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高压灌浆技术在云南五里冲水库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邦仞  康彦仁 《中国岩溶》2002,21(3):212-220
五里冲水库库区地质结构复杂,岩溶极其发育,不仅断裂多,溶塌体规模大,而且五里冲地下河还从北至南贯穿整个库区,成为水库的主要渗漏介质. 因此,防渗帷幕的浇筑及其防渗性能的好坏,将是决定水库成败的关键。在学习了我国乌江渡电站成功的使用高压灌浆技术基础上,用4~ 6M Pa 压力的高压灌浆技术,建造了高260m,长1333m,面积达26.2万m2,钻孔总深21万m多的防渗帷幕,并处理好了帷幕线上宽31~47m ,高90m,面积3200m2 散体结构的溶塌堆积体,从而保证了水库顺利建成,并发挥了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清华洞暗河堵洞成库与防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晓鹏  谭光明 《中国岩溶》2012,31(2):179-184
为解决富宁县城供水及其附近乡村农业灌溉问题,对清华洞暗河进行堵洞成库。水库设计总库容9934万m3,堵洞体高87.5m,最大蓄水深约116m。地质调查发现,库盆及四周均分布有较完整的相对隔水层、隔水层,山体雄厚,泉点出露均高于水库设计蓄水高程,但是,枢纽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岩溶发育,暗河进口左岸有溶洞和断层溶塌体分布,引起绕坝渗漏的可能性很大。根据枢纽区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附近有D3g隔水层分布并能避开溶洞影响,同时距暗河进口较近而利于施工的0+085坝址段对清华洞暗河进行封堵,并采用上下两层悬挂式半封闭帷幕灌浆对溶塌体和其他岩溶裂隙通道进行防渗处理。经多年实践表明,本防渗技术可行,坝址、防渗帷幕灌浆线路以及灌浆设计合理,水库造价低,有效地解决了县城供水和下游2.26万亩农田及21.5万亩热区作物灌溉问题。   相似文献   

3.
邓忠  韦兴标  何德顺 《探矿工程》2020,47(11):61-69
为解决广西忻城县城关镇弄长村一带万余人饮水问题及该岩溶石山区干旱农田引水灌溉问题,在广西忻城县隆光地下河福六浪洼地3号天窗下游钻取了投料孔和帷幕灌浆孔,先在投料孔投放碎石骨料,后在帷幕灌浆孔内灌入水泥砂浆或水泥浆液对先期投放的碎石骨料进行固结,修筑地下堵体防渗帷幕对流经福六浪洼地的隆光地下河管道实施堵截,成功地截住了隆光地下河水向下游排泄量,减少了洼地积水通过天窗、落水洞向下游的渗漏量,增加了天窗向洼地的溢洪量,建成了库容约250万m3的溶洼水库,基本解决了城关镇弄长村一带万余人生活饮水难的问题,提高了该溶洼水库周边、岩溶大石山区干旱农田灌溉水平和改善了当地村民的饮水条件。  相似文献   

4.
平寨水库坝址区以碳酸盐岩为主,岩溶较发育,水库左岸底层灌浆廊道大型充填溶洞,是水库地下工程施工开挖中揭露的规模最大、对水库渗漏影响最大、设计及施工处理难度最大的溶洞。本文以工程前期地质勘察工作为基础,在区域地貌、地质构造格局、地层岩性、地表及地下水系发育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防渗施工揭露的岩溶水文地质现象、洞穴充填物研究等,从可溶性岩层、地下水来源及运移途径、暗河冲刷与洞顶坍塌作用4个方面,对溶洞发育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鸡场背斜北西翼纵向张裂隙和横张裂隙及层间滑脱、断裂破碎带,为五里大洞鸡场洼地上坝洼地地下水向三岔河的径流提供了运移的原始空间与通道,形成溶洞的地下水为五里大洞鸡场洼地上坝洼地地下暗河,长期溶蚀作用使裂隙通道变为溶蚀宽缝并最终转化为岩溶管道,岩溶水沿此通道在左岸底层灌浆廊道桩号0+238~0+296m附近下中部岩体呈虹吸状循环,地下水的强烈冲刷与洞顶坍塌在溶洞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巨大,后因深部径流条件改变,岩溶管道被逐渐堵塞,形成如今的大型充填溶洞。  相似文献   

5.
桂南红层岩溶及其发育控制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刘功余 《中国岩溶》2011,30(2):145-155
桂南红层岩溶形态主要表现为岩溶缓丘、地下溶洞、岩溶泉以及地下河、天窗等。在地下50m深度范围,溶洞高0.5~3m,多为无充填溶洞,发育数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岩溶泉类型有上升泉和下降泉,泉水流量变化较大。目前尚未发现仅由红层作为含水层的地下河。桂南红层岩溶的发育程度及形态特征与岩性、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有关。红层岩溶主要发育于红层盆地边缘的钙质砾岩中。红层的层组结构可分为单一型和互层型,单一型岩溶发育相对强烈,互层型以岩溶顺层发育为特征。通常,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附近红层溶洞发育;在断裂破碎带以及河谷地带红层岩溶发育强烈,溶洞规模较大。   相似文献   

