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
本文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垂直风廓线(VWP)产品提供发生在牡丹江一次大风天气过程资料及暴雨天气过程,计算并分析这次大风天气的风暴相对螺旋度(SRH)特征,利用垂直风廓线产品计算风暴相对螺旋度(SRH),并分析牡丹江这次大风天气过程的SRH特征。结果表明:风暴相对螺旋度(SRH)对尺度非常小的强对流大风和暴雨天气有提前10-20 min的预报作用。应用VWP产品计算出的SRH,可以作为实际业务工作中预报大风和暴雨等天气的因子。  相似文献   

2.
应用雷达产品计算风暴相对螺旋度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王丽荣  胡志群  匡顺四 《气象》2006,32(4):45-51
风暴相对螺旋度(SRH)反映了一定气层厚度内环境风场的旋转程度和输入到对流体内环境涡度的多少,对雷暴、龙卷和大范围暴雨的分析与预报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首先探讨了由多普勒天气雷达提供的垂直风廓线(VWP)产品计算SRH的方法和步骤。根据此方法,分别计算、分析了暴雨、冰雹、大风三个天气个例的SRH。结果表明:SRH与大面积降水过程的暴雨雨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降水强度的变化滞后SRH强度的变化约半小时左右,可以由SRH大致估计降水加强及消亡的时间;SRH对尺度非常小的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有提前10~20分钟的预报作用。应用VWP产品计算出的SRH,可以作为实际业务工作中暴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因子,给预测人员预报强对流天气提供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3.
鄂东地区雷雨大风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使用多普勒雷达速度场等资料,对2004-2005年发生在武汉附近五次灾害性大风过程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雷达风廓线产品(VWP)计算的0~1、0~3 km的风垂直切变和风暴相对螺旋度(SRH)等物理量,分析了低层环境风垂直切变与中气旋存在的关系.结果表明:(1)多普勒雷达速度图上灾害性大风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存在于相对孤立的风暴内的小尺度大风核,下击暴流尺度相近,是下击暴流在地面附近的反映;二是弓状同波后的大风区或尾入流急流.(2)强的低层垂直风切变下,风暴相对螺旋度较大,在强风暴发展过程中,强风暴伴随有中气旋的存在,天气也较剧烈.(3)多起下击暴流过程发生时回波顶、强回波中心高度下降,表明风暴减弱的开始是下击暴流开始形成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风暴相对螺旋度(SRH)的原理及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垂直风廓线(VWP)产品计算螺旋度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时间分辨率对螺旋度应用效果的影响,最后重点对山西2个典型夏季暴雨个例分别做螺旋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利用VWP产品计算的SRH具有较好的时间分辨率,可用于山西夏季暴雨的短时临近预报研究,相较于15min和30min,1h分辨率的螺旋度数据稳定、曲线平滑,更有利于直观分析和业务化;螺旋度强弱变化趋势与降水大小的变化趋势比较吻合,螺旋度变化一般提前于降水变化,有1—2h的提前预报量,可以作为短时(临近)预报降水开始、维持、结束的一个有效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5.
2011年7月2—3日青岛地区出现一次大暴雨过程,全区平均降水量达到114.5mm。利用青岛上马对流层风廓线雷达资料,计算了整层和高、中、低不同层次风暴相对螺旋度(SRH)、最大风速及其高度、急流强度指数等,并分析了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计算的风暴相对螺旋度能够清楚地反映高空整层和高、中、低三层暖平流的变化。风暴相对螺旋度对降水系统的移近和降水的开始具有一定的预示作用。较大的雨强出现在高、中、低三层风暴相对螺旋度峰值之后。中层急流向低层扩展的程度与降水的强度有密切关系。计算得到的急流强度指数与降水强度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CAPE等环境参数在华北罕见秋季大暴雨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陈艳  寿绍文  宿海良 《气象》2005,31(10):56-61
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对2003年10月10~12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利用模拟结果计算分析了对流有效位能(CAPE)、风暴相对螺旋度(SRH)、能量螺旋度指数(EHI),结果表明,以上3个参数对这次大暴雨的发生发展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在大暴雨发生前能量得到充分积累,大气处于强不稳定状态,强对流天气爆发后,不稳定能量逐渐释放减弱;大暴雨中心位于低层局地螺旋度大值中心南部等值线密集区。低层局地螺旋度大值中心轴线与切变线和地面倒槽辐合线走向一致,高层局地螺旋度与高空急流相对应;大暴雨过程主要发生在高风暴相对螺旋度结合低对流有效位能的环境中(SRH>200m2·s-2,CAPE<1500J·kg-1)。  相似文献   

