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兴文县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山地,县内拥有大量溶洞资源,结合兴文县溶洞资源调查与保护规划项目野外调查,对区内溶洞数量、规模、分布、形态、洞穴沉积物、地质背景、发育方向、分布高程等进行了统计和研究。该地区溶洞数量多,洞穴规模中等;溶洞空间分布与发育规模受地层与岩性控制;溶洞发育方向受构造影响明显,具体每个溶洞的发育方向主要受构造裂隙与岩石层面裂隙控制;区内中小型溶洞发育演化主要集中在沿节理裂隙的岩溶早期阶段和顺层岩溶作用的岩溶中期阶段,大型溶洞则表现为水平溶蚀与垂向溶蚀交替出现的岩溶中晚期阶段。  相似文献   

2.
云南石林洞穴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宏  周燕 《地球科学进展》2003,18(6):891-898
石林位于滇东喀斯特高原南部,喀斯特极其发育,以发育了典型的石林地形而闻名遐迩,倍受国内外喀斯特学者的关注。洞穴是本区广泛发育分布的一种喀斯特地下形态,类型多样。依据它们的剖面形态、成因和所处的地貌部位差异,将其划分为罅状洞穴、水平洞穴和倾斜洞穴三个类型。洞穴在发育分布上受到区域碳酸盐岩地层分布的控制,表现出洞穴分布的相对集中性、洞穴发育对地层的选择性和洞穴发育的成层性等特征。洞穴发育规模绝大多数为中小型洞穴;洞穴多为现代地下洞河,埋藏浅且多天窗,并且洞穴的发育延伸方向明显受裂隙构造的控制。通过对石林地区喀斯特洞穴发育条件、洞穴发育类型、分布特征和洞穴发育的古地理环境特征分析,论述了石林地区洞穴的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3.
香溪河流域岩溶洞穴发育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罗利川  梁杏  周宏  谢凯  陈标典 《中国岩溶》2018,37(3):450-461
结合1∶5万水文地质调查,对香溪河岩溶流域溶洞特征进行了探究,统计其溶洞的规模、形态、发育地层、发育方向及分布高程,结果表明:该区洞穴规模中等,受岩性的控制,溶洞的发育表现出对碳酸盐岩岩组类型的选择性,其中寒武-奥陶系地层溶洞发育程度最高;溶洞的发育方向多为北北东和北北西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同时受本区构造运动间歇性抬升的影响,溶洞集中发育于4个高程区;从溶洞发育的构造部位来看,溶洞主要分布在宽缓向斜的东南翼及向斜核部,平面分布表现出分带性;该区溶洞多发育至早期就停止进一步发育,其规模、类型、分布特征等与鄂西南地区溶洞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109-116
兴文县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奇特优美、得天独厚,尤以喀斯特地貌景观为主体,其中岩溶洞穴资源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近年来全域旅游思路的提出和开展,摸清兴文县岩溶洞穴资源分布特征规律以及保护利用现状,成为了兴文县旅游发展迫在眉睫的工作任务。通过本次对兴文县276处岩溶洞穴资源的调查,对其中有价值的187处资源进行全面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兴文县岩溶洞穴发育规模较大,发育方向主要受北西-南东向、南西-北东向构造控制;岩溶洞穴的发育表现出对碳酸盐岩岩组类型的选择性,其中三叠系嘉陵江组与二叠系栖霞组与茅口组最为发育;从岩溶洞穴发育的构造部位来看,主要分布于褶皱构造的前端近翼部;从保护利用现状来看,兴文县岩溶洞穴资源保护利用率相对较低,保护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1,(1)
岩溶地层的岩溶发育程度主要受地层岩性、断裂构造、节理裂隙、断块运动等控制。本文以长沙市煤炭坝地区为例,以岩溶塌陷发育特征、岩溶构造条件等为研究基础,深入剖析区域构造运动与岩溶地层裂隙发育关系,确定区内岩溶构造与岩溶发育程度的关系。研究发现区内构造运动分为四个期次:前期造山运动、中期构造挤压破坏、后期区域断陷下沉、近期相对抬升,四个阶段的构造历程造就区内复杂的岩溶发育基础条件。结合前人资料分析提出:研究区内岩溶发育空间分布受区域构造运动作用明显,印支期花岗岩侵入,造就区域复式向斜轮廓,并形成区域断裂带,随之影响岩溶发育深度,向背斜褶皱带岩溶强发育特征明显;北东侧洞庭盆地的断陷沉降以及研究区的相对断陷及抬升,导致东部埋藏型岩溶区的岩溶强度总体自西向东变弱,而在北部及背斜中部地段加强,并形成地表径流主方向,从而形成了沿水系发育的岩溶增强带。  相似文献   

