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一、引言从評价硫化物矿床氧化露头出发,鉄帽的研究应当解决如下几个問題;1.真铁帽(指由硫化物矿床露头形成的褐鉄矿)和假铁帽(指由普通岩石凤化而成的褐鉄矿)的区別;2.如果是真铁帽,是什么矿床形成的铁帽,即根据铁帽的研究来恢复原生矿石的物质成分或矿物成分;3.根据铁帽及其他有关地质、自然地理等条件,判断矿床氧化程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黑矿矿床的必要性日本有一种以重金属硫化物和钙钡硫酸盐为主的矿床,称之为黑矿矿床.对它的研究和开采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写出了上千篇有关黑矿矿床方面的文章.在历史上,围绕着黑矿矿床的成因问题,进行了反复的争论,主要是同生论和后生论的对立.近十年来,世界范围内成矿理论的发展,特别是火山岩成矿理论的发展和现代热卤水成矿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推动了黑矿矿床成因的研究工作.对黑矿矿床的已往资料(甚至包括"不同类型"矿床的资料)和新发现的地质现象,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后,提出了黑矿矿床的新成因观点,认为黑矿矿  相似文献   

3.
周涛发  范裕 《岩石学报》2021,37(9):2599-2603
正关键金属(critical metals)和关键矿产资源(critical minerals)是国际上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是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类金属元素及其矿床的总称,其成矿特点和成矿机制研究已成为国际矿床学研究的热点(翟明国等,2019;陈骏等,2019;毛景文等,2019;蒋少涌等,2019)。  相似文献   

4.
正广西河池箭猪坡铅锌锑多金属矿床位于著名的丹池成矿带南端五圩矿田内,前人在丹池成矿带内大厂锡矿著述较多,而在箭猪坡矿床地质找矿研究工作较为薄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所徐钰(1984)以及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成都地质学院(1988)对区内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条件方面等进行了调查研究。陈毓川等(1993)、李孝全等(1988)在研究丹池成矿带时曾涉及到五圩矿田箭猪坡矿床;章程(2000)对五圩矿田应力场及力源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正>驼路沟钴(金)矿床是近年来在青海东昆仑地区新发现的国内首例独立大型钴(金)矿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前人对其成矿地质背景、含矿地层时代归属、含矿岩性、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构造环境、钴富集成矿机制、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关于该矿床含矿地层时代归属、成矿机制和矿床成因类型等方面仍存在争议。尤其是关于该矿床的成因存在"层控-改造成因、海底喷气沉积成因、多成因、热水沉积-热液叠加改造成因和热水喷气沉积改造成因"等多种观点。导致对该矿床的成因存  相似文献   

6.
与火山容矿有关的海底热水沉积矿床硫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最典型是日本黑矿和塞浦路斯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我国已有许多学者对这种类型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作过研究工作(候增谦等,1990、1996;李估国等,2001;彭礼贵等,1995;邬介入,1994;夏林圻等,1996;姜福芝,2005),并得出成矿物质主体源来自含矿火山岩系及其下伏基底物质.  相似文献   

7.
冈底斯成矿带上的驱龙斑岩型铜矿床是中国目前探明的资源量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通过研究矿床的成矿背景、矿床特征了解了矿床的基本特点和矿床形成的基础;通过研究矿床围岩蚀变及其与矿化的关系认识了矿床成矿特点;通过对成矿流体、稳定同位素等的研究厘清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成岩岩浆来源.综合以上研究建立了矿床的成矿过程和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8.
姚书振  丁振举  周宗桂  胡新露 《地球科学》2020,45(12):4389-4398
聚矿构造系统是控制成矿物质迁移富集成矿的复合构造系统.按其规模从大到小可划分为7个层次,按照成因类型不同,分为岩浆矿床、岩浆期后热液矿床、沉积-热水沉积矿床和变质矿床聚矿构造系统4大类.重点阐述了矽卡岩型铁铜等矿床、斑岩型与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岩浆期后高温热液钨锡矿床、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金多金属矿床和热水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聚矿构造系统的特征及其控矿规律.总结了聚矿构造系统发育的有利部位及标志,阐述了通过聚矿构造研究,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和类比求异的分析思路,进行隐伏矿床(体)定位预测和寻求找矿突破的有效途径,并提供了可借鉴的实例.   相似文献   

