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陕西省农业用水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义杰 《地下水》2006,28(1):10-13
农业用水是一个地区总用水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通过对影响农业用水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运用经济计量学方法,模拟了农业用水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业用水需求的多元线性预测模型,并据此对陕西省2005年和2010年的农业用水需求进行了点预测.  相似文献   

2.
吴丽英 《地下水》2012,34(6):205-207
为贯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占全市70%的农业用水总量,邢台市拟开展农业用水定额标准体系建设.通过对现状年农业用水量的调查和研究,发现用河北省用水定额计算出的用水量远远低于实际的农业用水量,说明邢台市目前采用的实际用水定额偏大,从而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与河北省的定额一致,从而降低农业用水定额,达到规范定额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昌图县2011年和朝阳县2010年生活用水数据,分析居民生活用水量周、年内变化特征,并根据各个月份北方生活用水特点划分了北方生活用水季节,同时,结合滑动平均、经验模态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计算了城市生活用水水平衡测试周期。主要结论:一周初始生活用水量最低,周末用水量最高;一年中11-3月用水量最高,为生活用水冬季,6-8月为夏季,用水量次之,4-5月为春季,9-10月为秋季,春秋季用水量较少;城市生活用水水平衡测试的最佳周期为7天。  相似文献   

4.
姚建 《地下水》2013,(6):97-98,140
在城市生活用水方面,准确确定用水量、耗水量、废污水排放量对于城市的节水、水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按照城市用水的变化规律,通过水平衡测试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水平衡测试,确定现状情况下的城市用水量、耗水量、排水量及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为城市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合理分配水资源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恢复,以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安家沟小流域的气象、土壤水分、地形图和土地利用图(1982年和2002年)为源信息,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的蒸散量和生态用水量、流域生态用水量及其与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从1982-2002年间变化较大,农地(特别是梯田)增加较快,乔木林地急剧减少,主要表现为毁林、开荒和造田;(2)研究区内各种植被/土地利用类型的蒸散量和生态用水都极大地受控于气候(特别是降雨量)的影响,其年际差异较大;(3)不同植被/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蒸散量和生态用水差异明显,在各个年份乔灌林的生态用水量均大于农作物和自然草地的蒸散量和生态用水量,但生态用水的差异程度小于蒸散量的差异程度;(4)以自然草地(即荒草地)为标准,农作物的蒸散量和自然草地接近,但乔灌林地的蒸散量和生态用水量均远高于自然草地,难于实现土壤水分平衡;(5)流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主要是强耗水植被的减少)减小了流域生态用水量,增强了流域的水分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的用水评价方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祖昊  王浩  贾仰文  张学成  庞金城 《水文》2011,31(1):8-12,25
用水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现行的用水评价存在4个方面的不足,即:缺乏供用耗排统一评价,缺乏用水过程与自然水循环过程的统一评价,缺乏地表用水和地下用水的统一评价,缺乏用水量与用水效率和效益的统一评价。以上4个方面的不足,导致评价结果不准,评价内容不能满足水资源管理的需要。基于流域二元水循环理论,通过理论推导,本文提出了基于流域二元水循环全过程的用水评价方法,即体现4个统一评价的评价方法:供用耗排统一评价,用水过程与自然水循环过程统一评价,地表水和地下水用水统一评价,用水量与用水效率、效益统一评价。所提出的方法对用水评价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永刚 《地下水》2012,34(5):100-102
以近10 a全省及各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和用水量基础资料为依据,采用阶段趋势分析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分析人均综合用水量和万元GDP用水量的变化趋势,提出了全省及各地区到2015年综合用水效率红线控制指标值。结果表明:到2015年,全省万元GDP用水量将由2010年的303 m3下降到220 m3以下,下降幅度达27.3%,能够基本实现国家分解给甘肃省的控制指标目标。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5,(5)
利用廊坊市2001~2012年用水量资料,对廊坊市供水水源结构、用水结构、各行业用水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廊坊市多年平均用水量10.45亿m3,其中农业灌溉占总用水量的62.6%;林牧渔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10.04%;工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11.76%;生活用水量总用水量的11.65%;城镇公共用水量总用水量的2.58%;生态用水总用水量的1.38%。通过分析认为,廊坊市多年来总用水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农业用水呈递减趋势,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呈增加趋势,导致总用水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农业用水量下降。  相似文献   

