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地质历史时期,华南地区的主要构造格局曾是"两陆一线牵",即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及置于两者之间的钦杭结合带(古洋盆),钦杭结合带至少在中晚元古时期曾是一条板块俯冲、碰撞带。这与今天整个华南地区作为西太平洋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不同。尽管钦杭结合带主要成矿时期是中生代燕山期,但基于整体分析发现,古老俯冲带改造成矿作用是钦杭成矿带的重要成矿机制,其在整体钦杭成矿带均有一定的显示。钦杭成矿带中生代地质事件对古老地质体的改造叠加作用广泛存在,突出表现在岩浆作用改造上,并  相似文献   

2.
关于钦-杭成矿带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钦-杭成矿带作为一个新的成矿带,人们对它作为独立成矿单元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本研究认为,钦-杭成矿带是一条与扬子—华夏古老板块结合带对应的成矿带,并可分北、中、南3段。其中,中段与南岭带大体一致,主要分布在北纬24°~27°。钦-杭成矿带同时是一条古海洋喷流热水沉积矿床密集分布带,在认定的喷流热水沉积矿床和岩浆/热液矿床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两期复式成矿:在元古宙或古生代,首先出现喷流热水沉积矿床,然后在燕山期叠加了岩浆/热液成矿作用。钦-杭成矿带是一条重要的斑岩矿床带,斑岩型矿床具有重要的找矿潜力。古老俯冲带改造成矿作用是其重要的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3.
扬子与华夏古板块均存在太古宙—中元古代古老基底,在构造演化历程中响应全球超大陆聚合-裂解过程,并最终碰撞拼贴形成钦-杭结合带,且经历构造运动之后,其总体演化格架为"两开三合一转折"。结合带内存在元古宙洋壳,以蛇绿岩套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为特征,并以此推断结合带形成于新元古代。钦-杭结合带是斑岩成矿带,斑岩铜矿时空分布具有三段划分特征,且处于170~150 Ma和100 Ma左右两个成矿期。与成矿有关的斑岩主要为钙碱性岩浆系列的中酸性岩,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等。钦-杭结合带燕山期的斑岩具岛弧岩浆作用特点,指示了华南地区中生代构造转折事件发生以前的地质演化及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即古俯冲带物质在中生代活化成矿。中侏罗世岩石圈减薄及太平洋板块俯冲的扰动导致上涌软流圈地幔带来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加热上覆元古宙岛弧底部玄武质岩石导致它们发生重熔形成了含矿岩浆,本质上该类矿床带有岛弧俯冲环境的基因。而100 Ma左右斑岩铜矿的形成,则与太平洋俯冲换向所扰动有关。  相似文献   

4.
钦-杭结合带斑岩型铜矿的基本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5  
钦-杭结合带是重要的斑岩铜矿带.斑岩铜矿在北、中、南三段均有产出,主成岩成矿年龄主要集中燕山期.钦-杭结合带与成矿有关的斑岩主要为钙碱性岩浆系列的中酸性岩,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和次英安斑岩等,具有与新元古代岛弧火成岩类似微量元素特征.它们来源于软流圈的岩浆与中下地壳物质混合后部分熔融的结果,与受到过早期俯冲作用影响的岩石圈地幔有关,存在壳幔混染现象.钦-杭结合带燕山期的斑岩铜矿成岩成矿的动力学背景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关系密切,但斑岩和铜矿体在地球化学特征上显示出的具有弧岩浆作用特点,这与华南地区中生代构造转折事件发生以前的地质演化有关.钦-杭结合带的中酸性斑岩体来自于元古代岛弧底部玄武质岩石(下地壳)在中生代时期的部分熔融,本质上该类矿床带有岛孤俯冲环境的特征遗传.  相似文献   

