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养殖对虾和海捕对虾肌肉一般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两类对虾肌肉中各组分含量无显著差异。两类对虾肌肉提取物中游离氨基酸主要有Gly,Arg,Ala,Pro,Tau。提取物水解后,Asp和Glu量增加8—10倍说明提取物中有短肽存在。提取物中主要核苷酸是AMP和IMP两类对虾提取物中的氧化三甲胺和甜菜碱含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中国对虾肌肉提取物中含氮化合物组成和含量的影响。以TCA、PCA、SSA和AL法沉淀蛋白质后得到对虾肌肉提取物中总氮量分别为833、878、840和701mg·N/100g。前三种方法处理的提取物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相近,而结合氨基酸含量相差甚大。TCA法和AL法对肌肉提取物中大分子化合物沉淀效果较好。提取对虾肌肉中的核着酸以TCA、SSA法较好。氧化三甲胺和甜菜碱含量分别为80~100mg/1009和300~320mg/100g之间,TCA、PCA、SSA三法比较接近,而AL法明显偏低。提取物中含氮化合物的分布为:游离和结合氨基酸氮占71~78%,核苷酸类氮占9~11%,甜菜碱氮占3~5%,氧化三甲胺占1~2%。  相似文献   

3.
野生对虾与养殖对虾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生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脂肪酸的组成类似于其他的海洋动物,即雌、雄虾的肝胰脏和肌肉中,棕榈酸(16:0)和n-3族高不饱和脂肪酸(如20:5n-3和22:6n-3)占优势。野生虾体内含有的脂肪酸种类,尤其是高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多于养殖虾。野生虾肝胰脏中主要脂肪酸为16:0(20.0~22.5%),18:0(2.5~2.9%),18:1 n-9(12.3~14.0%),18:2 n-6(2.4~2.6%),20:5 n-3(6.1~6.6%)和22:6 n-3(7.1~7.5%)。肌肉中的主要脂肪酸种类大致与肝胰脏中相同。养殖虾中除了18:2 n-6(6.3~13.0%)高于和16:l(3.6~4.2%)低于野生虾外,其余的基本类似。野生虾比养殖虾有较高水平的n-3族和较低水平的n-6族不饱和脂肪酸,且野生虾n-3/n-6族脂肪酸的比率同样大于养殖虾。  相似文献   

4.
天然对虾与养殖对虾维生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9年6~9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天然中国对虾与唐海县十里海养殖场养殖对虾体内的维生素含量进行了定期系统地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天然对虾与养殖对虾腹部的维生素C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前者比后者平均高出81.9%;随着天然对虾体长的增加,其头胸部的维生素C含量也不断上升,而自8月10日以后,养殖对虾头胸部的维生素C含量却随体长的增加而大幅度下降。但二者体内的B1、B2、B6、菸酸(NAc)、菸酰胺(NAm)和叶酸(FAc)含量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维生素C可能是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5.
海水和淡化养殖凡纳滨对虾的组织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海水(盐度为28)和淡化(盐度为2)条件下养殖8周的凡纳滨对虾体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灰分、矿物质、氨基酸以及脂肪酸组成等进行了比较研究.2种盐度养殖的全虾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淡化养殖的全虾灰分含量显著降低.从2种盐度养殖的虾壳、肝胰腺、肌肉与血清等组织的矿物元素含量来看,淡化养殖对对虾的组织矿化程度造成一定的影响.淡化养殖的对虾血清蛋白含量下降,而肝胰腺指数却显著上升.2种盐度养殖的对虾肌肉氨基酸总量与脂肪酸总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淡化养殖的对虾肌肉必需氨基酸含量上升,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略微下降.结果表明,盐度对对虾各组织成分的影响是对虾对不同盐度的生境进行渗透调节与离子调控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对虾养殖围隔生态系细菌的生物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个对虾养殖围隔生态系细菌生物量(以C计,下同)的研究结果表明,浮游细菌总生物量波动在0.09~0.83mg/dm3之间,平均0.37±0.21mg/dm3,占水层颗粒有机碳含量的11.94%;附着细菌生物量在(0.14~3.69)x10-2mg/dm3)之间,平均(0.77±0.58)x10-2mg/dm3,占浮游细菌总生物量的2.08%±1.95%。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浮游细菌总生物量、附着细菌生物量均有所上升。底泥细菌生物量为(44~132)x(10-6m/m),平均(86±23)x(10-6m/m),占底泥有机碳含量的1.55%。  相似文献   

7.
