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知恒  李世鑫  陈镜文  何犇  张廷山 《地质论评》2023,69(6):2023060017-2023060017
本文对采自于贵州关岭地区上三叠统卡尼阶法郎组瓦窑段上部的齿菊石目化石进行了研究, 共识别出3属3种, 其中包含一新种 Arctosirenites mingqingensis sp. nov.。Arctosirenites mingqingensis sp. nov. 以具有细密横肋及粗壮腹缘瘤为特征, 属Klipsteinia在华南为首次发现。根据Klipsteinia和Arctosirenites组合特征判断贵州关岭地区上三叠统法郎组瓦窑段底部时代为晚三叠世早卡尼期早期 (Julian 1),上部时代归属于晚卡尼期早期 (Tuvalian 1), 并且认为造成法郎组瓦窑段底部的岩性变化是由于构造因素导致, 而并非受到卡尼期湿润幕事件 (CPE, Carnian Pluvial Episode)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讨论晚三叠世卡尼期早期关岭生物群的生存环境和死亡埋葬特点,认为该生物群分布于裂谷地区;生物群的群体死亡并被迅速埋葬的原因是地震;贵州龙生物群与关岭生物群是同期生物群;"S形带"是一构造断陷带,在卡尼期早期是裂谷。  相似文献   

3.
贵州关岭生物群双壳类化石的古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描述了采集于贵州关岭生物群中4种双壳类化石,即顾氏海燕蛤HalobiakuiChen,平脊海燕蛤HalobiaplanicostaYinetHsü,斜锉蛤未定种Plagiostomasp.和麻生海扇未定种Asoellasp.。标本保存良好,时代为晚三叠世卡尼期早—中期。依据双壳类化石的古生态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指出在卡尼期早—中期,由于大量淡水的注入,关岭地区海水发生间歇性缺氧(或贫氧)事件,从而导致浮游或假浮游类型为主的双壳类化石的灭亡。  相似文献   

4.
贵州中晚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研究概况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王立亭 《贵州地质》2000,17(1):27-29
贵州中晚三叠世的海生爬行动物以鳍龙类为主,另有鱼龙类。主要产出层位有二个,即中三叠统安尼阶的关岭组及晚上三叠统卡尼阶的竹杆坡组和瓦窑组。它们仅见于贵州中晚三叠世的碳酸盐台地范围内,在深水陆源碎屑浊积盆地尚未见及,化石以原地埋藏为主,异地埋藏很少见及。多数属种特征与欧州阿尔插斯的同期类群料为接近,而与北美同期类群料为疏远。  相似文献   

5.
关于创口海百合(Traumatocrinus)的分类、分布及古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贵州关岭地区晚三叠世(卡尼期)小凹组(=瓦窑组)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库中产有大量完好保存的创口海百合(Traumatocrinus)(棘皮动物门,海百合纲)化石。根据对此类海百合分类、分布和形态构造及古生态的研究,特别是大量完好保存、且附着在漂浮木头上的群体化石标本的发现,进一步证明这种外形似海百合花的创口海百合营假浮游的生活方式。这类特化的海百合分枝起源于另一类底栖中三叠世石莲海百合科,很快占领了卡尼期初期的生态境,至卡尼期末创口海百合衰退以后,它的生态境在诺利期时为形态发生的趋同变异的链海百合(Seirocrinus)和五角海百合(Pentacrinites)所占领。  相似文献   

