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1920~2000年全球6~8月陆地旱涝气候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施能  陈绿文  封国林 《气象学报》2003,61(2):237-244
用 192 0~ 2 0 0 0年全球 6~ 8月陆地降水量资料研究了全球、北、南半球 6~ 8月旱涝特征。采用加权平均的 6~ 8月降水距平指数和加权平均的 6~ 8月旱涝面积指数来表示全球的旱涝程度 ;从而划分了 192 0~ 2 0 0 0年的全球 6~ 8月降水量的旱涝年。对划分的旱、涝年进行了旱涝年差异的MonteCarlo检验。研究结果指出 ,在 192 0~2 0 0 0年中 ,1988( 193 0 )年是全球最严重的涝 (旱 )年 ,其次是 195 4( 1976)年。全球的及北、南半球的旱涝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2 0世纪 2 0年代为全球 6~ 8月干旱多发期 ,2 0~ 40年代为全球 6~ 8月洪涝少发期 ,5 0~ 60年代为全球洪涝多发期 ,70年代~ 2 0 0 0年全球旱涝爆发频繁 ,旱年多于涝年。北半球的特征与全球较为一致。南、北半球陆地分别作用为一个整体 ,它们的 6~ 8月旱涝没有明显的联系 ,但是当发生暖 (冷 )事件时 ,南、北半球 6~ 8月可能出现干旱 (洪涝 ) ,全球 6~ 8月的旱涝变化与ENSO之间有明显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候、旬的降水距平百分率,选取全省17个代表站,对多年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界定了旬干旱和侯洪涝指标。并对历史上发生的轻度干旱和洪涝年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界定指标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及周围地区近500 a旱涝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揭示天津市及其周围地区(±3°)旱涝变化的时间演变特征和变化趋势,采用相关分析、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该地区5个站1470-2000年的旱涝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旱涝变化基本一致,旱年、涝年呈正态分布;在这段时期里,有4个比较显著的干旱、洪涝阶段;旱涝变化有大约10,20和36 a的周期性,和太阳活动周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西藏前冬环流及地温特征与夏季旱涝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西藏地区各区域内严重干旱年和严重洪涝年各5年,分析了北半球500hPa高度距平场同期和前冬环流,同时对旱涝年前冬地温距平与当年夏季旱涝的关系也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年和洪涝年前冬(12月~2月)环流距平分布状况和地温距平有明显差异,这些不同特征是预测西藏夏季旱涝的信号和重要因子。夏季伊朗高压位置偏北或偏南,西太平洋高压脊线和西脊点位置都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同时,也可根据2月500hPa高度场正、负距平区位置特点,预测了西藏主要农业区沿雅鲁藏布江一线雨季偏迟或偏早。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原辽宁省气候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顾节经于 1 990年预测辽河平原 2 0世纪 90年代会出现两次严重旱涝过程 ,分别是 1 994年开始的洪涝灾害过程和 1 997年的严重干旱过程。经过 1 0年的实践检验 ,预测是正确的。顾节经根据多年的研究发现 ,辽河平原作物生长季 (6~ 9月 )降水量的多寡 ,并非当年是否发生旱涝灾害的决定因素 ,例如 ,1 997年辽河平原作物生长季降水量按距平划分属于正常年份 ,可是当年却发生了严重的干旱 ,粮食减产近 3成 ;1 992年辽河平原作物生长季降水量极少 ,但当年粮食却大丰收。为此 ,顾节经提出以气候异常变化造…  相似文献   

