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以福州市仓山区、晋安区为例,分析了作为城区、农村过渡地带的城市边缘区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并对其规划的原则、内容要点进行了探讨,以寻求城市边缘区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由于土地利用矛盾突出和地理位置独特,城市边缘区是中国目前土地利用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域单元,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关注的热点区域,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规划的科学制定上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国典型的亚热带城市边缘区——福州市仓山区为研究对象,引入Tietenberg资源分配模型改进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CLUE-S土地利用动态模拟模型的非空间需求模块,在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合适参数回溯了研究区200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模拟了2020年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拟合精度良好(Kappa指数为0.72).研究结果表明:以Tietenberg资源配置模型作为CLUE—S模型的非空间需求计算方法在一定意义上是合理的,同时,模拟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城市边缘区以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为主的用地矛盾.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发展合理的用地空间布局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该方法和成果可以作为城市边缘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发展管理政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城市边缘区居住用地演进模式的研究,采用信息熵定量研究城市边缘区居住用地的空间分异性状,并构建相应的改造模式。结果表明,城市边缘区居住用地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其存在的空间分异可以用信息熵进行度量,基于度量结果,将其分为4种类型。这些类型的土地利用状态呈现不同的特点,根据其特点分别设计相应的模式对其进行低熵化改造,以实现土地高效、合理及可持续利用目标。  相似文献   

4.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向乡村过渡的地带,是城市化最直接、最敏感的地区。本文以江苏的南京、常州、镇江等城市为例,论述城市边缘区的基本概念,以及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动态演变特征,提出搞好城市边缘区规划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探讨武汉市城市边缘区实现生态框架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诉求、城市整体空间优化与农用地资源保护协调共赢的土地利用机制。分析武汉市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特点、产业发展规划及其导向作用对村镇建设模式与土地利用政策的要求,将该区涉及的12个区、37个乡(镇、街、场)分为生态控制型乡镇、引导发展型乡镇和城镇发展型乡镇3类。以区域产业布局为支撑,构建"镇区+社区+园区"的区域村镇发展体系;将区域内650个原有村庄分为搬迁型、控制性和发展型进行社区化建设,以期为促进城市边缘区村镇发展提供模式借鉴;并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农用地制度改革及区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方面,探索相关土地利用政策的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6.
综合开发小流域土地资源是山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针对小流域的实际合理安排和综合开发,兼顾到农民的远近利益,减轻或根除自然灾害,通过贫困山区小流域的综合开发达到脱贫目的。坡度和海拔高度等对山区小流域不同区(带)物能结构和运动特征有较大影响,影响到坡面径流作用和水土流失状况,据此山区小流域分作了三个区(带):基本无侵蚀的分水岭区(Ⅰ区),严重水土流失的陡坡区(Ⅱ区)和物质运输沉积区(Ⅲ区)。Ⅰ区位于坡缓的分水岭地带,可以借鉴国外的某些集水技术,开展农作物种植,通过某些动植物改良土壤结构,在该区可安排某些农业、林业、牧业生产,以提供粮食、“三料”和林副产品。Ⅱ区是小流域中的陡坡地带,坡陡、岩石裸露,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应该以林为主,采取综合保持性利用措施,以获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和长期效益。Ⅲ区位于沟谷地带,也是山区农业生产的精华地带。应突破“沟谷型”农业发展模式,在Ⅰ区和Ⅱ区多想办法,变沟谷农业为立体农业,促进小流域的综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获得更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农业发展需要土地,非农化也需要土地,势必造成农业与非农业互相争夺土地的矛盾。农业发展是土地非农化的前提和基础,土地非农化反过来刺激的发展,所以,农业发展与土地非农化之间是相互对立,又互相促进的,二者联系的组带是地地产了的增长率,以及通过市场交换使土地利用方向在农业和非农业之间得到的转换垢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发展:以南京等城市为例   总被引:86,自引:1,他引:86  
崔功豪  武进 《地理学报》1990,45(4):399-411
本文以南京和苏、锡、常等城市为例,探讨了我国城市边缘区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我国城市边缘区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经济特征;揭示了影响边缘区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以及内在机制;并对南京等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我国城市边缘区用地形态和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9.
城市边缘区空间动态演变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向乡村过渡的地带,是城市化最直接,最敏感的地区。本文以江苏的南京、常州、镇江等城市为例,论述城市边缘区的基本概念,以及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动态演变特征,提出搞好城市边缘区规划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赵波 《地理研究》1994,13(1):120-120
本文在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理论上。提出了划分城市边缘区圈层的依据,将世界的城市生产力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论述了各阶段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得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边缘区圈层地域的演替序列;探讨了城市边缘区在城市和区域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预测了今后的发展动向;揭示了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特征形成的动力、原因;提出了山地域市边缘区空间扩展的理论模式及其表现特征;划分了重庆城市边缘区的圈层结构,论述了其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农业土地规模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农业土地的经营规模狭小,致使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资金利用率都很低。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研究了阻碍土地规模经营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且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农业洪水灾害发生机理和降低洪水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以宝鸡市为例,利用辖区内2014年降水数据与2015年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依据自然灾害脆弱性理论,从易损性和适应性2个因子着手,选取了年降水量等12个分指标,构建了宝鸡市农业洪水灾害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赋权法确定权重,利用ArcGIS 10.2技术以县域尺度视角对研究区农业洪水灾害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区划。结果表明:(1) 高易损性区主要集中在岐山县、金台区等年降水量较高且耕地比重较大的区县。(2) 高适应性区主要包括渭滨区、金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3) 高脆弱性区为太白县、千阳县;较高脆弱性区为陇县、麟游县、岐山县、扶风县;中等脆弱性区为陈仓区、凤翔县;低脆弱性区为金台区、渭滨区、眉县、凤县。整体来看,宝鸡市农业水灾高脆弱区集中分布在辖区东北部,宝鸡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强水灾风险研究,根据各区县的地理环境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来因地制宜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种植结构,重视防洪工程建设,降低农业水灾脆弱性以减轻农业洪水灾损。  相似文献   