5.
钦-杭成矿带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钦-杭成矿带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Cu-Pb-Zn-Au、W-Sn-Bi-Mo和Fe-Mn-S多金属成矿带。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根据矿床的成因组合、形成构造环境及其随地质历史演化的特点,将钦-杭成矿带主要金属矿床归纳为中新元古代海底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床、新元古代海相沉积-变质型铁锰矿床、古生代海相沉积-叠生改造型铜铅锌铁锰矿床、加里东期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钨钼金银多金属矿床、印支期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钨锡铌钽铀多金属矿床、燕山期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铜铅锌金钨锡多金属矿床、与区域动力变质热液作用有关的金银矿床等7个矿床成矿系列。进而讨论了各成矿系列的主要矿床类型、矿床地质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初步认为,中新元古代海底喷流沉积型块状硫化物铜多金属矿床与大陆边缘岛弧火山作用有关,主要分布于扬子陆块东南缘和华夏陆块西北缘古岛弧褶皱区;新元古代受变质铁锰矿床与大陆裂谷火山作用有关,并经受了后期区域变质、热变质作用的改造,主要分布于加里东期隆起区;古生代层控型铜铅锌铁锰矿床与海底热水沉积成矿作用有关,且不同程度地受到后期岩浆-热液活动的叠加改造,主要分布于海西—印支期坳陷区与隆起区的过渡部位;加里东期斑岩-夕卡岩-热液脉型钨钼金银多金属矿床与奥陶纪末—志留纪陆内造山作用有关,主要分布于加里东期隆起区;印支期斑岩-夕卡岩-热液脉型钨锡铌钽铀多金属矿床与印支板块向华南板块的俯冲碰撞有关,成矿作用发生在后碰撞伸展阶段,主要分布于海西—印支期隆起区边缘;燕山期斑岩-夕卡岩-热液脉型铜铅锌金钨锡多金属矿床与岩石圈伸展引起的玄武岩底侵作用有关,广泛分布于海西—印支期拗陷区或中生代盆地边缘;与区域动力变质热液作用有关的金银矿床成矿系列,与印支—燕山期大规模的逆冲推覆作用有关,主要发育于钦-杭结合带两侧古陆边缘。  相似文献   

6.
华南地区钦杭成矿带地质特征和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钦杭成矿带位于华南板内,尽管是扬子与华夏古陆在新元古代拼接部位,但绝大多数矿床形成于中晚侏罗世至白垩纪.本文在梳理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将钦杭带及旁侧矿床归纳为两个成矿系列和三个成矿亚系列,即:新元古代海底喷流沉积型铜锌矿床成矿系列和燕山期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后者可以进一步分为中晚侏罗世斑岩-矽...  相似文献   

7.
<正>钦杭结合带是扬子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经晋宁—加里东多期板块俯冲、碰撞拼贴的产物。其中汇聚了多处大中型矿床,现已被正式列入国家资源保障工程规划的重点研究区域,命名为"钦杭成矿带"。近年来,钦杭成矿带东段找矿成果突出,新发现一系列大中型钨、锡、铜、铅锌等多金属矿床。皇游塘铜多金属矿床就位于钦杭成矿带东  相似文献   

8.
<正>钦杭结合带是扬子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经晋宁—加里东多期板块俯冲、碰撞拼贴的产物(胡肇荣,2009)。其中汇聚了20个特大型矿床和百余处大中型矿床,现已被正式列入国家资源保障工程规划的重点研究区域(顾明光,2011),命名为"钦杭成矿带"。该带于中晚侏罗世复活,沿其发育一系列铁、铜多金属和钨锡多金属矿产,成矿主要与燕山期中酸性-酸性岩浆作用有关,是华  相似文献   

