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纬高原雷暴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云南113个观测站1971—2005年雷暴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小波分析和EOF分析,研究了云南雷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年雷暴日数较多,年际变化较大,年雷暴日数有减少的趋势,每10年雷暴日数减少12天;云南雷暴季节变化显著,由冬至夏,雷暴逐渐增多;由夏至冬,雷暴逐月减少。5~10月云南雷暴出现2个或3个雷暴中心且雷暴中心少动,雷暴主要活动区集中在25°N以南、103°E以西区域。10月~4月雷暴主要活动区位于25°N以南的区域,云南省雷暴基本呈现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特征。从小波分析的结果看,云南雷暴具有2,4,6年的短周期和8,11年的长周期振荡变化,其中以4年和11年振荡周期为主要特征。根据EOF分析,云南雷暴异常空间分布主要有以下几类:夏半年为全区一致型、东南—西北型、东北—西南型、纬向型、经向型;冬半年为全区域型、纬向型、东南—西北型、经向型和局部区域型。  相似文献   

2.
利用青海省50个地面观测站常规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1981-2010年气候期的青海省年雷暴日数、雷暴初终日及夏季雷暴日数分布情况,结果显示:青海省年雷暴日数分布呈东南向西北阶梯式递减的分布,最大值在东南部的玉树、果洛南部,最小值在海西、格尔木西部;雷暴初日在3月下旬至6月上旬,由东南向西北推进,终日在8月下旬至10月上旬并由西北向东南推迟;主雷暴发生期的夏季雷暴日数分布和年雷暴日数分布基本一致。和1971-2000年气候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这前后两个气候期中,青海省年雷暴日数均呈现减少的趋势,东南雷暴多发地区减少幅度大于西北雷暴少发地区;初、终日则表现为提前的变化趋势,且终日的提前幅度较大;夏季雷暴日数也表现为减少趋势,但和年雷暴日数减少分布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黄飞  黄学忠  黄开刚 《贵州气象》2013,37(Z1):22-26
利用广西百色市12个气象观测站1965—2009年的雷暴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小波分析和保证率等方法,分析了近45 a雷暴的时空分布规律、气候变化趋势、周期性特征和不同保证率下初终期分布。结果表明:①百色市各地年平均雷暴日数在62 d以上,属于雷暴多发区;雷暴空间分布趋势为自西北部向东南部递减。②雷暴日的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 a雷暴日数减少6 d左右。③雷暴日月分布具有单峰型特点,4—9月占全年雷暴日数的88.9%。④80%保证率下雷暴初日出现在3月上旬至3月下旬,80%保证率下雷暴终日出现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⑤小波分析结果表明,百色雷暴的年际变化普遍存在着3~4 a短周期和准8~12 a的长周期,由此推测未来几年百色可能处于少雷期。  相似文献   

4.
上海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及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靳利梅  史军 《干旱气象》2010,28(1):54-58,64
利用上海地区11个气象站雷暴资料,从时间和空间2方面分析了上海雷暴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60~2008年期间,上海年平均雷暴日数总体上减少,其中秋季雷暴日数减少最为显著。在近30 a,雷暴日数更多地从9月向8月转移。空间上,全年雷暴日数在上海的西北、西南和东南方向减少较多,春季雷暴日数在西部和南部减少较多,夏季雷暴日数在西北部减少最多,秋季雷暴日数在南部减少最多。在本世纪初,上海徐家汇雷暴初日提早,终日没有明显变化,雷暴的初日、终日之间的日数总体上表现为增加。  相似文献   

5.
滨州市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滨州市不同地理位置的4个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分析了1962-2000年滨州市雷暴日数、雷暴期天数、雷暴频数及初、终雷暴日的变化和绝对变率。结果表明:滨州市雷暴日数由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逐渐减少,滨州西部、北部多于南部、东部。雷暴频数在波动中减少,空间分布表现为西南多而东北少;雷暴期天数在70,80年代多而60,90年代少,空间分布则为西南少而东北多;雷暴的月分布呈单峰形,冬季无雷暴、夏季雷暴最多、占全年的77%;雷暴的日分布总体呈单峰形,早晨最少、午后最多,傍晚到半夜为由少到多的小波动变化;初雷暴日西北相对较早,终雷暴日则较晚,东部地区初雷暴日最晚,而南部地区的终雷暴日最早;初雷暴日在滨州东部和北部地区稳定性较好,而终雷暴日在西北和南部地区稳定性好,除惠民以外,初雷暴日的稳定性都好于终雷暴日。  相似文献   

6.
莘县雷暴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莘县1961—2010年的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莘县雷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莘县年雷暴日数较多,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4.1天,年际变化较大,年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雷暴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只发生在春、夏、秋三个季节,主要发生在夏季,占全年的78.6%,冬季无雷暴。月际分布呈单峰型,主峰出现在7月,次峰出现在8月。日变化明显,一日中均可出现雷暴,以午后到凌晨最多。雷暴初日多在4月中旬初,终日多在9月下旬。  相似文献   

7.
利用宜昌市9个气象观测站1965-2009年逐日雷暴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线性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法等方法对宜昌市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宜昌市雷暴日数分布特点是西南山区、丘陵多,东部平原少,年平均雷暴日数在29~43 d;近45 a宜昌市雷暴日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远安、五峰和宜都下降趋势最为显著;雷暴日数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4-9月为雷暴天气多发期,月平均雷暴日呈单峰型,7月达到最高值9.6d;突变检验显示雷暴日数在1984年前后发生了气候突变;平均初雷日有推迟的趋势,平均终雷日有提前的趋势,雷暴活动期呈缩短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荔波县1958-2010年雷暴逐日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荔波县雷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荔波县年平均雷暴日数为53.9d,年平均雷暴呈波动减少趋势;雷暴多发生在4—8月,月平均雷暴日数呈现单峰型,峰值出现在8月。并根据本地的雷暴特征提出几点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9.
青海强对流天气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青海省38个测站1960~2006年4~10月冰雹、雷暴日数资料,其中24站有连续的温度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经验正交函数(EOF)等方法,分析了青海冰雹、雷暴的时空特征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发现:47 a来38站平均雷暴、冰雹日数的年内分布都为单峰型分布,雷暴和冰雹日数都在7月达到峰值;年平均冰雹、雷暴日数均...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1994—2013年锡林郭勒盟雷暴观测资料,对雷暴的时间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雷暴毎10a降低0.42d;月、季雷暴日数分布为单峰曲线,有较强的季节性特点,集中出现在6—8月;全盟雷暴初日明显的推迟,雷暴终日提前结束;雷暴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具体表现为自西北向东南依次递增,南部高、中部和东部较少、而东部又比西部多;二连浩特市雷暴日数最少,年平均雷暴日数17.90d,而多伦县和正蓝旗雷暴日数较多,分别为36.45d和31.55d。这些特征对锡林郭勒盟雷电灾害的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