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地面观测中,有时会遇到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比14时0cm温度表示值高10℃以上的现象。本站曾出现过这种情况:14时观测时总云量为10,14时观测后天气立刻晴好,天空中的云量、云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天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比14时0cm温度表示值高12.3℃。这是由于0cm温度表接触地面,随天气的变化升温、降温敏感;而地面最高温度表因其构造的原因,无论天气怎样变化,将会使一天中最高的温度保留下来。由于14时观测时地面0cm温度表示值不一定是最高的,所以二者会出现较大的差值。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与14时0c…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讲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应高于14时地面温度,然而在实际观测中常出现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低于14时地面温度的现象,尤其晴天时更为突出.测量气温和地温的温度表结构是一样的,既然在气温观测中没有类似情况,那么就不是温度表的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气探测     
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低于14时0cm地温表示值的原因地面最高温度表20时的读数应≥地面0cm温度表任一次读数。在实际预审工作中发现,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有低于0cm温度表读数的现象,且在夏季出现的次数较多。地面最高温度表放置不完全符合规范,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气象》1983,9(7):27-28
最高温度表水银柱的自然冷缩 最高温度表的结构有一些特殊之处,通常是在靠近球部的细管里嵌有一根玻璃针,有时则是把细管与球部相接处做成一个窄道。但是因为如此,也就造成了最高温度表的一些固有误差。 例如,空气的和地面的最高温度通常出现于14—16时,而《规范》中规定最高温度表在20时观测一次;也就是说,最高温度出现几小时以后才观测和读数。20时的温度已大大低于最高温度,窄道以上的(即温度表全部的)水银柱因温度降低而缩短,使得20时的读数比真正的最高温度偏低。这个偏低误差量(△t)可由下式计算:  相似文献   

5.
地面最高温度表每天都要安装调整,使用不当往往会使地面最高温度产生误差。其误差大致可分人为误差和仪器误差两类,而仪器误差又系仪器制造、测温质、仪器结构特性等所造成。下面就地面最高温度表在日常使用中常见的几种误差作一些说明。一、最高温度表使用中的误差来源:长期以来,不少台站反映地面最高温度表最高性不良,主要表现在20时观测的最高温度表示值低于当日14时地面零厘米温度表  相似文献   

6.
在地面日常值班中.有的时候会发现同一时刻地面温度表示值高于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而14时观测到的地面温度表读数高于20时地面最高温度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差异有时可高达1~2℃。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最高温度表在制造上就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二是有时是属于计量质量的原因,三是因地面最高温度表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而引起,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却以后者居多.通过查阅我站观测资料发现。地面温度表读数高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的现象多出在春夏季晴朗炎热的天气条件下,或强度较大的降水后.因地面三支温度表按规定安装好后,温度…  相似文献   

7.
郑子龙  黄胜瑛  吴际平 《气象》1983,9(8):28-28
据我们所知,地面最高温度偏低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20时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度比14时或其它定时的低,另一种情况是在14时(或其它定时)观测时地面温度高于地面最高温度表的示度。 第一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最高温渡出现后到观测前急剧降温所引起的水银柱自然冷缩所致。这在《气象》前两期的有关文章中已详细论  相似文献   

8.
造成地温误差的几种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面温度差值的特有属性,总结分析了造成14时0cm与20时地面最高温度值相关的3个原因是(1)观测时误读;(2)地温场板结;(3)温度表性能差。同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地面测报工作中,编发的气象报告应真实地反映测站天气实况,与气簿中的正式记录相一致。但若按正常观测程序观测后,在正点前又出现更重要的天气现象,则应进行补测改报(一般指云、能见度、天气现象项目),补测记录记人值班日记中,气簿—1中的原始正式记录不能更改。如:某站某日14时气簿—1中能见度纪录为3.0km,原有扬沙。13:56扬沙发展成沙尘暴,能见度降至0.5km。此时能见度、天气现象均须补测改报。  相似文献   

10.
《规范》规定地面最高温度表于每日20时观测一次,并随即进行调整。调整的目的,是使该支温度表能感应出当日20时观测后至次日20时观测之间的地面最高温度来。有些观测员由于不注意调整或调整不恰当,致使记录缺测失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常遇见的有下列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下列情况应测量雪压: ①每月逢5、10、15、20、25和月末最后一天08时雪深≥5 cm时,应在雪深观测后测雪压; ②在规定的日子里08时无积雪,而在08时以后形成雪深≥5 cm的积雪,在14时或20时补测雪深后测雪压; ③在规定的日子里未达到测雪压标准,而在随后的其它日子(指两次规定日子之间的日子),08时测得的雪深≥5 cm时,应在雪深观测后补测雪压; ④在规定的日子里未达到测雪压标准,在随后的日子里08时也无积雪,而在该日08时以后降雪,且雪深≥5 cm,应在该日14时或20时补测雪深后补测雪压;  相似文献   

