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的1°×1°格点的再分析资料对柳州市2012年3月14日-19日的一次连续性大雾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槽前较弱的西南气流、地面处于均压场,是大雾形成的一个有利的环流形式;中低层充足的水汽、适宜的风速及较强的逆温层为大雾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一次连续性大雾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7年5月21—23日日照地区连续性大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表明:有利的天气形势为大雾形成提供有利天气背景;持续的东南风和适宜的风速为大雾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水汽条件;逆温层结对水汽和烟尘的聚集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一次大雾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夏立新  黄石璞 《气象》1999,25(7):52-56
通过对1997年初冬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一次大雾的机理分析,我们认为当水汽与天气形势条件具备时,在河南省单纯的辐射作用是可以形成持续性大雾天气的,而逆温层的不断重建是大雾得以维持的关键所在。近地面层充沛的水汽是大雾形成和维持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4.
河北平原一次持续大雾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1°×1°资料,从天气背景、温湿特征、层结条件、动力热力学特征等方面分析了2007年11月7~13日河北平原1次持续大雾的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大雾是在较为稳定的大气环流背景下产生的,中高层以纬向环流为主,冷空气以扩散形势影响华北地区;地面夜间风速在0~2 m/s,充足的水汽及地面辐射冷却作用有利于大雾的形成和维持;大气层结是对流稳定的,同时近地面层为逆温结构;近地面层的弱辐合及持续微弱的暖平流十分有利于逆温层的维持,对于大雾长时间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大雾多发生在地面辐合线偏向冷空气一侧.本次大雾性质复杂,持续大雾由平流辐射雾-辐射雾-平流雾3个阶段构成,不同阶段大雾逆温强度及湿层厚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蒋玥 《广东气象》2017,(1):19-2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机场自动站资料、NECP/NCAR 1°×1°再分析资料对长沙黄花机场2015年1月14—16日出现的一次持续性大雾的天气背景、地面气象要素和逆温层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次过程为在地面冷高压缓慢变性配合高空弱脊转多波动形势下形成的辐射雾。偏西北路径弱冷空气受地形影响带来下层逆温,有利于大雾形成;边界层干湿对比越剧烈、地面小风速的小幅度震荡、强烈的晴空辐射和起雾后气温进一步降低以及高空处于干性短波槽后形势都对雾的维持和发展有利;逆温层有无及逆温层强度影响大雾期间跑道视程(RVR)变化;起雾前,边界层中低层的弱上升运动配合着其上层的弱辐散下沉运动引起(本场)水汽辐合和地面弱冷空气向上扩散促进逆温层的形成,利于形成浓雾。雾后期,逆温层由高到低逐层被破坏,水汽由辐合转为辐散,加快了雾的消亡。  相似文献   

6.
选取2007年12月13—14日南京一次辐射雾的外场观测资料及NCEP的2.5°×2.5°NC再分析资料和GDAS全球1°×1°气象资料,从天气形势背景、气象要素以及物理量场等方面,探讨雾形成和持续的主要边界层物理和天气学成因;并利用HYSPLIT-4轨迹模式对此次雾过程进行后向轨迹分析。分析表明:(1)此次雾过程期间始终存在逆温层,甚至出现多层逆温。逆温层的存在,使大气层结更加稳定,利于雾的形成和发展。(2)此次辐射雾过程水汽输送较平流辐射雾小,水汽来源主要来自本地辐射降温后的水汽凝结。(3)此次雾过程地面受高压控制,低层水汽通量散度为正值,近地面有弱辐散,利于辐射降温水汽凝结,而持续的水汽辐散造成的水汽流出以及雾后期随着北部干冷空气南下使得这次辐射雾寿命较短。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1—2009年10月份济南6个大监站大雾实况资料、高空和地面资料以及T213相对湿度产品,从高空环流形势、地面气压场、水汽条件和层结稳定条件等方面分析了济南市10月份大雾时空分布特征和产生大雾的天气形势。结果表明:10月份,济南大雾以辐射雾为主,最近几年大雾呈"减—增—减"的变化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位于鲁西北的济阳、商河出雾的几率最大;从时间分布来看,夜间到早晨前后容易出雾,早晨是高发时段,中午之前消散;出现大雾天气时,地面风速较小,风向不固定,气压场一般较弱,地面弱风场和稳定的层结是大雾产生和维持的条件;近地面逆温层的强度与大雾的持续时间呈正相关;近地面相对湿度大于80%和地面温度露点差小于3℃是大雾形成的必要条件;当T213预报1000hPa未来12小时内相对湿度大于90%,地面温度露点差小于等于2℃时,容易出现大雾。  相似文献   

8.
陕西冬季一次大雾天气生消机制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杨  沈桐立  邓小丽  胡琳 《高原气象》2010,29(2):437-446
利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模式WRF、NCEP 1°×1°再分析资料及常规观测资料,对2005年12月30~31日发生在陕西的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大雾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及雾的生消机制。结果表明,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雾的水平分布特征、强度和生消过程,反映出实际雾的生消变化规律。适当提高模式水平分辨率能较明显地改进模拟效果。这次大雾为平流辐射雾,长波辐射冷却是大雾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逆温层的发展、维持和近地面层较高的相对湿度对雾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近地面层有弱的水汽辐合是大雾发展和维持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雾形成和发展阶段,900 hPa以下的辐合上升运动和900 hPa以上的辐散下沉运动有利于在上升和下沉运动区的界面层中形成逆温层,逆温层的形成有利于低层水汽的积累。随着高空转为辐合上升运动,900 hPa以下为辐散下沉运动,接着日出后,太阳短波辐射增温等的共同作用,使逆温减弱直至被破坏。中高云的存在影响了近地面层逆温的形成和加强,推迟了雾的形成和消散。暖平流的输入有利于逆温层的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气象》2021,(1):13-17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GDAS资料,结合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并利用轨迹分析方法,对2019年12月7—10日发生在济南机场的持续性大雾天气做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雾是在稳定的大尺度天气背景下发生的;连续的逆温结构是持续性大雾形成的重要原因;地面辐射冷却和低层冷暖平流有利于大雾的形成和维持;低层弱上升运动配合中层的弱下沉运动有利于大雾的维持和发展;HYSPLIT模式后向轨迹追踪表明,近低层偏南气流的水汽输送是大雾的主要水汽来源,其对大雾的水汽贡献高达61%,西北气流输送的水汽相对较少,其主要表征短波槽后的冷平流及高压前部的弱冷空气,是一支干冷的辐散下沉气流。  相似文献   

10.
山东中西部一次持续性大雾的形成及维持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博  贾斌  韩风军  徐娟  王健 《干旱气象》2014,(5):830-83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提供的6 h再分析资料(分辨率为1°×1°),对2013年1月12-16日发生在山东中西部地区的一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从环流背景、层结条件、动力和热力学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高层偏西气流、对流层低层温度脊和地面冷高压的稳定维持为这次持续性大雾过程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大雾过程经历了辐射雾—平流辐射雾—平流雾的复杂演变阶段,不同阶段的大雾湿层厚度及逆温强度有所不同;适当的风速和低层弱的水汽辐合有利于大雾稳定维持和发展;近地层辐合上升、中高层辐散下沉,易在界面形成逆温层,有利于大雾的出现,而整层的辐合上升运动往往容易形成中高云,不利于近地层水汽的聚集,难以形成大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