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藏地质旅游资源概况及开发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丽萍 《地质通报》2006,25(1):302-307
西藏地区孕育了如地貌、水体、地质构造、地层剖面和地质灾害遗迹等种类繁多的地质遗迹资源,使得西藏发展地质旅游成为可能.在概述西藏地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论述了开发西藏地质旅游资源对西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西藏投资环境和提高招商引资环境容量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和在开发中保护"的总体原则及几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西藏雅鲁藏布江西段铬铁矿资源远景调查"是我所承担的矿产资源评价项目.项目组在2003~2005年开展野外调查工作中,在西藏普兰县拉昂错蛇绿岩体和札达县东坡蛇绿岩体内新发现了铬铁矿化,找矿工作取得重要的进展.经初步研究,区内铬铁矿属于典型的豆荚状铬铁矿,其含矿岩体与国内外同类大型铬铁矿床的含矿岩体特征相似,岩体规模大,由方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组成,具有岩相分带,显示出较好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重力加速度的计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计量科学和防震减灾等基础研究领域,还体现在压力、测力、衡器和大地测量等专业的实际应用领域.2016-2020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并实施了"重力计量专题服务"项目,项目组远赴西藏、新疆和香港等地区,顺利完成了50余个站点重力加速度的量值传递,初步建立了国家重力计量参考网.以后将进一步完善国家重力计量参考网.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对比国内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择数理统计方法,通过最广泛的数理统计法的应用原则、数据检验、背景值取值等问题的论述,对西藏"一江三河"地区地下水水质指标TDS,Ca2+,Mg2+,Na+环境背景值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它们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地形地貌、区域水动力条件等因素对研究区地下水指标的空间分布起主要控制作用.该结果为评价西藏"一江三河"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40年来西藏的地矿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51年,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派来了工作队,开始了中国人自己勘查西藏地质矿产的历史,1956年3月西藏第一次建立了地质局,组建了第一批西藏地质队伍,因条件不成熟,一年后撤消;1960年重建地质局,  相似文献   

6.
关于加速西藏农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是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西藏是经济欠发达省份之一 ,加速该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实现西藏经济跨越发展 ,对维护社会稳定和边疆稳定、增进民族团结、实现 2 0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学部于 2 0 0 2年 3月组织 10余位院士和专家围绕西藏农牧业结构调整问题开展咨询研究 ,并于 2 0 0 2年 7月 8日至 19日赴西藏拉萨、林芝、那曲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研究组还先后征询了国家计委、农业部、科技部、国家西部开发办以及西藏自治区有关领导和专家对西藏农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在此基础上 ,完成了“关于加速西藏农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建议”咨询报告。现将“关于加速西藏农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建议”咨询报告全文转发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利用1971—2005年西藏"一江两河"主要农区4个气象站点月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农田蒸散量,分析其空间分布、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影响蒸散量变化的气象因子.研究表明:近35a西藏主要农区年蒸散量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小趋势,为-16.5~-71.6mm.(10a)-1,以泽当减幅最大;四季蒸散量均呈现为减小趋势,以冬季减幅最明显.土壤水分年亏缺量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平均每10a减小59.6mm,特别是近25a(1981—2005年)减幅更明显.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年、季蒸散量均为逐年代减小趋势.90年代与80年代比较,主要农区各季土壤水分亏缺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尤其是夏季由亏缺转为盈余.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的显著下降,以及平均相对湿度的明显增加可能是蒸散量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平均气温日较差的显著减小和降水量的增加在蒸散量减少趋势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安宝晟  程国栋 《冰川冻土》2013,35(5):1292-1300
青藏铁路的开通, 在加快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同时, 对西藏的生态环境变化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运用生态足迹法, 从铁路客运和货运两个方面, 计算2006-2011年青藏铁路开通带给西藏的生态足迹的变化及趋势, 探讨了青藏铁路开通对西藏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 铁路客运产生的生态足迹主要体现在旅游生态足迹方面, 主要包括铁路入藏游客的住宿、餐饮和购物产生的生态足迹;货运方面主要包括货物运入和运出两个方面. 结果表明: 铁路客运产生的旅游生态足迹中, 住宿比重最高, 购物次之, 餐饮最少. 总体铁路输入的旅游生态足迹仅占不考虑铁路开通时西藏总生态足迹的1%左右;而铁路货物运入的生态承载力逐年上升, 且占不考虑铁路开通时西藏总生态足迹的比重较大, 最大达到51%, 对西藏生态足迹产生重要影响;铁路开通输入的生态足迹远远小于铁路为西藏增加的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9.