7.
甘肃河西走廊两次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地面高空观测资料、NCEP 1°×1°6小时再分析数据和张掖CINRAD/CC雷达观测数据,对2006年7月7日、8月10日发生在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的两次强对流天气的环流形势、大气稳定度、相对风暴螺旋度(SRH)、天气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产生这两次强对流天气环流形势不同.7月7日飑线对流系统产生于北部沙漠戈壁由北向南移动,右移飑线前部结构为气旋式旋转;8月10日对流系统产生于青藏高原由南向北移动,来自高原上的暖湿气流水汽充足,不稳定层比7月7日深厚,产生冰雹的左移超级单体结构为反气旋式旋转.7月7日右移飑线相对风暴螺旋度降雹前为正值,降雹开始后转为负值;8月10日左移反气旋超级单体相对风暴螺旋度在发展期为负值,降雹开始后跃增到60m2·s-2以上.  相似文献   

8.
环北京地区八月风暴云的气候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6—2008年8月北京新一代天气多普勒雷达资料,在TITAN(Thunderstorm Identifi-cation Tracking Analysis and Nowcasting)三维风暴识别、跟踪、分析算法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北京地区8月的风暴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风暴初生的日变化特征表现为典型的双峰型,峰值分别在凌晨06~08时和傍晚18~20时;西南—东北走向的山脉附近风暴云初生频次明显高于其它地区,且迎风坡大于背风坡,表明地形对风暴触发的重要作用,同时地形对风暴移速、降水的分布等产生重要影响;(2)环北京地区8月50%的对流风暴云持续时间30 min,绝大部分风暴云体积400 km3,平均风暴云顶高度为6.9 km;(3)反射率因子阈值为35 dBz的风暴体积、面积、高度的频率近似呈对数正态分布;(4)通过尺度分析发现8月主要为D尺度风暴云,其平均组合面积较低纬度偏大,平均回波顶高比低纬偏高。  相似文献   

9.
强垂直风切变环境下对流单体对飓风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高分辨率模式输出资料,诊断分析强垂直风切变环境下飓风Bonnie(1998)中风暴相对螺旋度的分布特征,再现了Molinari等(2008)利用下投式探空仪获得的该飓风内部风暴相对螺旋度的离散观测结果。通过对比不同垂直风切变环境下,不同区域风暴的相对螺旋度、对流有效位能及风速的水平分布,揭示出与高值风暴相对螺旋度相联系的强对流单体的分布与环境垂直风切变的密切联系。基于风暴相对螺旋度和对流有效位能的配置分析,研究强环境垂直风切变时段,眼壁附近的深厚涡旋对流以及螺旋雨带中的小型对流单体的三维结构和演变特征。分析表明,环境垂直风切变较强时,在眼壁附近的顺切变区存在典型的深厚涡旋对流系统,这类深厚涡旋系统能够激发二级垂直环流,有利于旋转上升运动的维持,并在近眼心区域引发补偿性的干暖下沉气流,有助于飓风暖心的维持和加强;同时,螺旋雨带中也存在以涡度为特征的小型对流单体,这些对流单体随着平流不断移入飓风中心,使得飓风中心垂直涡度增加,最终导致飓风强度的增强。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气象卫星云图、雷达监测产品、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6月3日发生在鄂东黄冈市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天气学和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主要是华北冷涡后部偏北气流带来的强冷平流和中低层暖湿切变线所致,下层暖湿、上层干冷的对流不稳定层结为强对流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对流云团移动前方TBB等值线密集区与TBB冷中心之间的区域;典型弓形回波引起的地面大风对应的近地层径向速度图上一般表现为很强的辐散流场;当风暴相对螺旋度(SRH)大于150m2·s-2时,冰雹、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出现的可能性非常大,且SRH值越大,风暴旋转性越大,造成地面大风越强。  相似文献   

