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内蒙古下护林铅锌银矿床位于额尔古纳地块吉尔布干断裂带南段,系额尔古纳晚元古代变质地体内的铅锌矿区之一。为总结额尔古纳地块铅锌银多金属成矿作用和产出规律,对下护林铅锌银矿床开展详细研究。在总结该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控矿因素及矿化富集规律进行分析总结,进而推断矿床成因,最后还归纳了找矿标志。研究表明,矿体赋存于侏罗纪花岗岩与震旦系额尔古纳河组侵入接触断裂复合构造带中的大理岩一侧,呈脉状断续分布,围岩蚀变发育,主要为矽卡岩化和中低温热液蚀变的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和萤石化,并且硅化越强,铅锌矿体品位越高。花岗岩边部的石英斑岩与额尔古纳河组大理岩断裂接触带构成了成矿结构面,其发育程度控制了矿体规模,是最主要的矿化富集规律,而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则是影响成矿结构面发育程度的主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脉状矿床。研究成果可为后续该矿床的勘查及额尔古纳地块同类型矿区的铅锌银多金属矿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云南建水县苏租铅锌矿,矿体呈脉状、似层状主要沿断层构造破碎带分布,破碎带的发育程度直接控制了矿化规模及富集程度,构造控矿特征明显。矿体围岩均为泥盆系中统曲靖组第二段(D)_2q~2的白云岩,矿床类型属于中低温热液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重力异常显示该地区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和广泛分布的Pb、Zn、Ag地化异常显示了该矿区中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云南会泽县小江铅锌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赋存于断层构造破碎带中,构造控矿明显,矿体围岩均为灯影组(Z_2dn)白云岩矿床成因为热液交代-充填型原铅锌矿床。断裂构造加上硅化、黄铁矿化、萤石化、斑马状白云岩化、重晶石化、等矿化蚀变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王孝国 《地质与勘探》2014,50(5):932-937
郭家沟大型隐伏铅锌矿床的发现历时约十年时间,矿床位于西成铅锌矿带(田)的东段,属于洛坝铅锌矿床的东延,在地表无任何矿化显示的情况下,首先,通过分析地质成矿环境,确定找矿靶区;然后使用激发极化发现异常,并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法研究深部含矿层位、控矿构造形态;最后通过研究区域构造、围岩蚀变、含矿地层及其岩性组合特征得出:郭家沟矿区含矿带地层就挟持于F1与F5断裂之间,形成一个呈东西向展布的舌状地质构造体,是寻找本类型铅锌矿的直接标志;矿体集中分布在中泥盆统安家岔组焦沟层(D2a2-2b)的千枚岩与(D2a2-2a)的厚层结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硅化灰岩接触带的硅化灰岩一侧;另外,硅化、铁白云石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网脉状)、碎裂角砾岩等蚀变是找矿的重要标志。通过矿床的发现经过、矿床地质特征及物探异常特征研究,指出了该区的找矿方向;郭家沟大型隐伏铅锌矿床的发现拓宽了西成铅锌矿带(田)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5.
位于内蒙古中部的李清地铅锌银矿床近期找矿获重要进展,该矿床为与中生代陆相火山作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以大脑包山为中心发育的环状与草药放射状断裂构成的火山机构制约了铅锌银矿化的产出.以往一直认为控矿断裂走向为NE向,虽投入大量勘探工程,仅获得小型独立银矿储量.研究发现,其成矿规律表现为北东向(基底)构造控制矿带,北西向构造控制矿体,主要铅锌银矿体赋存于NW向断裂中,NW向构造与NE向构造的交汇部位附近形成富厚矿体,这一控矿构造的重新认识,直接导致了李清地矿床找矿的新突破,发现富厚铅锌、银、金矿体.目前矿区相继发现多条NW向含矿断裂,显示出整个李清地矿区具有大型以上的铅锌、金、银矿的远景.  相似文献   

6.