西藏自治区旅游气候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西藏38个气象站点的观测资料计算1980-2014年的风效指数和温湿指数,进行聚类分析,结合旅游区景观特征及行政区划等因素对西藏旅游景点进行区划,使用风效指数、温湿指数及空气含氧量指标对区划后的旅游区进行气候条件评价和趋势分析.研究表明:西藏旅游资源可分为6个区域,各区风效指数、温湿指数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东部地区生物气温相对舒适,适宜旅游的时段为3-10月,而西部地区生物气温较低,适宜旅游的时段为5-9月.逐月含氧量呈抛物线状的变化,最高值出现在8月,最低值在1月.藏东南区域含氧量相对较高,常年在60%以上,部分区域在70%以上.近年来,西藏各地气候正在向更为温暖、舒适的方向发展,西藏年风效指数和年温湿指数呈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增幅分别为21.79·(10a)-1、0.32·(10a)-1.与过去30 a相比,雅鲁藏布江流域及西藏东部部分地区近5 a的旅游适宜期延长了1~2个月.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对西藏湖泊变迁的影响(1973—201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立娟 《地球学报》2020,41(4):493-503
西藏湖泊众多,其水位和面积变化对气候波动有敏感记录。本文运用RS和GIS技术,以1973—1977年、1989—1992年、1999—2001年、2008—2010年和2017年5期遥感影像为底图矢量化了西藏所有湖泊边界,建立了湖泊空间数据库。以湖泊空间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973—2017年西藏湖泊面积动态变化特征,结论如下:从20世纪70年代至2017年,西藏湖泊总面积持续增加,共增长了47.23%;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研究区北部和中部湖泊呈萎缩的趋势,其余地区呈扩张的趋势;从2000年至2017年,西藏湖泊呈持续扩张的趋势。另外,笔者分析了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和年蒸发量的变化特征。1981—2017年,西藏气候向暖湿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气温升高、降雨量增加和蒸发量减少。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湖泊变迁影响显著:(1)西藏北部和中部湖泊主要以冰川、冰雪融水和地表径流为主要补给源。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气温和降雨量波动较小,引起这些地区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为冰川和冰雪融水补给的减少。(2)从20世纪90年代至2017年,气温和降雨量增加、蒸发量减少,导致研究区湖泊呈现全面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开展西藏北部多巴区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对分布于申扎地区的志留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厘定了该区志留纪岩石地层单元,建立了生物地层层序.首次提出了该区志留系四分方案,并为确定奥陶系与志留系的界线位置提出了具体意见.为西藏乃至全国的志留系的研究与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西藏浅层地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1971-2006年西藏13个站的0~20 cm浅层地温资料, 采用气候倾向率等现代统计诊断方法, 研究了近36 a来西藏年、季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及气候突变. 结果表明: 西藏地表年平均地温绝大部分站点呈现显著的升高趋势, 升幅为0.26~0.91 ℃·(10a)-1, 以狮泉河升幅最大. 夏季10 cm平均地温, 改则以-0.28 ℃·(10a)-1的速率降低, 其它各站升幅为0.08~0.79 ℃·(10a)-1, 以江孜增温幅度最突出. 冬季10 cm平均地温除林芝变化趋势不大外, 其它各站均呈现显著的升温趋势. 就西藏平均而言, 年、季平均浅层地温表现为显著的升高趋势, 其中冬季增幅最大, 夏季最小. 绝大部分站点年、季浅层平均地温较同时期的平均气温增温幅度更明显, 年平均地温呈逐年代升高趋势, 20世纪70年代偏低, 90年代偏高. 昌都地区北部、林芝地区、泽当和日喀则年、季浅层地温从未发生突变, 其它大部分站点浅层年平均地温突变时间都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相似文献   

13.
