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洋流又叫海流,它是指海洋里的水有规律地大规模地沿着某一方向运动。在影响地理环境的诸因素中,洋流是一个比较活跃的因素。无论是对全球气候的形成和海洋生物的分布,还是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洋流对气候的作用观察地球上气候类型的分布。最突出的特点是在不同纬度之间的差异和海陆之间的差异。不同纬度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海陆之间的差异是由于海陆之间热力性质不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采集于厦门沿岸地区的44个雨水样品,对降水中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厦门沿岸地区大气降水中δ18O值为-10.30‰~-0.13‰,平均值为-3.67‰;δD值为-74.7‰~7.3‰,平均值为-20.5‰,均处于全球及国内降水中δ18O和δD值的变化范围内。(2)厦门沿岸地区大气降水中的δ18O和δD值受纬度效应影响。(3)厦门沿岸地区大气降水中δ18O和δD值的季节差异较大,季风气候及其导致的降雨量效应是影响该地区δ降水值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4)降水中的氘过剩值(d值)为1.21‰~17.10‰,平均值为8.87‰,小于世界大部分区域雨水中的d值,说明厦门沿岸地区的降水源区蒸发速率比较缓慢,降水云团主要来自海洋汽团。(5)厦门沿岸地区大气降水线为:δD=7.67δ18O+7.68(p0.0001,R2=0.9876),与全球及国内的降水线接近,说明雨滴在降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再蒸发过程,该特征在夏季较显著。  相似文献   

3.
关于东亚季风的形成机制,一般认为主要是海陆分布的热力差异造成的[1],而海陆热力差异要通过大气本身的热力差异来影响环流。因此,大气热源如何影响季风环流过程,季风环流又是如何响应大气热源振荡的,是季风研究中很重要的问题[2,3]。为了研究大气热源对季风环流的影响,我们设计了一个两维五层原始方程模式[4],用以试验在各种不同大气热源分布和作周期振荡时季风环流的响应。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的关联关系,从海陆经济发展中的竞合行为出发,运用复制者动态方程对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的竞合协同关系进行表征,获得系统的动态均衡点,并结合相位图分析法对各均衡点的稳定性进行解释,得到不同的演化稳定策略,进而运用Matlab对海陆经济竞合策略进行系统模拟仿真,得到不同初始状态参数下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竞合发展的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1949~1989年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对影响东海的热带气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热带气旋在东海的活动相当频繁,特别是7、8、9三个月;热带气旋逐年出现个数有明显的年际波动和季节性变化;进入东海的热带气旋大致分为七类路径,不同路径的热带气旋对东海沿岸地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其灾情以具体实例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海陆统筹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海陆统筹的生态文明建设、产业优化升级与海陆一体化建设的内在关系及其科学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海陆统筹为主线,从海洋生态以及产业优化升级的效益角度充分论证海陆环境健康、产业优化升级在我国海陆统筹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海洋经济区海陆统筹发展的实证研究,深刻分析海洋经济区海陆统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并结合欧、美、日等海洋强国海陆统筹发展的实践经验,设计我国海陆统筹发展的对策思路,完善海陆统筹发展战略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海陆统筹的生态文明建设、产业优化升级与海陆一体化建设的内在关系及其科学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海陆统筹为主线.从海洋生态以及产业优化升级的效益角度充分论证海陆环境健康、产业优化升级在我国海陆统筹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海洋经济区海陆统筹发展的实证研究,深刻分析海洋经济区海陆统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并结合欧、美、日等海洋强国海陆统筹发展的实践经验,设计我国海陆统筹发展的对策思路,完善海陆统筹发展战略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申绍华 《海洋学报》1992,14(4):28-41
本文采用二维中尺度模式,并结合沙尘气溶胶模式研究了当沙尘暴袭击海岸时,沙尘的辐射效应对海陆风环流的强迫作用.结果表明:沙尘的辐射效应对海陆风环流的发展、变化、消亡有着重要的影响,沙尘暴区移到海陆上空不同的位置,沙尘对海陆风环流的辐射强迫作用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水动力条件及种源高程会影响盐沼植物定植初期的种子扩散活动,导致盐沼不同的扩张格局,进而影响其对潮滩防护工程补充保护的作用。以崇明东滩优势先锋种——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无网格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波高(0.01 m~0.11 m)、水深 (0.3 m~2.5 m)、种源所处高程(1.3 m~3.1 m)等条件对定植初期种子扩散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在海陆方向和沿岸方向上的扩散距离与波高呈高度正相关,且当波致切应力达到一定值时,种子在两方向上均存在扩散距离突变现象;种子在海陆方向和沿岸方向上的扩散距离与水深呈显著负相关,且随水深增大种源扩散前端位置离岸距离减小;此外,种子在海陆方向和沿岸方向上扩散距离与种子所处高程均呈负相关。研究结果解释了盐沼植物种子扩散活动的机制,从而为以种子为生态修复材料,以“机会窗口”为概念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科学解释。  相似文献   

10.
沿海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海陆发展差异也在日益扩大,海陆二元分异、资源开发无序、资源分配失衡、调控手段滞后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体现了快速发展中必然面临的发展矛盾,另外也凸显出对海陆资源配置理论、方法需求的迫切性。文章研究界定了海陆资源配置的内涵、范围、原则与方式,在此基础上,对海陆资源配置的理论方法体系进行了尝试性建构,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苏北地区全新世海陆变迁的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受全球性海平面变化与长江、黄河巨量泥沙及沿岸水动力等因素的影响,苏北地区在全新世时期的海陆轮廓曾经历过巨大的变迁。近二十年来,对于苏北平原全新世以来,特别是历史时期的海陆变迁与现代海岸的动态,已作了不少的调查和研究。然而,本区海陆变迁  相似文献   

