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莱州湾凹陷位于渤海南部海域,为中生界基底之上发育的新生代半地堑.郯庐断裂带分东西两支穿过莱州湾凹陷东部,在新生代盖层中表现出渤海最复杂最典型的为NNE向的右旋走滑断裂特征.其中东支断裂在渐新世以后活动强烈,发育多条NNE向走滑断层及NE向伴生断层组成的复杂断裂带.走滑断裂带内断层展布符合右旋单剪作用下的脆性走滑剪切模式,地震方差切片存在右旋运动拖拽断裂证据.通过对主断裂活动期次分析表明,研究区主要有三期大的构造活动,同时形成了三期构造反转.应力分布的局域性导致了形变特征的差异性,产生了褶皱、挤压反转、掀斜断块、花状构造等典型的构造类型.研究区首次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本区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走滑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构造背景、优越的油源及运移等成藏条件,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
北部湾盆地是我国海域较早开展油气勘探的地区之一,已经历50多年的油气勘探历程。目前的油气勘探区块主要集中于涠西南、福山凹陷等局部地区,盆地整体勘探程度较低,勘探突破少。因此,加强雷东凹陷等后备区的地质研究与资源评价十分必要。分析了北部湾盆地雷东凹陷主控断裂的发育特征、演化规律及其形成机制,并探讨了其对沉积充填与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北部湾盆地雷东凹陷3条主干断裂的活动对沉积相带分布的控制作用十分明显,形成了东、西2个次洼,次洼内各有2个沉降中心。东次洼北断裂和西次洼南断裂是受NW—SE向拉张作用形成的NE向伸展断层,而西次洼北断裂是具平移剪切断层性质的转换断层。始新世早期,西次洼南断裂活动强烈,西次洼北断裂、东次洼北断裂开始发育;始新世晚期,西次洼南断裂活动减弱直至停止,西次洼北断裂、东次洼北断裂持续活动直至渐新世晚期停止;中新世断裂不发育,整体为拗陷阶段。雷东凹陷油气勘探应从有利疏导体系评价着手,在凹中隆、南部斜坡、北部陡坡等有利的油气优势运聚区寻找突破。  相似文献   

3.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但由于受到盐岩的活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形成了复杂的断裂系统。此文系统分析了下刚果—刚果扇盆地的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认为该区平面上主要发育5个断裂带,纵向上主要发育上下两套断裂系统。断裂的形成和演化可分为三个期次,相对应可将断层分为三个级别的断层。断层的形成机制主要有盐活动及盐构造、重力滑脱作用以及古地貌格局。烃源岩的排烃时间与第三期断层活动时间相匹配,非常有利于油气沿断层进行垂向和斜侧向运移。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沿断阶带—碳酸盐岩运聚成藏模式、沿断层垂向运聚成藏模式以及沿盐下砂体—盐窗和Focus点运聚成藏模式共三种成藏模式。断层封堵较好,油源断层高度决定了油气运移高度和油气田规模,直接控制着油气的分布层系及规模。研究成果可指导研究区或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4.
陆丰凹陷是位于珠江口盆地珠Ⅰ坳陷内的富烃凹陷,凹陷南部地区古近系具有良好勘探潜力。以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和钻井资料为基础,分析陆丰凹陷南部地区断裂发育特征及演化过程,明确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划分油气成藏组合类型。陆丰凹陷南部发育3个半地堑结构的洼陷,分别受活动性较强的3条铲式边界断裂控制。断裂主要发育于古近纪,斜坡带部位发育密度大,平面优势走向由深层NEE向至浅层近S-N向偏转,断裂密集带自东向西迁移。断裂可分为三级,分别控制洼陷结构、局部构造带和构造圈闭的形成。依据活动期次可划分出文昌期活动断层、恩平期活动断层和文昌-恩平期活动断层。陆丰凹陷南部地区断裂控制着断鼻、断块及断背斜圈闭的形成,断裂与烃源岩的组合类型差异影响着油气运聚效率。综合油气富集层系、输导方式、断裂活动性及源-断组合类型等成藏要素,建立源内自生自储型、源内自生上储型、源外旁生侧储型和源外下生上储型等4类油气成藏组合类型,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B凹陷构造沉积演化分析为基础,以不同构造带和含油气层系油气成藏特征为依据,将文昌B凹陷及周缘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划分为南部陡坡带扇三角洲骨架砂岩近源垂向运移的古近系断层圈闭聚集成藏模式、南部陡坡带断裂+砂岩垂向运移的新近系背斜圈闭聚集成藏模式、北部缓坡带骨架砂岩近源侧向运移的古近系地层超覆圈闭聚集成藏模式及北部凸起区骨架砂岩+断裂长距离侧向运移的新近系背斜圈闭聚集成藏模式4种类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类型油气成藏模式的"源-汇-聚"等油气运聚成藏特征,指出了不同类型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同时,根据不同类型油气藏分布富集规律,对文昌B凹陷及周缘有利勘探目标进行了评价预测并经钻探获得了证实,取得了较好勘探成效。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东北部具有“内气外油”的分布特点,断裂在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依据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分析断裂发育特征,定量评价断裂输导性能,并结合钻探结果探讨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的影响。白云凹陷东北部主要发育NWW向和近EW向正断层,在剖面上表现为铲式和板式形态。根据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的影响,划分出油源断裂和控圈断裂。油源断裂在成藏期的活动速率达到20~40 m/Ma,在珠江组下段的断层泥比率多大于50%,而且断面正压力超过了泥岩的极限抗压强度,有利于油气沿断裂发生运移。控圈断裂的活动速率一般都小于20 m/Ma,在珠江组下段的断层泥比率都大于95%,而且断面正压力都小于泥岩的极限抗压强度,侧封性能良好。白云凹陷东北部表现出油气差异聚集成藏的特点,远源反向控圈断裂下盘高效封堵聚集原油,而天然气则主要发生近源聚集。  相似文献   

