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青藏铁路唐古拉山-拉萨段全新世控震断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表调查表明,沿青藏铁路唐古拉山-拉萨段存在5条重要的全新世控震断裂带,从北到南分别是温泉盆地西缘断裂带、安多盆地北缘断裂带、崩错断裂带、谷露西缘断裂带和当雄-羊八井断裂带.构造-地貌和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北部的温泉盆地西缘断裂和安多盆地北缘断裂带的活动强度相对比较小,平均垂直活动速率约为0.2~0.5mm/a.南侧的谷露西缘断裂带和当雄-羊八井断裂带的全新世垂直活动速率为约(15±0.5)mm/a.而中部的崩错走滑断裂带的活动强度最大,晚第四纪期间的走滑速率可达(11±4.5)mm/a.全新世断裂活动和古地震研究表明,其中温泉盆地西缘断裂带、安多盆地北缘断裂带、崩错断裂带的西北分支、当雄-羊八井断裂带的当雄段等区域未来发生强震的概率相对更大.  相似文献   

2.
西秦岭北缘构造带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重要的北西西向构造带,它由一组近于平行的断裂组成,中部发育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两侧发育向外扩展的多条逆冲断裂,剖面上呈向北偏心的花状构造。自古近纪中晚期以来西秦岭北缘构造带成为青藏高原早期的北东边界,其新生代构造活动控制了两侧的新生代盆地沉积演化和构造变形。在构造带南侧滩歌盆地自古近纪中晚期堆积了一套厚度较大的砾岩和砂岩地层,但未见新近纪地层;沿西秦岭北缘构造带中部在中新世形成具有剪切拉张性质的武山—漳县盆地,沉积了厚度超过千米的砾岩、砂岩和泥岩序列;在构造带北侧陇西盆地从古近纪中晚期至中新世晚期一直处于前陆盆地发育阶段,沉积了连续的新生代地层序列。在中新世晚期以后,整个构造带遭受挤压变形,逆冲活动强烈,中部的武山—漳县盆地和北侧的陇西盆地相继消亡,新生代地层发生强烈构造变形,位于构造带南侧的滩歌盆地也同时发生轻微缩短变形。第四纪晚期以来西秦岭北缘构造带断裂活动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方式,而逆冲断裂活动则迁移到了北东方向的海原断裂和香山—天景山断裂(又称中卫—同心断裂)等构造带之上,实现了大区域范围内的应变分配。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内部的近东西向伸展变形在藏南地区形成了一系列近南北向裂谷带,对其中最东端的错那-沃卡裂谷带南段错那-拿日雍错地堑调查结果表明,它是第四纪活动明显的半地堑式断陷盆地。控制该盆地发育的主边界断裂带是近南北走向、倾向东侧和长80~110km左右的盆地西缘正断层,是区域内N90°~92°E方向伸展变形的产物。断裂活动速率的多种估算结果表明,该断裂带百万年时间尺度的平均垂直活动速率介于0.2~0.9mm/a之间;MIS 8和MIS 6以来的断裂平均活动速率的合理估计值是0.6±0.2mm/a;但末次冰期盛冰阶以来的断裂平均活动速率明显增加,介于1.0~2.1mm/a之间,合理的估计值为1.3±0.3mm/a,末次冰盛期以来断裂垂直活动速率的增加极可能是该断裂带进入地震丛集期的反映。该地堑近于严格的南北走向及其与当雄-羊八井地堑相似的活动强度,指示了下地壳物质侧向流动所产生的纵向拉张作用最有利于该区近南北向裂谷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地表调查和初步的沉积物年代测试结果表明,晚第四纪期间,在安多-错那地堑中主要发育了分别形成于44.2kaB.P.和9~7kaB.P.左右的两套湖泊沉积物和约42kaB.P.以来的5套冲、洪积物。在安多-错那地堑的边界主要发育了包括安多南缘断裂、北缘断裂、错那湖东缘断裂和西缘断裂共4条第四纪正断层。其中活动强度最大的为安多北缘断裂,其第四纪最小垂直活动速率为0.24±0.02mm/a;其次为安多南缘断裂和错那湖东、西两侧边界断裂,它们的最小垂直速率分别为0.19mm/a,0.12~0.16mm/a和0.10~0.12mm/a。晚第四纪以来的断裂活动主要集中在平均垂直活动速率为0.41±0.22mm/a的安多北缘断裂带的西段。安多及邻区现今的地表构造格局及断裂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符合近南北向地壳缩短背景下由于近东西向伸展变形而引发的菱形断块发育模式。根据断层的活动速率估算结果,晚第四纪期间安多-错那地堑的平均伸展速率为0.25±0.15mm/a,而整个羌塘块体总的东西向伸展变形速率可能达到11±8mm/a。  相似文献   