12.
自动气象站观测存入的记录中,水汽压、露点、海平面气压是与气温、湿度、气压有关的计算值,当气温、湿度、气压值缺测或不正常时,不能仅考虑用人工观测值代替,还应考虑到其他要素的变化。1错误处理方法定时观测发报时次自动站温度不正常时,在观测发报界面,只在干球温度栏中输入人工补测的干球温度后,直接计算编报,保存后发报。此时报文中露点组错误,并把错误的水汽压、露点存入B文件。自动站湿度不正常时,在定时观测发报界面,干、湿球温度栏中输入人工补测的干、湿球温度值,直接计算编报保存后发报。不仅水汽压、露点错,而且人工观测温度代…  相似文献   

13.
在这一期里     
唐思宇 《气象》1976,2(8):32-32
按照《规范》规定,14时是不必观测地面最高温度的。但是,我站发现有许多天的地面最高温度比14时0厘米地温偏低,即使安置正确,也仍然不能完全  相似文献   

14.
1.百叶箱是安置测定温、湿仪器用的防护设备。它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份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变化。2.①若溶冰不恰当,凡在定时观测正点前进行补测的,该时的湿度记录用干湿球补测值查算,气温仍以第一次干球观测值为正式记录。②凡在定时观测正点后进行补测的,则改用湿度计定时值(用规范规定的压、温订正法订正),配合第一次干球记录反查得出该时湿度记录(遇上发报时,湿度计可先借用前次观测的器差值进行订正,只作编报用)。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上讲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应高于 1 4时地面温度 ,然而在实际观测中常出现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低于 1 4时地面温度的现象 ,尤其晴天时更为突出。测量气温和地温的温度表结构是一样的 ,既然在气温观测中没有类似情况 ,那么就不是温度表的结构问题。笔者认为是地面温度观测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按要求 ,地温观测的场地应当平整、疏松 ,温度表一半密贴地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 ,在实际安装操作中是用人眼估计的 ,加上最高温度表每天都要调整移动 ,这样就很难达到最佳的安装要求 ,易造成温度表的受热情况有所差异 ,这就是造成地面最高温度表示…  相似文献   

16.
自动气象站温湿度测量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芸  王新堂  王新 《山东气象》2006,26(1):72-74
利用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济南自动气象站和人工观测的逐日定时地面气温、湿度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并探讨两者差异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对于各观测时次和日平均地面气温,自动站测值高于人工观测值,各观测时次和日平均地面湿度自动站测值低于人工观测值;月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湿度差异与日平均值差异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7.
1故障出现陵县局配备的是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所生产的ZQZ-CII型地面综合有线遥测仪,后备电源是该所研究生产的ZQZ-电源,自2002年12月31日20时正式投入业务运行以来,工作稳定,无任何故障发生。但是,2006年2月9日18时自动站气压显示值突然为0,采集器每分钟蜂鸣一次。到了19时54分气温出现异常值-15.4℃,而人工观测气温为 0.4℃,很显然自动站气温异常,湿度也时好时坏。20时30分全部资料均无显示,从某单一要素异常到全部资料缺测前后经历了两个多小时。自动站工作陷入了停顿,转入人工补测。造成了共计14h自动站资料缺测,对气象资料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规范》规定,20时观测地面最高温度并调整温度表。在午后出现最高温度后到20时的这段时间里,由于温度降低很多,毛细管内的水银柱便会受冷而缩短,使示值偏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多年连续观测所得的九龙站加密探空资料,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到该站的边界层大气在夏季呈现以下特征:大气温度/湿度随高度增长而降低,不同时次温度/湿度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中低层大气中,越靠近地面大气温度/湿度差异越突出。从不同时次的表现来看,08时的温度最低,14时温度值最高。08时和14时大气的比湿较小,02时和20时的大气比湿较大。位温则是随高度增长,最大差异出现在3320m以下大气层中,14时和20时位温廓线存在明显的绝热及超绝热现象,该2个时次大气边界层表现为明显的混合边界层特征,低层大气层结为静力不稳定。而08时和02时的大气廓线则呈现稳定边界层特征。四个时次风速廓线都是次地转的,边界层内某一高度皆有一个风速极大值出现,20时边界层内风速极大值最大。地表物理量逐日演变情况为:08时温度最低,其次是02时,然后是20时,最高温度出现在14时,这个时次的变动幅度也最为显著。14时、08时比湿均值最小,20时、02时平均比湿较大,20时变幅最大。最低气压出现在20时,其次是14时,然后是08时,最高气压出现在02时,20时变幅最大。02时地面风速最小,其次是08时,再次为20时,14时风速最大,变动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20.
地面温度测定的是地表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冬季有积雪时测定的是雪面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在观测工作中,发现冬季地温场有积雪时,14时观测地温有时会出现0 cm温度表读数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差值较大的现象.经反复观测,发现是由于地面温度表经过太阳直射,感应部分的积雪融化,与地面脱离,造成0 cm温度表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均迅速上升.观测前30分钟巡视仪器时,因发现温度表下陷雪内,便重新埋放,使0 cm温度表感应部分与雪面重新接触,温度迅速下降,而地面最高温度表则不会下降,这就造成了上述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