6.
聊城近50年夏季旱涝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旱涝指标Z指数和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标对聊城市1962—2010年夏季单站旱涝和区域旱涝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Z指数能较客观地反映旱涝程度,表明聊城地区夏季气候特征为易旱易涝,干旱灾害略重于洪涝灾害,且存在旱涝临界年,即1981年以前洪涝较多,干旱较少,1981年开始呈洪涝减少,干旱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西安自然降水资源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51~1994年西安各年、月、旬降水资料,对历年及历年各月、旬降水特征和距平百分率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西安自然降水分配极不均匀,多集中于夏半年;年降水量持续偏多或偏少;经常出现连续数月多雨或少雨;一般洪涝月份较少或年降水量偏少时,干旱月份越多;人工增雨是增加水资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三种干旱指数在山西省干旱分析中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7-2003年山西省30个测站逐月、逐年降水量、平均气温资料、降水距平百分率、帕尔默指数和Z指数等三种干旱指数的计算方法和判定标准,分别在山西省北部、中部、南部和全省的旱涝状况进行判定的基础上,对三种干旱指数的判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从旱涝年发生频次来看,降水距平百分率判别干旱的趋势可信...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农田干旱预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农田干旱强度的概念,反映受旱强度、受旱面积、干旱持续时间的综合作用,对于不同地域范围、不同时段的旱情具有可比性。应用1975-1994年逐旬全省受旱面积资料,计算山东省平均春旱强度、夏秋旱强度、年干旱强度,并与前期或同期降水量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干旱预警模型,可根据各地区降水量预报值预测当地后期的干旱强度。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旱涝灾害致灾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悦  周月华  叶丽梅  高正旭 《气象》2016,42(2):221-229
利用1960—2005年湖北省76个地区气象灾害的灾情普查数据和逐日降水量观测资料,对湖北省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致灾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旱灾害的频发区呈东西走向的带状分布,而洪涝灾害的发生频次和频发区面积均明显少于干旱;干旱和洪涝灾害年平均发生站次在1996年以后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干旱发生站次增加,而洪涝发生站次减少,且两种灾害均主要集中发生在夏季;1996—2001年湖北省部分地区连续出现严重干旱灾害,干旱的累积增强效应导致农业经济损失出现跳跃性增长并在2001年达到最大值;洪涝的致灾强度呈准周期的起伏振荡,农作物受洪涝影响面积最大、损失最多的年份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农作物受害面积与农业经济损失的决定系数为0.8;受害人口与直接经济损失具有较好的相关特征,且直接经济损失随受害人口增多而增加的速度加快,但近年来人口对洪涝灾害的抵御能力也显著提高;急转干旱和急转洪涝主要发生在鄂西北和鄂东南的夏季,农作物的脆弱度增加,农业经济损失随受害面积增大而增加的速度加快,但所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远小于仅发生干旱和洪涝时的数值。  相似文献   

11.
山东日照市2种干旱指标的应用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日照市年和各季节的旱涝情况使用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标和Z指数旱涝指标2种方法进行了应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Z指数旱涝指标能较客观地反映旱涝程度,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标反映旱涝程度较轻。在此基础上,用Z指数指标对日照市1955年以来的旱涝进行了逐年分析,发现日照市年和各季节旱涝变化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及群发性特征,总体上旱情重于洪涝。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淮北地区旱涝年型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祁秀珍  费勤贵 《气象科学》2000,20(4):531-536
根据统计分析,江苏省淮北地区各地年,季雨量的标准值具有均一性特点,用标准正态化的各代表站点的雨量均值求得地区雨量代表值,采用标准正态分位数作雨量分级指标划分旱涝级别,运用统计学的聚类分析,对江苏省淮北地区划分成八类旱涝年型,分析各类旱涝年型的特点,提出应用于防汛抗旱决策的六点结论。  相似文献   

