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翔  张伟  靳秀菊  刘红磊  姜贻伟  毕建霞 《地球科学》2016,41(12):2119-2126
普光地区长兴组和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没有严格通用的数学关系,导致储层渗透率计算具有很大困难.通过对该地区测井资料、常规薄片、铸体薄片和岩心物性等资料进行分析,表明碳酸盐岩孔隙类型是影响孔渗关系的主要因素.基于常规测井资料构造出对孔隙结构比较敏感的测井特征:声波时差与密度比值和深浅侧向电阻率比值,可用于对该地区碳酸盐岩孔隙类型进行识别,再针对不同的孔隙类型建立相应的孔渗关系模型,用于计算该地区储层渗透率.实例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模型计算渗透率与岩心分析渗透率符合较好,且井间规律具有一致性,基于孔隙结构建立的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模型能较好地确定储层渗透率.   相似文献   

2.
华庆地区长81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较强,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透储层.针对砂岩储层物性孔隙结构特征,结合岩心分析的孔隙度、渗透率与含油岩心饱和度相渗透率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经验统计法以及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和相渗曲线组合的方法研究得出该储层的物性下限值,孔隙度下限值为6.0%,渗透率下限值为0.08×10-3μm2.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蓬莱镇组浅层气藏的储层特征入手,找出产生速敏效应的潜在因素;然后,通过实验室内的流动实验确定临界流速,并将其转换成相应的单井日产气量。针对开采头两天部分中、高产气井产量突降的现象,利用有效厚度和临界流速计算这些井的产量上限,结果发现,产量突降的井其产气量已超过了产量上限,而产量稳定的井其产气量小于产量上限。最后,提出了避免速敏效应的措施,控制测试和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压差、使产量一直小于产量上限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几种计算法和统计法研究美国西弗吉尼亚洲中部格兰尼克里克油田大Injun砂岩储集层的结构及其与采油量的关系。计算机程序根据已出版的资料编写,以适合(l)计算渗透率对孔隙度的回归;(2)标绘三维孔隙度;(3)确定和标绘根据地球物理测井记录推断的相;(4)估算原始储量、累积产量和采油率。因为回归分析显示出测井记录和岩心孔隙度及岩心渗透率间微弱但重要的相关,所以,孔隙度可用干地层渗透率中以构成储集层的模式。也使用定量地层对比和多维定算法来估算在缺乏可用数据的情况下构造的影响。于井间使用克里格法内插绘制的剖面,突出了孔隙度较高的地带。使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和岩心描述,用聚类分析确定导电相。原始储量的估算结果与累计产量数据相结合,得出采油率的估算值。这些采油量变量图通常呈现在岩相图上观察到的相同的南北走向。  相似文献   

