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沈莽庭  周延  张晓东  武彬 《地质论评》2015,61(4):913-924
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定了闽西南上杭溪口复式岩基部分岩体中锆石的U-Pb年龄:田坑里片麻状变晶似斑状中粒二长花岗岩为452.6±7.8 Ma,磜角里中粒花岗分别为161.2±2.9 Ma和168.6±3.7Ma。综合前人年龄资料研究显示:闽西南上杭地区溪口复式岩基是一个多期次侵入的复式岩基,至少经历了3个较大的岩浆活动侵入期,即溪口复式岩基形成经历了440~460 Ma的加里东期,274~394 Ma的华力西期和120~169Ma的燕山期3个较大的岩浆侵入活动时期,燕山期又可分为120~148 Ma和148~169 Ma的中晚期。加里东期形成了二长花岗岩、石英斑岩,华力西期形成了似斑状中细粒花岗岩、斑状花岗岩,燕山期形成了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其中120~169 Ma为溪口复式岩基岩浆活动主要时期,与中国东部大规模燕山期岩浆活动一致,成岩作用可能与岩石圈伸展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2.
娄峰  伍静  陈国辉 《地质通报》2014,33(7):960-965
广西栗木泡水岭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泡水岭花岗岩体可能存在3期岩浆活动:210Ma、222Ma和239Ma,佐证了栗木岩体是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最新的研究,栗木花岗岩体形成于印支期,岩浆活动集中在210Ma±4Ma~222Ma±5Ma之间,并且在239.8Ma±4.3Ma可能存在印支早期的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3.
对湖南中生代邓阜仙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获得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25.1±1.2Ma,表明其形成于晚三叠世,结合已发表的岩体年龄资料,邓阜仙岩体是侵位于印支期(222.9~225.7Ma)和燕山期(151.1~159Ma)的复式岩体。邓阜仙岩体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均具有高的SiO_2含量、高的A/CNK值,含过铝质白云母、堇青石等矿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明显亏损Nb、Ba、Sr、Ti,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轻稀土元素富集,Eu亏损相对明显。邓阜仙岩体具低的ε_(Nd)(t)值,~(176)Hf/~(177)Hf值小于球粒陨石的值。综上认为,邓阜仙岩体印支期、燕山期为S型花岗岩,源区分别为古元古代地壳贫粘土质岩石、富粘土质岩石部分熔融。研究区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均形成于伸展构造体制下,印支期花岗岩形成于印支运动碰撞后的伸展环境,燕山期花岗岩则在太平洋板块俯冲消减作用下形成。  相似文献   

4.
连阳岩体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结合带,岩性为粗中粒斑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获得其年龄分别为99.4±0.7 Ma和98.7±0.9 Ma,属晚白垩世侵入岩。岩体具有较高ε_(Nd)(t)值(-4.22~-7.2和-4.78~-7.52)和较低的T_(2DM)值(1.24~1.49 Ga和1.29~1.51 Ga)。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m-Nd同位素研究表明,连阳岩体南段的岩石类型可能为I型和A型的过渡类型。幔源岩浆不仅提供了熔融所需的热,同时也为区内花岗岩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成分。燕山晚期南岭地区花岗岩的形成构造环境与同期华南花岗岩不同,受印支运动后伸展拉张和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双重影响,在拉张剪切环境中形成了东西向花岗岩带。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古田地区印支期岩体地质特征和接触关系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确定岩浆侵入时代,采集有代表性的不同岩石类型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岩浆成岩年龄为232.2~235.3 Ma,属中三叠世时期。综合岩体侵入接触关系、岩石学特征、锆石U-Pb年龄等资料,将前人归属华力西期、燕山早期、燕山晚期的岩体厘定为印支期花岗岩,其岩浆侵入时代与印支构造运动相一致。