9.
大瑶山及其西侧铅锌成矿带是广西境内主要的铅锌产地,区内的铅锌矿床按其成因主要划分为沉积-热卤水改造型和接触交代(夕卡岩)两类,产出铅锌矿床较多.文章通过对研究区内铅锌矿床的含矿建造和构造控矿因素分析,详述了研究区内铅锌矿床在控矿层位、控矿岩性、控矿岩相以及断裂构造控矿和褶皱构造控矿的特点,进而为研究区内下一步找矿指出方向,并总结出该区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董光贵 《矿物学报》2007,27(Z1):95-97
卡林型金矿(亦称微细浸染型)是贵州省最重要的金矿类型,主要分布在2个金矿集中区,即黔西南金矿集中区和黔东南金矿集中区.国内外学者黔西南金矿集中区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获得了许多有高水平研究成果,近年在该区金矿找矿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相比之下,前人对黔东南金矿集中区的研究工作较少,在笔者收集的文献资料中,只有黄根深和杜宜渝(1992,1993)、何立贤等(1993)、梁仁枝和许效松(1994)、彭扬奇(1997)、李红阳等(2002)、高振敏等(2002)、陶平等(2005)和王尚彦等(2006)或多或少对该区代表性矿床(主要是四相厂-宏发厂Hg-Au矿床和苗龙Sb-Au矿床)进行了成矿背景、矿床地质、控矿条件、矿物组合、金赋存状态和地球化学等的研究.笔者在执行国家资补项目过程中,对黔西南金矿集中区内的排庭中型金矿床进行了地质研究和找矿预测,本文总结该矿床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萨德伯里铜镍硫化矿床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萨德伯里矿田,是当今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铜镍硫化矿矿田.本文从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入手,以典型矿床为实例,对该区矿床进行成因探讨.  相似文献   

12.
藏东类乌齐-左贡成矿带石墨矿近年来取得重大找矿进展,新发现以地果为代表的3处大型石墨矿床,然而地果石墨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成因及成矿机制尚不清楚,制约了该成矿带内石墨矿找矿潜力的评价.对地果石墨矿床开展了详细的野外调查、锆石U-Pb测年、碳同位素分析和扫描电镜等研究.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含矿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239.1±1.8 Ma,其捕获锆石的年龄集中于早石炭世(347~326 Ma);碳同位素δ13C值揭示石墨中的碳为有机成因.地果石墨矿床主要受控于含碳地层与中三叠世岩浆的侵入活动,矿床成因属于岩浆混染型和接触变质型共生的复合类型;含矿二长花岗岩侵位时限近似代表了石墨矿成矿时代,为中三叠世.区域成矿地质条件表明,类乌齐-左贡成矿带具有较好的石墨矿找矿潜力,中三叠世侵入岩与卡贡组含碳地层的交接部位是取得石墨矿找矿突破的关键地段.   相似文献   

