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于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在南太湖入湖口进行了浮游植物统计、鉴定和相关环境因子监测分析。应用CANOCO4.5软件对获得的浮游植物物种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了典范对应分析(CCA),并作出了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的二维排序图。结果表明,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93种,所选取的主要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生长影响大小依次为:氮磷比(N/P)总磷(TP)总氮(TN)溶解氧(DO)水温(T)。以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Kütz)为代表的蓝藻门,以简单衣藻(Chlamydomonas simplex Pasch)为代表的衣藻门和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 Her)为代表的隐藻门中浮游植物受总磷(TP)浓度影响较大。包括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Beij)、四角十字藻(Crucigeniaquadrata Morr)、长尾囊裸藻(Phacus longicauda Duj)等多数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裸藻门内的绝大多数浮游植物受水体中氮磷比(N/P)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2014年5月和8月海河口9个站点的浮游植物物种及其群落特征。通过调查发现海河口有浮游植物48种,隶属于7门21科33属,以硅藻门、蓝藻门和绿藻门为主,总占比75.83%,优势种为鱼害微囊藻和中肋骨条藻。各断面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为1 654.21×104cells/L,其中采样断面3号点位在8月份密度最高。生物量平均值5月份为1.235mg/L,8月份略高为1.262mg/L。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97,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平均为2.24,Pie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25。研究结果表明,海河口水体处于中污型的中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3.
吴东浩  徐兆安  马桂芬  高怡 《水文》2012,32(6):80-85
2011年8月对呼伦湖、乌梁素海和岱海等3个内蒙古代表性湖泊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92种,隶属于6门24科47属。3个湖泊的优势种都较单一,呼伦湖的优势种为平裂藻、鱼腥藻和束丝藻;乌梁素海为颤藻、假鱼腥藻和项圈藻;岱海为卵囊藻。3个湖泊的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1.09×108个/L。各站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62~3.57,该指数不宜单独用于内蒙古湖泊水质生物评价。经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各个湖泊的站点被分为一组。One-wayANOSIM检验结果显示3个湖泊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与以往调查结果相比,内蒙古湖泊的浮游植物都表现出优势种单一,总密度和蓝藻密度上升的趋势,与近年来内蒙古湖泊面积萎缩、水量锐减、水环境恶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洪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于2021年10月在洪湖布设10个采样点进行调查,并采用多样性指数对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洪湖水体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49属、66种,其中蓝藻门浮游植物种类最多,其次为硅藻门。洪湖冬季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范围为7.85~42.45 mg/L,平均生物量为22.35 mg/L。根据马格勒夫多样性指数(M)、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H)、辛普森多样性指数(D)、物种均匀度指数(J)和物种优势度(Y)对水体营养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洪湖水体为中污染—重污染水平。建议从3个方面改善洪湖水质:(1)加大洪湖水体保护力度,严格控制下游和周边地区各类水污染物入湖量,对湖区内农村水污染开展及时、高效防治,合理组织水生浮游植物平衡收割;(2)加强水环境治理,逐渐恢复水体自净能力;(3)加强宣传力度,定期开展水污染防治教育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  相似文献   

5.