因此,重新客观厘定不同时期的花岗岩,对研究构造运动、晚古生代地层的改造有重要意义,对找矿方向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老山口铁铜金矿区位于准噶尔北缘的喀拉通克—卡拉先格尔成矿带南段,矿化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对老山口铁铜金矿区的中粒闪长岩、正长岩、黑云母闪长岩和闪长玢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其年龄分别为353.8±1.9Ma、366.3±1.9Ma、3±2.3Ma和379.7±3Ma,表明矿区存在三期岩浆活动。其中黑云母闪长岩和闪长玢岩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它们可能为中泥盆世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且岩体侵入时代与准噶尔洋俯冲阶段花岗岩及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含矿斑岩年龄较一致,表明其可能是板块俯冲阶段的产物。闪长岩和正长岩的年龄分别为353.8±1.9Ma和366.3±1.9Ma,与东准噶尔北部青格里河下游一带后碰撞花岗岩类和布尔根一带后造山伸展A型花岗岩的年龄接近,而地球化学特征却存在差异,说明老山口正长岩和闪长岩体是俯冲晚期阶段的产物。根据地质特征,老山口铁铜金矿的形成与闪长岩及闪长玢岩侵入有关,因此岩体年龄也限定了矿区存在两期铁铜金矿化,即379Ma左右和354Ma左右。  相似文献   

7.
张昕  吴才来  陈红杰 《中国地质》2017,44(5):938-958
通常认为,花岗岩体中的花岗岩脉与岩体是同一次岩浆活动的产物,是深部演化的岩浆沿着岩体的裂缝侵入后冷凝形成的。南召岩体位于北秦岭东部,近年来在岩体中发现一条宽约5 m的花岗岩脉。岩脉呈紫红色,斑状结构,斑晶为石英。LA-MC-ICP-MS锆石U-Pb定年得出该岩脉的形成时间为(119.6±0.7)Ma,与岩体的年龄(452.3±6.2)Ma相差很大。锆石Hf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岩脉的源岩可能主要是新生地壳,结合地球化学研究分析得出该岩脉呈现I型花岗岩的特性。该岩脉的年龄、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特征同邻近的伏牛山岩体相近,推测岩脉的源岩可能和伏牛山岩体的源岩相同。根据研究结果及区域地质构造分析,认为燕山期由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和陆內拉张作用,导致扬子板块及华北板块沿秦岭造山带形成一系列断裂。岩浆沿着断裂上侵,大部分形成了伏牛山岩体,小部分沿着周围的裂隙侵入形成岩脉,并在侵位的过程中与寄主岩发生物质交换。  相似文献   

8.
唐家沟金矿床是胶东地区牟平-乳山金矿带内一典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产出于昆嵛山岩体与古元古代荆山群变质岩接触带附近的昆嵛山岩体中,受唐家沟断裂及其次级北东向断裂控制。矿体呈串珠状等间距分布,沿走向分支复合、膨胀夹缩现象明显。围岩昆嵛山二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为157.57±0.82Ma,含金石英脉中热液独居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为122.1±2.8Ma,代表了金矿的成矿时代。结合近年来已有成果,认为昆嵛山岩体是陆陆挤压碰撞环境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与金成矿无直接关系,为成矿前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转换,形成一套壳幔混合型花岗岩,成矿作用发生于岩浆作用晚期,时代集中于117-122Ma,为牟平-乳山成矿带成矿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代表;110-120Ma,胶东地区岩石圈强烈减薄,在伸展的构造环境下发育的三佛山岩体,与成矿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粤北大宝山矿床矿区出露船肚和大宝山矿化岩体。本文分析了两个岩体矿物组成特征和锆石LA-ICP-MS U-Pb年龄。船肚岩体为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似斑状花岗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及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等组成,和云英岩型及矽卡岩型Mo-W矿化紧密共生。大宝山岩体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碱长花岗斑岩、普通花岗斑岩、二长花岗斑岩及花岗闪长斑岩组成,矿物组成和船肚岩体的基本相同,和细脉浸染状Mo-W矿化紧密共生。