西藏地区孕育了如地貌、水体、地质构造、地层剖面和地质灾害遗迹等种类繁多的地质遗迹资源,使得西藏发展地质旅游成为可能.在概述西藏地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论述了开发西藏地质旅游资源对西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西藏投资环境和提高招商引资环境容量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和在开发中保护“的总体原则及几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专栏寄语     
姚建新 《地球学报》2018,39(4):385-386
正西藏是中国陆上油气勘探的战略选区,关系到我国21世纪的能源战略安全。1981—1982年,石油工业部西藏石油地质考察队首次对西藏进行了石油地质路线普查和遥感调查。1990年出版的《中国石油地质志》第十四卷《青藏油气区》,对冈底斯地区的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初步评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勘探局成立的青藏油气勘探项目经理部在1996—1997年,对措勤盆地进行了大量的石油地质路线调查、遥感和重磁等地球物理方法的调查。2001—2004年,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主持开展了"青藏高原重点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项目,对措勤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2004年以来,国土资源部组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即将到来的时候,由杨萍、李森、魏兴琥、董玉祥等同志编制的《西藏西藏综合自然与沙漠化地图集》已经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应作者邀请,向广大读者推荐这本图集。《西藏西藏综合自然与沙漠化地图集》生动直观,深入浅出,不同层次的读者可以各取所需,各有所获。一般读者可从中获得有关西藏土地沙漠化的知识;专业人员可从中看出土地沙漠化研究与防治的脉络与轨迹;政府部门可以从中了解西藏土地沙漠化的现状、成因和防治优化模式,以利于制定治理和开发利用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西藏南部古近纪放射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其相邻南部的沉积地层带中发育大量含有古近纪放射虫的地层.这些放射虫化石的研究,在解释缝合带复杂的地层层序、古海洋盆地演化以及揭示特提斯洋最终关闭及印-亚板块全面碰撞时间、过程等方面,可提供主要的微体古生物学证据.根据近10年已发表的文献、西藏南部1∶25万地质填图资料和我们正在研究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7.
西藏中部"一江两河"地区地表通量的卫星遥感估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西藏中部一江两河地区(包括雅鲁藏布江中游和拉萨河、年楚河中下游地区)是西藏主要的农业区,藏中农业区地表特征参数(地表反照率、地表温度和植被指数)的变化和地表通量的遥感估算对农作物长势监测、农作物估产、灾害监测以及理解农业区内部乃至其与周边地区的能量水循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2003年4月14日和10月16日影像作为春季和秋季代表,利用两种相同空间分辨率的卫星资料———AVHRR和MODIS反演研究区地表特征参数和地表通量.在反演得到地表特征参数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9个台站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SEBS模式对该地区地表通量进行了遥感估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能量平衡各分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同一天中AVHRR和MODIS估算结果空间分布态势保持一致,但由于过境时间的差异,MODIS通量结果均大于AVHRR.  相似文献   

18.
1 发展历史 国土资源部拉萨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依托单位西藏地勘局中心实验室,建室于1972年8月.1983年大批援藏干部内调后,固定人员编制60人.1994年首次申请通过国家计量认证现场评审.2004年批准为西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008年批准为西藏自治区工程技术中心综合研究平台.2009年和西藏大学产学研联合,实验室成为西藏大学理学院的教学、实习基地.2012年检测中心被授权成为西藏唯一的珠宝玉石检测实验室.至今,已建设成为西藏地区设备较为齐全、测试技术先进的综合性检测实验室.  相似文献   

19.
西藏年楚河满拉水库上游冰川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西藏年楚河流域满拉水库上游的冰川融水对"一江两河"地区的农业和水利发电十分重要,而气温升高导致青藏高原冰川普遍退缩.利用1980年地形图、1990年Landsat TM、2000年LandsatETM+和2005年CBERS遥感影像估算了满拉水库上游冰川面积的变化,并评价了其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980-2005年无表碛物覆盖的冰川面积减少了7.34%(13.42km2).冰川退缩近期将对农业灌溉、水利发电产生积极影响.然而,由于大量的小冰川(2km2)将会在未来快速退缩和消失,导致水资源短缺.同时,冰川补给湖泊呈快速扩张趋势,冰湖溃决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20.
西藏玉龙铜矿是世界级的超大型斑岩型铜矿,位于迄今中国发现的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带上。目前对于这一令人瞩目的铜矿区的研究大多建立在二维的基础上。鉴于此,以"数字矿床"技术为手段,结合西藏玉龙矿区的地质特征,以Micromine软件作为平台,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构建起玉龙斑岩型铜矿区的数字矿床模型,开展资源的三维定位定量预测。研究表明,西藏玉龙铜矿Ⅰ号矿体体积大、品位低、资源量最多,外围的Ⅱ号和Ⅴ号矿体由于次生氧化,体积小而品位高,具有可观的富矿资源和优先开采的价值。对实例的研究也表明,基于数字矿床模型的研究方法在现代的矿产资源开发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有着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