12.
胜利油田近海及沿岸地区东北大风及风暴潮分析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林生 《海洋预报》2002,19(1):73-80
对产生影响胜利油田近海及沿岸地区东北大风及风暴潮灾害的两大类天气系统进行了具体分析,分别给出了冷锋配合江淮气旋产生东北大风及风暴潮的三种环流形势和两类影响胜利油田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及其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3.
海陆关联工程是指在建设和运行中同时涉及陆域和海域、发挥显著作用或影响的工程项目,主要包括港口、桥隧、填海工程等。近年来,我国海陆关联工程与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工程技术总体水平提高,在沿海经济发展中发挥显著作用。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发展不平衡、协调性较差、环境和安全管理相对薄弱等问题。未来我国应逐步推进从沿海到深海大洋、从示范试点到全面铺开、从单一工程到复合工程的海陆关联工程体系建设,重点在沿海产业涉海工程布局、海陆物流联运工程、海岛开发与保护工程、沿海重大防灾减灾工程等领域强化海陆关联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4.
对于推动海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言,有必要从海陆视角分析沿海和内陆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及变化趋势。本研究基于区位商模型,从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角度分别构建适用于评价海陆差距的"高技术产业总人口区位指数"和"高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区位指数",对全国省级区域1997-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系统处理,科学测算出沿海和内陆地区区位指数,并针对测算结果进行回顾与趋势分析,从二元差异、变化趋势、影响因素3方面深入研究。结果证明:沿海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明显优于内陆地区,海陆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二元差异;1997-2013年沿海地区高技术产业呈现稳定发展趋势,同期内陆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只呈现略微上升趋势;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受到地理区位因素和行政区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沿海与内陆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使得海陆二元化问题日趋凸显,如何减小海陆发展差距,推动海洋经济和内陆经济协调发展,实现海陆统筹是蓝色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首次构建了基于生产函数理论的海陆二元结构生产要素均衡模型,通过数学推导,证明了生产要素海陆间最优配置点的存在,并从内外两方面对海陆二元结构内部生产要素的配置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蓝色经济区建设,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系统论的海陆产业联动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系统论为指导对海陆产业的关联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海陆产业之间的联系由理论转化为实践启示,以期把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早日实现我国海陆经济一体化的综合调控。  相似文献   

17.
1全球范围的环境问题与亚洲地区国际学术联合会议在实行IGBP(地球生物圈国际协同研究)时 ,通过各种核心项目研究了地球环境的变化。其中 ,1993年以来LOICZ(海岸、沿岸地区的海陆相互作用)被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的中心议题进行了研究。沿海地区研究的重要性在于世界人口约60 %居住在该地区 ,还有超过160万人口的城市的2/3分布于此 ,因此,沿海地区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另外 ,沿海地区的渔业产量占世界的90% ,海洋生物产量约占14% ,海洋有机物沉积约占80% ,由河流携带入海沉积的陆源碎屑物约占75 %~90 % ,…  相似文献   

18.
当今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在海洋领域,通信技术经历多次重大跨越,从最原始的旗语到现在的卫星移动通信,海陆之间的联系已经变得较为便利。但目前我国海陆即时通信技术还不够完善,给科考船的深远海作业带来诸多不便,轻则影响作业进度,重则造成巨额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在卫星电话、电子邮件等通信方式存在信号不稳定、直观性差、即时性低等弊端的情况下,研究和开发较为成熟的海陆即时通信技术极为必要。文章探讨科考船在海上作业期间与陆地进行即时通信的方法和可行性,为今后这项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57-2010年中国东部(105°E以东)355个站点的温度、降水观测资料和Hadley中心的HadISST海温再分析资料以及EOF等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东部地表气温和邻近海域海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构建了一个用于表征夏季中国东部与邻近海域纬向海陆热力差异的温差序列,探讨了该序列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夏季海陆表面温度变化的强信号区分别位于中国黄海、东海北部及邻近海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2)夏季强信号区的海陆温差序列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约为4-6、8和15a的变化周期.此外,在2000年前后7月海陆温差发生明显转折,在1957-2000年期间,海陆温差幅度有下降的趋势,2000年之后则有上升的特点,并且与中国东部降水相关关系也不同;(3)6月份的海陆温差与中国东北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7月份则与中国长江中下游及南部地区的降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夏季中国东部纬向海陆热力差异的变化可能对中国东部的降水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海洋磁力测量过程中,磁扰形态变化复杂的特性致使地磁日变的改正仍存在着许多困难。本文根据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十余年采集的超过104 km的海洋和陆地地磁资料,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总结了3种磁扰现象对海洋磁力资料的影响规律:1)微扰的海陆日变值持续时间短,幅度比值接近1∶ 1,对海洋磁力资料影响很小,利用低通滤波可以完全消除其影响;2)磁钩海陆日变幅值比为1~2,持续时间在1 h以内,校正后的地磁异常值仍有较大的误差,利用最小曲率法可以基本消除其影响;3)磁湾的持续时间长,海陆日变幅值变化大,无法准确消除其影响,采用最小曲率法等插值方法处理后,仍残留假异常,需要额外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