6.
贵州关岭地区中——上三叠统海参骨片化石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报道了贵州关岭地区中——上三叠统竹杆坡组发现的海参骨片化石5属6种及2个属种未定的形态类型。分析了海参化石属种的历史分布特征,上述化石指示竹杆坡组为晚三叠世沉积产物。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关岭生物群的内容,为探讨中国三叠纪海参骨片化石的分类及演化增加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罗平生物群是我国著名的三叠纪海相生物群,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Pelsonian亚期,主要分布在云南罗平县城周围大洼子、九光村等地.在泸西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发现了海生爬行类、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植物等罗平生物群化石类型,初步研究显示泸西地区罗平生物群化石构成面貌与罗平基本一致,但新发现的盾鳞化石是罗平生物群层位软骨鱼类的首次报道.在泸西白水塘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剖面中识别出了Nicoraella germanicus、Nicoraella cf.kockeli和Neogondolella? bifurcata等牙形石类型,构成面貌特征表明其归属于中三叠世安尼期Pelsonian亚期,与罗平地区地层时代相当.泸西地区罗平生物群化石的发现扩大了罗平生物群的分布范围,其中新发现的盾鳞化石为研究华南中三叠世软骨鱼类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8.
采自云南泸西县城附近小兴安村晚三叠世卡尼期小凹组的海龙化石,是关岭生物群海龙类化石在贵州关岭之外地区的首次发现。该化石标本共保存有9枚较好的背椎骨,21条完好的肋骨及若干腹肋。靠近头部的4枚背椎骨为有次序的自然排列。背椎椎体长约12cm,椎体横突发育,椎体腹侧轻微凹入,呈双凹形,近似圆形。这一特征与鱼龙类脊椎骨明显的双凹特征有所区别,故暂且将其归于海龙类。新采集的该化石标本为探讨海龙类的古地理分布,以及寻找规律生物群新化石产地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9.
关岭生物群的特征和科学意义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关岭生物群系指贵州省关岭县新铺乡-带晚三叠世瓦窑组附近组发现的以保存完美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为特多,多门类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共同繁盛的珍稀生物群,通过初步调查,本文讨论了这个生物群的特征,指出对这个生物群进行综合研究的重要科学价值,以及当前对这个生物群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廖莉萍 《贵州地质》2010,(3):F0004-F0004
从1929年乐森璕先生首次在关岭地区发现海百合化石算起,关岭生物群新物种的不断发现和研究,迄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1998年10月初,关岭新铺上三叠统瓦窑组首次发现海生爬行动物化石报道以来,关岭生物群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研究团队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11.
贵州关岭生物群中发现完美的植物化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关岭生物群是指贵州关岭一带以大量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为特色的多门类化石群[1],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化石宝库之一,但以往一直没有植物化石的报道。近些年来,笔者等在该地产海生爬行动物的同一层位中首次发现较多的植物化石,经鉴定为CtenozamitessarraniZeiller和Equisetitesare-naceus(Jaeger)Bronn.。这些植物化石的发现不仅增添了关岭生物群的组成内容,而且为海生爬行动物时代的确定提供了新的证据。植物化石产于关岭县新铺乡小凹组(原称“瓦窑组”)近底部。小凹组主要系一套海相不纯碳酸盐岩沉积,由灰、深灰、灰黑色…  相似文献   

12.
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生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介绍了云南罗平地区新发现的罗平生物群的产出层位、生物面貌、保存特征、古地理位置及其研究意义。该生物群产于关岭组二段薄层泥晶灰岩中,地层对比和化石鉴定表明其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以鱼类为主,伴生有爬行类、两栖类(?)、棘皮动物、节肢动物(甲壳类、昆虫等)、双壳类、腹足类以及植物化石;化石保存完好,分布广泛,埋藏方式独特。罗平生物群无论在丰度、分异度及化石保存上都极为罕见和独特,对研究埋藏学、古生态学、古地理以及三叠纪海洋生物尤其是海生爬行类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三叠世安尼期罗平生物群海生爬行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云南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组在距罗平县城东南15 km的罗雄镇大洼子村附近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地层中发现了罗平生物群。罗平生物群目前已经发现有海生爬行类、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菊石、双壳、腹足类、腕足类、植物等十多个大类的化石,完好地体现了当时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是目前已知化石分异度最高的三叠纪海生化石库之一。根据含化石地层中发现的微体化石牙形石Nicoraella Kockeli带,确认罗平生物群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Pelsonian亚期。罗平生物群目前发现的海生爬行类种类丰富,基本涵盖了三叠纪时期主要的海生爬行类别,包括鱼龙类、鳍龙类、原龙类以及初龙类。中生代是对海生爬行类至关重要的时期。由于一直没有发现它们留下的遗迹化石,它们的运动模式还一直存在争议。云南罗平生物群海生爬行类研究中发现数百枚保存完好的幻龙类足迹——罗平双桨迹Dikoposichnus luopingensis,为研究其运动模式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另外罗平生物群中巨型捕食者张氏幻龙Nothosaurus zhangi的发现也支持了罗平双桨迹造迹者的存在。张氏幻龙拥有三叠纪世界上最大的头骨,这些处于食物链顶层的海生爬行类的繁盛说明当时生态系统已经很完善,代表了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后海洋生态系统的全面复苏。  相似文献   