13.
城市边缘区内涵与范围界定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综述法梳理了国内外城市边缘区内涵和范围界定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城市边缘区范围界定的理念与原则。国外城市边缘区范围界定方法可分为定性判断、经验划分与构建指标、定量划分两类。国内界定方法可分为以郊区作为城市边缘区,用行政区边界和城市道路界定,选取指标、采用数学模型界定,结合遥感影像和数学模型界定4类。提出城市边缘区的范围界定应体现其内涵与特征、保持行政边界完整性、兼顾边缘区的动态变化性和区域稳定性等理念以及客观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等界定原则。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乡相互作用不断加强,在城市郊区出现了城乡要素逐渐过渡的新型地域实体——城市边缘区。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边缘区的认识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兰州市为例,构建了边缘区界定的指标体系,利用"断裂点法"对城市边缘区范围进行界定,同时对边缘区的特征、功能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提出了边缘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北京城市边缘区土地用途转换宏观动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土地用途转换为论题,将其作为北京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内核过程"进行分析,在土地用途转换基本驱动模式的基础上构建起研究区土地用途转换宏观动因机制的理论框架模型;应用这一模型,结合研究区1982~1997年这一时段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中的基本情况,对研究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各种体制因素作用下土地用途转换的宏观动因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揭示主因力作用的同时,着重阐明了各种驱动因素之间相互制约、互相联系形成的"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16.
大城市边缘区城市化进程的实证分析--以南京江宁区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地域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向乡村转化的过渡地带,也是土地与空间利用方式最富于变化的地域实体,其在城市化进程中最具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敏感性特征。该文以南京江宁区的城市化进程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江宁区城市化发展的条件与背景,探索边缘区城市化进程的特征与驱动机制,并依据世界性趋势,推断江宁区城市化发展的模式与前景,以探求大城市边缘区城市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曹广忠  缪杨兵  刘涛 《地理研究》2009,28(3):771-780
城市边缘区是客观存在但却难以精确刻画的空间实体。现有划分方法往往难以兼顾研究精度和空间属性数据的匹配。本文以产业空间特征为主要依据,借助非线性回归、空间自相关和GIS等分析手段,建立了一种单因素的城市边缘区空间划分方法。并利用1996年和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数据,以邮政编码区为精细的空间基本单元,对北京主城区城市边缘区进行了实证研究。划分结果表明,北京主城的城市边缘区是环绕在主城区周边的宽窄不一、空间不连续的带状实体地域,该区域面向东、南方向的扇形拓展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8.
浅议上海城市边缘区的界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城市边缘区是城乡共同作用的地域单元,如何划分城区,城市边缘区以及乡村地区是目前学术界的主要研究。文章在遥感以及GIS等技术支持下,对上海城市边缘区的界定做了一定程度的分析,确定了现今上海城区与城市边缘区的大致分界线,并认为城市边缘区边界是动态变化的。  相似文献   

19.
简论城市边缘区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本文主要论述了城市边缘区的基本概念,城市边缘区研究产生背景、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动向,并认为我国城市边缘区的研究具有宽阔的发展前景和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西藏农业生产的经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是我国的高寒农业区,也是世界农业地理上一个十分独特的区域。本文分析了西藏农业生产条件,并从西藏农业生产特点出发,通过西藏农业生产的经济管理的可行性分析,以探讨农业生产持续发展中经济管理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