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岩溶洼地地下水渗透流在一定的渗透压力作用下,通过洼地土层过滤后沿碳酸盐岩溶蚀裂隙网络或孔隙下渗补给岩溶管道或地下河等深层岩溶水,便会产生离子导电岩土层的自然极化现象和自然电场,这种自然电场的研究方法可用于洼地浅层岩溶水的探测。研究结果表明,陇瑞洼地浅层岩溶发育带产生的自然电场实测值的平面等值线在洼地中心部位上出现了场幅值-60~-80 mV、带宽约40 m的带状异常,异常带由北至南呈似“S”状分布;自然电位梯度实测值的平面等值线在岩溶发育带顶部在地面投影中心线附近出现由负值向正值过度的“零值”异常带,“零值”异常带平面分布位置的变化指示了洼地浅层岩溶发育的平面差异与变化。以第18测线为例,陇瑞洼地浅层岩溶自然电位在剖面上分布满足位函数分布特征,即自然电位在浅层岩溶带顶部(615/18测点附近)取得极小值,在极小值的两侧由于逐渐远离岩溶发育带自然电位幅值逐渐减弱,直至趋近于零;自然电场梯度在浅层岩溶带顶部(615/18测点)附近出现由负值向正值过度的“零点”异常,呈似中心对称曲线。水文地质监测钻孔在不同深度揭露了浅层溶洞、溶隙和断层破碎带,从而验证了自然电场法探测岩溶洼地浅层岩溶水资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柳州市静兰防洪堤工程岩溶发育特征及渗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柳州市静兰防洪堤工程区岩溶发育特征、规律,阐明了西江船厂区地下河系、溶洞、落水洞、漏斗、洼地等的发育规模、连通性,并进行岩溶渗漏评价。结果表明采取围井、填埋等措施后,渗漏量只有0 55×104m3 d,能有效地防止岩溶水的倒灌。  相似文献   

3.
宜春—新余一带,可溶岩地层总厚度近2 000 m,受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及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岩溶地质现象发育。岩溶形态类型丰富,主要有溶沟溶槽、石芽、溶蚀洼地、漏斗、落水洞、伏流暗河及隐伏岩溶。文章全面阐述了研究区岩溶的形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分析和总结了岩溶的发育规律。这对区内的城镇规划建设、确保岩土工程和城镇供水安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个旧矿区地下水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荣文 《云南地质》2011,30(1):64-66,9
个旧矿区位于红河和南盘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属岩溶中山地貌,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等星罗棋布。矿区内无地表河流,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矿坑涌水量主要受大气降雨、岩溶发育程度、断裂构造及隐伏岩浆岩体控制。  相似文献   

5.
桂林岩溶洼地生态系统中大气CO2动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曹建华  潘根兴 《地质论评》1999,45(1):105-111
对桂林岩溶试验场岩溶洼地生态系统中大气CO2动态的昼夜观测结果说明,岩溶洼地对大气CO2具有一定的调蓄作用,并促进岩溶发育;植被的光合呼吸作用是制约大气CO2日动态直接的因素,而土壤CO2向大气的排放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以川西高原巴塘县、白玉县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研究区从三叠系到寒武系出露的主要可溶岩地层的分布、岩石成分、结构特征以及各地层的岩溶发育特征,系统总结出研究区可溶岩地层的特征和碳酸盐岩地层岩溶发育的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可溶地层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明显受区域地质构造影响;岩溶地貌发育特征显示出与青藏高原主要地区岩溶地貌的一致性,属第三纪时期热带—亚热带环境下发育演化的覆盖型岩溶剥露地表而形成的古岩溶,且岩溶类型多样,形态与规模空间差异性明显;不同碳酸盐岩地层的岩溶发育程度统计显示,泥盆系溶蚀洼地所占面积最大,三叠系与志留系碳酸盐岩地层中溶蚀洼地个数较多,但发育密度低于泥盆系,二叠系溶蚀洼地个数与面积均为最小,石炭系地层由于碳酸盐岩纯度高且集中出露,溶蚀洼地发育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7.
研究区岩溶形态有溶沟、溶槽、溶斗、落水洞、溶蚀洼地以及大量的溶洞;影响岩溶发育主要因素有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地貌。坝址区岩溶具有分带性特点;河床地带有利于岩溶的发育,坝址右岸和左岸岩溶发育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现代岩溶理论为指导,应用"印模与残厚组合法"恢复岩溶古地貌,在4种二级地貌类型(岩溶高地、岩溶陡坡地、岩溶缓坡地和岩溶盆地)划分的基础上,将塔里木盆地轮古东地区前石炭纪古岩溶地貌进一步划分为峰丛洼地、丘峰谷地、溶丘洼地、峰丛垄脊沟谷、峰丘洼地、丘丛垄脊沟谷、岩溶谷地、溶丘平原等8种三级地貌类型。并在垂向岩溶分带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不同古岩溶地貌条件下的岩溶发育特征及充填机制。研究认为:岩溶高地为区域补给区,发育溶蚀裂缝和溶洞系统;岩溶陡坡地为补给-径流区,以高角度溶蚀裂缝为主;岩溶缓坡地为地下水径流区,发育暗河管道系统;岩溶盆地为排泄区,岩溶缝洞充填程度高。  相似文献   

9.
试论桂林岩溶洞穴发育的古老性及形成时代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荣 《广西地质》1995,8(1):67-80
中、晚三叠世是桂林热带岩溶、岩溶洞穴强烈发育的一个重要时期。早侏罗世,气候条件仍然有利,热带岩溶继承发育,但因碳酸盐岩被晚三叠世内陆湖盆堆积物覆盖,一定程度上减低了热带岩溶发育的强度。中侏罗世至白垩世,气候干旱炎热,降雨 ,“三水”活动不强烈,岩溶、岩溶洞穴不发育。晚白垩世,广泛发育内陆湖盆,岩溶作用有一定改善,但因仍处于干旱、炎热环境,湖水浅,堆积迅速,不利于大型洞穴的形成。第三纪是本区热带岩溶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区岩溶形态有地表岩溶及地下岩溶,即为岩溶洼地、落水洞及地下岩溶体系.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有地层岩性、构造、地貌以及水交替条件;岩溶发育具有成层性;库尾的F1、F2断层破碎带附近、坝首及右库岸的三级阶地出露带岩溶较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