康家湾铅锌矿是湖南省水口山矿田大—超大型隐伏矿床,近十多年来,矿床东部深处进行了大量地质勘查工作,矿床地质特征发生了变化,发现了第二找矿空间,新增铅锌资源储量规模达到中型。通过系统总结矿区地质特征,全面分析成矿地质条件与控矿因素,提出了“背斜+两刀”的成矿模型,升华了水口山地区铅锌矿床找矿理论,对成矿有利靶区进行预测,指明下步找矿主攻方向。研究结果认为硅化破碎角砾岩带仍然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兼顾探寻碳酸盐岩古溶洞、构造裂隙带中发育的小而富铅锌矿体,深部寻找矽卡岩型盲矿体依然潜力较大,铜等高温元素可作为今后重点勘查方向。同时,矿区东部新盟山等地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银母寺铅锌矿位于凤太矿田西部的银母寺-大黑沟铅锌(铜)成矿带东部,为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大型带状铅锌矿床(矿带)。文章在总结分析矿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在矿区所做的勘查工作和前人资料,认为银母寺铅锌矿带分南北矿带,在空间上具有“地层岩性+构造+蚀变”的三位一体特征,即矿体主要赋存于古道岭组与星红铺组接触带附近的硅化灰岩、硅化铁白云岩中,并严格受背斜构造控制,在走向和倾向延伸方向有一定的规律,与矿化有关的主要蚀变是硅化和铁碳酸盐化。分析其找矿前景,认为已知矿体深部存在很大的找矿前景,尤其是背斜北翼深部存在很大的找矿潜力。研究成果可为凤太地区寻找该类型铅锌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西秦岭凤太矿集区铅锌矿床矿体的产出受背斜构造、地层、特定岩性层位控制,主要铅锌矿床随控矿背斜构造的倾伏,铅锌矿成矿特征从出露到完全隐伏的认识,依据区内铅锌矿床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研究,把铅锌找矿有利地段分为已知矿体的延深部位、已知矿体深部(或周边)的未知矿体、暂无已知矿床的新区共3类。通过工作,预测提出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深部、白杨沟-洞沟铅锌矿带、银洞梁-手搬崖铅锌矿床深部和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床深部等4个找矿靶区,找矿靶位的预测聚焦于4个找矿靶区内已知铅锌矿床走向延伸与倾向延深部位、矿床两翼深部对赋矿有利的褶曲部位。近年来的找矿实践证明,地质综合研究、构造叠加晕找矿法、以广域电磁法为主的大探测深度物探方法以及深部探矿工程验证是该矿集区深部铅锌找矿的有效勘查方法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9.
马关都龙锡多金属矿床是我国重要的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其外围的地质找矿勘查对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近,在都龙矿床辣子寨矿段外围的勘查过程中发现碳酸盐型铅锌矿体,这是该矿区内发现的一种新矿化工业类型。新发现的铅锌矿体呈顺层网脉状、透镜状产于中寒武田蓬组第二段上部大理岩中,具有明显的层位和构造控制特征,但与都龙矽卡岩型Sn-Zn主矿体在矿物组合、围岩蚀变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它们距离岩体远近不同所致。尽管碳酸盐岩型铅锌矿体规模相对矽卡岩型主矿体较小,但其品位较高,且隐伏花岗岩体突起上方是其成矿有利地段,在今后矿区外围的找矿勘查中值得重视。研究认为碳酸盐岩型铅锌矿体与矽卡岩型主矿体的形成均与燕山晚期花岗岩的侵入活动有关。此外,新类型矿体的发现,不仅拓宽了矿山找矿空间与类型,对于外围找矿具有积极意义,而且为深化对都龙矿床成矿机理的认识提供了新的地质证据。  相似文献   

10.
