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矿工程》2005,32(11):23-23
为总结、交流近年来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探、水资源勘探与开发、基础施工(桩基础、基坑支护与降水)、地质灾害治理、隧道与爆破工程、科学钻探、非开挖等方面的应用与发展,介绍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新装备、新器具,交流安全生产与工程施工管理经验,促进我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技术进步,由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协办的“第十三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7~20日在云南省昆明市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2.
引青济秦工程中的西吴庄隧硐,其柱号4+417.5—4+943.58计526.08m的隧洞出口段工程由湖南省地矿局414地质队、地矿部勘探技术研究所、探矿工程研究所、探矿工艺研究所联合承担施工任务。1990年8月至1991年3月,历时190天,主体工程全部完成隧硐锚喷衬砌和底板施工,提前完成了任务。现将掘进作业部分施工技术工艺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探矿工程与西部开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部开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巨大系统工程,为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勘察施工、地质调查、能源和水资源勘探开发、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发挥作用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了西部大开发给探矿工程带来的难得机遇以及探矿工程的现状,并着重论述了在西部开发中探矿工程的服务和开发应用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4.
半个世纪,《探矿工程》与时代同行,见证了探矿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推动了钻探、坑探(掘进)、钻掘设备的技术进步,交流了岩土钻掘工程的施工经验。50年来,虽经历了几度停刊、几度复刊、几度更名,但几代探工志士仁人锲而不合,共同谱写下了这部记载着探矿工程50年发展历史的巨著。五十年风云际会,五十年沧海桑田。今天,一些《探矿工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们怀着无比自豪的心情,回顾这50年曲折而辉煌的刊史,抒发对这本杂志深深的情谊。[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探矿工程》杂志创刊已经40年了!这是我国探矿工程工作者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40年来,她为我国探工事业的成长、壮大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使我价1专业技术能够持续发展和不断提高;同时为我国探矿技术生产一线介绍许多行之有效的技术经验和先进方法,为我们探矿工程专业教  相似文献   

6.
杨建新 《河南地质》2001,19(4):307-312
小秦岭金矿田经过十几年的挖掘与开采,已探明的上部金矿石面临枯竭,而下部(深部)的探矿工程还没有真正启正,只有个别经济实力雄厚的单位在本区内进行试探,在深部钻探施工技术上还没有摸索出成功的经验和成熟的方法。因此笔者根据实践经验,试图谈一点粗浅的深部探矿技术设想和看法,供同行们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群星争辉又一年。一九八三年,我们探矿工程在生产和科研上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探矿工程”杂志在交流生产管理经验,推广先进技术,促进探矿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等方面,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一九八四年是我国各条战线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第二年,举国上下,生气勃勃,一片兴望景象,人们都力争在新的一年里作出新贡献。新年伊始,衷心祝愿探矿工程界的新、老同志们和“探矿工程”杂志,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探矿施工设计在生产过程中贯彻执行已三十余年了。在这期间,由于贯彻执行情况不同时好时坏,也有不够完善之处。现在探矿工程管理正处于改革之时,为使探矿施工设计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一九八五年地质矿产部重新制订了“探矿工程施工设计规定”(草案),并下发广泛征求意见,这是很必要的。我们进行了认真讨论,在学习中我感到贯彻执行是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我仅对钻探施工设计提几点浅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探矿工程》杂志创刊已30年了。30年来它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它走上了更加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该刊物为我国探矿工程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宣传了科学知识,传播了先进技术,沟通了信息,对探矿工程科研、教学、生产和管理工作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探矿工程》已成为全国20万探矿职工喜爱的刊物,它是记载我国30年来探矿工程技术发展的宝贵文献。  相似文献   

10.
甘行平 《探矿工程》2003,30(1):11-12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以下简称“勘探所”)成立于 1 957年 ,是我国第一个探矿工程 应用技术研究所 ,也是我国从事探矿工程和岩土钻掘应用技术研究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研究所。 2 0 0 2年 1 2月 3日在建所 45周年学术报告会上 ,李世忠教授作了题为《人才、成才与成果》的学术报告 ;耿瑞伦教授 主要从研究、开发、制造、销售、施工、创新和探矿工程技术现状与对策等方面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地质调查局王达副局长代刘广志院士宣讲了题为《探矿工程 53年来为国民经  相似文献   