6.
轮古西地区奥陶系鹰山组储层为典型碳酸盐岩潜山储集层,储集空间以洞穴、孔洞和裂缝为主,具横向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埋藏深、成藏条件复杂等特点,仅靠单一储层预测技术很难有效预测其平面展布特征,因此,需从多个角度利用多种技术方法相互印证来综合预测储层.本文在储层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基础上,应用古地貌分析技术、相干体技术和分频技术,研究确定了区内岩溶区带、断裂及整个储层空间分布规律和展布特征.研究表明,区内岩溶区带自东向西依次为岩溶高地、岩溶陡坡和岩溶缓坡.岩溶高地区内岩溶发育,断裂较发育,储层连续性较好,呈枝状,局部区域内储层连续性较差,呈点状;岩溶陡坡内储层发育情况受古地貌和深断裂双重控制;岩溶缓坡区内储层发育很差.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洞穴发育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溶蚀孔、洞是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的主要储集场所。为深入了解奥陶系的油气分布,研究了该区奥陶系岩溶洞穴的发育特征,介绍岩溶洞穴在钻井录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上的识别标志,并识别了本区14口井的岩溶洞穴;恢复了本区海西早期的岩溶古地貌。研究发现:岩溶斜坡靠近岩溶高地和岩溶谷地一侧是岩溶洞穴发育且保存最好的所在地,岩溶洞穴主要分布在“双峰灰岩”顶面下40~80 m、110~130 m、150~190 m、230~260 m的深度范围内,多数井在岩溶洞穴发育段表现出了极好的油气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综合分析区域构造、地层岩性与岩溶发育关系的基础上,结合钻探资料,系统总结出珠三角地区的岩溶分布特征和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的岩溶分布可分为3个条带,形成发育分为3个阶段,分别受地质构造、古水文网和地下水控制。岩溶横向发育规律受地质构造和岩石化学性质综合控制,岩石化学性质为内在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地质构造为地下水提供通道,起主导作用;区内强岩溶发育带集中分布在石炭系的壶天组和石磴子组中,国土空间规划布局和工程建设选址应重点评价。岩溶纵向发育分为4层,最深可达标高400 m以下,其中标高-35~-80 m为岩溶极强发育带,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尽量避让,而标高-35 m以上和-100 m以下岩溶发育较弱,在适当采取工程措施后,较适宜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的储层特征和成因机理探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本文通过岩心、录井、测井、测试资料的综合研究,在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剖面上识别出5类性质有别的储层(洞穴型、风化裂隙型、构造裂隙型、滩相颗粒灰岩溶蚀孔隙型、地表残积带裂隙-孔隙型),阐述了各类储层的储集性能及发育分布特征,并对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机制及岩溶洞穴型的发育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指出在不整合面下0~250m的深度内,区域性发育3套洞穴型储层,洞穴型储层的发育是油气高产、稳产的关键,风化裂隙型储层主要集中在海西早期不整合侵蚀面附近及洞穴层上下;构造裂隙型储层发育分布具有普遍性,海西早期构造裂隙发育状况与洞穴层发育状况之间有着良好的匹配关系,滩相颗粒灰岩溶蚀孔隙性储层具有相控和层控的特征,主要发育在塔河油田南平台-间房组上部(礁)滩相储集体中,岩溶洞穴层发育主要受岩溶地貌及裂缝发育程度控制,岩溶缓坡(特别是其上的丘丛)与阿克库勒凸起轴部的叠合部位是岩溶最发育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海平面周期性升降变化与岩溶洞穴层序次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全球或跨地区的等时地层对比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方法,它对洞穴层的跨地区对比及序次分析同样适用。从洞穴层的发育期总是与水平面稳定期对应关系出发,通过水平面周期性升降变化与岩溶洞穴层序次关系研究,探索层序地层学与岩溶学交叉学科研究领域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认为同一个水平面稳定期发育的所有水平洞穴可形成一个跨地区对比的洞穴层,岩溶旋回应包括侵蚀基准面上升和下降两种旋回,在海平面的间歇性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可以发育多个水平洞穴层及下老上新(或上老下新)的洞穴层序列。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及美国YATE油田、四川峨眉山剖面、塔河油田实例分析基础上,概括了3种受海平面间歇性上升(或下降)变化控制的洞穴层序次模式,包括层序地层内部同生期岩溶形成的下老上新的洞穴层序次,以及碳酸盐岩陆块近地表风华壳岩溶形成的上老下新和下老上新的洞穴层序列。利用塔河油田早海西期古岩溶地质条件、洞穴充填结构等直接和间接证据,求证该洞穴系统的洞穴层序次,指出该特大洞穴系统为晚泥盆-早石炭世海平面间歇性上升过程中形成的下老上新的洞穴层序列,并由此推测塔里木盆地早海西期大规模岩溶的时代。指出利用水平洞穴层同时期形成的沉积地层等地质体可以确定洞穴层的形成年代,预测洞穴的发育分布。  相似文献   