江西冷水坑铅锌银矿床是我国重要的铅锌银矿床之一,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斑岩型铅锌银矿床.冷水坑斑岩型铅锌银矿床位于中国东部中生代月凤山火山盆地边缘,含矿斑岩为燕山中期碱性花岗斑岩,侵位于上侏罗统火山岩地层内,斑岩体边部发育大量的隐爆角砾岩.矿区发育两种矿化类型,即斑岩型矿化与层状改造型矿化,此两种均与碱性花岗斑岩有关.矿化以Pb、Zn、Ag为主,伴生少量的Cu、Au.斑岩型的铅锌银矿化发生在斑岩体内以及接触带中,具有面型矿化特点并显示出明显的矿化分带性.层状改造型以铁锰银铅锌矿化为主,矿体均为隐伏状分布于碱性花岗斑岩附近的火山岩含铁锰地层中,产状与火山岩地层一致.铁锰碳酸盐铅锌银矿体在靠近斑岩体时,银铅锌矿化相应逐渐增强,而远离花岗斑岩体,矿化明显较弱.围岩蚀变作用明显,主要为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硅化和黄铁矿化.矿化蚀变特征、蚀变类型与典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不同,缺少斑岩铜(钼)矿床早期蚀变的钾交代作用(黑云母化与钾长石化),发育大量铁锰碳酸盐蚀变.矿田矿化蚀变具有一定的分带性,由岩体内向外蚀变可以分为三个带:绿泥石绢云母化带、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带和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带.斑岩型矿床的铅锌银矿化与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蚀变密切相关.通过对蚀变矿物绢云母的~(40)Ar/~(39)Ar同位素测定,获得冷水坑斑岩型铅锌银矿化年龄为162.8 ±1.6Ma,与含矿斑岩形成时间一致,说明冷水坑斑岩型铅锌银成矿作用发生于中国东部燕山中期陆内环境.  相似文献   

11.
李莹  肖克炎  李楠  邹伟  张婷婷 《地球学报》2013,34(4):509-512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拉萨东约68 km 处,是冈底斯成矿带内与斑岩成矿作用有关的斑岩-矽卡岩-角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本文以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地质异常理论为指导,开展了矿田构造分析、地球化学元素分带研究。文章运用三维建模及可视化技术建立矿区三维矿床模型,通过曲面模拟方法提取矿区控矿构造界面,查明了矿区构造界面对 Cu、Mo、Ag、Au 等元素的富集有绝对控制作用;矿区地球化学元素分带表现为浅部 Pb、Zn 至深部 Cu、Mo 的变化特征,矿区成矿中心空间位置的探讨说明矿区在ZK1616-ZK3216一带的深部存在隐伏含矿斑岩体。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调兵山硅灰石矿为特大型矿床,矿床分为3个矿段,控制程度较高的为泉眼沟矿段.硅灰石矿体主要产于古生界富拉堡子岩组硅化大理岩层内,矿体受层位、岩性和岩浆岩的控制.矿体走向NEE向,倾向SE,矿化带长约2000m,出露宽度14~65m.矿化带伴生有金、钼、铅锌、银等金属元素.鉴于矿体与围岩有较显著的物性差异,特选择覆盖区段进行激电中梯剖面测量,获得3条走向NNE向的电阻率异常带.推测视电阻率在2400~900Ω·m之间的异常区域为隐伏大理岩和硅灰石矿体赋存的最有利部位.6个钻孔的验证均见到硅灰石矿化,揭示了区内进一步扩大硅灰石储量的远景.  相似文献   

13.
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地处东昆仑多金属成矿带东段,枪口—哈龙休玛海西-燕山期铁、银、铅、锌、铜、金、钼成矿亚带部分,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区目前已圈定9条矿化带,21个矿体,主要矿种有金、银、铜、铅、锌、钼等,矿石类型主要为构造热液(脉)型铜铅锌银矿石、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石。枪口南矿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印支期—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为矿区成矿提供了热源、成矿物质,区内NE向断裂控制区内金、铜、铅锌等矿体的产出,NW向断裂组控制着区内金、银矿(化)体。NW向断裂组,是区内重要控矿构造;区内中部发现的Ⅳ号含矿斑岩体,具有斑岩型矿床蚀变特征,显示其具有斑岩成矿条件。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成因有构造热液(脉)型、构造蚀变岩型和斑岩型。  相似文献   

14.
花敖包特大型脉状银铅锌多金属矿床赋存于下二叠统寿山沟组(P1s)裂隙破碎带中,属中低温次火山热液成因.矿床处于大兴安岭中南部的锡林浩特-霍林郭勒多金属成矿带上,断裂构造发育,火山活动强烈,银铅锌多金属多期成矿.矿体赋存于北西、北东及近南北向的构造破碎带里,矿体呈脉状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规模中等,形态较复杂,厚度较稳定,组分较均匀.围岩蚀变发育,可出现3期,具明显的分带性.成矿期为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15.