5.
新近纪以来,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碰撞期后和抬升阶段发育的新构造和"老构造"的活化,在青藏高原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中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南北向展布的张性构造带和北东、北西向展布的走滑断层,尤以南北向张性构造带活动最为明显,也是现今仍具强烈活动特点的构造带.当穹错-许如错南北向断裂带就是其中之一,由其控制的当穹错-许如错新近纪-第四纪地堑,南北长约190km,东西宽5~25 km,由当穹错、当惹雍错、许如错3个子盆地组成.盆缘断裂的形成始于新近纪,第四纪全新世仍有活动,由差异升降导致盆地沉积中心在地堑中自南往北具有由东→西→东的变化趋势,地震、地热等活动南强北弱,反映了青藏高原具整体有限隆升、局部差异升降、新构造活动南强北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新近纪以来,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碰撞期后和抬升阶段发育的新构造和“老构造”的活化,在青藏高原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中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南北向展布的张性构造带和北东、北西向展布的走滑断层,尤以南北向张性构造带活动最为明显,也是现今仍具强烈活动特点的构造带。当穹错-许如错南北向断裂带就是其中之一,由其控制的当穹错-许如错新近纪-第四纪地堑,南北长约190km,东西宽5~25km,由当穹错、当惹雍错、许如错3个子盆地组成。盆缘断裂的形成始于新近纪,第四纪全新世仍有活动,由差异升降导致盆地沉积中心在地堑中自南往北具有由东→西→东的变化趋势,地震、地热等活动南强北弱。反映了青藏高原具整体有限隆升、局部差异升降、新构造活动南强北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遥感解译和地表调查结果显示, 位于西藏曲松县境内的邛多江盆地构成了藏南近南北向裂谷带最东端的错那-沃卡裂谷的中段。它是在该区近东西向逆冲构造带停止活动之后, 上地壳沿N108~115°E方向发生引张作用所形成的第四纪半地堑式断陷盆地。控制晚第四纪盆地发育的主边界正断裂带位于盆地西缘, 总体呈NNE走向, 向东倾, 长40 km左右。断裂活动位移测量和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 该边界正断层带在5Ma左右就已开始活动, 总累计垂直位移量至少为2.6~2.8 km, 最小长期平均垂直活动速率约0.5mm/a。末次冰期盛冰期以来, 该断裂平均活动速率的最合理的估计值为1.2 ±0.6 mm/a。   相似文献   

8.
西藏当雄地区构造地貌及形成演化过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西藏当雄地区在区域性挤压缩短期后发育2种典型层状地貌面,即山顶面与盆地面,不同地块具有不同特点与不同高度的山顶面。山顶面形态与分区性、分段性明显受早期逆冲推覆构造与晚期断裂所控制,山顶面梯级带对应于区域张性-张扭性断裂与盆-山构造-地貌边界。原始山项面或高原主夷平面主要形成于15-8Ma,念青唐古拉山脉开始快速隆升与两侧地块初始断陷时代为8-4Ma,羊八井-当雄-谷露盆地快速裂陷事件发生于2-1.5Ma,区域NW向走滑断裂与现今河流峡谷主要形成于1.4Ma以来。当雄及邻区层状地貌面的形成、裂解与演化良好地反映了青藏高原腹地挤压缩短与地壳增厚期后区域构造活动和地貌环境变迁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酒东盆地营尔凹陷早白垩世断陷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青藏高原和华北板块两大构造带交汇处的河西走廊带中西段酒东盆地,早白垩世为典型断陷盆地,但对其断陷形成机制存在明显争议.因早白垩世两大构造带的主体构造作用明显差异:北—南向挤压和北西—南东向伸展,为深入了解哪一种作用是控制早白垩世酒东盆地形成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特选取远离新生代强烈活动的阿尔金断裂带,在河西走廊带中西段...  相似文献   