船肚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大宝山二长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62.1±1.6 Ma,MSWD=2.72和165.8±2.0 Ma,MSWD=1.38。据船肚和大宝山岩体矿物组成基本相同、岩石结构不同及两者锆石Th/U比值不同和U-Pb年龄存在约4 Ma左右时差,提出大宝山矿区在燕山期发生了两阶段岩浆成矿事件,第一阶段岩浆成矿事件发生在166 Ma左右,形成大宝山斑岩型矿床,第二阶段岩浆成矿的形成时间约为162 Ma左右,形成船肚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及与岩体紧密共生的矽卡岩型和云英岩型矿化;大宝山斑岩体和船肚似斑状岩体是同一岩浆房两次脉动侵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粤北下庄铀矿田是我国确定的第一个花岗岩型铀矿田,矿田内的岩浆活动具有加里东、印支和燕山多期、多阶段的特点,并以印支期为主体,但部分花岗岩体的划分、命名和时代归属仍需进一步研究。现有资料显示,矿田中部的笋洞岩体又被归入中南部的高栋岩体,但笋洞岩体的单颗粒锆石稀释法年龄为189 Ma、而高栋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36~232 Ma,二者分别属于燕山期和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矿田中西部的岩庄岩体又被视为笋洞岩体的一部分,但岩庄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61 Ma,小于笋洞和高栋岩体年龄。针对这些问题,本次研究在深入研究笋洞岩体、岩庄岩体岩相学特征的基础上,采用SHRIMP锆石U-Pb法测定了它们的锆石U-Th-Pb的含量,发现笋洞和岩庄花岗岩不仅含有捕获锆石,而且笋洞岩体还含有高铀锆石。剔除这些捕获锆石和高铀锆石的年龄数据后,笋洞中粗粒二云母花岗岩和岩庄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40.0±2.4 Ma(N=15、MSWD=0.98)和234.4±2.4 Ma(N=13、MS...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福建鹭峰山晶洞花岗岩的岩相学及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特征,并与台湾东部地区同时代的岩浆岩进行简要对比,探讨闽台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特征及构造环境。鹭峰山岩体主要为中细粒晶洞碱长花岗岩,且具有特征性的晶洞构造,属A型花岗岩。鹭峰山晶洞花岗岩三个代表性岩石样品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84.5±1.0 Ma、81.8±0.6 Ma和84.9±0.5 Ma,结合其他晶洞花岗岩体的年龄资料,认为长乐—南澳断裂带南东侧晶洞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93.8~81.8 Ma,属晚白垩世。岩浆作用具向东迁移现象,可能受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后撤作用控制。该次构造岩浆活动与台湾东部酸性岩浆作用属同一构造岩浆事件。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岔路口超大型斑岩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部,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钼矿床,矿体赋存于中酸性杂岩体及侏罗系火山-沉积岩内,其中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细粒花岗岩与钼矿化关系密切.本文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了矿区内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细粒花岗岩、流纹斑岩、闪长玢岩及安山斑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162±1.6 Ma、149±4.6 Ma、148±1.6 Ma、148±1.2 Ma、137±3.3 Ma、133±1.7Ma和132±1.6 Ma.岔路口矿区内至少存在3期岩浆活动,其顺序为侏罗纪火山-沉积岩、二长花岗岩→晚侏罗世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细粒花岗岩→早白垩世流纹斑岩、闪长玢岩、安山斑岩.岔路口矿床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是东北亚大陆内部构造-岩浆活化的产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引起的挤压向伸展构造体制转折背景,与我国东部大规模钼矿化爆发期相对应.  相似文献   

13.
