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峪金矿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深部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含金石英脉中矿物包裹体的研究,探讨了文峪金矿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指出文峪金矿是在地表较浅部位形成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其成矿母液为低盐度Na-Ca-Cl-CO2系列热液流体。运用了包体测温和包体化学成分以及盐度、密度等资料,对该矿进行了深部成矿预测,认为文峪金矿深部有富金矿体存在,具有广阔的找矿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探讨文峪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重点矿脉的矿化富集规律,为成矿预测提供科学依据。区域地质概述 小秦岭金矿带出露地层为太古代太华群,其原岩经恢复为粉砂岩、石英砂岩以及海底喷发的基性火山岩。研究表明岩石随着区域变质程度加深而含金量逐渐降低。向西倾伏的复背斜和NWW、NE、NNW向断裂发育,构成区域构造格架。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先后四期,其中以燕山期侵入体规模最大。矿床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温仗子金故研究结果表明,辽西地区的贵金属成矿作用与侵入体接触带、同熔型岩浆岩(包括与花岗岩类、斑岩、碱性岩和岩墙群)、深源岩浆、复合岩体有关并明显受到长期的多期次的岩浆活动中心控制。多期次的岩浆活动点存在着深洞构造,深洞构造-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的统一,可概括为深洞成矿,深洞成矿是贵金属成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博罗科努山北坡金铜矿成因类型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邓洪涛 《新疆地质》2001,19(2):123-126
博罗科努山北坡是西天山地区重要的金铜矿产成矿远景苑,处于非岩浆型被动大陆边缘的一特殊大地构造环境中,华力西中期花岗岩类侵入体十分发育。该区金、铜矿点众多,矿石建造以Cu-Au-Fe为主,矿床成因归为岩浆-热流体堆积型和流体-岩石反应堆积型两种类型。矿床成因类型受岩浆-花岗岩类侵入体和断裂构造活动的控制,研究其成矿模式对本区金、铜矿产资源的正确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富碱侵入岩与金矿床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伟  戴耕 《河南地质》1995,13(3):161-170
河南省华北陆块南缘富碱侵入岩与金矿床成矿关系主要表现在空间、热动力和衍生关系三方面,与碱性岩有关的金矿床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热液-淋滤富集型、含金剪切带型和熔结角砾岩型。富碱岩石含金背景值总体较高,近矿围岩含金丰度低于远矿围岩,富碱侵入体中的部分金组分参与了成金作用。区域侵入体含金性,其一:沿着栾川-方城深大断裂带分布的富碱浅成侵入体的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区域构造活动引发淋滤富集作用和含金剪切构造带成  相似文献   