11.
塔河奥陶系油藏断裂对古岩溶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塔河地区奥陶系断裂特征的系统统计分析表明,塔河地区的大型溶洞或分布在T74界面以下较深的溶洞,多数明显受到中-大型断裂的控制作用。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断裂主要形成于海西早期,断裂带控制了海西早期溶洞的形成。根据断裂与溶洞发育之间关系,提出了"控洞断裂"、 "洞控断层"的概念,并指出塔河地区中-大断裂主要为"控洞断裂",控制了深部岩溶洞穴分布,而小型不协调"毛毛断裂"多数为"洞控断层"。根据岩溶期次及断裂分布及"控洞断裂"的认识,建立了塔河地区奥陶系古岩溶作用时期深部洞穴形成的"断裂环"岩溶的模式。研究成果为塔河及外围地区奥陶系溶洞型油藏的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影响喀斯特地下水调蓄功能的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程星  杨子江 《中国岩溶》2000,19(1):52-57
分析了多个亚动态反映出来的喀斯特管道级、裂隙级、孔隙级水在哀减曲线中所占的比例,并指出了影响衰减曲线形态及衰减速度的因素及其对喀斯特地下水调蓄功能的影响。孔隙度提供了孔隙水空间,在诸因素中占有较重要的权重。构造断裂及破碎会加速孔隙水的衰减,使孔隙级水在衰减曲线上的比例减少,裂隙级水的比例增大。岩层产状也将直接影响孔隙级水的衰减速度。含泥岩层中的泥质成分可以使裂隙水在衰减过程中表现出孔隙水的特征。洞穴的发育使喀斯特地下水衰减速度增大。因此,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可使衰减过程具有二个、三个或四个亚动态。   相似文献   

13.
峰丛洼地形成动力过程与水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杨明德  梁虹 《中国岩溶》2000,19(1):44-51
对喀斯特的重要地貌景观—— 峰丛洼地(锥状喀斯特) ,从水文地貌学观点分析论述了其气候形态学特征、地貌结构、地貌发育演化动力过程以及与内源水作用过程相关的多元水赋存特点及其水资源开发利用形式。   相似文献   

14.
兰州风尘沉积的粒度分布模式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通过对兰州不同气候背景下形成的风尘沉积 1 80个样品详细的粒度分析,建立了该地区风尘沉积的粒度分布基本模式。发现研究区风尘沉积具有以下特征:(1 )沉积物分选差,主要由粒径 >4Φ的颗粒组成,平均6.4Φ (2 )粒级构成为极细砂 2.6 %、粉砂 77.8%、粘土 1 9.6 %,属粉质重亚粘土或典型黄土 (3)频率曲线为单峰、极正偏类型,且具有粗头短促、中间宽大和细尾拉长的特点 (4)短期悬浮颗粒与长期悬浮颗粒大致呈对等配比。这些特征同时也为兰州现代尘暴沉积物所具备,因而可视为该地区风尘沉积的一个基本诊断模式搬运方式。颗粒粒径 <5.5 0Φ的含量指标 (GSP1)和 4.5 0~ 6.5 0Φ的含量指标 (GSP2 )可分别作为冰期-间冰期尺度和冰段-间冰段尺度东亚冬季风演化和沙尘暴强弱程度的基本判据。  相似文献   