塔山花岗岩体位于湘南阳明山-塔山东西向构造-岩浆带东端,为呈近东西向延伸的岩基,出露面积约200km~2。岩体侵入于古生代地层中,接触面倾向围岩,倾角30°~50°,由四侵入次岩体组成,之间多为脉动接触关系,主要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第二侵入次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18±3Ma,第三侵入次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15±3Ma。由此表明,塔山花岗岩形成于晚三叠世,相邻单元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5Ma。阳明山-塔山东西向构造-岩浆带主要形成于印支期。区内钨、锡、铜、铅、锌等多金属矿床丰富,找矿潜力较大,亦表明南岭地区不仅存在燕山期花岗岩成矿,印支期花岗岩也可成矿。  相似文献   

14.
<正>金坝金矿区位于哈巴河县城北东16 km处,属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区域上,哈巴河花岗质杂岩体大面积侵入,出露面积达800 km2,主要岩性为斜长花岗岩、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及辉长岩,各岩性之间呈脉动式接触关系。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测定岩体最初形成于390±5Ma(蔡克大,2007),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06Ma(李永等,2012),与阿尔泰造山带岩浆侵入活动高  相似文献   

15.
祁漫塔格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体主要产于花岗闪长岩、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与寒武纪—奥陶纪滩间山群接触部位的矽卡岩带和二长花岗岩中。本次对矿区Ⅶ号带矽卡岩与矿体紧邻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年龄为410.1Ma±2.6Ma。结合前人获得的花岗闪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237 Ma±2Ma)和矿石矿物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239Ma),认为岩体成岩和成矿时代都发生在印支期,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成矿作用不仅与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也与加里东晚期酸性侵入岩有关。祁漫塔格地区矿床形成时代主要集中于加里东中晚期和印支晚期,尽管加里东期岩体在地表出露规模远没有印支期岩体规模宏大,但是加里东晚期岩体对成矿作用的贡献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后石湖山杂岩体是与垮塌破火山口有关的碱性环状杂岩体, 主要由呈环形分布的碱性火山岩、环状岩墙(斑状石英正长岩)、嵌套的中心复式岩株(晶洞碱长花岗岩和斑状碱长花岗岩)和锥状岩席(石英正长斑岩和花岗斑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表明, 斑状石英正长岩环状岩墙、石英正长斑岩和花岗斑岩锥状岩席的侵位年龄分别为119±3Ma、121±2Ma和121±2Ma.该环状杂岩体火山岩与侵入岩的形成年龄相近, 体现了它作为火山-侵入杂岩体的特征.斑状石英正长岩富碱(Na2O+K2O=10.0%~10.5%), K2O含量较高(5.21%~5.42%), 具正的Eu异常(Eu/Eu*=1.05~1.40).碱长花岗岩和斑岩均具有富碱、高FeOtot/MgO、Ga/Al、Zr、Nb和REE值(Eu除外), 以及低Al2O3、CaO、MgO、Ba、Sr和Eu含量的特征, 都属于A型花岗岩质岩石.其中斑岩为铝质A型花岗岩, 具有高的初始岩浆温度(880~901℃).所有A型花岗质岩石均具有较富集的Nd同位素组成, εNd(t)值变化于-13.9~-12.2之间.斑状石英正长岩是下地壳中-基性麻粒岩和片麻岩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与幔源玄武质岩浆混合, 后又发生单斜辉石分离结晶的产物; 碱长花岗岩源于上地壳长英质岩石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与幔源玄武质岩浆混合, 随后经历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而成; 斑岩是受幔源岩浆底侵加热的上地壳长英质岩石的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 并经历了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而产生.该环状杂岩体的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 (1)火山爆炸性喷发形成大量的碱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 (2)地下岩浆房空虚导致压力下降, 其顶板围岩失稳而沿火山口周围近直立的环状断裂垮塌, 形成塌陷的破火山口.