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湘鄂西奥陶纪宝塔组灰岩网纹构造成因及沉积环境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网纹构造是宝塔组石灰岩地层中非常发育且分布广泛的一种构造形态 ,其成因一直存在争论和疑问。对湘鄂西地区宝塔组灰岩的研究表明 ,网纹构造的形成不是由于胶体凝缩、水下沉积物收缩或生物遗迹等原因 ,而是一种成岩早期形成的准同生变形构造。根据岩石性质及生物特征推断 ,宝塔组网纹状灰岩沉积于正常浪基面以下、风暴浪基面之上 (水深大约 5 0~ 15 0 m)的陆棚或台盆环境  相似文献   

2.
宝塔组灰岩广泛分布于扬子区,以独特的"龟裂纹"构造,成为区域地层对比的良好标志,但"龟裂纹"形貌与岩石内部成分和结构的关系尚不明确。基于野外露头和定向切面观察,依据颜色和形貌,将该灰岩划分为"灰黑色网纹"和"灰白色基质"两种组分;垂直岩层的切面上,二者空间分布杂乱,"灰黑色网纹"并非"V"字形排列;平行岩层的风化表面与新鲜切面均呈网纹状,在形貌上基本一致。运用阴极发光、荧光、扫描电镜、TOC和硬度测试等手段,对"灰黑色网纹"和"灰白色基质"的岩石学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前者颜色较深,为硬度较低的生物碎屑灰岩,有机质含量较高,荧光下可见沥青脉;后者颜色较浅,为硬度较高的泥晶灰岩,有机质含量较低,荧光不明显。两种组分在颜色、空间排列特征和抗风化能力方面的差异,是宝塔组灰岩在地表产生"龟裂纹"形貌的内因。  相似文献   

3.
在滇西北衙地区中三叠统北衙组中首次发现风暴沉积,其表现为砾屑灰岩、网纹状灰岩的频繁互层,见丰富的风暴沉积构造。通过对笔架山及倒流箐剖面详细的野外观察及室内分析,识别出4种类型的风暴沉积序列。研究区风暴沉积的背景沉积为薄层网纹状灰岩,发育波状层理、鸟眼等构造,指示潮坪环境。潮坪风暴沉积在研究区的首次发现,对区内中三叠世古地理、古气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米仓山宝塔期碳酸盐岩海底峡谷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米仓山元坝子一带,野外调查和室内显微岩石学研究发现宝塔组下部存在一套与正常宝塔组多角形网纹状泥晶灰岩完全不同的紫红色生物碎屑灰岩。紫红色生物碎屑灰岩具有特征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横向上,它以透镜状形式与多角形网纹状泥晶灰岩呈明显的相变关系,宽为2—2.5km,厚29.3m;纵向上,暴露地表的部分长度达600m。该沉积体以发育多级别的、典型正粒序沉积韵律为特征,构成生物碎屑灰岩的主要为异地搬运来的生物碎屑,它们具有明显的重力流色彩,是一种浊积水道沉积,将其解释为碳酸盐岩海底峡谷。区域调查与沉积学、古生物学研究表明,研究区的海底峡谷发育于晚奥陶世卡拉道克中期,实测古水流方向指向为北西向,这与研究区总体处于浅外陆棚向深边缘海盆地过渡的古地理背景相吻合。宝塔组碳酸盐岩海底峡谷的发现,不仅为扬子地台西北缘奥陶纪古环境恢复提供了沉积学依据,同时也可以预测在研究区向西北方向可能存在海底峡谷—浊积扇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和镜下薄片观察,笔者发现米仓山南缘志留系罗惹坪组顶部发育多套风暴沉积,典型的风暴沉积构造,包括侵蚀构造、砾屑结构、粒序层理等发育,岩性主要为灰绿色泥页岩、浅灰色或灰色微晶灰岩和生屑微晶灰岩。该区风暴岩发育3种风暴沉积序列,且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为远源型,沉积环境为浅水陆棚;风暴岩的发现解释了该区罗惹坪组生物灰岩透镜体的成因,为区域地层等时对比提供了新的标尺,对于研究区古地理、古气候以及古扬子海盆演化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南江地区在志留系罗惹坪组晚期沉积时,曾处于风暴频发低纬度地区。  相似文献   