西江下游溶解无机碳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其输出通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取西江下游干支流6个样点进行一个完整水文年度的观测分析,利用基本水文水化学参数来揭示河水溶解无机碳(DIC)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并估算流域DIC输出通量.结果表明,西江下游干支流DIC含量受控于流域地质环境和水热条件,变化于0.74~2.40 mmol/L之间,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异.干支流DIC含量季节变化模式基本一致,呈现汛期(不包括受洪水影响极强的时段)较高、非汛期较低而洪水期最低的变化特征,流域水热条件的季节变化是其根本原因;河水DIC含量的空间变异基本与流域碳酸盐岩空间分布格局一致,干流DIC含量明显高于支流,且向下游呈减小趋势.西江流域DIC输出通量约4.57×1012g/a,汛期和6月洪水贡献分别达84%和40%.全流域DIC侵蚀通量约12.95 g/(m2·a),在世界各流域中居中上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湖泊表层沉积物色素、有机碳含量和环境因子的测定和分析,初步探讨了青藏高原湖泊中色素的来源特征和该地区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结构等信息。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物TOC含量多在4%~6%之间,藻类植物是沉积物色素的重要来源。颤藻科和蓝藻科在青藏高原湖泊浮游植物中生长优势明显,颤藻科在数量上相对蓝藻科有明显优势。青藏高原湖泊溶解氧(DO)、电导率(SC)对湖泊中藻类生长状况影响明显,其中SC的升高对该地区湖泊中藻类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藏阿里地区盐湖浮游生物生态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显春  郑绵平  赵文  王海雷 《地质学报》2007,81(12):1754-1763
2006年8~10月对西藏阿里地区21个湖泊的浮游生物作了初步调查,采得44个浮游生物样品和22个水化学样品。经鉴定分析得浮游植物105种(变种),分属5门49属,其中硅藻门19属63种(变种),占总种数的60%;浮游动物14种,分属3门11属,其中亚洲后镖水蚤(Metadiaptomus asiaticus Uljanirs)为西藏首次记录。有螺旋藻、盐藻、西藏拟溞、卤虫等经济种分布的湖泊数分别为8、3、5、12个。浮游生物物种多度随盐度升高而降低,统计分析表明,在0.31~300.71g/L盐度范围内,浮游生物物种多度与盐度存在不显著负相关关系(r2=-0.05,p>0.05)。文章讨论了西藏拟溞与桡足类之间存在的季节性种群更替现象,以及硅藻在这一现象中可能存在的重要作用。最后对盐湖生物资源特别是西藏拟溞的开发利用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8.
光照强度对隐藻吸收铁和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模拟条件下,通过深入研究光照强度对隐藻生长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光照强度下藻细胞对Fe和P的吸收差异,提出了光照强度控制藻细胞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最终限制赤潮藻爆发性增殖的作用途径.研究表明,藻细胞的生长率与光照强度之间呈指数相关关系;隐藻生长的光饱和值与光半饱和值分别为150 μmol/(m2·s)和47 μmol/(m2·s);在低光照强度下藻细胞的生长率较低,但是藻细胞却需要吸收更多的Fe和P,以及Zn、Mn、Co和Mo等微量元素,在光照强度为10 μmol/(m2·s)时,藻细胞生长率仅为光照强度150 μmol/(m2·s)时的十分之一,而藻细胞对Fe和P的吸收量分别提高了1.5倍和1倍.这些研究结果为揭示导致赤潮常在光照良好天气后发生的根本原因提供了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以1∶5万高炉集幅为研究对象,在6个点/km 2及4个点/km 2两种采样密度条件下,土壤元素在地球化学参数特征及空间分布上均相近,表明该图幅内采样密度4个点/km 2可以满足1∶5万土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的要求。基于不同采样密度下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提出淮北平原覆盖区地质背景相对单一的连片耕地区开展1∶5万土地质量调查时可采用最低采样密度(4个点/km 2)。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区内土壤环境质量优良,以优先保护类土壤为主,安全利用类土壤仅零星分布,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指标为Cd,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实施绿色无公害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灵水岩溶泉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对水环境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水湖内沉水植物自2010年逐渐消亡,至2013年已基本消失,为探究岩溶水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于2016年4、7、10月对灵水和罗波潭两个水环境相似的岩溶泉进行浮游植物调查和水环境监测。结果显示:灵水优势种共3门16种,罗波潭优势种共3门13种,两者的浮游植物相似性为60%。3次调查种类数基本不变,丰度均表现为4月>7月>10月。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叶绿素水质评价均显示罗波潭优于灵水,说明沉水植物消亡会引发水环境退化。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RDA和相关性分析显示,总氮(TN)是浮游植物群落的决定性因子,而浮游植物对氮营养盐更强的摄食能力可能是灵水沉水植物消亡的原因之一。岩溶水环境的HCO-3 和Ca2+浓度可以指示浮游植物的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11.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区和中下游沿黑河干流河床附近的潜水位埋深较浅,是维系地表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中游高台附近潜水位存在每年双峰值的变化,较之下游额济纳绿洲潜水位每年单峰值的变化更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在包气带剖面中,同一时刻水土势、含水量、含盐量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采样点包气带土壤中易溶离子含量相对较低,全盐量小于5%,中游采样点土壤中以HCO3-为主,下游以SO24-为主,由SO24-、C1-和Na 、Ca2 组成的盐类构成了包气带土壤中的主要盐分.土壤中易溶离子含量自地表至潜水面之间随深度总体上呈减小趋势.植被的根系分布对包气带土壤含水量、水土势和易溶离子含量随深度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植物根系发育带的土壤中含水量、水土势和易溶离子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2.
