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WP3103型自动气象站简介  WP3103型自动气象站,主要由数据采集器、气象要素传感器和电源组成,自动采集、记录风向、风速、温度、湿度、雨量和气压等气象探测数据。WP3103型自动气象站,既可作为一个独立测站使用,又可以由一个中心采集站和若干个气象站,通过有线(电话)或无线(电台)组成自动探测网。本系统主要用于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系统的自动监测,同时也适用于军事、水文、海运、航空等部门的气象探测需要。WP3103型自动气象站利用传感技术进行数据采集。温度用PT100铂电阻;风速传感器为三杯式…  相似文献   

2.
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的维护与异常降水记录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芬 《湖北气象》2003,(4):30-31
考虑到自动气象站自记降水项目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雨量传感器的运行状态,联系仙桃市自动气象站2年多来的运行情况,对雨量传感器的维护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处理异常降水记录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动气象站分钟数据跳变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近几年河南省自动气象站中出现的要素记录的不连续现象(以下称数据跳变)进行了分析,对自动气象站分钟数据跳变等异常情况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处理跳变数据的四个原则,并根据雨量传感器性能指标,给出了一个判断自记降水量错误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区大部分气象台站已经配备了自动气象站,由雨量传感器自动采集降水分钟数据和计算累计量。但是,雨量计是所有台站在自动气象站正式单轨运行以后仍必须保留的人工观测仪器,其记录在自动气象站降水记录不正常时整理各时降水量及挑取年报表15时段最大降水量用。因此,要继续  相似文献   

5.
李阳 《吉林气象》2010,(1):46-46
1引言 辽源市气象站现在已经发展为以遥测化的现代技术取代原始的人工观测方式的自动气象站,并已经进入了单轨运行阶段。遥测雨量传感器作为自动站的一个组成部分,于每年的5-9月进行雨量观测,它能实时地记录降水要素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浅谈自动雨量传感器的日常维护与基点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洋  张传伟 《黑龙江气象》2011,28(3):31+36-31,36
1引言 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数值是气象观测降水资料的首要来源,该观测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气象预报服务的质量。雨量传感器也是按要求唯一由台站校准的传感器。为此,严格执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自动气象站业务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7.
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现场校准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随着我国自动气象站的大面积布点建设,对自动气象站的雨量传感器进行现场校准是必需的,只依靠现有的雨量校准设备进行现场校准远远达不到要求,下面针对雨量传感器现场校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1 基本组成自动气象站主要由数据采集器、传感器、供电系统和主控微机 4部分组成。采集器采用澳大利亚的DT5 0 (B型自动站 )或DT5 0 0 (SE型自动站 ) ;传感器主要有温湿度、气压、雨量、风向、风速、地温 ;电源系统为蓄电池给采集器供电。蓄电池参数如下 :开启电压 12 .3V、关闭电压 11.9V、开始充电 12 .7V、停止充电 14 .7V。2 日常维护自动气象站的许多要素平时不需要维护 ,如地温、气压、风向、风速和采集器等。需要维护的要素主要有温湿度传感器、雨量传感器和计算机。计算机每天应重新启动一次 (必须在两个正点之间 ) ,…  相似文献   

9.
赵步达 《气象科技》2013,41(3):591-593
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的最大允许误差为每10 mm降雨误差±0.4 mm,运行中常见故障为雨量记录超误差,即采集器记录或计算机生成的雨量比实际值偏多或偏少.通过近几年的使用维护,积累了一些经验.例如,在确定是传感器原因时通过调整基点,即改变传感器计量翻斗的偏转角度,通常情况下可将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介绍的SL3-1型雨量传感器两例特殊故障的处理,是指在调整计量翻斗误差调整螺钉无效果的情况下,对传感器有规则多计数和无规则多计数超误差故障的修复处理.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发展智能观测,推进观测装备的智能化和观测手段的综合化,提高我国地面气象观测水平,2012年12月,由华云集团牵头的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专项"多要素智能气象站的研制与应用"项目获批。经过为期4年的研究工作,项目组顺利完成了研究任务。智能气象站为该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以自动气象站为基础,利用新技术对常规传感器进行智能化,同时研发了多种特种传感器,可实现地面气象要素全自动、智能化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