统的重要补给来源和排泄途径.黄河在万家寨水库以上地段,右岸排泄岩溶地下水,左岸补给岩溶地下水;在天桥段,两岸地下水向黄河水排泄.  相似文献   

3.
江汉平原水质性缺水问题日益突出,识别江汉平原地下水流系统分布模式,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江汉平原典型区域,综合水文地质条件、水动力场及水化学同位素指标深入分析地下水补给过程、水岩作用及滞留时间.得出由于碳酸盐岩的溶解,研究区的地下水化学类型属于HCO3-Ca (Mg)型.地下水中典型离子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同位素随深度增加逐渐偏负,表现出地下水流系统呈局部与区域水流系统的特点,系统深度界限在10~20m.独立而复杂的局部水流系统在平枯水期地下水向河渠地表水排泄.根据3H的含量,局部水流为现代水,水循环交替迅速.受地形控制,中深层地下水总体由西和西北向东和东南径流,汇入汉江和长江,为区域水流系统.由于补给源的高程效应,区域水流的18O值存在明显分区,指示不同的补给来源与水流路径.山前丘陵区基本为现代水,向平原腹地纵深至汉江和长江排泄区,地下水年龄在几百年至6000a不等,水循环交替缓慢.研究发现江汉平原低洼排泄区存在区域水流的顶托补给,可为原生劣质水的分布与聚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依据矿区长期地下水动态资料,运用小波分析技术进行地下水λ时间序列多时间尺度分析,提取序列中 包含的主周期信息,进而辨识矿区的主要充水水源.研究结果显示:地下水λ动态时间序列中所包含的周期或者 准周期非常宽泛,展现出了多谱的复杂结果,主要周期从小到大分别对应地球固体潮效应、潮汐作用以及降雨为 驱动力的地下水循环过程.小尺度的周期变化反映了地下水系统的开放程度;大尺度的周期变化是地下水系统 对高能量、长时间尺度降雨输入的响应.研究结果证实了矿区河东石炭系与泥盆系岩溶裂隙水为矿区的直接充 水水源,北部二叠系岩溶裂隙水与河西泥盆系岩溶裂隙水为矿区的间接充水水源.   相似文献   

5.
温度是地下水的固有属性,地下水温度场和动态特征是地下水流系统的外在表现。为揭示地下水开采等人类活动影响下西北内陆盆地浅层地下水温度场特征与地下水流系统的关系,基于多点位、长序列、高精度的地下水温度监测数据,在酒泉东盆地开展了地下水温度场及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酒泉东盆地浅层地下水温度9.33~20.77℃不等,平均水温为13.54℃,自地下水补给区至排泄区,沿地下水径流方向,浅层地下水温度逐渐升高;循环深度相近的不同地下水流系统对比表明,浅层地下水温度与地下水动力条件呈负相关,地表水入渗补给大、水动力条件强的水流系统地下水平均温度低,入渗补给小、水动力条件弱的地下水平均温度高;浅层地下水温度动态受自然地下水循环和地下水开采等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从山前地下水补给区到中游绿洲区再到下游排泄区,浅部地下水温度动态可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依次分别为河流补给型、水温稳定型、开采相关型、正弦波动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山西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岩溶地下水形成特点及其富集规律的分析研究,总结出碳酸盐岩、岩溶水受构造等因素控制,形成具有独立补径、排条件的岩溶地下水系统,其富水性与地层岩性、岩溶发育程度及构造等因素有关.岩溶水是解决该地区人畜饮用水难题的最具供水意义和前景的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7.
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举行201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共有220项科技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由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等单位完成的北京市地下水资源安全及污染防控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一等奖。项目系统研发了地下水评价和模拟技术,开展地毯式立体普查,查明了全市入河排污口、工业污水等七大类地下水污染源及分布,揭示了北京地下水污染特征及演变规律;摸清了地下水系统的循环规律与再生能力,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北京市地下水监测站网和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实现了本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术界把系统方法引入水文地质学,提出了“地下水系统”的概念,而且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关于“地下水系统”及有关的术语、名词还比较混乱,其含义亦不清。作者从研究问题的实际出发,从地下水资源开发与管理角度,提出比较完善的“地下水系统”概念及组成,以期讨论。  相似文献   