10.
新疆尼勒克盆地煤变质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地质概况 尼勒克盆地属于伊犁煤田中的一个山间断陷盆地,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天山纬向构造带西段。盆地南北两侧为晚古生代地层形成的高山,盆地内沉积中、新生代地层,受盆缘断裂控制,盆地呈近东西向~北西西向展布。东西长约130km,南北宽5~12km,面积约1800km~2。受天山构造带影响,盆地内断裂、褶皱均呈东西向。煤系地层被断裂切割成一系列断块,断层性质以压性、压扭性逆断层、平推断层为主,显示燕山运动曾经历强烈挤压和抬升(图1)。  相似文献   

11.
刘行  邹灏  李阳  蒋修未  李蝶 《地质论评》2019,65(Z1):223-224
正拉琼锑金矿床位于措美县西约17 km,大地构造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东段,地处于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IYZS)与藏南拆离系(STDS)大断裂之间。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之后,导致印度洋持续扩张,造成印度大陆不断向北挤压,形成喜马拉雅造山带(尹安,2000),该地区近东西向的断裂自北而南依次  相似文献   

12.
一、地质概况 2780砂岩型铀矿床,位于南天山地槽褶皱带内的山间断陷中。断陷两侧为高角度逆冲断裂,形成地堑式构造,它是以石炭—二叠系为基底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盆地近东西向展布,其形态受盆缘断裂控制,基底呈向南倾斜的不对称坳陷。盖层沉积在盆地北翼表现为T—J—K—R由北而南平行叠置;南翼地层则发育不全,并深埋于南缘断裂之下。  相似文献   

13.
阿拉善地块在新生代的变形是青藏高原北部活动的直接结果,各方面的资料显示这种影响仅发生在中新世中晚期,前的活动性已经很低。阿尔金断裂的延伸并不能穿过阿拉善与南蒙古相关断裂相连,我们的研究更偏重认为阿尔金断裂没有进入阿拉善地区,而是经过金塔—花海盆地南缘的宽滩山—黑山地区与合黎山—龙首山南缘断裂相连,中新世中晚期,由于青藏高原北部重要的构造事件,青藏高原由南向北挤压河西走廊地区,造成了金塔—花海盆地内部由近南北向构造转变为近东西向构造。同时形成北山地区控制上第三系沉积(上新统)的东西向断裂。而阿拉善南缘产生右行走滑运动,地块的北部及内部则产生了近南北向的第三纪伸展构造,这些伸展构造以及金塔—花海盆地第三纪断裂控制的沉积与前人认为的强前陆、弱限制性边界的侧向挤出类似。我们认为阿拉善及蒙古地区中新世—上新世期间,由于受到青藏高原近南北向的挤压,产生区域性的"共轭"断裂系统,由于这些地区早期构造的控制,这些新活动的断裂主要迁就于老构造,以脆性活动为主,在蒙古国形成了沿阿尔泰山的北西—南东向断裂和东南部的北东—南西向"共轭"断裂系统,而阿尔金断裂与合黎山—龙首山南缘断裂则形成南侧的"共轭"断裂系统。北山以及金塔—花海地区则是这两组断裂的交汇地区,挤压作用明显,控制了新生代的沉积,并导致了新生代金塔—花海盆地的形成。阿拉善地块作为夹持在这两组断裂之间的地块,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向东挤出运动,在其东缘贺兰山西侧形成了新生代的挤压构造,而在其东北缘和西南缘则迁就早期的韧性剪切带分别向北东和南西运动,产生相应的变形。该模型能够合理地解释阿拉善周围地区及其内部中新世以来的变形及其与青藏高原北部构造运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南华北盆地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华北盆地包括周口坳陷和合肥坳陷 ,是横跨在华北地块南部和华北地块南缘构造带之上的具有挤压和伸展双重性质的叠合盆地。受东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影响 ,它在中生代表现为东秦岭—大别山北麓冲断带前沿的前陆盆地 ,到新生代转化为断陷盆地。区域上 ,南华北盆地和东秦岭—大别造山带跨越四大构造单元 ,由南向北依次为扬子板块、南秦岭—大别 (包括南大别碰撞杂岩带和北大别弧杂岩带 )构造带、北秦岭—北淮阳构造带、华北地块南缘构造带和华北板块。其间分布着 5条主要断裂 ,即襄樊—广济断裂、桐柏—磨子潭断裂、方城—舒城断裂、确山—合肥…  相似文献   

