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作为暗挖法之一的矩形顶管施工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矩形顶管施工大多在建筑密集、市政管线复杂区域,对地面沉降变形非常敏感。研究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周边水土变化规律,对矩形顶管施工技术的进步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上海轨道交通二号线张江高科站一号出入口工程为例,通过施工过程中孔隙水压、土压力、分层变形、地面沉降等的监测,分析了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周边水土的变化规律,为在环境复杂区域矩形顶管合理施工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矩形顶管机的选型、研制、矩形隧道的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要内随着顶管施工技术的发展,顶管领域出现多种的施工方法,包括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法、土压平衡顶管施工法、气压平衡顶管施工法等多种施工方法,这些方法有相通点同时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介绍施工方法的同时,指出几类施工过程中关键技术、质量控制等方面应该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4.
该文详尽介绍了日本ISEKI公司制造的顶管机系统、性能以及部分工作原理,这有助于国内技术人员在顶管项目施工前对顶管机的选型。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顶管施工作为一种非开挖施工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城市建设中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宽。由于地下工程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拥挤的城市,顶管施工常面临极大的风险。本文通过分析顶管施工项目风险因素及后果,给出了降低顶管施工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丰润县城南供水管道顶管工程为实例,介绍了SH-308型微型隧道顶管机在复杂的施工环境和地层条件下的顶管施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京哈路D-E段热力管道顶管施工为例,介绍了SH-308型螺旋式小口径顶管机在非开挖地下管线顶管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依托嘉兴环线下穿南湖大道的1.2 m超小净距三车道特大断面类矩形顶管隧道工程,对实施过程中的管节内力、土压力、顶推力、竖向姿态及其引起的地表沉降等进行了现场实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线矩形顶管在后实施隧道掘进过程中管节内力受姿态调整和润滑泥浆作用有所波动,临近隧道施工时前序管节内力存在削弱、增强再恢复的变化过程,最大钢筋应力约增加30%;与常规单线矩形顶管相比,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呈现出较为扁平的peck沉降曲线特性,且最大沉降集中在始发井侧,随顶进距离增加呈现一定拖拽影响;南北线沉降差异主要因素为掘进竖向姿态控制,顶推力并未因小净距而出现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王晓睿  周峰  张振  郭佳 《地球科学》2016,41(11):1959-1965
在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新建大断面隧道近距离下穿施工对既有道路造成的扰动不可避免.分析地表变形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对减小隧道施工造成的环境影响具有重大意义.结合郑州市沈庄北路-商鼎路下穿中州大道矩形顶管隧道工程的工程实践,采用现场地表变形实测统计分析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顶管顶进施工过程进行动态分析,揭示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地表变化规律;数值模拟预测分析了顶管施工对既有道路的影响,从而优化施工方法和技术参数,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并通过工程变形监测数据验证了预测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王开军 《地质与勘探》2024,60(1):121-131
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会对周围土体造成扰动,引起地表产生竖向变形。为研究超浅覆土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规律,以深圳市某下穿道路矩形顶管工程为背景,使用PLAXIS 3D软件对顶管双线施工进行有限元模拟。首先将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以验证模拟结果的合理性,然后分析双线施工地表沉降变化规律,最后对现场加固措施进行评价。主要结论如下:未加固时顶管顶进过程中,最大沉降量位于始发端,最大隆起量位于接收端;加固后地表沉降最大值点及沉降最大值均发生了改变:加固后地表最大沉降值点由始发井改变为顶管中部区域,最大沉降值减少了6.15 mm,表明现场加固方案效果显著;未加固和加固后地表沉降纵向曲线规律基本一致,表现为三个阶段:隆起期、快速沉降期和沉降稳定期;未加固和加固后地表横向沉降槽变化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准确预测并及时控制软土地层矩形顶管掘进过程中引起的地表隆沉,可有效降低掘进施工对紧邻结构设施的影响。结合弹性力学Mindlin解和随机介质理论,进一步考虑顶管开挖面附加推力、非均匀分布且具有软化特性的机体-土体侧摩阻力、受触变泥浆特性影响的管节与土体间的侧摩阻力,管节附加注浆压力及基于开挖面收敛模式的土体损失共同作用,推导得到矩形顶管掘进期间地表隆沉位移解析解。