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晓波 《高原气象》1995,14(3):348-358
利用蒙古25个台站52年月平均气温资料(1940-1991年)分析了蒙古的气温变化趋势,并与北半球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52年来蒙古年平均气温以0.0190℃/年的速率上升,冬、春季和秋季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上升速率最大,为0.0540℃/年;夏季气温以-0.0110℃/年的速率下降。50年代是蒙古相对较冷的时期。北半球自1940年以来年平均气温上升速率为0.0003℃/年,冬、春季升温,最大在冬  相似文献   

2.
中国气温异常的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87,自引:3,他引:84  
用REOF法对中国的年和春、夏、秋、冬季平均气温年际变化进行了分区,并研究了各区气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年平均气温可分为8个变化区,春季7区,夏季9区,秋季7区,冬季5区。从年平均气温看,近46a来中国的主要升温区为东北、华北北部和新疆自治区,升温幅度为1.2℃左右。降温区为四川、贵州,幅度为0.3~0.4℃。东南部、西北东部、西藏和云南地区1970年代初以前降温,以后升温,与北半球气温变化一致。各季节升降温区与年平均有一定的差异。升温区范围和升温幅度最大的为冬季。降温主要集中在春季西部、华南地区和夏季长江流域和新疆南部。降温幅度最大的为夏季。秋冬季全国则无降温趋势。  相似文献   

3.
北京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   总被引:57,自引:5,他引:57  
谢庄  曹鸿兴 《气象学报》1996,54(4):501-507
运用1940年以来北京各个月历年逐日最高和最低气温以及年平均气温资料,研究其总变化趋势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1月份最低气温的线性增加率为4.08℃/100a;7月份最高气温以-0.245℃/100a的递减率线性降低。其结果导致日较差减小。另外揭示了对研究全球增暖有重要意义的事实:1940年代增暖主要在白天,1980年代增暖主要在夜间。  相似文献   

4.
近50年青藏高原地面气温变化的区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6,他引:26  
青藏高原地面气温与其上空500hPa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这种关系,重建得到青藏高原19502000年连续、可靠的台站地面月平均气温序列。利用重建后的地面月平均气温资料,对青藏高原年及各季节平均气温的变化进行区域划分,分析了近50年青藏高原全年及各季节气温变化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年、春、夏、秋季与冬季平均气温变化区域分别可以划分为4个区、2个区、4个区、5个区和4个区。青藏高原近50年气温总体上升,但同时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差异,大部分区域的平均气温变化和高原总体升温相似,春季和冬季升温明显,特别是春季和冬季的Ⅰ区。夏、秋季升温趋势不明显,夏季Ⅰ区与秋季Ⅲ区还表现出较小的降温趋势,降温幅度分别为-0.26℃和-0.11℃。  相似文献   

5.
1921—1990年我国气温序列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43  
唐国利  林学椿 《气象》1992,18(7):3-6
本文使用全国716个站点的月平均气温资料,约2.2×10~5个数据,得到了近70年来我国年、月平均气温序列。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气温变化特点。结果表明:40年代到60年代的降温,我国比北半球明显;80年代气温的上升趋势,北半球比我国强烈。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1951—2006年气温距平序列的建立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雨  张雪芹  彭莉莉 《高原气象》2010,29(3):572-578
依照气候距平法,基于"中国均一化历史气温数据集(1951—2004年)1.0版"与2005—2006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对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区域123个测站的逐月平均气温网格化,进而以面积加权法建立高原1951—2006年逐月平均气温距平序列。最大限度地利用观测资料,着重探讨了利用参考站订正短序列气温资料气候标准值的方法。所建序列的奇异谱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平均气温年际变化的近1/2可解释为非线性上升趋势,近1/5的变化可解释为白噪声。与同期北半球陆地区域相比,二者的年平均气温距平序列的趋势非常相近,高原并未显示变暖的超前性;高原序列中的噪声比率和强度却要大得多,对高原序列线性倾向率的估计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全国160站气温监测资料,分析了近60 a以来黑龙江、东北及全国气候变化(暖)的特征。结果指出,黑龙江、东北及全国年平均气温呈线性增加趋势,黑龙江升温速率0.37℃/10 a,高于东北0.33℃/10 a、全国0.22℃/10 a的升温速率。黑龙江、东北及全国年平均气温变化基本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1951-1969年,黑龙江、东北及全国处在低温时期;第2阶段,1970-1987年,黑龙江及东北气温处于正常时段,此时全国气温仍处在气温较低时段;第3阶段,1988-2009年,无论是黑龙江、东北还是全国均处于高温时段。近60 a来黑龙江累计升温1.71℃,次之东北累计升温1.55℃,均超过全国升温1.13℃幅度。黑龙江在上世纪80年代温度明显提高,而东北是在上世纪90年代温度明显提高;全国温度明显提高有滞后黑龙江、东北区的特点,主要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10 a中。年平均气温趋势系数空间分布,黑龙江年平均气温升幅位于全国第一位,第二位是吉林,升温第三位是新疆。  相似文献   

8.
我国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奇异谱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奇异谱方法分析我国近百年平均气温的准周期性,结果表明:我国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以2~3a周期振荡为主,同时1a左右的准同期振荡也较强,和同期北半球平均气温的准周期性有差异,不过它们的准1a周期振荡随时间的阶段性变化特征非常相似。将我国大致分成7个区域,对7个区域代表站气温进行奇异谱分析,结果表明:各区气温的准周期振荡及其随时间的变化互不相同。华北、东北、西北、和青藏高原4区气温以1a周期振荡最为显  相似文献   

9.
玉树地区近50年气温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玉树地区1957-2007年的逐月气温资料用气候均值和均方差方法计算了线性趋势系数,并采用蒙特卡洛显著性检验对玉树地区近50年来冬季、秋季、春季和夏季气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树地区气温变化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秋季、春季气温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年平均气温以0.23℃/10年的速度升温,高于青海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线性趋势系数为0.16℃/10年。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气候变暖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进入80年代以来,黑龙江气温明显变暖,近120年来年平均气温上升1.4℃,春季次之,气温突变在1990年前后,从年、各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与全国北半球及全球气温变化进行比较,年及冬季我国增暖中心在黑龙江,春季增暖中心在内蒙古北部及黑龙江省;夏秋增暖不明显,但仍有上升趋势,近50年来,50~70年代黑龙江省及全国各大区域普遍增暖不明显,80年代开始黑龙江省增暖明显,三北地区次之,90年代黑龙江增暖更加明显,而全国及其他区域上升已达到80年代北方增温幅度,这里从黑龙江变暖的事实,突变时间,与全球、北半球、全国区域的气温及雪盖海温变化关系来揭示黑龙江气候变化的时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