9.
三江盆地属于一个大型地下水汇水盆地,具有区域地下水流动系统的特征,且区域地下水流场主要受地形、水文和气候因素控制。地下水在重力势能驱动下,由山前地带高势能区向黑龙江河谷的低势能区运动,进而形成三江平原区域地下水流动系统。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系统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地下水系统概念及地下水资源管理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岩溶地下水系统空间结构复杂, 含水层渗透性强、防污性能差, 一旦发生污染, 污染物扩散迅速且修复难度较大。以南方某岩溶大泉为例, 在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水化学图解及多元示踪技术, 分析岩溶地下水系统边界及暗河管道分布, 识别岩溶泉的主要污染物、来源及污染途径, 探索岩溶地下水污染成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Q1岩溶地下水系统为典型的"多源单汇"地下水循环模式, 存在南北2条主要径流通道; 其主要污染物质为锰、菌落总数、氨氮、总磷, 分别为地下水质量标准阈值的17, 14, 7.2, 3.8倍; 建筑垃圾堵塞原有的暗河通道, 工程勘察和强夯活动破坏了垃圾堆场下部天然黏土防渗层, 生活垃圾及渗滤液进入岩溶管道, 两者共同导致了岩溶地下水的污染。该研究对于岩溶地下水系统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参数分级评分叠加型指数法对泰安市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的评价结果显示 ,泰安地下水已遭受严重污染。地下水污染以地下水中宏量组分、NO-3 、硬度、TDS的迅速上升高以及地下水遭受人为环境物质的污染为主要标志 ;地下水污染主要受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结构、纳污河流、污水灌溉及地下水开采控制和影响 ,地下水污染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据氢氧稳定同位素和地下水年龄分布,松嫩平原地下水流动模式呈现局部地下水流、中间性地下水流(二级流动系统)和区域性地下水流(一级流动系统),局部地下水流系统存在于整个平原的浅部,为现代水循环系统,以垂向流动为主,深度一般为50m,山前倾斜平原可达100m以下。区域地下水流存在于深部承压含水层,参与现代水循环较少,地下水年龄老,以侧向水平径流方式流向盆地中心。  相似文献   

14.
济南岩溶水系统划分及典型泉域水力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济南地区岩溶地下水研究程度较高,但泉域边界争议较多,命名混乱。为统一思想认识,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依据相关边界划分及定名原则,将济南单斜岩溶水系统划分了三级系统,明确了各级系统的边界范围。通过对主要构造水文地质特征分析,揭露了典型泉域之间的水力联系及补排关系。对济南岩溶地下水系统划分及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结果,可为济南保泉供水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嘉善县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包括生物系统、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等.其中,水资源是人们生活、工农业生产的命脉,是衡量土地承载力的根本,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嘉善县地处太湖流域,属于河网平原地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分布式多参数实时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分布式多参数监测系统是基于分布式总线技术,利用各种监测传感器和多路复用器,实现了对地下水多种参数的远程集中实时监测,解决了地下水多种参数监测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污染预警是区域地下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山东双村岩溶水系统是典型的鲁中南单斜构造型岩溶水系统之一,现开采量39.848万m~3/d,为特大型岩溶水源地。30余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表明,岩溶水水质逐渐变差、水化学类型变复杂。在查明水文地质条件、污染源调查和长序列水质监测的基础上,构建了有针对性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全面考虑地下水水质现状、水质变化趋势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等主要影响因素,采用综合指标法开展了地下水污染预警研究。研究区地下水污染预警为中警区和巨警区,地下水补径排条件、污染源分布以及含水层防污性能是主要影响因素,控制废水排污量、严格执行达标排放以及建立完善地下水水质动态监测网络是控制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手段。本次构建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合理,预警结果较为可信,对地下水污染预警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焦作市地下水污染预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开发模式,按地下水质量标准和灰色预测模型GM(1,1),建立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焦作市地下水污染预警系统;利用该系统查清了焦作市地下水质状况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铅、铁、锰、镉、六价铬、氟化物、氯化物等15种水质监测因子超标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9.
以典型纳污坑塘(污水库)周边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在对区内地下水污染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区内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进行了系统评价研究.污染来源识别结果表明:纳污坑塘周边第Ⅰ、第Ⅱ含水层地下水污染严重,其污染源主要为坑塘内堆放的工业污水以及工业废渣.污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8号坑附近第Ⅰ含水层中砷浓度以及北库南侧第Ⅱ含水层中1,2-二氯乙烷总致癌风险分别为10-2、10-3数量级,远超可接受风险水平10-6.不同含水层中污染物平均致癌风险大小关系为,第Ⅰ含水层:砷>1,2-二氯乙烷;第Ⅱ含水层:1,2-二氯乙烷>砷>1,1,2-三氯乙烷>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4种潜在暴露途径的平均致癌风险大小关系表现为:饮用地下水>皮肤接触地下水>经室外吸入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经室内吸入空气气态污染物.相对于敏感用地,非敏感用地污染物的总致癌风险以及危害商较低.  相似文献   

20.
大同盆地是我国典型原生高砷地下水分布区,为精细刻画地下水系统中砷迁移富集的机理,在盆地高砷地下水分布区建立了面积为150 m×250 m的多水平试验监测场,开展了系统的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富砷沉积物是地下水中砷的直接来源,高pH值、强还原性的地下水环境及竞争吸附离子的存在是含水沉积物中砷向地下水迁移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场地范围内地下水水化学组成及砷的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受水流场影响,沿地下水径流方向,砷质量浓度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