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象科技》1977,(2):7-7
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气象局编写、湖南省人民出版社1976年5月第2次印刷的《农村气象手册》中第六部分《农业气象观测》对各类物候观测及土壤湿度的目测进行了介绍。在农作物物候观测中对农作物生长状况、发育观测与几种主要农作物发育期的特征均作了解说。在果树的物候观测中有观测品种的选择、地段的确定以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气象观测是地面观测的重要业务之一,是我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基础.开展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有利于提升气象为农服务科技水平、提高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科学性、针对性、及时性,是适应现代气象发展和防灾减灾需求的重要举措.针对我国在土壤水分、农田小气候和农作物生长状况等方面自动化观测的现状、存在问题,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增加观测内容、完善观测技术和加强移动观测等发展建议,为推进我国农业气象观测自动化、完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甘蔗生长高度是衡量甘蔗生长速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测量真实准确的甘蔗生长高度,是农业气象情报预报和进行甘蔗气候评价的基础,也是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服务的前提。贵港气象局进行甘蔗观测已历时多年,在测量植株生长高度时经常会遇到两种情况。一是当个别植株折断或死亡时,按《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作物分册3·2·2条规定应补选。补选的方法是;光测定折断或死亡植株的高度和株数(一株或两株),把同一行相邻测点、株数与死亡或折断植株相同、生长发育良好的植株作为预选植株组合。再测量各预选组合的高度,然后选高度与折断或死亡植…  相似文献   

4.
农业气象观测是农气服务和科研工作的基础。通过平行观测,即对大气候气象要素观测的同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观测,并对平衡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可以鉴定气象条件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利弊关系,求算农业气象指标,及时而正确地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并为农气情报、予报和试验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5.
郑少华 《气象》1980,6(10):21-21
中央气象局制定的《农业气象观测方法》(以下简称《方法》)已从1980年起在全国气象台站正式执行。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供同志们参考。 执行《方法》,首先必须坚持平行观测的原则,观测点距地面观测场不宜过远(3—5公里),这样才能合理地探讨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能在观测记录中充分体现平行观测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张立华  黄式琳 《吉林气象》2004,(2):23-23,26
作物观测是农业气象的重要业务工作。各级业务部门要求观测员努力认真学习《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各种业务技术规定,掌握熟记各项业务技术规定,做好作物观测工作,按时完成编发工作,坚决不出或少出错情。但是,《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各种业务技术规定,对作物观测的标准、项目、内容、方法的规定千头万绪,繁杂多变。  相似文献   

7.
胡世明  胡珀 《气象科技》2015,43(4):750-753
根据湖北江夏国家农业气象观测一级站在最近几年水稻观测中实际遇到的情况以及调查发现,直播水稻已形成不推而广的迅猛发展趋势,作为农业气象观测已不可回避地会遇到直播水稻的生育进程观测问题。由于种植方式的改变,大田植株分布形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仅以传统的移栽水稻制定的现行《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已无法处理好直播水稻的观测问题。为此,笔者依据《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结合实际观测经验,分析直播水稻与移栽水稻的差异以及由此引出的新问题,提出了新的观测处理方法,以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沙尘天气预报服务的需要,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新增了地面状态、最小能见度以及草面(雪面)温度观测等项目。根据新规定,最小能见度观测是我省所有台站均需观测的项目,但并未明确一般站的记录方法,因此一般站如何按照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作好观测记录,就成为广大测报人员在学习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9.
由国家气象局编定、气象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的《农业气象观测规范》^[1]中没有明确规定水稻拔节(茎基部茎节开始生长,形成有显著茎杆的茎节为拔节)的观测方法,造成观测标准不统一^[2],农气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惯常用手触摸水稻茎基部,通过手感觉水稻的第一个节是否形成以及拔节的高度,来判断水稻是否进入拔节期。  相似文献   

10.
利用牧气预测站的牧草生长状况观测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牧草生长高度和产量量与水热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降水在牧草各生育阶段的贡献,提出最佳人工增雨期。  相似文献   