9.
张沛  龙爱华  海洋  邓晓雅  王浩  刘静  李扬 《冰川冻土》2021,43(1):242-253
农业用水是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以及影响生态系统的主要扰动因素,科学定量农业用水是合理配置与调控区域水资源的基础工作。传统的农业用水统计只是记录了可测量的用水量,而水足迹则完整刻画了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系统的压力表现。从水足迹理论出发,采用Cropwat软件计算了新疆1988—2015年近20种农作物生产水足迹总量,并利用Mann-Kendall趋势和突变检验的方法,分析了28年间新疆农作物水足迹的时空变化,探讨了农作物水足迹驱动因素及机制。结果表明:新疆农作物水足迹在28年间总量增加了256%;水足迹序列在2005年前后增长出现了突变,后一阶段增长率是前一阶段的3倍以上;从农作物水足迹中蓝水足迹与绿水足迹的构成看,农作物绿水足迹呈持续增加趋势,但其在农作物水足迹总量中的比例略有下降。进一步分析表明,农业种植规模的快速扩张是新疆农作物水足迹大幅度增加的根本原因,而脱贫致富、扶贫攻坚等经济发展需求下的政策(战略)支持是农业种植规模(灌溉面积)持续快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探究农作物水足迹的变化及原因,揭示了新疆农业用水的时空变化,以及农作物水足迹与国家、地方政策和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可为深入解析新疆农业增长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之间的时空演化关系和相关决策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疆吉木萨尔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祥 《地下水》2012,(4):103-104
通过对吉木萨尔县水资源利用分析得出,现状水资源利用呈增加趋势,在气候持续干旱的背景下,地下水开采逐年增加,区域地下水已出现开采漏斗区;各行业用水中农业灌溉占总用水量的87.5%,区域水资源用水结构不合理。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吉木萨尔县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缺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了全国365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城市需水、供水和缺水分析,并按照六大分区统计汇总。分析结果表明:按1999年水平年研究城市总需水量为663.4亿m3,总供水量为599.9亿m3,缺水量达63.5亿m3,如果除去超采的32.2亿m3地下水,缺水量达到95.7亿m3。进一步分析认为全国667座城市缺水达到105亿m3。分析制定了缺水标准,据此,研究城市中有275座城市缺水,其中重度缺水城市达93座,并进行了缺水城市的缺水性质、缺水分布和缺水影响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山东鲁北平原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鲁北平原目前区内供水水源以黄河客水和地下水为主。最新均衡计算结果为:浅层地下水开采资源量37 03×108m3 a,深层地下水开采资源量2 62×108m3 a。据山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总体规划报告,现状年需水量约74×108m3 a,2010年需水量为93×108m3 a,2030年需水量为109×108m3 a,现状年供需基本平衡,远景供水不足。浅层地下水易采易补,更新能力强,应以合理调控水位为中心,优先开采浅层地下水,充分发挥浅层地下水资源的供水功能,尤其是东阿—齐河—商河—利津沿黄地区更应加强开发浅层水的力度。浅层水为可持续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深层地下水更新能力弱,应严格限制其开发利用。在德州、滨州漏斗中心区,建议实施部分封井,调减开采量。实行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优化水资源开发结构,适当增加地表水引用量,实施含水层的恢复工程,遏制地面沉降等环境问题的继续发展,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
吴斌  王赛  王文祥  安永会 《中国地质》2019,46(2):369-380
基于物理过程的地表-地下水耦合模型能全面、系统地刻画流域水循环过程,并为水资源管理提供详细信息。同时,未来水资源的变化趋势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显著,在未来气候情景下水资源如何变化将影响水资源管理措施。本文以黑河中游盆地为例,基于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GSFLOW,评估区域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预测未来气候情景(CMIP5)下区域水资源变化趋势,为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GSFLOW模型能很好地模拟黑河中游盆地复杂的水循环过程。(2)在中等排放强度(RCP4.5)下,平均每年降水上升0.6 mm,温度上升0.03℃,地下水储量减少0.38亿m3;在高排放强度(RCP8.5)下,降水上升0.8 mm,温度上升0.06℃,地下水储量减少0.34亿m3。  相似文献   

14.
王磊  章光新 《水文》2006,26(6):76-79
吉林省中部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东北重要的经济区,水资源的短缺和不合理利用严重制约了该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认为本区总体上为水资源脆弱区。从水资源需求趋势和供给能力两方面,综合判断水资源利用高峰将出现在2020年左右,用水量约为55~60亿m~3。水资源利用结构将有显著的变化,到2030年时,居民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三者需水量之比达到1∶2∶2的水平。提出建设节水农业是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性措施;合理利用雨洪资源是提高供水体系稳定性的关键手段;实施水源置换工程是改善供水系统的重要举措;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性工程;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中叶中国需水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利用基于宏观经济的分行业需水预测模型,对21世纪上半叶中国的需水形势进行展望。进入21世纪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水资源紧缺仍然将困扰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供需矛盾有可能进一步加剧。2030年前后预计将会出现缺水的高峰,2030年后供需缺口有望减缓,到21世纪中叶实现水资源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6.
铁是我国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金属,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际铁矿石市场出现较多新变化,分析国际铁矿石供需和市场格局变化原因,研判未来趋势,对于保障我国铁矿石资源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钢铁产量、铁矿石供应和价格变化趋势,分析发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铁矿石供需格局进一步集中,呈现"两个国家,两个60%"的格局.即中国钢铁产量在全球地位将进一步提升,接近60%;澳大利亚对全球铁矿海运市场供应地位进一步提升,接近60%.其次,本文预测了未来2~3年中国和全球钢铁需求变化趋势,认为近年来中国钢铁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稳定经济增长的需要,未来2~3年我国钢铁产量仍将保持高位,但长期来看我国铁矿石需求高位运行一段时间后降会缓慢下降.最后本文分析了全球铁矿石价格趋势,认为全球铁矿石价格将在2020年4季度冲高回落至100 USD/t以内,未来2~3年铁矿价格将缓慢震荡回落,铁矿价格平台将下移至60~80 USD/t之间.  相似文献   