6.
天津蓟县元古界剖面具有极高的综合研究价值,而高于庄组在该剖面中居于承上启下的位置。高于庄组在整个中、新元古界剖面中厚度较大,岩石类型多样且成因特殊,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碳酸盐岩、泥岩、硅质岩和石英砂岩。碳酸盐岩主要为泥晶灰岩、瘤状灰岩、砂屑灰岩、臼齿灰岩及粉细晶白云岩等。硅质岩包括燧石和沉积石英岩,沉积石英岩具鲕状或砾状结构。仅在本组底部见石英砂岩。上述岩石特征表明,蓟县地区在中元古代长城纪晚期的高于庄期以浅海中深缓坡沉积为主,有短期的潮坪碳酸盐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受大红峪时期火山物质的影响。臼齿灰岩的存在可能提供华北地区中元古代年代地层学和构造沉积演化研究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7.
豹皮灰岩为不同地质时期、不同地区的碳酸盐岩地层中较常见的岩石类型,前人对其构造形态、成岩过程、成岩环境及成因机制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存在较多争论和不一致。本文在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认为在豹皮灰岩的研究中应注重其岩石学特征的分析;在豹皮灰岩的成因机制研究问题上,可借鉴白云岩的研究成果和地球化学数据的运用,但不可忽视白云石和方解石共存这一基本地质现象;豹皮灰岩的岩石名称使用时存在混淆现象,建议使用构造形态+结构成因来对豹皮灰岩进行命名。  相似文献   