11.
新书架     
《气象》2013,(1):117
《现代气象业务丛书综合气象观测(上下册)》王强主编气象观测业务是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概括介绍了由天基、地基和空基观测系统构成的现代气象观测业务体系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气象观测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方法。重点讲述了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的原理、技术方法和业务要求,地基气象遥感探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业务应用。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大气边界层和城市气象观测、农业和生态气象观测、海洋气象观测、大气成分观测、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等专业气象服务观测系统,以及气象观测资料处理和质量管理、气象计量、综合气象观测保  相似文献   

12.
水稻观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匡昭敏(玉林地区气象局537000)1994年下半年开始实施执行的新的《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与原来的规范有一定差别,其中有一些技术要求作了改变,另外还增加了一部分新的观测项目,由于对以前观测的习惯性和对新增内容的生疏,故在观测过...  相似文献   

13.
农业气象观测资料,是农业气象预报、情报服务和科研工作的基础。怎样把好质量关?现将我的体会归纳如下: 1.纵横列表,以防缺测原中央气象局编定的《农业气象观测方法》是按观测项目分节叙述的。对每个项目的观测都有不同的要求。在各个发育期中,对这些项目有的要测,有的不测,有的后来规定还要加测。这给掌握观测项目带来较大困难,一不小心就要造成多测或者漏测,尤其有的项目一年  相似文献   

14.
茆金祥 《气象》2004,30(12):83-84
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从2004年1月开始执行。与1979年版旧《规范》相比,对风要素的观测,从概念、记录方法到数据处理都作了修改。这是为适应气象观测现代化和自动气象站业务需要而作的调整。只有准确理解风要素的相关概念和观测、记录、处理规定,才能在工作中自觉执行,从而获得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的风观测记录。  相似文献   

15.
由原国家气象局编定,气象出版社出版的《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在全国各地农业气象(候)试验站正式执行。这套《规范》对指导基层农气(试)站的农业气象观测、统一观测程序和方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这套规范还存在着一些错漏或不甚严密的地方。由于业务范围所限,笔者仅就《规范》(上卷)中的棉、稻、麦、物候和土壤湿度等内容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6.
成兆金  庄立伟 《气象科技》2011,39(3):352-355
农业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AgMODOS)已正式在全国业务应用。但全国各省市之间对《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的有关规定存在理解与执行上的差异,构成了对系统软件应用的障碍。文章针对农业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的业务应用,提出了在观测、记载输入方面统一的一些建议,供全国各基层台站的农业气象观测人员使用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气象观测现状及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以下简称《战略研究》)中关于气象综合观测业务提出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思路、新技术,分析了我国气象观测现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1气象观测的概念传统的概念是指借助仪器和目力对气象要素进行的测量和判定。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和观测  相似文献   

18.
怎样提高农气报表的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气象》1986年第3期上,我们作了“提高农业气象观测质量浅析”。文中主要从“观测地段与样本选择”、“标准掌握与理解”、“杜绝漏、缺测”三个方面,谈了农业气象观测中易错之处,这对于提高农业气象观测记录报表(以下简称“农气报表”)的质量,无疑起了积极的作用。不过,到现在为止,农气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农气人员素质较差,观测质量有待提高,预审员经验不足等。这些问题,影  相似文献   

19.
“农业气象资料审核及报表制作系统”的研制是以中国气象局1994年下发的《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为依据研制的,建库内容和审核内容盖含了农气观测和农气审核95%的内容,增加了相关审核功能和基数计算功能,同时建立了农业气象资料数据库,为以后农业气象服务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系统是1999年研制,2000年试运行,现已投入业务运行。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沙尘天气预报服务的需要,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新增了地面状态、最小能见度以及草面(雪面)温度观测等项目。根据新规定,最小能见度观测是我省所有台站均需观测的项目,但并未明确一般站的记录方法,因此一般站如何按照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作好观测记录,就成为广大测报人员在学习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