对虾综合养殖生态系有机碳的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对虾综合养殖生态系有机碳的平衡,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各实验围隔有机碳的总收入量为4847.46~6154.67 g,平均为(5646.94±551.09)g.有机碳总收入量与浮游植物生产量、附生藻类生产量及颗粒饲料(含饵料鱼)等各组分碳收入量的比例平均为1:0.73:0.11:0.16.(2)研究期问各实验围隔有机碳的总支出量为3310.28~3974.79g,平均为(3644.21±281.44)g.有机碳总支出量与浮游生物群落呼吸量、附生生物群落呼吸量、底栖群落呼吸量、养殖生物生产量、养殖生物呼吸量等各组分碳支出量的比例平均为1:0.53:0.19:0.15:0.04:0.09.(3)各实验围隔有机碳积累量为1383.45~2707.31 g,平均为(2002.73±546.76)g,占收入量的(35±7)%(26%~44%).不同养殖模式实验围隔依积累量大小顺序为:Y5(对虾-扇贝)、Y7(对虾-罗非鱼)、Y4(单养对虾)、T5(对虾-罗非鱼-缢蛏)、Y6(对虾-缢蛏).(4)围隔收入的有机碳对对虾的转化率为(1.77±0.62)%(0.76%~2.28%),转化率大小顺序为Y6,T5,Y4,Y5,Y7,收入的有机碳对全部养殖动物的转化率为(2.18±0.79)%(1.07%~3.12%),转化率大小顺序为T5,Y6,Y5,Y4,Y7.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E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不同VE含量的饲料投喂试验研究,以观察其对红螯螯虾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螯螯虾雌虾增重率、性腺指数、单个虾抱卵卵重、单个虾抱卵数量、单个卵卵重及孵化率均以饲料3组最高,以上指标分别为(30.42±1.55)%、6.55±1.10、(2.86±0.11)g、(563±18)ind、(5.08±0.09)mg/ind和(45.53±3.88)%。各组受精卵中,必需氨基酸的总量、总脂的湿重和干重也以饲料3组最高,分别为(37.23±0.0207)%、(18.55±1.14)%和(31.69±1.04)%。无论中性脂还是磷脂中,各组受精卵的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均以C16∶0、C16∶1、C18∶1ω9和C18∶2ω6为主;另饲料3组中C20∶4的含量较低,而C20∶5ω3和C22∶6ω3的含量较高。说明饲料中VE含量为(0.0192±0.0023)%时可明显提高红螯螯虾的繁殖性能。VE主要是通过提高红螯螯虾受精卵的质量,而进一步提高胚胎发育的成活率和孵化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实验条件下饲料、水温、投饲率等因子对中国对虾摄食与生长的影响。初步结果:(1)在23~30°C温度范围内,对虾对人工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的日摄饵量随水温上升而增加;(2)对虾对人工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的日摄饵率随体长增长而下降,配合饲料的日摄饵率在体长8cm处有一个明显的突降,对鲜活饵料的日摄饵率的突降点则出现在对虾体长l0cm处;(3)降低投饲率可使饲料效率明显提高,生长率则相应下降,但当投饲率降到50%时,饲料效率不再提高,生长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哈氏仿对虾 (Parapenaeopsishardwikii)的C、N和H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 40 .0 2 %± 1 .2 2 %、1 0 .0 4%± 0 .42 %和 5 .5 4%± 0 .2 0 % ;哈氏仿对虾的C含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同样体长的雌虾春季的平均C含量较夏季的高。同一季节雌雄虾体平均C含量大致相同。而且它们的C含量变化与性产物的量有一定的关系。哈氏仿对虾产卵期的C∶N和C∶H的元素比率较产卵前和产卵后为高。哈氏仿对虾的C含量较长毛对虾 (Penaeuspenicillatus)和日本对虾 (P .japenicus)的低 ,而比刀额新对虾 (Metapenaeusensis)稍高 ;其N、H含量均比这 3种对虾略低。