17.
地表水资源是维系区域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性要素,河川径流是地表水资源的主要形式,二者的丰枯变化均直接影响流域水资源管理。基于江河实测径流量资料和水资源公报资料,初步分析了1956—2018年中国主要江河实测径流量和中国十大水资源区地表水资源的变化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除长江大通站外,中国主要江河代表性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均呈现下降趋势。②黄河上游唐乃亥站实测年径流量为非显著性减少趋势,黄河花园口站实测径流量呈现显著性减少趋势;1980—2000年和2001—2018年唐乃亥站实测径流量较基准期1956—1979年分别变化1.8%和-5.9%,而同时期花园口站实测径流量分别减少26.7%和41.0%。③地理分布上,黄河是中国南北地区径流变化的分水岭,黄河以南地区江河径流量为非显著性变化,黄河以北江河径流量为显著性减少趋势,特别是海河流域,实测径流量减少最为显著;21世纪以来,黄河以北河流实测径流量较1980年之前减少幅度超过25%,海河减幅高达80%以上。④1956—2018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约为27266亿m 3,较第二次全国水资源评价结果偏少122亿m 3。21世纪以来,海河、黄河、辽河地表水资源明显减少,进一步加重了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8.
1956—2018年中国江河径流演变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表水资源是维系区域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性要素,河川径流是地表水资源的主要形式,二者的丰枯变化均直接影响流域水资源管理。基于江河实测径流量资料和水资源公报资料,初步分析了1956—2018年中国主要江河实测径流量和中国十大水资源区地表水资源的变化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 除长江大通站外,中国主要江河代表性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均呈现下降趋势。② 黄河上游唐乃亥站实测年径流量为非显著性减少趋势,黄河花园口站实测径流量呈现显著性减少趋势;1980—2000年和2001—2018年唐乃亥站实测径流量较基准期1956—1979年分别变化1.8%和-5.9%,而同时期花园口站实测径流量分别减少26.7%和41.0%。③ 地理分布上,黄河是中国南北地区径流变化的分水岭,黄河以南地区江河径流量为非显著性变化,黄河以北江河径流量为显著性减少趋势,特别是海河流域,实测径流量减少最为显著;21世纪以来,黄河以北河流实测径流量较1980年之前减少幅度超过25%,海河减幅高达80%以上。④ 1956—2018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约为27 266亿m3,较第二次全国水资源评价结果偏少122亿m3。21世纪以来,海河、黄河、辽河地表水资源明显减少,进一步加重了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9.
2017年以来,全球石油消费持续疲软,消费增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新冠肺炎疫情对石油需求的打击更是"雪上加霜".本文回顾了疫情发生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及大型油气公司股票价格的走势,探讨了疫情对全球石油需求和供应市场的影响,研判了短期及中长期全球石油供需格局,得出了三点结论:(1)疫情对全球石油需求产生重大冲击,预计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较2019年将下降5%,未来随着全球经济逐步恢复,全球石油消费将缓慢回升,预计到2030年全球石油消费将达到峰值48.7亿t;(2)未来3~5年,全球石油产量将大于需求量,全球石油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仍将持续;(3)中长期来看,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在低价位震荡,将会造成上游勘探开发投入不足,英国、俄罗斯及亚洲等国家的部分老油田产量将持续下滑,全球石油市场将趋紧.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的协同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能源和粮食主产区,然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能源、粮食发展的关键要素。为优化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之间的关系,引入协同学原理构建水资源-能源-粮食整体分析框架,建立具有总分结构、互馈关联的协同优化模型,采用多要素均衡智能算法,提出黄河流域粮食生产、能源开发与水资源调配一体优化的布局方案。结果表明,通过水资源-能源-粮食协同优化,2030年增加流域供水量23.98亿m3;优化了流域粮食生产布局,人均粮食产量提高12%;优选了能源产业规模和结构,煤炭开采、石油加工和火电总装机分别增加了2.86倍、4.08倍和0.80倍;在满足生活、生态环境用水的同时实现了粮食增收、能源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