经与3个工程算例的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所提方法可预测矩形顶管在软土地层掘进引起的地表隆沉变形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顶管开挖面前方地表表现为隆起;随着顶管开挖面的远离,摩阻力、注浆压力对地表的影响逐渐减小,开挖面后方地表主要受土体损失作用发生沉降;土体损失引起的地表沉降量受开挖面收敛模式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断面矩形顶管上跨既有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近距离开挖出土卸荷,导致既有地铁隧道产生上浮变形,危及地铁运营安全。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区畅和西路(兆善大街—潞阳大街)综合管廊矩形顶管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了大断面矩形顶管上跨既有地铁隧道的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双线矩形顶管上跨施工引起地铁隧道上浮的变形规律以及采用不同抗浮配重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影响,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双线顶管上跨施工引起地铁隧道的上浮变形大于单线顶管引起的上浮变形,且最大上浮变形均位于顶管隧道轴线处;施加与开挖损失土体近似重量的配重,可改变地铁隧道原有水平变形规律,导致先穿越的地铁隧道整体向始发井方向移动,后穿越的地铁隧道整体向接收井方向移动。随抗浮配重的增加,地铁隧道上浮位移减小,所受拉应力减小,且施加开挖损失土体重量50%的抗浮配重,可以将地铁上浮变形控制在1.4 mm以内;研究成果为该工程地铁隧道抗浮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安全风险及安全风险管理的概念,探讨了顶管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以及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最后提出了顶管施工中安全风险的规避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该文详尽分析了目前顶管技术特点,发展趋势,广州地区地质特点,管网系统特点,认为目前在广州地区进行大规模管网施工的情况下,为了达到最小破坏和最大保护环境的目的,采用顶管施工势在必行,另外,本文还提出顶管施工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岩土钻凿工程》2011,(6):26-26
由非开挖技术协会举办的第一期顶管施工技术上岗培训班于2011年12月22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顺利结业,培训期5天,课程内容涉及到顶管施工的各个方面包括:土力学理论基础、工作坑施工、顶管设备、施工设计、施工案例等。  相似文献   

16.
魏新江  魏纲 《岩土力学》2006,27(7):1129-1132
对水平平行双线顶管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横向扰动区范围的计算公式。考虑先施工顶管对后施工顶管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后施工顶管地面沉降计算方法,并给出算例分析。分析表明,水平平行顶管施工时由于中间区域受到双重扰动,会产生较大的地面沉降。当两顶管轴线距离较近时,由于先施工顶管对周围土体产生的扰动会使后施工顶管产生的扰动加剧,后施工顶管引起的最大地面沉降值和沉降槽宽度都要变大,且地面沉降曲线是不对称的,其最大沉降点要偏向先施工顶管侧,但仍然可以采用Peck公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7.
顶管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市政项目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施工技术难度较大,长距离顶管是顶管工程中施工工艺最复杂课题之一。本文讨论了长距离顶管中易出现的技术问题及处理措施,指出顶管技术通过与精心细致、信息化施工相结合,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城市的基础建设中。  相似文献   

18.
针对矩形顶管上竖向土压力计算模型研究较少的现状,借助Terzaghi土压力计算理论,结合矩形顶管工程特点建立了考虑注浆作用的矩形顶管竖向土压力计算模型,提出了改进的竖向土压力计算公式;依托苏州某矩形顶管工程中竖向土压力实时监测数据,探究了其变化规律并验证了该计算公式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土体中的剪切带从管道外壁两侧产生并沿竖直方向发展,且可贯穿至地表;临界状态下剪切带上的膨胀角完全发挥,以临界内摩擦角及其正弦值计算剪切带上的摩擦系数;不同的注浆压力下,管道上方可能出现"主动土拱"和"被动土拱"。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表明,改进后的计算方法能够较好地包络矩形顶管竖向土压力范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顶管作为一种非开挖施工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城市建设中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宽。但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也给顶管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本文以广州市某污水工程顶管施工为例,介绍了在流砂地质条件下,顶管施工所要注意的事项和应对措施,以供工程技术人员和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结合某污水截流工程的工程实践,探讨了长距离顶管施工中存在的一些主要技术措施,提出了一些顶管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控制方法,并探讨了其效果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