15.
杨逢清  熊伟 《沉积学报》2000,18(1):73-79
四川壤塘金木达日基沟晚三叠世地层中首次发现了大量的遗迹化石,经鉴定有 38个遗迹属、6 3个遗迹种。根据不同遗迹属在不同层位的相对丰度,建立了 5个遗迹组合 全部遗迹组合均属于Nereites遗迹相。同时应用遗迹化石的生态习性分类、特征遗迹化石和遗迹相来进行沉积环境的分析,认为金木达晚三叠世中晚期的沉积环境经历了大陆斜坡下部-深海盆地边缘-大陆斜坡中下部-深海盆地-大陆斜坡下部的演变。  相似文献   

16.
银厂坪岩溶系统由溶蚀洼地和溶洞系统组成,溶蚀洼地内发育15个规模和形态不同的落水洞以及多条溶沟。根据断层面擦痕反演构造应力张量和共轭剪节理反映的应力场特征, 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研究区于始新世—早中新世主要受 SEE-NWW 向挤压和 NNE-SSW 向拉张应力场控制,形成 NW 向左旋压扭性构造,其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符合里德尔剪切模式。走滑拉分阶区所形成凹陷具有汇水功能,利于岩溶作用形成溶蚀洼地,内部发育的共轭节理交汇部位是良好的导水构造,叠加在走滑微拉分阶区内,促进白云岩溶蚀作用形成落水洞。地下岩层受构造挤压发生层间滑动形成微裂隙,经溶蚀扩大,形成顺倾斜岩层发育的岩溶洞穴。左行走滑断裂造成地表河流和山脊发生系统左旋位错,发育断层崖于山脚处形成倒石堆,在构造抬升和剥蚀作用下,岩壁不断后退,地下河频繁袭夺使早期溶洞成为干洞,现代地下河于斜坡下游通过地下河出口转为明流。  相似文献   

17.
大别造山带花岗岩类和正片麻岩的Rb/Sr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成伟  郑祥身 《岩石学报》2000,16(3):420-424
根据花岗岩类和片麻岩的Rb/Sr比值和其他岩相学和地球化学性质,大别造山带可以分为下列四个带:(1)北大别北带:是一个灰色片麻岩和基性、超基性岩带,其灰色片麻岩的Rb/Sr比值为0.01~0.09;(2)北大别南带:为中酸性岩浆活动和强裂混合岩化的区域,其片麻岩的Rb/Sr比值为0.11%~0.40,花岗岩类为0.3%~0.9;(3)南大别带:为一构造混杂带,超高压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和混合岩化均有  相似文献   

18.
徐松华 《中国岩溶》2018,37(3):440-449
在收集各类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ArcGIS软件定量分析了鄂西南溶洞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总结出鄂西南溶洞旅游资源在鄂西南10个县(区)都有分布,平面上集中分布在清江、溇水、酉水和唐崖河等主要河道干流近岸地带2 500 m的范围内和其支流近岸地带1 800 m的范围内,在垂向上形成低海拔溶洞、中低海拔溶洞、中海拔溶洞、中高海拔溶洞和高海拔溶洞5级的阶梯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滇东南岩溶地貌发育,岩溶洞穴是该区典型空洞体系。文章以滇东南南洞地下河系统源区典型岩溶洞穴为研究对象,基于地学理论和地球化学分析,对该区地貌特征、成因及演化机制开展科学研究。研究表明,NW向的张性断裂、区内可溶部分最高个旧组碳酸盐岩以及杨柳河向西流动的水动力作用是南洞地下河系统源区洞穴发育的主要成因;全新世中期6 kaBP以来,该地区洞穴演化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主体形成时间为6~4 kaBP;此外,建立石洞洞穴与地下河发育模式。本次研究对南洞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华东铀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相生  王圣祥 《铀矿地质》2000,16(5):265-271
华东区域铀成矿条件优越,铀矿资源丰富,是我国铀矿的主要产区之一。本文在1:200万华东铀矿编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区内铀矿化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区内主要铀矿化类型(火山岩型和花岗岩型)的铀成矿规律,提出两条成矿带交接部位和以花岗岩为基底、叠加中生代火山的活动区是大型、超大型铀矿床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