5.
利用径向基函数(RadialBasisFunction,RBF)神经网络的原理对储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进行了预测,运用有效测井数据和岩心测试资料作为网络模型的学习样本,通过网络的学习、训练,建立了测井解释的RBF神经网络模型。应用此模型定量计算了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多口井的碎屑岩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与用传统的统计方法比较,神经网络的方法显示出了更好的精度和更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核磁共振实验的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主力含油层段岩心样品的T_2分布,并结合离心实验的结果,确定岩心有效渗流喉道半径的下限值,并标定了每块岩心的可动流体与束缚流体的T_(2cutoff)。研究结果表明:可动流体对应的下限离心力为2.07 MPa,根据气水离心Washburn方程确定出岩心对应储层的有效渗流喉道半径下限为0.07μm。对长6和长8不同储层类型岩心的核磁共振结果分析可知:T_(2cutoff)与孔隙度和渗透率都没有较好的相关性,也就是孔隙度相近或渗透率相近的岩心T_(2cutoff)有可能差异很大。不同储层类型岩心的T_(2cutoff)差异较大:整体上,超低渗砂岩储层岩心的T_(2cutoff)分布范围较致密砂岩储层岩心的小;超低渗砂岩岩心分布在9.64ms~16.68ms之间,致密砂岩岩心分布在9.64ms~24.04ms之间。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T_(2 cutoff)除与孔隙度、渗透率有关以外,也受孔隙结构、矿物成分和黏土类型的影响。除此之外,束缚水饱和度与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都有较好的相关性,随着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增加,岩心束缚水饱和度有减小的趋势。同时也分析了T_(2cutoff)与T_2谱的位置关系,总结出4个基本规律。最后,根据国内外油气田开发生产经验,并结合陇东地区延长组实际,以可动流体饱和度高低为标准,对岩心对应的储层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致密岩心对应的储层都属于Ⅲ类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介于35%~50%之间),超低渗岩心对应的储层有Ⅱ类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介于50%~65%之间)也有Ⅲ类储层。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精确地预测低渗透储层的渗透率,首先从岩石导电的物理机理角度考虑,把岩石孔隙等效为串联和并联2种组分,即等效岩石组分理论,然后根据流体渗流和电流传输的相似性,引入了有效流动孔隙度概念,提出了利用地层因素、束缚水饱和度和孔隙度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新方法。对我国西部某油田低渗透储层岩心进行了岩石物理实验分析及三维数字岩心重建,并利用新方法计算了低渗透储层岩心的渗透率。结果表明:计算渗透率与实验室岩心测量渗透率符合性很好,精度优于核磁共振Coates模型,这对利用测井资料更精确地预测低渗透储层渗透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董凤娟 《地质与勘探》2023,59(3):657-663
随着致密气田的深入开发,低产低效井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制约气田开发的关键问题之一。以苏里格气田某区块30口气井为研究对象,引入产量贡献率作为动态分类指标,运用气井产量贡献率累计分布曲线的类分割点将气井划分为4类。以纵向合采砂体数、有效砂体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气饱和度等参数作为静态评价指标,采用熵权-理想点法,对气井进行静态分类。基于动态和静态分类结果,引入自相关距离判断异常值点,进行低产低效气井优选。研究表明,Ⅰ、Ⅱ、Ⅲ、Ⅳ类气井的储层质量依次变差,累计产量依次减小;4口气井为低产低效井,优选结果符合生产实际。该研究成果可为气田进一步挖潜的选井、选层提供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东濮凹陷杜寨地区沙三中-下段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特征,但其储层物性下限尚不明确。为此,基于岩心实测孔隙度、渗透率和压汞资料等,综合采用经验统计法、孔隙度-渗透率交会法、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水膜厚度法、Purcell法、Wall法)及压汞曲线法等多种方法,确定了杜寨地区沙三中-下段致密砂岩气藏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确定的物性下限值存在一定差异,杜寨地区沙三中-下段致密砂岩气藏有效储层的孔隙度下限值介于3.92%~5.306%之间,平均值为4.264%;渗透率下限值范围为0.032×10~(-3)~0.059×10~(-3)μm~2,平均值为0.038 7×10~(-3)μm~2。总体上,经验统计法确定的物性下限值较低,而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和压汞曲线法确定的物性下限值较高,特别是Purcell法计算所得的物性下限值明显高于其他方法,可能与其更能表征大孔喉的贡献有关。在此基础上采用算术平均法,综合确定杜寨地区沙三中-下段有效储层的孔隙度下限值为4.264%,渗透率下限值为0.038 7×10~(-3)μm~2。  相似文献   

10.
孔隙度和渗透率是储层评价的两个重要参数.岩石毛管压力曲线和核磁共振T2谱图是描述储层微观结构特征的重要参数.通过测量不同压力条件下岩心样品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得到了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压力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孔隙度和渗透率随着压力的增加而降低,并且与压力服从对数函数变化规律.不同孔隙度渗透率区间的砂岩样品,孔隙度和渗透率随着压力变化的趋势不同.通过测量不同粒级砂岩样品的毛管压力曲线和核磁共振T2谱图,证实了孔隙结构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微观孔隙结构是决定渗透性好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柳林地区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地区之一,初步实现了煤层气商业化开发。根据柳林地区煤层气井生产数据,对气井产气动态进行了分析,按产量大小进行了气井统计,中产气井比例较高,为42.9%,高产气井占28.6%,低和极低产气井比例为28.5%。分析煤层气井排采曲线特征,总结归纳气井的产气模式有单峰式、高峰-稳定式和低峰-高峰-稳定式三类。从影响煤层气产能的构造、气含量、渗透率、煤层厚度、煤层埋深、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质因素入手,分析了各地质因素对气井产能的影响,并建立各类因素与煤层气井产能的关系。研究认为:柳林地区煤层气井的高产条件并非受单一因素的控制,而是主要取决于多种有利地质主控因素的有机匹配、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龙凤山凝析气藏为一受岩性物性控制的特低渗凝析气藏,储层属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孔喉结构复杂,属中孔、微-细喉道。地露压差小,凝析油含量高,极易发生反凝析伤害及井筒积液。如何科学、合理的确定单井合理产量,既满足天然气开发需求,又有效防止井筒积液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综合运用无阻流量、采气指数法、临界携液流量法和数值模拟法确定单井合理产量。通过优化气井配产,延长气井稳产期,提高单井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通过对比松辽盆地齐家地区常规油区与致密油区源岩排烃效率的差异性,在弄清源岩特征、储层特征及源储接触关系的基础上,定性描述并定量分析致密油区源岩排烃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齐家地区青山口组储层致密,根据砂岩孔隙度、渗透率和厚度,将齐家地区分为常规油区、致密I型油区和致密II型油区,"常规油区"砂岩孔隙度渗透率12%,渗透率1.00?10-3?m2;"致密I型"油区砂岩孔隙度为8%~12%,渗透率为(0.05~1.00)?10-3?m2,砂岩厚度为5~10m;"致密II型"油区孔隙度为4%~8%,  相似文献   