14.
关岭生物群的生活环境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尚彦 《地质学报》2006,80(4):481-490
产于贵州关岭县新铺乡的上三叠统小凹组底部的关岭生物群,主要由海生爬行类(鱼龙、海龙、鳍龙、盾齿龙等)、海百合、菊石、双壳、腕足、牙形刺、鱼类和植物组成,以保存完整精美、数量巨大的海生爬行类和棘皮动物海百合为标志。通过岩相和古地理分析,对关岭生物群的生活环境和演化可以得出两点结论。①关岭生物群生活在水流强度小、相对贫氧的凹向北西的陆缘海湾,离海岸最近的地方约10km。②关岭生物群发生、发展、消亡和环境的变化关系密切。关岭生物群演化经历了几个演化阶段:离岸稍远的稳定碳酸盐台地环境,沉积形成竹杆坡组顶部;一次规模较大的海退,形成了竹杆坡组与小凹组岩层之间的突变;离岸较近的海水深浅变化频繁的海湾环境,沉积形成小凹组底部灰岩和含陆源碎屑灰岩互层段;离岸相对不远的比较稳定的海湾环境时期,关岭生物群就生活在这个时期;强烈动荡的海洋环境,沉积形成的是中厚厚层的具大量滑塌、搅动构造的灰岩层,关岭生物群受突如其来的灾难的影响,迁移到其他地方生息繁衍,结束了关岭生物群在该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The “Falang Formation“ of western Guizhou was previously called the “Halobia Bed“ and considered to be Ladinian in age. It was subdivided upward into the Zhuganpo, Laishike and Longchang members based on ammonites and the Trachyceras multitubertulatum Zone of the Longchang Member was put in the Lower Camian. Here in the present paper, 4 genera and 9 species of ammonites and I nautiloid genus and species collected from the upper part of the “Falang Formation“ (i.e. the Wayao Formation used in this paper, equivalent to the Laishike Member from Guanling and Zhenfeng counties are described. The ge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se cephalopods, as well as the co-existing conodonts, put the Wayao Formation to the late early Camian.  相似文献   

16.
The "Falang Formation" of western Guizhou was previously called the "Halobia Bed" and considered to be I .adinian in age. It was subdivided upward into the Zhuganpo, Laishike and Longchang members based on ammonites and the Trachyceras multitubertulatum Zone of the Longchang Member was put in the Lower Carnian. Here in the present paper, 4 genera and 9 species of ammonites and 1 nautiloid genus and species collected from the upper part of the "Falang Formation" (i.e. the Wayao Formation used in this paper, equivalent to the Laishike Member from Guanling and Zhenfeng counties are described. The ge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se cephalopods, as well as the co-existing conodonts, put the Wayao Formation to the late early Carnmian.  相似文献   

17.
贵州上三叠统瓦窑组海百合化石群中的一新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柏艳  白志强  郝维成  孙元林  江大勇 《现代地质》2002,16(3):231-236,T003,T004
在贵州省关岭地区上三叠统瓦窑组地层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海百合化石群。化石保存在瓦窑组近底部的深灰色—灰黑色泥质灰岩层面上 ,与海百合共生的有菊石、双壳类和牙形石等海洋生物。海百合化石数量丰富 ,保存完好 ,经鉴定分属于创孔海百合属 (Trauma tocrinusW hrmann ,1889emend .Mu ,194 9)的许氏创孔海百合 (Traumatocrinushs櫣iMu ,194 9) ,关岭创孔海百合 (TraumatocrinusguanlingensisYu ,2 0 0 0 )和新铺创孔海百合(Traumatocrinusxinpuensissp .nov .)。其中 ,新铺创孔海百合 (Traumatocrinusxinpuensissp .nov .)为一新种 ,该种成年个体较大 ,茎板厚度分 5级 ,各级茎板排列顺序为 (1为一级茎板 ;2为二级茎板 ,以此类推 ) :1、 5、 4、 5、 3、 5、 4、 5、 2、 5、 4、 5、 3、 5、 4、 5、 2、5、 4、 5、 3、 5、 4、 5、 2、 5、 4、 5、 1,一级茎板数与二级茎板数之比为 1/ 3。第一个粗羽枝分出在三级腕的第 3块腕板上。据其骨骼排列的精密程度 ,推测该种海百合适合于水动力较弱的海洋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