15.
中天山新生代晚期经历了自南天山向北的强烈构造挤压.在近NS向挤压环境下,伊犁盆地中部乌孙山崛起,整个盆地解体.南天山变形前锋主要位于乌孙山北缘断裂,该断裂为盆地中重要的活动断层,造成约16 km缩短量.目前伊犁盆地北部伊宁次级盆地受到来自乌孙山和北天山的挤压和逆冲,盆地范围逐渐减小.伊犁盆地南部的昭苏次级盆地已并入到南天山逆冲褶皱带中,构成一个背驮盆地,主体伊宁次级盆地则"俯冲"于两侧山体之下.  相似文献   

16.
高庚  李艳杰 《地质科学》2011,46(4):942-957
塔木察格盆地位于蒙古国东部,与中国的海拉尔盆地同属一个盆地,为叠置于兴蒙造山带之上的拉张一挤压型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南贝尔凹陷位于海拉尔一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的中部,面积为3 200 km2.南贝尔凹陷东次凹南一北洼槽构造转换带位于南贝尔凹陷东次凹中部,为反向聚敛叠覆型构造转换带,是重要的含油气构造带.转换带对油气...  相似文献   

17.
吴玉门 《新疆地质》2003,21(2):243-244,T001
卫东庄韧性剪切带位于库鲁克塔格地区辛格尔大断裂以北,大地构造位于塔里木构造北缘活动带之南天山古生代陆缘盆地东段(图1).受塔里木构造运动的影响u, 在辛格尔大断裂两侧,不同时代地层构造变形强烈,构造样式复杂.本文主要以该断裂北侧卫东庄韧性剪切带Ⅳ、Ⅴ、ⅩⅦ号剖面的岩石学、地质学资料为基础,研究其运动学特征并探讨东天山地区塔里木北缘活动带,构造变形性质及运动规律.卫东庄韧性剪切带呈狭长带状,EW向分布,长约30 km,东段宽3.0 km,中段宽4.0 km,西段宽2.0 km.主要由下元古界阿牙克托格拉克岩组(Pt1aa.)、大树沟片麻杂岩(Pt1Dsc…  相似文献   

18.
北西—南东向展布的围山城金银成矿带位于北秦岭构造带,经历了长期地质构造活动的影响,形成了多种构造类型。控制矿带矿化分布和产出的控矿构造类型为不同层次的褶皱、断裂及节理裂隙。通过对围山城金银矿带构造控矿因素的分析,总结了其构造找矿信息,认为该矿带有利找矿构造组合为"火山-沉积盆地构造+朱庄重褶皱构造+次生和派生断裂构造、层间破碎带+节理裂隙构造"。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中部色林错—伦坡拉逆冲推覆构造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地质观测结合地震反射剖面综合构造解释,在青藏高原中部色林错—伦坡拉古近纪沉积凹陷及邻区厘定3条较大规模的逆冲推覆构造,由逆冲断层、逆冲岩席、飞来峰、构造窗及伴生褶皱组成。沿班公—怒江缝合带发育赛布错—扎加藏布逆冲推覆构造,伦坡拉盆地北部发育双重推覆构造,拉萨地块北缘发育色林错—吴如错逆冲推覆构造,估算推覆距离分别为38~50 km。羌塘地块南缘自北向南逆冲推覆,拉萨地块北缘自南向北逆冲推覆,两者对冲导致色林错古近纪盆地及沉积地层发生比较强烈的褶皱变形,形成宽约20 km大型向斜构造。色林错—伦坡拉逆冲推覆构造运动开始时间为晚白垩世晚期,古近纪不同时期均发育逆冲断层,前锋逆冲断层和底部拆离滑脱构造主要形成时期为古近纪晚期—中新世早期。古近纪逆冲推覆构造对伦坡拉和色林错河湖相沉积盆地、烃源岩形成演化、油气成藏及保存条件具有显著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地质概况银家沟斑岩型硫、钼矿床位于东秦岭北西西向构造带与北北东向长治-洛阳深断裂交汇处的北西侧,二者叠加奠定了区域构造的基本格局。区内出露地层,下部为中、上元古界及少量古生界,上部是第三系,仅见于卢氏盆地北西局部。褶皱构造自北向南依次为:杜关向斜、将军山背斜、中黄叶向斜、四明山背斜,它们轴向近东西,构造强度显示北弱南强。区域火成活动主要发育在燕山期,其分布显示出串珠状、方向性(北东约22°)及等距性(带距约20km,带上点距约5km)等明显特征。在区域上形成三个带:银家沟夜长坪花岗斑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