7.
丽水—椒江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内,研究其断裂构造特征与成盆机制的关系不仅对该区的油气资源勘探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整个东海的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地震反射剖面解释,丽水—椒江凹陷断裂构造可分为6种组合类型,其断裂具有分段性的特点,存在构造转换带,对盆地的形成发育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并与各期的构造运动相对应,集中反映了盆地裂陷、坳陷、抬升和区域沉降4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勘探程度不断加深,东海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带全面进入了断层-岩性复合油气藏勘探阶段,位于保俶斜坡中北部的孔雀亭地区是复合油气藏有利发育区。通过对孔雀亭地区复合圈闭发育的构造沉积背景、断裂-古地貌的控砂作用以及分带、分层系油气成藏富集规律研究,明确了孔雀亭地区复合圈闭形成条件、发育模式及油气富集差异控制因素。认为孔雀亭地区西高东低的地貌背景、西部古隆起上发育的多条“U”型及“V”型沟谷,NE向断裂坡折及NW挠曲坡折共同控制了多条水系的平面发育特征及砂体展布,与NE向断层匹配形成了典型的断层-岩性复合圈闭,成为孔雀亭地区重要的勘探领域,取得了断层-岩性圈闭勘探突破。孔雀亭地区不同区带油气富集程度不同,圈闭与有效烃源岩距离、砂体规模、储层物性、断层封堵性等要素的匹配程度控制各带油气富集程度。中低带相对近源,断层未断至浅层,保存条件好,受断坡及挠曲坡折共控,为规模砂体卸载区,物性较好,油气相对最为富集,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
渤中坳陷及邻区构造分带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渤中坳陷及邻区的平面构造分布特征、剖面构造特征和布格重力异常等方面的资料分析,认为渤中坳陷及邻区构造具有分带性,从西向东可分为3个带:(1)西部凸起带:发育大量的凸起和断裂,凸起和凸起之间以小凹陷相隔,布格重力异常呈不规则团块状;(2)中部凹陷带:由渤中凹陷和辽中凹陷组成,很少发育凸起和断裂,布格重力异常呈等轴斑块状、椭圆状;(3)东部凸起带:由大量的凸起和凹陷相间组成,由于郯庐断裂的影响形成大量的断层,主要为走滑断裂及分支断裂,布格重力异常主要呈线状分布。这种构造分带性受郯庐断裂带的多期构造活动控制,对油气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西部凸起带和东部凸起带由于长期处于构造的较高部位,已成为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10.
为厘清斜坡带油气运移、聚集、成藏等科学难题,高效指导斜坡带油气勘探,通过综合分析石臼坨凸起东部斜坡区的石油地质特征,提出了"双断-接力"油气运移模式。边界断裂活动性、断面形态及启闭性控制油气由凹陷向凸起垂向运移,并在凸起斜坡区沿新近系馆陶组横向运移,馆陶组顶面形态控制油气横向运移方向;切脊次级断裂控制油气最终聚集成藏。基于QHD33-1S油田区的264个已钻砂体统计,控制砂体成藏的切脊次级断裂(A类断裂),均位于油气优势运移路径上,且断层活动性50 m、切入馆陶组构造脊的规模在4 km以上。勘探实践证实,位于油气优势运移路径上、A类断裂控制下的构造和构造-岩性圈闭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1.
莱州湾地区郯庐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及其新生代演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郯庐断裂带中段分东西两支从莱州湾进入渤海,在莱州湾地区的构造特征与演化历史一直鲜为人知。通过对横穿研究区的两条地震测线的解释和分析,揭示了该区郯庐断裂带中段在研究区的构造差异,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东西两支在该研究区表现出不同的断裂性质,西支断裂表现为正断层,东支断裂表现为走滑断层。郯庐断裂是本研究区的主控断裂,通过对本地区地层形态及其组合、断层的剖面形态和空间展布规律的深入研究,揭示了郯庐断裂带在莱州湾地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历史:古新世—始新世的伸展阶段、渐新世—中新世早期的挤压和右行走滑阶段、中新世中晚期至今的稳定发展阶段,这几个不同时期的演化阶段主要受太平洋板块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变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渤海莱州湾某区块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出现反射特征杂乱、同相轴连续性差等现象,对该区块浅部地层进行了电火花物探调查,并在地震资料异常区和非异常区分别选取1个位置进行钻孔,同时对海底面以下150 m范围内的土层进行连续的地质取样。通过对物探和地质资料的综合对比分析,判断造成研究区浅层地震资料反射异常与下述几个方面因素有关:(1)研究区处于莱州湾凹陷东部走滑断裂带内,浅部地层受深部断裂系统影响发育许多小断裂;(2)研究地层中富含大量的浅层气;(3)与邻近区块对比,所揭示浅部地层的土质性质十分异常,土层强度和剪切波速等均明显偏大。  相似文献   