11.
日本利根地下技术株式会社开发工事部部长施工技术专家副岛寅二郎先生应邀参加了第七届探矿工程学术会议,在会上做了技术报告。本文是根据录音带节录整理的,未经本人审阅。  相似文献   

12.
《探矿工程》2007,34(7):43-43
为了促进地质调查、地质找矿新方法、新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使年青的技术人员和骨干工人尽快掌握并在施工中推广应用探矿工程新技术、新方法,以促进地质钻探整体技术水平迅速回升,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降低成本,缩短找矿时间与周期。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5~6月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两期“全国探矿工程新技术、新方法推广应用培训班”。  相似文献   

13.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与共和国同龄,我国的探矿工程事业发展已经历了46年。近十年来,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探矿工程无论在应用领域或是生产技术方面,确实有了巨大的变革。面临“九五”和21世纪的到来,探矿工程必将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发展前进,在...  相似文献   

14.
非开挖管线施工技术的发展及我国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开挖技术是指利用探矿工程的技术手段,在地表不挖槽的条件下进行各种地下管线施工的新技术,是地下管线施工的一项技术革命,它以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而得到世界各国的极大重视,其发展极为迅猛,业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同时,非开挖技术又是探矿工程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宽,是继岩土工程这后,又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本文拟对国外非开挖技术的重大进展作详细的分析和介绍,并对发展我国的非开挖技术与设备提出了若干有  相似文献   

15.
刘广志 《探矿工程》2007,34(10):14-14
2007年的金秋十月,《探矿工程》杂志迎来了她创刊50周年的大喜日子,这是探矿工程界的一件大喜事,值得纪念和庆祝!《探矿工程》风风雨雨50年,但坚持不懈,已成为全国探工、岩土界之左膀右臂,誉满全国,走向国际,功勋卓著。50年来,她坚持着正确的办刊方针,宣传探矿工程和岩土钻掘工程的新成就、新成果,促进我国钻探、掘进、勘探机械的技术进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探矿工程是地质矿产勘查、工程勘察工作直接取得地下实物资料的唯一方法,是施工各种工程基础、各种隧涵洞、地质灾害和环境保护治理等工程的重要方法,同时钻孔(井)、坑道为获取地质信息、观测深部地壳、开采(固、液、气体)矿产提供通道。我国探矿工程已形成一支实力雄厚的专业队伍,已发展成为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17.
南京500kV大胜关长江大跨越送电线工程,其跨越塔高约257m,距跨越塔500m处有耐张塔。南岸跨越塔和耐张塔基础钻孔灌注桩由我公司承建施工。钻孔设备使用地矿部勘探技术研究所和张家口探矿机械厂研制的GJD-1500型工程钻机。1990年9月开始试桩工艺,1991年2月正式施工,4月份施工结束。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促进探矿事业的发展,必须加速探矿工程现代化的步伐。但什么是我国探矿工程的现代化?实现探矿工程现代化的途径和有效措施是什么?这是广大探矿工程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为此,本刊特发表李常茂同志的文章,供参考。同时,我们热切希望各方人士广开言路,各抒己见,为加速探矿工程现代化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9.
“六五”期间,在地矿部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有关科研院校和探矿厂、队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地质坑道的掘进机械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坑探工程的技术进步和加强金、银、汞等贵重、有色金属矿产的普查勘探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目前,一些队的掘进设备不仅能够施工千米以上的坑道,以满足急需矿种深部勘探的需要;而且可以承包一些断面较大的矿山、水电与交通隧道工程。如浙江、湖南、云南、四川等局探矿工程队和地质队,去年以来使用“三车一机”承包了多处坑、隧道工程,并且取得了较施工勘探坑道更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其原因,据我们了解,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探矿工程工作认真贯彻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进一步明确了探矿工程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地质找矿工作和国家“四化”的进程。同时体会到探矿工程发展,关键要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党的“十二大”实事求是地确定了我国经济建设战略目标,从而进一步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六五”期间探矿工程立足于“打基础”、“上水平”,巩固已取得的技术进步,有计划地进行科研攻关,大力推广新技术,设备更新和企业技术改造。广大探矿职工正是遵循这些方针政策,努力拼搏,锐意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