6.
马新  陈宝义  刘三虎 《探矿工程》2005,32(1):13-15,17
乌江渡水电站扩机地下厂房防渗帷幕工程身处岩溶发育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构造以层间错动断层为主,并有部分陡倾角断层发育,岩层受构造挤压强烈,断层、节理、破碎带发育;水平岩溶、垂直岩溶发育。以此工程为例介绍了高压灌浆施工工艺,阐述了岩溶地区高压灌浆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问题并提出了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岩溶发育特征是岩溶区水电工程建设中必须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岩溶渗漏问题更是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湖北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位于岩溶洼地区,工程区地下水系统边界不清、条件不明,可能面临严重的岩溶渗漏问题,本次研究将区域构造分析、地貌成因识别、地下河追踪溯源、微动态自动化监测等多种技术手段有机结合,提取多元信息综合分析,对工程区地下河系统进行了有效识别。结果表明:上水库周边不存在隔水层及阻水构造,子良坪背斜控制了地下水系统的基本格局;地下河岩溶管道具有单支管道状结构特征,南北向岩溶管道不发育,上水库存在向南西侧发生管道式渗漏的风险;上水库内垂向溶蚀作用强烈,建议进行库底土工膜全库盆防渗处理,工程蓄水后应防范可能发生的不均匀沉降和岩溶塌陷问题。  相似文献   

8.
研究现代岩溶地下河内大型缝洞空间的形成机理,可成为揭示古岩溶缝洞体储层发育的"钥匙",并指导油气勘探。根据对桂林寨底地下河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示踪试验、物探及钻孔资料研究,基本确定了寨底地下河系统内大型岩溶缝洞发育的展布特征。认为地貌、水系、岩性、断裂等是寨底地下河管道发育的主控因素。结合三维地震技术,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哈拉哈塘某井区晚奥陶世岩溶期岩溶进行了地质背景、古地貌、古水系及古水动力条件分析,刻画了哈拉哈塘晚奥陶世岩溶期的一条古岩溶地下河及其大型缝洞储集空间的分布。勘探结果表明在地下河管道上的钻井均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
重庆地区岩溶地下河发育与分布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蒲俊兵 《中国岩溶》2013,32(3):266-278
岩溶地下河是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赋存的主要形式,是重要的水源地。本文以重庆市域范围内1∶20万水文地质普查报告为基础,结合大量的野外调查工作,从岩性、构造、地貌等角度总结了重庆岩溶区地下河发育、分布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在质纯层厚的石灰岩中地下河最为发育,而在其它碳酸盐岩层组中,由于碳酸钙含量下降,岩溶率下降,地下河弱发育或不发育。在重庆地区,受到区域构造条件的影响,岩溶地下河管道多沿构造线展布。区域褶皱(向斜、背斜、褶皱转折部位)、构造复合部位、断裂等地质构造特征均影响了岩溶地下河的发育和分布。重庆地区的层状夷平面地貌,控制了岩溶地下河的补给和排泄,地下河多在低一级夷平面形成的河谷、沟谷中出露。根据重庆地区岩溶水的水动力特征和循环条件,将地下河分为汇流型、分流型和平行流型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梁东辉  甘伏平  张伟  韩凯 《中国岩溶》2020,39(1):95-100
微动HVSR(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被动源地震勘探方法,当测点下方介质存在明显的速度变化时,HVSR曲线会呈现相应的异常形态。为探索该方法在岩溶区探测地下河管道和溶洞的有效性,选择桂林毛村地下河流域内的大岩前村作为研究区,并在此开展野外试验。研究区发育有一条地下河管道,通过精准的洞穴测量,获得了此地下河管道的平面位置和洞高等信息。在研究区的地下河管道上方地面布设3条物探测线,均进行微动HVSR法测量,并用探地雷达法测量作对比。结果表明,两种物探方法的异常位置与测线下方地下河管道的实际平面位置基本一致,证明微动HVSR法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地下河管道和溶洞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岩溶交代改造断裂构造岩—-以桂林岩溶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桂林碳酸盐岩中有各种角砾岩,其成因复杂、分布广泛,其中岩溶交代改造断裂构造岩对岩溶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其特征、地质意义、成因推论略作介绍。地学工作者对碳酸盐岩中的角砾岩早有记述,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对其认识不断深化,成因概念日趋完善。人们把竹叶状、扁豆状、疙瘩状、瘤状灰岩,具层理构造的碳酸盐岩角砾岩均归为同生或层间角砾岩,并作为岩相古地理的判断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岩溶以及几个有关岩溶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朱学稳 《中国岩溶》1992,11(4):346-355
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岩溶。同时根据澳大利亚岩溶的特征和类型,并从全球岩溶出发,作者提出了有关峰林岩溶、塔状岩溶与热带岩溶的关系、全球岩溶主要类型的划分、以及洞穴Speleothem发育与岩溶类型及气候条件的关系等方面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3.
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9,他引:23  
刘再华 《中国岩溶》1992,11(3):209-217
作者从岩溶水文地球化学为一开放的三相系统出发,重点对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大气和土壤空气中的CO2及水的pH值、暂时硬度等进行了现场测试和室内分析;同时将水化学变化规律与土壤CO2的变化联系起来,对岩溶发育机理作了新的探索。此外,作者还通过岩溶水文地球化学异常对试验场岩溶含水介质的特征及其非均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南部的岩溶及其与华北岩溶的对比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道先 《第四纪研究》1992,12(4):352-361
由于特殊的岩性、地质构造、气候、水文和新构造运动等条件,中国西南部发育了以峰林地形、封闭洼地、深尖溶痕、红土、地表钙华、巨大的洞穴系统、地下河系以及较多的洞内次生碳酸盐沉积为特征的岩溶形态组合,而华北半干旱区的岩溶则以常态山、霜冻作用残余灰岩尖峰、石灰岩角砾、浅细溶痕、干谷、大泉、小型洞穴以及少量洞内次生碳酸盐沉积为基本岩溶形态特征。两类岩溶在东面以山东的泰山—鲁山为界,西面以秦岭为界。  相似文献   