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人工养殖中国对虾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性别以及养殖对虾和天然对虾的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粗蛋白含量从8月开始增加,至9月达最高值。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含量在8月以后逐月增加,增加幅度较大;其它氨基酸含量随着对虾生长有上升趋势,但不明显;2、无论是养殖对虾,还是天然对虾,雌雄虾之间其氨基酸含量几乎完全相同;3、无论雌雄,养殖对虾和天然对虾的氨基酸含量基本上一致。图6与图7所示甘氨酸和亮氨酸的差异,可能是分析上的随机误差,并非对虾本身差异所带来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1997年4月在山东海阳市近海捕获10尾中国对虾,采用患暴发性流行病的虾池中的病虾为毒种,进行人工感染试验采用两次了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对感染亲虾的胃、腮、卵巢,以及卵和各期幼体进行跟踪检测,对经人工感染的10尾亲虾组织的PCR检测结果表明,6尾虾的胃样呈阳性,其中4尾为第1次检测出阳性;1尾虾的产呈阳性;2尾虾的卵巢样呈阳性,且其所产的孵子也呈阳性;每尾亲虾产卵所孵化出来的各期纪体,  相似文献   

13.
探讨次氯酸钙和二氯异氰尿酸钠两种代表性含氯消毒药物,为含氯消毒剂应用于细菌性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实验表明:有效氯在海水中的丧失随温度上升、pH值下降而加速。常见对虾病原菌对有效氯非常敏感,有机物增加、pH值上升使杀菌率下降。两种药物对实验中国对虾的48h半致死浓度为2.74~2.88mg/L有效氯。长期施以高于安全浓度的药物对实验虾之存活率、增长率等指标无不良影响,施药组发病率远远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首次报道从越冬期中国对虾病虾上分离鉴定出4种镰刀菌:腐皮镰刀菌(Fusarium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测定了其生长速度,并对孢子萌发进行了观察。通过注射、创伤、菌浴三种方法进行人工感染,得到与自然病虾相同的症状,又能重新分离出同样的镰刀菌。其中尖孢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禾谷镰刀菌首次从患病的对虾上分离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虾人工育苗中直接投喂去壳卤虫卵的饵料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利用我国大量的低孵化率卤虫卵,我们自1989年—1992年,进行了去壳卤虫卵工厂化生产和在中国对虾育苗中直接投喂去壳卤虫卵的饵料效果的研究,应用结果表明:直接投喂去壳卤虫卵,对虾各期幼体均能正常变态进入仔虾期,其发育速度和密度与投喂卤虫无节幼虫的饵料效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6.
1990-1993年试验使用副溶血弧菌及溶藻弧菌感染获得成功。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环境及对虾体质对驿虾感染死亡率影响甚大,恶劣环境中的死亡率比优良环境中的死亡率出83.3%;体质差的对虾感染的后的24h死亡率是正常对虾的2.5-3倍。为此,在对虾虾养殖生产中除应注意消灭病原菌外,还应注意优化养殖环境与增强对虾体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大磊  董洵  卢毅 《海岸工程》2006,25(2):107-114
近年来,对虾病毒病的爆发,使我国养殖对虾的年产量大幅度下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就对虾细胞培养研究现状、应用前景和存在的关键问题等进行了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渤海对虾越冬洄游渔期的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1962-1986年11月15日渤海中部和烟威渔场底层水温,对渤海对虾越冬洄游渔期进行了研究。由资料分析得出,渤海对虾“出湾”渔期预报历史拟合率为94.7%,渔期试报六年有五年正确。“过山”渔期预报历史拟合率为84.2%,试报六年有四年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