6.
宋峰 《河南地质》1997,15(1):19-23
西峡县北部有一巨大的与燕山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活动成矿带,从岩浆活动中心向南的成矿可依次分为:内带-中带-外带,其对应主成矿元素为Mo,W-Au,Pb,Ag-Au,Sb,As中带和外带为金的重要成矿带,矿带与燕山侵入体空间依存关系密切,成生时代一致。分带为由岩浆活动中心向外热液温度的降低及扩散距离的远近所造成,它可存在地质体不同规律的尺度上,在东秦岭较为普遍,研究这种分带,对矿产的预测与评价将会有较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岩貌,产状,包体,组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从陇山岩 深变质岩系中解体出了变质侵入体,建立了构造岩石单位,命名为殿子沟片麻岩和龙口湾片麻岩,证明其原岩分别是英云闪长岩-石岩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同时对变质侵入体的成因、侵位时代及其在稳定地块与造山带接合部位构造-岩浆演化上的意义作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蒙大拿州朱迪斯山吉斯金-银碲化物矿床产生晚白垩世到古新世碱性斑岩侵入体与中寒武世到晚古新世沉积岩之间的接触带附近,呈陡倾斜石英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表明,这些侵入体可能来源于正在俯冲的缓倾斜费拉隆重板块岩石圈或上覆的软流圈地幔。吉斯矿床的脉矿化可分为四个阶段,主要矿物组合是:I.石英-黄铁矿-钒云母-碳酸盐;Ⅱ.石英-黄铁矿-贱金属硫化物-碳酸盐-少量碲化物-钒云母;Ⅲ石英-碲化物-黄铁矿-钒云母-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东南缘(突泉-天山)是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该区铜矿化主要与中生代酸性浅成-超浅成侵入体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文章论述了与铜矿化有关的中酸性浅成一超浅成侵入体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特征,并阐述了该类型铜矿化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0.
浅成-次火山岩黑云母Cu,Au成矿示踪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浅成-次火山岩是许多斑岩型和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矿质和流体的重要来源,斑岩体初始岩浆的Cu,Au丰度,CI,F含量及岩浆结晶时的氧逸度是其能否最终形成含Cu,Au流体的关键因素。黑云母是浅成-次火山中酸性侵入体中最常见的铁镁矿物,含有较丰富的Cu,Au及挥发分CI,F其Fe^3 /Fe^3 (Fe^3 Fe^2 )比值可以反映其结晶时岩浆的氧化还原状态,尤其是斑晶黑云母往往形成于岩浆流体出溶和去气作用发生之前,它能灵敏地指示其母岩浆的初始Cu,Au丰度和CI,F含量及氧化还原状态,因此,可以作为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的理想示踪矿物,并可用于浅成-次火山侵入人体的成矿潜力。在一些斑岩型铜、金矿床和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铜矿床分布区开展浅成-次火山侵入体黑云母的成矿示踪研究,对于解决矿床成因和指导找矿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小秦岭地区与金矿化有关的主要地质体中流体包裹体叠加组合标型特征和有关地质体Sr、H、O同位素组成的标型性研究证明,小秦岭地区中生代中温热液金矿化流体与中生代花岗岩浆分界出的热液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成矿流体更可能是一种演化的大气降水。花岗岩浆活动对金矿化的贡献主要表现为提供了一组局部热源,间接地影响了金矿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小秦岭金矿带枪马、文峪金矿床石英热发光特征的综合研究,提出了以石英热发光总强度、峰值强度作为含矿与无矿石英脉判别标志的具体界值;建立了以石英热发光峰值强度为自变量定量预测其相应金品位值的指数函数模型,并对其预测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3.
小秦岭文峪和娘娘山花岗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小秦岭文峪和娘娘山花岗岩体进行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文峪和娘娘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属于Ⅰ型花岗岩,是太古宙太华群高级变质岩系经部分熔融的产物。它们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38.4±2.5 Ma和141.7±2.5 Ma,略早于本区拆离伸展活动的时限,暗示了中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热穹窿和花岗质岩浆在上地壳的大面积侵位导致了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的发育。花岗岩体的成岩年龄都早于本区金矿床的主期成矿时代,从时间上表明了花岗质岩浆活动与金矿成矿作用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小秦岭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模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文章总结了小秦岭的文峪、秦岭和东桐峪3个特大型典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共性,建立了小秦岭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的理想模式,确定了矿区深部盲矿预测标志,并取得了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小秦岭金矿田成因的锶同位素约束   总被引:5,自引:15,他引:5  
本文报道了前人对小秦岭金矿田部分金矿床流体包裹体、赋矿围岩(太华群)、文峪花岗岩的锶同位素结果以及作者新获得的中-新元古界地层(官道口群-栾川群)的缌同位素测试结果。鉴于小秦岭金矿田的金矿床和文峪花岗岩均形成于130Ma 左右,作者将所有~(87)Sr/~(86)比值返算为130Ma 时的初始值,即 I_(Sr-130)比值。文峪花岗岩的8件 I_(Sr-130)=0.7077~0.7084, 平均0.7082;太华群的12件 l_(Sr-130)=0.7073~0.8090,平均0.7557;中-新元古界地层的15件 I_(Sr-130)=0.7119~0.8373,平均0.7623;赋存于太华群中的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22件 I_(Sr-130)值变化于0.7334~0.7519,平均0.7440:赋存于文峪花岗岩中的矿脉流体包裹体7件 I_(Sr-130)=0.7135~0.71 85,平均0.7162。由此可见,赋存于太华群的金矿床 I_(Sr-130)值远高于文峪岩体,而落入太华群和中-新元古界地层的 I_(Sr-130)值范围,表明成矿流体不可能源于文峪花岗岩岩浆分异,而源于太华群和/或中-新元古界地层的变质脱水;赋存于文峪岩体中的含矿石英脉 I_(Sr-130)值低于太华群和/或中-新元古界地层,也低于太华群中的金矿床,但显著高于文峪岩体,应是高 I_(Sr-130)的成矿流体与低 I_(Sr-130)值的文峪花岗岩围岩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此,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可较好阐释小秦岭金矿田的成因,即,中生代扬子与华北板块碰撞过程中,由中-新元古界地层及下伏太华群组成的陆壳板片沿小河断裂向北 A 型俯冲到小秦岭金矿田之下,俯冲板片经变质脱水作用为小秦岭金矿田形成提供了成矿流体,成矿流体与赋矿围岩的相互作用造成太华群中的矿脉与文峪岩体中的矿脉具有明显不同的 I_(Sr-130)值。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乌拉山金矿带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7.
熊耳山Au-Ag-Pb-Mo矿集区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熊耳山地区是华北地块南缘继小秦岭金矿田之后发现的又一金银铅钼矿集中区.该区经历了发生于中国东部燕山期的构造体制大转换和岩石圈减薄事件,产出了大量燕山期热液金矿床及银、铅、钼矿床,发育了不同的矿床类型: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构造蚀变岩型银铅矿和斑岩型钼矿.文章讨论了该区燕山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构造背景,各种矿床类型的特征、成岩成矿时间及其相互关系、成矿规律、成矿模式并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
镰子沟金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集区西部,矿体受断裂和石英脉体控制,围岩蚀变以钾化和硅化为主。矿床浅部以金矿为主,深部发现金钼(共)伴生矿体。为了确定镰子沟金矿床成岩、成矿时代,选择镰子沟金矿床正长斑岩和金钼矿石分别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研究。获得正长斑岩的~(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802.9±9.9Ma,此年龄明显早于小秦岭地区金矿床的形成时代;获得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28.8±6.5Ma,指示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晚于区域已知花岗岩形成时代。综合研究认为,镰子沟金矿床的形成与区域花岗岩无关,可能与深部流体或隐伏岩浆有关。  相似文献   

19.
小秦岭矿化带近东西向展布有5个金矿化宫集带(亚矿带)。其中以文峪-杨砦峪亚矿带矿脉密度最大,矿床数量最多。全区发育有两类金矿化,即含金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两者空间发育具互补性特点以及一定的分带趋势。全区自西向东,石英脉型矿化所占比重渐减,蚀变岩型矿化逐增,至东部雪家山岩体以东则形成一些蚀变岩型小型矿床,垂向分布上,含金石英脉型矿化多在浅部;蚀变岩型矿化则多发育于深部。  相似文献   

20.
王祖伟 《地质与资源》1996,5(3):178-186
本文分析了小秦岭成矿带金矿化不同矿化类型、石英脉型金矿化不同矿化阶段及不同金矿床类型在垂向上的变化特征,确立了金矿化在垂向上的分带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深部"第二矿化段"存在的可能性,推断了金矿化的剥蚀深度及矿脉在深部的矿化特点,为金矿床的深部预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