大功率激电在鄂拉山口寻找隐伏矿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朝吉  周肇武  王智茂 《地质与资源》2009,18(3):214-216,229
鄂拉山口银多金属矿床位于鄂拉山成矿带东南端,第四系覆盖厚,沼泽发育,存在常年冻土层和碎石流,用常规物探在该区找矿效果不显著.后经大功率激电剖面测量,圈出了具一定规模的激电异常带1条,推断为矿异常,经工程验证,发现隐伏银铅锌矿(化)体多条,说明本区采用大功率激电指导找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新兴县都斛铜矿床处于吴川—四会深大断裂的中部边缘带,其铜成矿活动主要受本区燕山期斑岩体和NE向断裂构造双重控制,已发现的脉状铜矿体产状各异,在空间上整体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环状,单个矿体呈细脉分布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并具有浸染状矿化分布在花岗闪长斑岩等斑岩型矿床的矿化特征。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综合研究,对比粤西地区及国内类似斑岩型矿床的找矿经验,认为都斛铜矿床具有斑岩型矿床地质特征,处于斑岩矿床外围或顶部的脉状矿体带,具有寻找斑岩铜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毕力赫大型金矿勘查突破过程及启示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内蒙古毕力赫金矿原为一资源严重危机的小矿山.为缓解资源危机,维持矿山可持续发展,笔者等应邀对该矿床进行了资源潜力评价,并开展接替资源勘查工作.在对该矿床进行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和资源潜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针对矿山地质工作程度并结合矿床具体特点、采用以现有资料综合分析为基础、以针对性的地质科研引路、以有效的勘查方法技术组合配套使用为手段、适时设计验证工程、分期分阶段有重点地加以实施的找矿勘查思路.通过3年多的研究与勘查,实现了找矿的重大突破,在原矿区外围新发现了Ⅱ号金矿带.通过系统勘探,发现大型高品位隐伏斑岩型金矿体,提交新增金资源/储量21.916 t,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矿一跃而成为大型金矿床.经验表明,要实现危机矿山的找矿突破,扎实的基础地质工作、科学的资源潜力评价和有针对性的找矿勘查思路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得耳布尔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得耳布尔银铅锌矿床位于额尔古纳成矿带得耳布尔干成矿亚带,产于陆相火山岩分布区,与次火山岩关系密切,矿体受断层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断裂构造、热液蚀变、铁帽、物化探异常为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南召五峰顶方解石矿床产于二郎坪群大庙组第三岩性段的大理岩中,矿体呈似层状。矿区圈定出方解石矿体2个,矿体长2.0~3.2 km,厚11.91~85.22 m,矿石品位w(CaO)=52.20%~56.25%,白度为85.0%~93.9%,矿石类型为浅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大理岩。文章对矿床含矿岩系、矿体与矿石特征、成矿过程和找矿标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为区域变质型矿床,大庙组中浅灰白色大理岩为直接找矿标志。该标志对豫西东秦岭造山带寻找同类矿床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位于西昆仑甜水海地块东段的大红柳滩赤铁矿是近几年发现的大型铁矿床,产于震旦纪甜水海岩群滨浅海相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中,赋矿岩性主要为含铁白云质大理岩、白云母石英片岩和硬绿泥石白云母石英片岩。通过矿体形态特征、矿物组合和矿石结构构造分析,认为该时期存在缺氧富铁洋盆或者深水盆地,矿床的形成经历了铁质沉积和变质改造两个阶段,属于新元古代沉积变质成因条带状硅铁建造矿床(BIF),找矿潜力巨大。该矿床是继塔什库尔干县一带发现了多个与火山岩建造密切相关的大型规模Algoma型BIF之后的重大找矿突破,也是西昆仑地区首次发现该类型矿床。深入开展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勘探工作,能够指导西昆仑铁矿的下一步找矿方向,推进新疆地区条带状含铁建造(BIF)研究和西昆仑构造格局演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