14.
临界方程法及其对地层性质的自动化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鸿秋  包军强 《地球科学》1997,22(6):633-637
从分析折射波时距曲线入手,确定地层性质突变的临界点,利用通过该点时距曲线的时距方程,建立临界方程和临界方程法,以临界方程计算出的地层临界厚度值与待判层厚度无关,二者比值决定了待判地层性质。  相似文献   

15.
准确预测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对于碳酸盐岩油气藏储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碳酸盐岩储层裂缝与溶孔广泛发育,基于经验公式从测井曲线预测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具有较大误差。以中东某碳酸盐岩油藏为研究对象,选取914块取心井岩心,测定孔隙度与渗透率,利用随机森林(RF)、K-近邻(KNN)、支持向量机(SVM)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4种不同机器学习方法,通过测井数据进行孔隙度与渗透率预测,优化机器学习参数,筛选出适用于碳酸盐岩油藏的测井孔隙度与渗透率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4种机器学习方法预测储层孔隙度结果差异不大,通过调整输入参数种类,可进一步提高孔隙度与渗透率预测效果,当以补偿中子(NPHI)、岩性密度(RHOB)和声波时差(DT)3种测井参数数据作为输入时,基于LSTM的储层孔隙度预测精度最高,孔隙度预测结果均方根误差(RMSE)为4.536 2;由于碳酸盐岩储层的强非均质性,基于机器学习的测井储层渗透率预测效果较差,相对而言,仅以NPHI作为机器学习输入参数时,基于RF的储层渗透率预测精度最高,渗透率预测结果的RMSE为45.882 3。  相似文献   

16.
由于渤中19-6气田潜山裂缝性储层的储集空间多样、非均质性很强,且制约产能的主控因素认识不清,从而造成潜山裂缝性储层的产能预测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综合岩心、测井、地质等资料分析了潜山裂缝性储层的特征,并基于CT扫描实验定量表征裂缝,研究裂缝微观特征,形成了以裂缝渗透率为核心的一系列裂缝参数的计算方法,建立了潜山裂缝性储层的产能预测模型,大幅提高了潜山裂缝性储层的产能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潜山裂缝性储层的裂缝渗透率主要由裂缝的长度、宽度及连通性控制,与孔隙度的大小无明显关系,可以通过斯通利波反演的总渗透率与基质渗透率之差计算得到,其中基质渗透率计算的相对误差为28.50%,总渗透率计算的相对误差为15.56%;综合考虑潜山裂缝性储层的裂缝渗透率、裂缝纵向连通性和有效厚度,建立了渤中19-6气田潜山裂缝性储层的产能预测模型,其中裂缝渗透率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决定了潜山裂缝性储层产能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砂岩水敏性使渗透率降低的程度依赖于岩石的组成。通过改变盐水的流速、盐水的盐度及盐水和淡水反向交替注入等流动实验,说明引起渗透率降低的机理是孔隙中粘土膨胀和微粒运移的堵塞。当流速高于临界流速或盐度低于临界值时,微粒运移和粘土膨胀均将产生。用有机的季胺盐(粘土稳定剂)对岩心进行预处理,可以防止或减少粘土膨胀造成渗透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
地层条件下储集岩物性参数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礼正 《矿物岩石》1995,15(4):44-50
本文论述了储集岩在地层条件下孔隙度、渗透率的特征以及与地表条件下孔隙度、渗透率的关系。据此,归纳、总结出地层条例下孔隙度、渗透率变化的影响因素。并指出、孔隙度、渗透率的降低幅度主要是在围限压力为20MPa范围内;孔隙度降低的幅度远远小于渗透率的降低幅度;孔隙度、渗透率降低的幅度与岩石的粒度、孔隙类型、胶结物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从低渗透储层的地质特点出发,通过对储层"四性"关系的研究,建立了本区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的关系,以试油资料为依据,以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进行地质、录井、地球物理测井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并充分研究储层中不同岩性夹层的特征,采用钙质、泥质夹层测井曲线定量统计分析来确定夹层并加以扣除,确定出杏子川油田长6有效储层岩性下限为细砂岩,含油性下限为油斑,物性下限为孔隙度8%、渗透率0.15×10-3μm2,电性下限为R0.5大于21Ω.m,含水饱和度下限为60%。据此标准,综合利用多参数解释储层的有效厚度,提高了解释精度,为该油田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镇原地区长7油层组储层特征出发,研究了岩心分析的岩性,孔隙度,渗透率,相渗等物性参数与排驱压力,饱和度中值压力,退汞效率,平均喉道半径等孔喉结构参数及其与测井电性特征的关系,建立了神经网络多组分岩性和孔,渗,饱解释模型,以及多元回归孔喉结构参数分析模型,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并采用含油产状一物性-电性综合方法,确定储导有效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