与此同时, 下覆岩浆房的岩浆被动挤入环状断裂而形成斑状石英正长岩环状岩墙; (3)浅部地壳的长英质岩浆房过压, 促使其高温过碱质A型花岗质岩浆上升侵位形成了中心的斑状碱长花岗岩岩株, 这些岩浆的上涌导致上覆围岩产生倾角中-陡的、内倾的锥状裂隙, 为石英正长斑岩锥状岩席侵位提供了空间; (4)浅部岩浆房复活, 高温过碱质A型花岗质岩浆再度上升侵位形成被嵌套的晶洞碱长花岗岩岩株.同样, 这种岩浆的再度上侵导致上覆围岩产生了倾角较陡而内倾的锥状裂隙, 为花岗斑岩锥状岩席提供了侵位空间.后石湖山碱性环状杂岩体的形成是华北东部早白垩世与克拉通破坏相关的伸展构造体制下的产物, 这种构造体制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宝音图钼矿是狼山北段大型斑岩石英脉型钼矿床,成矿岩体为斜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及酸性细晶斑岩株组成的复合岩体,LA-ICP-MS U-Pb上交点年龄2400 Ma,反映花岗岩源区岩石是新太古代到古元古代陆壳变质岩。各岩性锆石LA-ICP-MS U-Pb年龄测定显示成矿岩体形成于印支期(225.9±4.4)Ma~(237.5±5.9)Ma、(236.8±4.5)Ma~(244.3±4.2)Ma、(247.5±4.4)Ma和(252.1±3.4)Ma~(258.8±3.3)Ma 4个阶段,同位素年龄反映的每个岩浆侵入阶段持续时间长,各侵入阶段间隔时间短。岩浆侵入期不同阶段元素经历了一定分异,各阶段岩石化学组成均显示铝过饱和,富钾特征,以晚期细晶岩K2O/Na2O最高,K2O对Ca O呈反相关关系。与世界主要岩浆岩带微量元素Sr/Ba-Zr/Y的比较显示,其不同于洋壳熔融成因花岗岩,而与燕山带、秦岭带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与矿区元古界变质岩围岩地球化学特征比较接近,这些特征显示本区成矿花岗岩是陆壳岩石熔融成因S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8.
诸广山南部高坪地区钻探工程揭露到较多细粒花岗岩岩脉,部分岩脉与矿体空间关系密切。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测得区内两组细粒花岗岩年龄分别为252.9±1.9 Ma(MSWD=1.8)和244±2 Ma(MSWD=1.4)。结合细粒花岗岩中晶质铀矿U-Pb定年结果,证实其形成于印支期。本文结合粤北地区铀成矿规律及区域铀成矿特征,对高坪地区铀成矿潜力及找矿方向进行初步探讨,认为:(1)印支期,诸广山南部先后广泛侵入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细粒花岗岩,其中细粒花岗岩多沿断裂发育;(2)至燕山晚期,沿断裂侵入基性脉岩;(3)高坪地区细粒花岗岩与基性脉岩叠合部位为铀成矿的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19.
博罗科努石炭纪侵入岩为一巨大的岩基,主体岩性为闪长岩,边部发育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斑状花岗岩等,属富含角闪石强-中等钙碱性系列.该岩体的形成主要与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在闪长岩中获得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308.2Ma±5.4Ma.岩体侵入最新地层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为石炭纪活动陆缘火山岩的深成组分,它们共同组成该区的陆缘型岩浆弧,从而说明该区在晚古生代存在古板块的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北秦岭太白岩体位于商丹构造带北侧。野外侵入关系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该岩体由早志留世的五里峡岩体、晚三叠世的红崖河岩体和早白垩世的下板寺岩体组成。五里峡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431±2)Ma;红崖河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14±2)Ma;下板寺岩体为粗粒黑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30±1)Ma,表明太白岩体是由3个不同时代岩体组成的侵入复合杂岩体。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早志留世五里峡岩体可能与秦岭微板块沿商丹缝合带俯冲碰撞有关;晚三叠世红崖河岩体与秦岭早中生代主期岩浆作用一致,是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碰撞的产物;燕山期的下板寺花岗岩属于板内岩浆作用。研究显示,今后应注意大岩体的解体,其可能隐含着不可忽视的构造-岩浆作用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