9.
<正>钦杭成矿带是位于扬子与华夏两大古陆块之间的过渡部位,主要包括中新元古代的扬子与华夏两个古板块及其间的结合带(杨明桂,1997)。由于沿该带发育一系列铜多金属和钨锡多金属矿产,一直以来作为国家部署找矿的重要区带。江西省景德镇浮梁县朱溪铜钨矿床作为钦杭成矿带东段新近发现的特大型铜钨多金属矿床,对其构造特征及成因演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朱溪铜钨矿床构造地质特征及成因演化进行研究,以探讨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华南区域成矿和中生代岩浆成矿规律概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华南地区成矿地质构造环境经历了六个地质构造演化阶段,并在中生代形成了长江中下游、江南隆起、赣东北(钦杭带东段)、武夷-云开、南岭和东南沿海6个构造岩浆成矿带。本文依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将华南中生代繁多的矿床,按地质构造单元及环境、岩浆成矿作用的专属性、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划分出五个矿床成矿系列,总结了各矿床成矿系列的特征,分析了各矿床成矿系列的边界及部分过渡、重叠的特色。本文总结了华南成矿作用的时空分布及演化规律,分析各矿床成矿系列与壳幔作用的关系,探讨了华南中生代成矿作用与印支期华北、扬子板块碰撞对接、燕山期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之远程影响的关系,以及华南地区燕山期地幔活动对该区岩浆成矿作用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刘学龙  李文昌  尹光侯 《中国地质》2012,39(4):1007-1022
格咱岛弧带是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中一个主要的地质构造单元,它始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的向西俯冲,燕山期经历了陆内汇聚和造山后伸展作用阶段,区内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强烈,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铜多金属成矿带。根据区内岩浆岩和矿床的时空分布,同位素年代学证据,构造环境及成矿作用,将格咱岛弧成矿系统划分为印支期成矿亚系统和燕山期成矿亚系统。印支期主要发育了与安山岩同源的壳幔型中酸性岩浆作用,形成斑岩型Cu矿成矿系统,燕山期伴随着同碰撞中酸性岩浆活动形成斑岩型Mo(Cu)及热液型W(Mo)成矿系统。研究表明,格咱岛弧深部找矿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其中燕山期Mo多金属成矿已显现出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小兴安岭东南段重要铅锌多金属、钼矿床的成矿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兴安岭成矿带东南段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铅锌多金属矿化、钼矿化集中区之一,成矿作用与区内花岗质岩浆侵入作用密切相关,铅锌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为夕卡岩型,钼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对区内典型矿床进行锆石精确测年研究结果表明,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年龄集中在175.8~209 Ma,鹿鸣钼矿床成矿年龄为176±4 Ma.认为铅锌多金属矿的(主)成矿期为印支晚期—燕山早期,钼矿成矿期为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13.
钦州湾-杭州湾构造结合带(南段)地质演化和找矿方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钦州湾-杭州湾结合带是位于扬子与华夏两大古陆块中间的巨型构造结合带。根据内部结构不均一性和演化历史的差异,钦-杭结合带可划分为3段:北(东)段、中段和南(西)段,分界线大致为北纬24°和北纬27°。中段与南岭带大体一致;北段指南岭以北地区,即绍兴-江山-萍乡一带;南段位于南岭以南区域,大致与云开-十万大山带相当。钦-杭结合带南段是华南大陆壳再造和矿产资源寻找的重要研究课题。它的地质演化与钦-杭结合带具有整体一致性,特别是具有一致的开-合历史。震旦系底部的粤西云浮大降坪块状硫化物矿床是海底喷流沉积的产物,它与信宜和陆川新元古代蛇绿岩等是南段洋壳存在的重要证据。在进一步的矿床勘查中,要重视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寻找。中酸性斑岩体来自于元古宙岛弧底部玄武质岩石(下地壳)在中生代时期的部分熔融,本质上该类矿床带有岛弧俯冲环境的基因。  相似文献   

14.
杨航  秦克章  吴鹏  王峰  陈福川 《矿床地质》2023,42(1):128-156
斑岩型矿床作为全球Cu、Mo、Au、Re等战略性矿产的主要来源,是国际矿床学界和矿业界长期关注的热点。最新研究表明,斑岩矿床既可以产于俯冲带岩浆弧环境,也可以产于与俯冲无关的非弧环境(主要包括碰撞造山环境、陆内造山环境以及活化克拉通边缘及内部),后者发育于中国大陆。文章在总结全球斑岩矿床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重点从成矿斑岩成因与成矿动力学机制、成矿金属来源、蚀变-矿化分带等方面,综述了2类斑岩矿床的研究进展,阐释并总结了控制斑岩成矿的主要因素与机制,以及相关研究方法。研究表明,全球斑岩矿床集中产于3大成矿域,形成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其中,环太平洋成矿域斑岩矿床时空分布不均,集中发育于美洲西海岸,主要形成于白垩纪以来较年轻的几个短暂时期;古亚洲洋成矿域斑岩矿床形成时间跨度于奥陶纪—早白垩世,具有“西Cu-Au东Cu-Mo、早Cu-Au晚Cu-Mo”的成矿特征;特提斯成矿域主要发育三叠纪以来的斑岩矿床,主体沿造山带分布,时间分布不均,同一构造带内发育不同时期的斑岩成矿作用;中国斑岩矿床与3大成矿域既显示出对应性,也有独特性和复杂性。弧环境成矿岩浆、金属Cu(Au)主要来源于交代地幔楔,大...  相似文献   

15.
兴蒙造山带东缘是中国重要内生多金属成矿区,近年来已发现钼矿床20余座。依据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成果,将该区内生钼矿床类型划分为斑岩型、接触交代热液型和中高温浅成热液型。初步确定斑岩型矿床形成与高钾钙碱性花岗质岩浆作用有关,而接触交代热液型矿床形成与钙碱性花岗质岩浆作用以及围岩性质有关,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195~165Ma和115~110Ma两个区间,成矿物质普遍具有壳幔混合源的特点;而其地球动力学背景分别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欧亚大陆和伊泽奈崎板块俯冲欧亚大陆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The Wurinitu Mo deposit is one of the newly found molybdenum deposits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late Paleozoic–Mesozoic Erenhot–Dong-Ujimqin metallogenic belt(S-EDMB),Inner Mongolia,China. In the present study,the mineralization age of the Wurinitu deposit is constrained to 137.3 ± 1.3 to 131.9 ± 1.5 Ma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the 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of the mineralization related fine-grained monzonitic granite and the post-mineralization granite porphyry. The results of zircon Lu–Hf isotopes,combined with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anites in the S-EDMB,suggest that the Wurinitu Mo deposit was formed in an extensional environment in relation to the subduction of the Paleo-Pacific plate in late Mesozoic. The Wurinitu deposit shares similarities with the classical Climaxtype porphyry molybdenum deposits in tectonic setting,mineral assemblages,and metal zonation.  相似文献   