13.
多宝山铜矿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斑岩型矿床,许多学者对该矿床的成因、大地构造环境、成矿机制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成果.但对矿床保存和后期改造尚缺研究,需要中低温热年代学研究控制矿床的剥蚀深度、阶段和时代,而含矿岩体的侵位深度是先决条件.为了准确确定多宝山铜矿含矿岩体的侵位深度,笔者选取赋矿花岗闪长斑岩体作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4.
414矿床和栗木矿田的对比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德松 《矿产与地质》1993,7(4):262-266
通过414矿和栗木矿的含矿岩体及矿床特征的对比性研究表明;含矿花岗岩浆演化的相似性导致矿床特征的相似性;岩浆成分的差异与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的不同是产生矿床之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云南个旧锡石硫化物矿床的岩相古地理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个旧锡石硫化物矿床是我国著名而又典型的锡多金属矿床,其产出主要受地层岩性、构造和岩浆活动三者的联合控制.从矿床沉积学的角度出发,以矿床(体)产出的地质特征,特别是以矿床(体)宿主岩的宏观、微观含矿性及近矿、远矿围岩的物理机械性质为研究内容,探讨了个旧锡石硫化物矿床产出的岩相古地理条件.作者认为研究此类矿床(体)宿主岩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如同研究同生层控矿床的岩相古地理条件一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拿若铜(金)矿床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是多龙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矿床类型为斑岩型铜(金)矿床,是近两年青藏专项实施过程中发现的大型矿床,已达到详查级别。部分学者对该矿床进行过地球化学、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矿床的元素基本分析,对矿床的铜、金和银矿化  相似文献   

17.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铜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狮子山矿田是铜陵矿集区最具代表性的铜金多金属矿田。本文选择狮子山矿田中的几个典型矿床进行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系统阐述了矿床的控矿构造和赋矿岩石、矿体和矿石、蚀变和矿化等地质特征,确定了矿床成因类型;深入研究了侵入体与矿床矿体的时空关系以及主要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氢-氧、碳-氧、硫和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成矿流体、成矿金属元素(铅)及其化合元素(碳和硫)的来源;结合成岩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分析,确定了不同矿床类型间的成因联系,建立了斑岩型-矽卡岩型-浅成热液型矿床成矿模式,为狮子山矿田边部和深部及铜陵矿集区及其邻区的找矿勘查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据此建议在铜陵矿集区以往以矽卡岩型矿床为主要找矿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寻找由统一的岩浆热液系统控制的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和浅成热液型金(-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8.
矿床变化与保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裕生  邓军 《地球科学》2000,25(4):340-345
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于已发现矿床的大多数是在其形成后经过变化而保存下来的, 因此矿床学研究应兼顾矿床的形成(成因) 和矿床的变化、保存(产出) 两个方面, 以提高矿产预测的能力.矿床变化与保存的研究内容包括: (1) 控制要素; (2) 变化、改造的过程; (3) 变化、改造的产物; (4) 不同矿床类型的变化; (5) 不同时-空域中矿床的变化; (6) 矿床保存条件.研究成矿后变化的基本方法有: 地质构造制图、地球化学分析和模拟实验.提出要研究和建立矿床的变化、改造模型; 将矿床演变作为含矿区域地质历史的一个环节, 将矿床个体变化研究与区域成矿系统演变相结合.矿床变化研究既有利于矿产预测和勘查, 又可为改善矿区和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四川石棉大水沟碲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水沟碲矿是迄今世界上唯一的独立碲矿床,自1992年发现以来,引起了国内矿床学家的广泛关注。毛景等认为碲矿化与燕山期碱性岩有关;骆耀南等、曹志敏等认为成矿作用与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有关;银剑钊等对其碲矿物和含矿围岩作了研究,并根据胶黄铁矿的存在认为矿床属沉积改造成因;王汝成等对矿石矿物和矿物结构作了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20.
解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共找到冶金矿产地5300多处(指主要金属矿床),探明总储量达470亿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回顾矿床的发现史,以铁矿为例,据283处主要矿床统计,除建国前已发现和开采者外,五十年代发现的有153处,占54%,其中绝大部分为地表露头矿,掩埋矿床或盲矿只占23.5%;六十年代发现的矿床有70处,占24.7%,掩埋矿床或盲矿占54%;七十年代发现的矿床计31处,占10.9%,地表露头矿和掩埋矿床或盲矿各占一半.从上述概略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新发现矿床的数量,尤其是地表露头矿越来越少(细脉浸染型矿床可能除外),随着找矿难度的不断加大,寻找掩埋矿床或盲矿的任务,越来越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