13.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断裂控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堡凹陷为渤海湾盆地的一个新生代富生烃凹陷,内部断层十分发育,大量的油气藏都围绕断裂分布。根据断裂平面及剖面组合特征,断裂平面组合样式可分为4种:平行状、交织状、梳状和帚状;剖面组合分为3种:复“y”形组合、花状组合及阶梯式组合。根据断裂、砂体及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发现二级和三级生长断层凹面储集厚度较大、且砂体孔渗性较好,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反向旋转断层组合的断层下盘和同向旋转断层组合的断层上盘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但由于断层带的分带性,上诱导裂缝带相对下诱导裂缝带渗透性好。上诱导裂缝带利于油气运移,下诱导裂缝带利于封堵油气,油气的最有利聚集部位为反向旋转断层组合的下盘。  相似文献   

14.
南海西部断裂系研究及其物理模拟实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南海西部断裂系是由四条典型的走滑断裂所组成的断裂系统,是南海扩张的西部边界.此断裂系主要是在白垩纪以来的印-藏碰撞、新生代印支挤出和南海扩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通过模拟实验,探讨此断裂系的成因、演化过程,认识到此断裂系经历了五期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5.
1IntroductionThe South China Sea(SCS)is one of the lar-gest marginal seas of the West Pacific.A complexstrike-slip faultsystemdeveloped in the westof SCS,which is trending NW to nearly SN.This fault sys-tem is the strike-slip boundary of Indo-China blockm…  相似文献   

16.
张扭性断裂带是珠江口盆地普遍发育的断裂类型,是沟通深部烃源岩与中浅部储层的关键,是油气运移、聚集分析的核心环节。以恩平凹陷E18雁列式断裂带为例,基于三维地震、测井和钻井地质数据,采用T-x图、T-z图及活动速率图方法,恢复E18断裂带的生长过程及分段特征,并依据岩性对接、泥岩涂抹、断层岩发育特征,评价油气穿断裂侧向运移的条件。结果表明,E18断裂带在裂陷期是单一断裂,裂后期表现为雁列形态,活动过程包含4个阶段,活动中心由西部转移至中部,大规模生排烃时期最大活动速率可达20m/Ma,形成2个良好的垂向疏导中心,分段特征明显;油气容易穿透E18断裂带珠海组和韩江组下段2套地层发生侧向运移,并且连接部位是最有利于油气穿断运移的部位。E18断裂带生长过程和油气穿断侧向运移的评价有助于认识E18a油田和E18f油田的成藏过程。  相似文献   

17.
南昆嵩地区是万安盆地西部负向构造单元,其中部N–S向断裂贯穿南北,独特的构造特征使其成为研究万安盆地西部构造演化与区域断裂走滑活动的窗口。将研究区沉积地层划分为3套构造层,通过回剥法绘制南昆嵩地区构造–沉积充填剖面,并计算南昆嵩地区构造沉降量以及构造沉降速率,论述南昆嵩地区构造演化史与沉降过程以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下部构造层和中部构造层中断裂组合样式主要为卷心型断层、“Y”型断层、阶梯状断层和高角度花状构造等,断裂延伸方向大致可分为:N–S向、W–E向和NE–SW向3种;上部构造层断裂不发育,为稳定沉积;在区域走滑断裂以及南海扩张运动的控制下,南昆嵩地区始新世以来构造演化经历4个阶段:初始裂谷期、伸展断拗期、走滑改造期和热沉降期,新生代地层构造性质也表现为以伸展与走滑作用为主–走滑断裂控制–热沉降的三段式转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盆地模拟和地质建模技术的不断进步,油气成藏研究逐渐向定量化、动态化和3D可视化方向发展。通过集成PetroMod多维度盆地模拟和Petrel数据处理的功能,搭建起多维度、动态化、可视化技术平台,建立了勘探阶段空间地质建模技术的流程及方法,包括构造建模、岩相建模、参数设置和模型校正。应用该技术,首次建立了琼东南盆地宝岛凹陷空间地质模型,重点实现了深水区南部断阶带油气成藏动态化和成藏3D可视化,恢复了4个关键时期的空间成藏动态过程,研究表明,南部断阶带早期成藏时空配置良好,成藏规模小,晚期成藏时空配置优越且纵向叠置,成藏规模大。南部断阶带成藏模式为煤系和浅海源岩供烃、断裂-砂体-构造脊阶梯型输导、大型海底扇储集、多层系复式聚集,主力聚集层系是陵三段和三亚一段,下一步勘探应积极寻找多期叠置成藏的大型储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