17.
斯弄多铅锌矿区位于冈底斯斑岩型矿床成矿带中。矿区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斯弄多铅锌矿与冈底斯斑岩型矿床为同一成矿体系,均形成于印—亚大陆主碰撞期和碰撞期后的构造体制转化阶段;岩浆来源于原岩以杂砂岩和泥质岩为主的前寒武纪念青唐古拉群变质结晶基底和下地壳基性岩类的部分熔融。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对冈底斯弧俯冲板片的部分熔融并交代岛弧带上的基底岩系。矿床的形成分为3期:第一期为中石炭世,与碳酸盐岩沉积同时期的海底热水喷流沉积作用形成初始矿源层;第二期为构造活动成矿期,分2个成矿阶段:第一阶段为晚白垩世—始新世,即印-亚大陆主碰撞形成的早期与斑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铅锌矿;第二阶段的铅锌矿化发生在主碰撞期后的伸展拉张阶段,由于花岗斑岩的侵位,使铅锌矿化进一步活化迁移、叠加、富集,与围岩接触部位形成夕卡岩型铅锌矿体,矿体的形成多受矿区内复杂的断裂构造控制,矿床类型主要为构造破碎带热液充填型和夕卡岩型;第三期为表生期,主要为原生硫化矿体的氧化流失和贫化。在I号矿带的深部、南部和北部异常区具有扩大矿床规模的远景。  相似文献   

18.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12,54(15):1837-1851
The Taipingchuan Cu–Mo deposit is a recently discovered large porphyry deposit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the Derbugan metallogenic belt of northeastern China. The geochronological data of the deposit yielded a Late Triassic zircon U–Pb age of 202 ± 6 Ma from a granodiorite porphyry that hosts the Cu–Mo mineralization. Measured Re–Os isotopes of seven disseminated molybdenite samples yielded an isochron age of 200 ± 5 Ma with mean square of weighted deviates of 2.7, while those of seven veinlet molybdenite samples also produced an isochron age of 200.1 ± 2.5 Ma and mean square of weighted deviates of 3.3. These isochron ages show that a Cu–Mo mineralization event occurred at ca. 200 Ma. Based on regional tectonic evolution, we propose that the Late Triassic Cu–Mo mineralization of the host porphyry in the Derbugan metallogenic belt was mainly associated with the subduction of the Mongol–Okhotsk Ocean slab under the Ergun block, contrary to previous suggestion that it was related to the subduction of the Mesozoic Palaeo-Pacific plate.  相似文献   

19.
玉勒肯哈腊苏斑岩铜金(钼)矿床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北西端.该矿床含矿斑岩为海西早期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斑岩,围岩为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火山-沉积岩系,同时还有海西晚期和印支期岩浆岩(热)活动的记录.在整个斑岩铜矿带中,玉勒肯矿床构造作用最为强烈,主要受到区域额尔齐斯和二台断裂带多期构造活动的影响,矿区大部分含矿斑岩和围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片理化或糜棱岩化作用.矿石矿物的赋存状态,除早期细脉浸染状斑岩型矿化外,还叠加有后期的沿片理面、糜棱面理,及破劈理分布的细脉状矿化.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玉勒肯矿区记录了从泥盆纪到三叠纪的构造、岩浆和成矿事件.综合本文及前人研究资料,本文认为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在中-晚泥盆世(390~360Ma)时处于与俯冲有关的岛弧构造背景,有中酸性斑岩侵入以及斑岩型Cu-Mo矿化;早石炭世(360 ~ 330Ma)时,经历了碰撞阶段的改造成矿作用,矿化沿糜棱面理发育;中晚石炭世(330~300Ma)为后碰撞阶段,发育以辉钼矿-黄铜矿-钾长石脉为特征的叠加成矿;早二叠世(270 ~ 260Ma)进入造山后伸展阶段,形成以沿破劈理面分布的叠加成矿;进入三叠纪以后,为陆内造山阶段,也见少量脉状矿化.可见,玉勒肯哈腊苏矿床是一个具叠加改造成矿特色的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