8.
笔者等首次在德保台地边缘上泥盆统灰岩中发现大量多期次下石炭统杜内阶之灰岩岩脉;通过调查,查明岩脉的形态、沉积物特征、时代及其分布规律,首次在沉积岩脉中采获早石炭世早期牙形刺及Gnathodus与Siphnodella大量混生的现象。经过调查研究,对岩脉的成因有新的认识: 其形成是构造与地震相结合的产物,地震造成台地的隆升、沉降,使上泥盆统已成岩的刚性灰岩发生断裂,形成较深层的张性(拉张)裂隙,早石炭世未成岩的软沉积物及碎屑灌入裂隙中,形成灰岩脉。多期次的构造运动、拉张,造成张性裂隙的多次的张裂,多期次灌入则形成似直立产状的岩墙。这一成因模式既能合理解释岩脉中具有地震造成的液化脉之现象,又能解释形成如此深度岩脉的动力因素,也能解释台地边缘相中有深水相的沉积物及生物之物质来源。通过对岩脉的调查及研究,对理解右江盆地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1965年,丁蕴杰等在四川盐源测制剖面时,将下二叠统底部的一套砾状灰岩地层称为树河组,并以盐源树河牛厂甘沟梁子为其建组剖面,提出该区石炭纪与二叠纪的生物共生现象。1981年,四川攀西地质大队区调三队将此套含砾地层归于上石炭统一下二叠统,以盐源树河小槽梁子剖面为其代表。1982年,詹立培等将这套砾状灰岩层位与贵州龙吟组对比,将其中生物化石称为混生动物群。近年来,我所与成都地质学院师生在盐源西部及云南宁蒗泸沽湖等地测制剖面,在相同层位上见明显的生物混杂现象,乃构造破坏后再沉积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皖南网纹红土的粒度分布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37,自引:12,他引:25  
安徽宣城向阳剖面高分辨率粒度分析结果表明:1)网纹红土含有较高的胶结性很强的次生氧化铁,样品前处理时单颗粒的分散效果将会显著地影响粒度测试结果。向阳剖面不含>2mm的砾石,砂粒(>63μm)的含量也很低,粘粒(<2μm)和粗粉砂(10~50μm)明显富集;2)除底部外,向阳剖面粒度组成特征反映了明显的风成特性,但不能因此忽视其强风化特征的存在,尤其是剖面中、下部的网纹红土。应肯定向阳网纹红土的风成特性,但不能简单地称其为风积成因;3)向阳剖面磁化率值与粘粒和细颗粒含量无显著正相关性,说明磁化率值不能指示网纹红土的风化强度;4)向阳剖面粒度分布特征无法提供该剖面存在多个“沉积—成土”过程旋回的证据。向阳网纹红土更多地体现了其具有原始风成沉积和后期强烈风化的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11.
广泛发育于中、上扬子地区的宝塔组马蹄纹灰岩是中奥陶统一密集层段,其依据是:宝塔组沉积时水深最大,沉降幅度大,沉积速率低,分布广泛;在成岩早期可能是一种海底硬地,马蹄纹是海底硬地发生收缩的结果。这些特征与密集层段的特征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2.
牛君  黄文辉  王鑫 《古地理学报》2016,18(2):207-219
根据野外地质剖面宏观分析及室内薄片鉴定,对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上奥陶统吐木休克组和良里塔格组进行碳酸盐岩岩石组分、岩石类型及沉积环境分析。研究认为这2个地层单元具有不同的生物组合、颗粒成分、基质类型及其结构。吐木休克组岩石类型较为单一,主要为介形虫和三叶虫富集的泥晶生屑灰岩;良里塔格组岩石类型较多,包括似球粒藻粘结岩、泥晶生屑灰岩、亮晶砂屑灰岩、泥晶似球粒灰岩和纹层状叠层粘结岩等12种岩石类型。根据岩石学特征及野外露头分析认为,吐木休克组沉积于礁前上斜坡环境,而良里塔格组发育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生物礁相等,反映沉积环境水体相对较浅。研究区Ⅰ号和Ⅱ号剖面间发育台地边缘礁相,由南向北发育3个藻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沉积学手段对贵州平塘甘寨剖面中二叠统茅口组进行详细的沉积特征和层序地层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茅口组主要的岩石类型有亮晶-微晶生屑灰岩、生物灰岩、微晶灰岩、亮晶内碎屑灰岩、硅质岩、瘤状灰岩和含燧石灰岩等,茅口组生物种类有介形虫、腹足、腕足、三叶虫、藻类、棘屑、蜒、珊瑚、海百合茎等。岩石学特征和生物组合指示,平塘甘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为开阔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包括台内滩和滩间两个亚相。茅口组可划分出3个Ⅲ级层序PSQ1、PSQ2和PSQ3,均由海侵体系域(TST)与高水位体系域(HST)两部分组成。层序发育受到了海平面升降变化控制,层序之间的界面P2q/PSQ1、PSQ1/PSQ2、PSQ2/PSQ3皆为岩性-岩相转换面,层序界面P3l/PSQ3在茅口末期受到东吴运动的影响,为构造不整合面。  相似文献   

14.
华北地台上寒武统崮山组出现了大量的竹叶状灰岩。通过对山东唐王寨剖面崮山组的系统研究,识别出页岩、疙瘩状泥晶灰岩、泥质条带泥晶灰岩、薄层状泥晶灰岩、生物扰动泥晶灰岩、颗粒质(生物碎屑)泥岩-泥质颗粒岩、含交错层理鲕粒灰岩及竹叶状灰岩8种岩石类型,这些岩石类型组成了页岩盆地、深潮下带及浅潮下带岩石组合。竹叶状灰岩中砾屑和基质的特征及其沉积序列,表明砾屑和基质的来源多样并且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中其成因具有多样性。据此总结出崮山组竹叶状灰岩具有4种可能的成因类型:1)竹叶状灰岩中砾屑和基质可能均为原地形成或者仅有短距离的搬运过程;2)竹叶状灰岩中砾屑和基质可能均为近岸形成并经历了长距离的搬运过程,或者竹叶状灰岩的沉积环境经历了海平面的突然升高;3)竹叶状灰岩中基质可能来源于近岸未固结的鲕粒和生物碎屑及原地的灰泥,与原地破碎生成的砾屑和灰泥等混合沉积;4)竹叶状灰岩中砾屑可能来源于远岸的固结的泥晶灰岩,并经搬运作用与原地未固结的灰泥及骨架颗粒等基质混合沉积。  相似文献   