甘肃黑河中下游影响绿洲植被发育的某些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区和中下游沿黑河干流河床附近的潜水位埋深较浅,是维系地表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中游高台附近潜水位存在每年双峰值的变化,较之下游额济纳绿洲潜水位每年单峰值的变化更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在包气带剖面中,同一时刻水土势、含水量、含盐量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采样点包气带土壤中易溶离子含量相对较低,全盐量小于5%,中游采样点土壤中以HCO3-为主,下游以SO24-为主,由SO24-、C1-和Na 、Ca2 组成的盐类构成了包气带土壤中的主要盐分.土壤中易溶离子含量自地表至潜水面之间随深度总体上呈减小趋势.植被的根系分布对包气带土壤含水量、水土势和易溶离子含量随深度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植物根系发育带的土壤中含水量、水土势和易溶离子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3.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区和中下游沿黑河干流河床附近的潜水位埋深较浅,是维系地表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中游高台附近潜水位存在每年双峰值的变化,较之下游额济纳绿洲潜水位每年单峰值的变化更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在包气带剖面中,同一时刻水土势、含水量、含盐量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采样点包气带土壤中易溶离子含量相对较低,全盐量小于5%,中游采样点土壤中以HCO3-为主,下游以SO42-为主,由SO42-、Cl-和Na+、Ca2+组成的盐类构成了包气带土壤中的主要盐分。土壤中易溶离子含量自地表至潜水面之间随深度总体上呈减小趋势。植被的根系分布对包气带土壤含水量、水土势和易溶离子含量随深度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植物根系发育带的土壤中含水量、水土势和易溶离子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九寨沟地震前后次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本文应用Arcgis软件平台,对研究区震前472处和震后新增272处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80.88%震后新增灾害点分布在距震中30km范围内,灾害点密度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67.28%新增灾害点分布在烈度Ⅷ度及以上区域,灾害点密度随地震烈度的降低而减小。(2)地震前后灾害点均集中分布在距河流300m范围内,各占总数的79.45%和81.25%,灾害点数量与密度均随着与河流距离的增加而显著降低。(3)地震前后在高程2 000~2 600m灾害点数量最多,高程2 600~3 200m次之。(4)地震前后分布在15°~45°坡度范围内灾害点数量分别占总数的82.2%和84.2%。(5)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为泥石流发育提供较好的物源条件,在未来3~5a雨季应切实做好泥石流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水库水文情势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和讨论了当前水库水文情势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研究,主要是水文情势对浮游植物数量、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的空间格局包括垂直和水平分布以及群落演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响应国际地球化学旗图计划(ICCP259)中的全球地球化学采样子计划的实施,研制超低密度地球化学采样的最佳方法,1989~1990年在江西省开展了一项试点研究.在约15.7万平方公里的可采面积内采集了121件河漫滩沉积物样品.平均采样密度约为五个点/1300km2.采样覆盖度为24%.采样点主要布置在100-500km2的汇水盆地口上,其中有33个采样点控制的汇水盆地面积在400~2000km2之间.河漫滩沉积物样品来自深度在0.5m以下到1.2m的柱状剖面.样品定量分析了38种元素.文章从多方面讨论了超低密度河漫滩沉积物地球化学术样的代表性,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400-2000km2的汇水盆地口上采集河漫滩沉积物样品能较好地反映上游汇水盆地中的主要矿化.2.超低密度采样和以2个点/km2采集水系沉积物样品所获得的W、Sn、Cu、Pb和Zn五个元素的地球化学趋势相似.3.超低密度样品中W、Ph、Be、Rb等元素的分布特征与省内花岗岩的分布相吻合.4.超低密来样品中“3Ni+Cr+V”的分布能较好地反映扬子准地台与华南加里东精皱系在省内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7.