13.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in th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Huaihe River (YHR) were studied using EOF method. Four main precipitation pat-terns for the YHR in summer identified by the first two modes: a region-wide flood over the entire YHR (RWF); a region-wide drought over the entire YHR (RWD); a flood in the south with a drought in the northern reg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FS-DN); and a drought in the south with a flood in the northern reg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S-FN). Based on the first two modes and the actual precipitation departure percentage, a new precipitation index is defined in this paper. The typical flood/drought years associated with the various rainfall patterns defined by this precipitation index are more representative and closer to reality compared to some existing precipitation indexes which just use the area-mean precipitation or the EOF time components individual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 summer corresponding to the four main precipitation patterns over the YHR in summer show the features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differ in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pattern years. Although the different patterns share a common main influential circulation system, such as the blocking high over northeastern Asia, the low trough of westerly flows in the mid latitudes, the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PSH), and the high ridge over the Tibet Plateau, the difference in location and intensity of these systems can lead to different distributions of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相似文献   

14.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Providing Regional Climates for Impacts Studies),首先选取若干旱涝指标,在验证模式对各旱涝指标的模拟能力的基础上,分析SRES A1B(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s Scenarios A1B)情景下华南地区21世纪中后期(2040~2099年)各旱涝指标相对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年)的变化情况,进而初步探讨华南地区未来旱涝情况的可能变化。研究表明,PRECIS能够较好地模拟出所选取的旱涝指标的年际变化和月变化特征;在SRES A1B情景下,21世纪中后期华南地区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将显著增加,且强降水期将有所延长,从而使得华南地区出现雨涝灾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与此同时,华南地区未来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发生气象干旱的可能性变化不显著,但在冬季发生气象干旱的可能性却将增加,尤其是在21世纪后30年冬季出现气象干旱的可能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1.IntroductionThepremiseofquantitativelystudyinghistoricalclimateistotransformthehistoricalwordyrecordaboutclimateintoquantit...  相似文献   

16.
两湖流域盛夏持续性旱涝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区域的平均雨量,用Z指数方法确定发生于洞庭湖与鄱阳湖(简称两湖)流域持续10天及以上的少雨和多雨过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这些旱涝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出现连续性旱涝过程时,500 hPa高度场经向分布差异十分明显,在持续性干旱(洪涝)过程中,东亚-西太平洋地区从高纬到低纬表现为典型的"-+-"("+-+")波列分布型,旱涝过程的发生、维持和消退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变化紧密相关,同时中高纬阻塞形势的变化也十分明显。(2)区域出现连续性旱涝过程与东亚夏季风的强弱显著相关。持续性干旱过程,东亚夏季风环流处于偏强时期,伴随着弱的热带辐合带系统和强的副热带辐合系统,洪涝过程则完全相反。(3)区域持续性旱(涝)过程与区域强水汽辐散(辐合)相对应,且在水汽垂直分布上表现为低层水汽辐散(辐合),高层为水汽辐合(辐散),在850 hPa处的水汽辐散(辐合)最强。  相似文献   

17.
基于佛山市降水量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二维风场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等,分析了佛山市前汛期降水异常特征及旱、涝年水平风场和垂直经圈环流的差异。结果表明,佛山市前汛期降水量存在多时间尺度振荡,降水量的气候变化趋势不明显。旱、涝年热带低纬度的南海中北部及西太平洋地区的850 hPa风场存在显著差异,影响前汛期旱涝的关键区是副高的西北侧和南侧。分析还表明,旱、涝年经圈环流差异显著,北半球风场显著区位于南海区域和华南地区,层次集中在大气低层和中层。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61—2020年江西省逐日降水资料,基于Z指数分析确定了适用于江西省的旱涝指标。运用M-K检验、小波分析和EOF等方法分析了江西省旱涝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61—2020年江西省降水量年际变化大,20世纪90年代出现突变,但未出现显著的持续增加或减少。江西省干旱、雨涝事件存在准20 a主周期,从90年代开始偏涝年份明显增多,且雨涝呈增强的趋势。江西省旱涝主要存在4种空间分布型,分别为全区型、北涝(旱)南旱(涝)型、西涝(旱)东旱(涝)型、中心涝(旱)南北旱(涝)型,累计贡献率为83.61%。Z指数作为表征江西省旱涝指标的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