11.
运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天气图资料,对2006年7月6日出现在浙江中西部的1次大面积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大面积降水过程中的图像特征。发现在不同的降水时段,垂直风廓线(VWP)产品和径向速度PPI图像都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特征。利用EVAD技术和变分法计算的散度和垂直速度产品,能比较直观地反映这次过程中大气各层辐合、辐散和垂直运动情况,并以此对浙江大面积降水过程发生、发展、维持和消亡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降水过程中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产品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夏文梅  陈楠  程婷  徐芬  顾松山 《气象》2008,34(10):20-26
利用南京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对VWP风廓线产品可靠性研究和表征"湿度"变化能力研究基础上,对南京地区春季大面积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中风廓线产品的特征进行了细致研究.研究表明,在降水前夕、维持增强和降水消亡的不同时段风廓线产品都呈现出相应的图像特征:在图像上ND区域呈现一楔形,快速减少,预示着降水在2个小时内发生;暖平流、切变层和大风区的存在有利于降水的维持和加强;VWP最高位置风向标的突降和中层ND区域的出现预示着降水即将结束.  相似文献   

13.
春季强降水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图像特征剖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对2004年4月25日出现在华北的一次大范围较强降雨过程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PPI图像和垂直风廓线(VWP)产品的应用技术,根据这两种产品可以判断冷、暖平流,以及各个高度层风的辐合、辐散,综合这些特征进一步判断气流上升或下沉,从而可以推断降水的生消。通过对此次降水个例的分析,探讨了春季强降雨过程的雷达图像特征,发现在降水发生、发展和消亡的不同时段垂直风廓线产品和径向速度图像都有非常明显地体现,为今后预报春季大面积降水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2007—2011年5—9月昌吉、阜康、天池3个气象站大降水天气过程的风暴螺旋度(基于乌鲁木齐雷达风廓线产品)和雨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RH数值与降水量值无明显的线性关系,降水强度的变化普遍滞后于SRH强度的变化,可根据SRH推断降水的生消;SRH正值开始时间超前于降水开始时间,有提前预报量;SRH极大值出现时间大多数超前于降水极大值出现时间,对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雨雪冰冻天气多普勒雷达产品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8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福建省西部北部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利用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回波顶高、径向速度、垂直风廓线等产品对此次雨雪冰冻天气进行特征分析,通过分析发现:①冰晶和雪的回波强度通常比连续性降水回波弱,在反射率图上,回波表现为边缘毛松,丝缕状纹理结构明显,边缘模糊不清,没有确定的边界;②回波顶高和零度层较低,因为垂直方向大气相对较稳定,不利于对流发展,降水粒子没有发展到高空;③在径向速度图上存在牛眼,说明在低空有急流存在。在低层有环形的零速度线,中高层的零速度线为倒"S"形,表明低层有风切变存在,中高层有冷平流;④风廓线图上高层为西南风,中层为西北风,低层为西南风,近地层为东北风。说明从近地层到高层为"冷-暖-冷-暖"的层结结构,有利于冻雨天气形成。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普勒雷达VAD算法的业务应用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小刚  费海燕  王秀明 《气象》2015,41(1):113-120
多普勒天气雷达垂直风廓线(V WP )产品在业务预报中已有较广泛的应用,并得到了风廓线的某些特征结构与雷暴及强对流之间的对应关系。由于对多普勒径向速度反演得到风廓线产品的VAD算法缺乏了解,目前对VWP 及速度方位显示(VAD)产品的应用还存在一些误区。文章由单多普勒雷达反演水平风场的基本原理入手,回顾了VWP 及VAD产品在暴雨与强对流临近预报中的应用,并重点对VWP及VAD产品的业务应用误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对2006年6月3~8日出现在闽北的持续性暴雨过程从环流形势、雷达回波产品、数值预报产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利用这些资料可对暴雨的落区、强雨团的出现和结束时间、强雨团的降水强度、强降水的出现时段等作出较为精细的预报,对今后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服务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银川新一代天气雷达2003~2004年汛期监测到的12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产品,主要包括:强度、速度、组合反射率、冰雹指数、风廓线、风暴追踪信息、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中尺度气旋等,特别是径向速度回波产品,根据产品图象特征,将其分为3类,分别从中尺度天气学原理等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得出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几种重要产品对强对流天气特别是冰雹天气的临近预报具有重要使用价值,同时与常规数字化天气雷达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