15.
章程  裴建国 《中国岩溶》2000,19(1):58-64
我国典型溶蚀丘陵型岩溶发育区主要分布于湘中的新化县一涟源县一带。受中国大陆梯级地形、复杂地质背景、气候水文等内外环境因子的联合作用,发育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不同类型的岩溶地貌及形态组合。宏观岩溶地貌主要有四种类型:丛丘谷地、丘岭谷地、峰丛洼地谷地和峰丘谷地。不同单元岩溶发育特征差异明显。溶蚀速度在地谷地和峰丘谷地。不同单元岩溶 发育特征差异明显。溶蚀速度在10.26~30.34m^3/km^2.a,总  相似文献   

16.
西南岩溶地区岩溶水系统分类、特征及勘查评价要点   总被引:25,自引:16,他引:9  
王宇 《中国岩溶》2002,21(2):114-119
根据岩溶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特征的差异,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将岩溶水系统分为三级,对各级系统进行了分类。第一级为岩溶水系统, 第二级分为浅循环和深循环岩溶水系统,第三级分别进一步分为裸露型、裸露— 覆盖型、裸露— 埋藏型及层控型和断裂带型五类基本的岩溶水系统;论述了各类型的水文地质特征,提出了各类型的地下水勘查评价要点。   相似文献   

17.
西南岩溶区岩溶水有效开发利用规划分区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由于自然地理、地质构造背景特征,造成了岩溶水补给、径流、排泄及动态的差异,以及在开发利用岩溶水资源的方式和途径上的不同。本文以岩溶水赋存条件及其地质环境条件为基础,依据岩溶水的富水性、开发意义、开发的紧迫性以及开发方式和社会效益,进行岩溶水有效开发利用规划分区,为该地区的岩溶水有效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光耀华 《中国岩溶》1992,11(3):181-197
岩溶水库渗漏定量预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预测方法,该方法依据是应用数量化理论。能灵活地处理地质因素中的诸多定性变量。在广泛收集各地岩溶水库渗漏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地质-数学模型,拟定求解方程,并使其程序化。研究结果认为,本文建立的三个预测模型精度均较高,相关系数大于0.95。总体预测可信度达到0.73以上,表明该模型是可行的和实用的。文中,并用实例进行了检验和预测。   相似文献   

19.
蒙自市草坝东山岩溶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蒙自市草坝东山区三叠系中统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地表出露岩性单一,岩溶现象强烈发育。通过野外岩溶形态、岩石节理裂隙、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的调查,对草坝东山的岩溶形态进行统计;并进一步研究草坝东山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得到了草坝东山岩溶发育的基本特征及规律。岩溶发育与岩性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含灰岩的三叠系永宁镇组岩溶最为发育,含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的三叠系个旧组岩溶发育较弱。岩溶总体发育方向与裂隙发育的优势方向一致,岩溶洞穴成层发育,塌陷的排列、落水洞的展布和倾斜方向、漏斗、洼地的长轴方向均与构造线方向一致。岩溶发育具有强度不均一性,区内岩溶发育大致分为3带即垂直入渗带、季节变动带、水平径流带。  相似文献   

20.
桂林岩溶洞穴发育的古老性及热带岩溶发育历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刘金荣 《中国岩溶》1995,(Z1):12-27
通过不同高程上岩溶洞穴、溶隙、洼地内充填和残存的不同时代的地层实际资料,结合对本区热带岩溶发育历史的研究认为,桂林热带岩溶发育可上推到中三叠世初期的桂西运动就开始了,岩溶洞穴发育最古老者也可上推到中三叠世。在热带岩溶地貌发育上,贡献最大的时期,一是中、晚三叠世,二是第三纪。前者奠定了本区热带岩溶地貌轮廓雏形;后者基本上形成了现代热带岩溶地貌的总形态。岩溶洞穴的发育,最发育时期是中、晚三叠世、第三纪,其它时期主要是利用、改造前期洞穴,只在有利部位发育一些新生小洞穴,在新生大型洞穴方面无重要贡献。现垂向上的岩溶洞穴,是不同时代发育形成的一个混杂体,不存在传统认识上的成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