15.
南天山和静县大山口剖面石炭系野云沟组发育齐全,出露完好,主要由碳酸盐岩及少量碎屑岩组成,总厚度为696.8 m.岩石类型以碳酸盐岩为主,主要包括砾屑灰岩、含陆源碎屑鲕粒灰岩、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含陆源碎屑砂屑灰岩、微晶灰岩及泥晶灰岩等.野云沟组主要为斜坡相和盆地相沉积,少量为碳酸盐台地相沉积.斜坡相主要发育砾屑灰岩、薄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铸体薄片、物性测试、扫描电镜等资料,对黔南坳陷平塘甘寨二叠系茅口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认为贵州平塘甘寨茅口组主要的岩石类型为亮晶-微晶生屑灰岩、生物灰岩、微晶灰岩、内碎屑亮晶灰岩、硅质岩、瘤状灰岩和含燧石灰岩等。茅口组生物种类较多,有介形虫、腹足、腕足、三叶虫、藻类、棘屑、蜒、珊瑚、海百合茎等。上述岩石学特征和生物组合指示平塘甘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为开阔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包括台内滩和滩间两个亚相。储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茅口组储集空间以晶间溶孔和晶间孔为主,具有明显的低孔低渗特征。局部溶蚀孔、构造裂缝相对较发育,对改造储层的孔渗性有重要的贡献。储层类型为碳酸盐岩裂缝-孔隙型储层,储层质量及发育部位受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构造活动多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Synaeresis cracks are observed at different stratigraphic levels in shallow marine mixed siliciclastic-carbonate sediments of the Middle Jurassic rocks of the Patcham Island, Kachchh, Western India. Cracks are preserved as cast or grooves in micritic sandstone of the Kuar bet member of Kaladongar Formation and sandy allochem limestone of the Raimalro Limestone member of Goradongar Formation. It bear distinct morphology of simple, straight to gently curved, spindle-shaped, irregular, unbranched to branched at acute angle; interconnected curlicue forms of non-orthogonal pattern. The X-radiography shows sharp margin and tapering twigs which support to nullify the possible biogenic origin. These cracks are developed at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and sediment-sediment interface in aqueous conditions, where partial dewatering of sediments causes reduction of sediment volume and loss of plasticity. Formation of cracks are also post-depositional phenomenon operated during initial phase of diagenesis where induced stress is generated due to compaction of sediments and neomorphism/recrystallisation of the susceptible carbonate grains.  相似文献   

18.
在西藏自治区北部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 ,在班戈地层分区的下白垩统郎山组之上发现一套厚约 180 0 m的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岩、陆源细碎屑岩岩石组合 ,该套组合不属于郎山组定义之内 ,且出露良好、层序稳定、标志清楚、厚度巨大、化石丰富 ,并具有很强的可填图性。因此 ,我们将整合于郎山组之上 ,岩性以杂色微—薄层状钙质泥岩、钙质 (粉 )砂岩与泥质生物灰岩的韵律产出为特征 ,产圆笠虫、腹足类、双壳类等化石的地层命名为康曲组 ;将整合于康曲组之上 ,下部以灰—深灰色中薄层状泥质生物灰岩、圆笠虫泥晶灰岩、钙质泥岩等韵律出现为特征 ,上部以灰色中—厚层状含硅质结核圆笠虫泥晶灰岩、圆笠虫泥晶灰岩夹灰绿色薄层状钙质砂岩为特征 ,富含圆笠虫、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及海胆等化石的地层定名为余穷组。时代均置于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19.
天津蓟县剖面中元古界铁岭组二段叠层石灰岩中普遍发育海绿石。野外观察表明,海绿石主要分布在叠层石柱体间的泥晶灰岩中,呈薄膜状富集在叠层石鞘外缘;微观特征分析表明,海绿石呈不规则状的胶体形式,显示了原地海绿石的基本特点。电子探针的组分分析表明,铁岭组中的海绿石为中成熟度的海绿石。由于产在潮下高能柱状叠层石灰岩中,铁岭组中的海绿石并不反映低沉积速率或沉积间断的沉积条件,与现代海绿石的形成环境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中元古界铁岭组叠层石灰岩中的中成熟度原地海绿石是特殊沉积背景下的独特产物,为研究海绿石在地质历史时期产出的多样性提供了一个重要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