珠江口磨刀门枯季水文特征及河口动力过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磨刀门2003年12月9~15日的大、中潮同步水文观测资料,分析了磨刀门枯季的潮汐、潮流、余流、悬移质含沙量、盐度等水文特征,并对枯季河口动力过程,如咸淡水混合、河口射流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枯季由于径流较弱,潮流成为主要动力。表层由于受径流和风的影响余流基本上沿河道走向向下游,中层以下有稳定的向上的余流存在。枯季磨刀门含沙量较小(<1 kg/m3),盐度在平面上和垂向上均有一定变化。磨刀门枯季咸淡水混合类型为缓混合型,各站盐度分层参数均在0.01~1.0。从实测流速的分布情况来看,河口下层有反向的水流,存在明显的因密度差而形成的密度环流。根据枯季实测资料计算所得的密度弗劳德数,磨刀门枯季以浮力射流为主。  相似文献   

18.
基于河西走廊疏勒河中下游绿洲天然胡杨林下8个采样点720个土壤样品和6.8524 hm2的7个样方,应用统计学及相邻格子法等研究了胡杨林土壤水盐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含水量随深度而增加,土壤全盐量变化与之相反,两者在80 cm土层之上变化剧烈,之下变化平缓;土壤水盐含量变异差异明显,均属于中强度变异。各层土壤水盐含量存在着自中游向下游水分减少、盐分增加、表层聚盐加重的显著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区胡杨林生长受到土壤水盐胁迫,种群结构残缺;下游胡杨林分偏老,稀疏矮小,已明显衰退。长此下去,下游胡杨林将因快速衰退演替而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9.
据《科学通报》1998年10月第20期刊文,经吴庆余实验研究,颗石藻这种海洋超微浮游植物,是海洋生物中最大的普生性群种,分布范围可达数千平方千米,形成的藻细胞水华可被感检测。它对CO_2的吸收和利用能力特别强,在添加了20mmol/L HCO~-的ESM培养液中生长的颗石藻表面形成颗石板片所固定碳酸钙与细胞合成的有机质干重比高达2.48:1,偏光镜下细胞表面形成颗石板片所固定的碳酸  相似文献   

20.
在有碳酸盐岩分布的河流流域, 河水地球化学主要反映的是风化速率较高的碳酸盐矿物风化的信息, 而硅酸盐矿物风化的信息往往被掩盖掉.北江流域碳酸盐岩和硅酸岩分布广泛, 为追踪其中的硅酸盐矿物风化的信息, 分析了北江河水中溶解无机碳同位素的时空变化.河水样品按4个季节自北江的上游到下游采集6个样点, 分析结果显示, 除上游武江的采样点同位素值季节变化不大外, 中下游采样点的同位素值有明显季节变化, 主要表现在6月份的δ13CDIC显著变轻(-16‰~-19‰).在详细剖析矿物风化过程对碳同位素的影响后, 指出除了显著的碳酸盐矿物风化过程外, 北江流域在夏季还存在明显的硅酸盐矿物风化过程, 大大提高了流域的碳汇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