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山西省1983年-2006年暴雨洪涝、干旱、冰雹、霜冻、连阴雨等气象灾害受灾面积资料和农作物产量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山西省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危害大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山西农作物产量最严重的4种气象灾害依次是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和霜冻。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0—2014年辽西葫芦岛和朝阳地区9个气象站的气候观测资料,采用积分湿度指标和湿润指数等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研究辽西地区4—9月农作物生长季降水的变化和降水农业满足度及干旱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1960—2014年辽西葫芦岛和朝阳地区4—9月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呈减少的趋势,其中近20 a岭南沿海地区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减少8.7%,岭北内陆地区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减少11.1%,降水减少主要集中在7—9月。近55 a辽西地区农作物生长季湿润指数减小,岭南区K的气候倾向率为-0.023/10 a,岭北区K的气候倾向率为-0.015/10 a;干旱发生频率呈增加的趋势,近20 a岭南区干旱发生频率增加了30.0%,岭北区干旱发生频率增加了25.0%。辽西地区中度和重度干旱存在9—11 a的准周期。近55 a辽西地区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农业满足度下降,近20 a岭南沿海气候区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农业满足度下降11.8%,岭北内陆气候区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农业满足度下降11.2%。辽西葫芦岛和朝阳地农业需水满足度下降是由于降水减少造成的,干旱发生频率增加,对正常农业生产造成威胁。因此,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应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适应气候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以应对干旱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与我省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几个气候生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与我省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有关的几个农业气候生态问题,包括大气降水特征与农业干旱,农田水分盈亏与灌溉,农作物单产增长潜力。气候变化对产量的影响,干燥少雨与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恢复生态平衡的对策等。供制定农业发展战略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干旱灾害变化特征,为农业生产决策支撑,利用辽宁西部11个气象监测站1951—2017年气象观测数据,[方法]选用干湿指数作为干旱指标及其积分湿润指数方法,采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研究农作物生长季干旱变化特征,干旱风险程度,降水量对农作物的满意程度,并分析气象要素与干湿指数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辽宁西部地区1951—2017年农作物生长季及各月时间尺度干湿指数呈减小趋势,干旱趋势明显,农作物生长季(5—9月)和9月成熟期干旱程度表现最为突出,从轻旱上升到中旱等级。农作物生长季降水的农作物满足度明显在下降,使干旱风险度明显升高。农作物生长季干湿指数年际变化在1995/1996年发生由高到低突变,突变后干旱程度升高0.8个等级;干旱风险度年际变化在1995/1996年发生由低到高突变,突变后干旱风险度升高14.0%;降水满足度年际变化在1998/1999年发生由高到低突变,突变后降水满足度下降17.7%。干湿指数与气温、日照时数、蒸发量、辐射呈负相关,与降水、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其中干湿指数与气温、降水量、空气相对湿度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辽宁西部地区干旱化日趋严重,调整农业结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冬小麦、夏玉米在半干旱农业区各生育期需水量,实际供水量及供水不足对农作物相对产量影响程度的计算方法,并以此为依据对半于旱地区农业干旱程度进行定量判别。  相似文献   

6.
根据1951—2000年陕西省降水、主要农作物受旱、成灾面积资料,用降水的Z指标法、农业旱灾率,确定陕西旱涝和农业旱灾等级,分析了干旱灾害特征;建立了一套陕西干旱灾害评估的指标体系,即干旱等级指标、农业旱灾指标、粮食减产评估指标。计算分析表明,陕西地区50a来,干旱以90年代最严重,70年代次之,农业旱灾以重大旱灾事件为主,而且旱灾有增加趋势。空间分布上有南少北多的特点,干旱指数与农业粮食减产量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旱涝灾害致灾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悦  周月华  叶丽梅  高正旭 《气象》2016,42(2):221-229
利用1960—2005年湖北省76个地区气象灾害的灾情普查数据和逐日降水量观测资料,对湖北省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致灾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旱灾害的频发区呈东西走向的带状分布,而洪涝灾害的发生频次和频发区面积均明显少于干旱;干旱和洪涝灾害年平均发生站次在1996年以后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干旱发生站次增加,而洪涝发生站次减少,且两种灾害均主要集中发生在夏季;1996—2001年湖北省部分地区连续出现严重干旱灾害,干旱的累积增强效应导致农业经济损失出现跳跃性增长并在2001年达到最大值;洪涝的致灾强度呈准周期的起伏振荡,农作物受洪涝影响面积最大、损失最多的年份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农作物受害面积与农业经济损失的决定系数为0.8;受害人口与直接经济损失具有较好的相关特征,且直接经济损失随受害人口增多而增加的速度加快,但近年来人口对洪涝灾害的抵御能力也显著提高;急转干旱和急转洪涝主要发生在鄂西北和鄂东南的夏季,农作物的脆弱度增加,农业经济损失随受害面积增大而增加的速度加快,但所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远小于仅发生干旱和洪涝时的数值。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南部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大兴安岭东南部1971~2005年气温资料与玉米、大豆、小麦和马铃薯产量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4种作物气候产量与各个气温因子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由此可见气候变暖有利于该区各种作物产量的提高.气候变暖可使作物生长期延长8~15天,因此可以引种生长期为120~130天的高产品种,增加中、晚熟品种.气候变暖扩大了作物种植区域,作物的种植北界北推,范围扩大至49°45′N 以南的地区,上界升高至海拔400 m.但是气候变暖也增大了干旱发生的机率,加重了干旱的程度,增加了农作物害虫对农田的危害.气候变暖使异常天气事件增加,对农业产生一些不可逆的影响,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剧.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区农业干旱预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华北地区冬小麦进行了水分胁迫实验,确定了冬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曲线,提出了农业干旱指数和农业干旱预警指数两个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明确生物学机理的华北农业干旱预测数值模式。对北京、石家庄、郑州和济南1998年至2000年432旬的农业干旱模拟结果表明:农业干旱预警定性准确率为90.7%,定量准确率在87.5%左右;此外,模拟表明模式也可以对区域农业干旱进行准确有效的预测。利用1961~2000年气象资料对北京等地区历年农业干旱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于大气干旱,在自然气象条件下,北京等地区作物生长期内几乎每年都存在农业干旱现象,特别是冬小麦灌浆至成熟期每年均存在一次较为严重的农业干旱胁迫过程,但农业干旱胁迫程度年际间存在一定波动,功率谱分析表明其具有3~6年的周期变化规律。对平均气候状况下华北地区农业干旱进行了时空动态分析,结果发现在自然条件下,华北大部分地区冬小麦4月下旬至5月下旬,即大约在冬小麦开花、灌浆至成熟期,农业干旱胁迫指数存在一种自然的逐渐加强的动态过程,这与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实践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马鹏里  赵荣 《干旱气象》2000,18(1):33-35
引 言平凉地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 ,属暖温带内半干旱半湿润的黄土高原沟壑区 ,年平均降水量为 479~ 6 38mm ,农作物主要生长期( 4~ 1 0月 )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 92 % ,年蒸发量为 1 30 0~ 1 5 0 0mm ,年平均温度为 7.1~ 1 0 .0℃。该区雨季相对集中 ,水热同季 ,光照充足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糜、谷、洋芋、油料和其它多种经济作物。但是由于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尤其是不同季节的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更为严重。因此 ,了解和研究干旱发生、发展、变化特点 ,无疑对指导当地农业生产有很重要的意义。1 干旱的基本特点及服务指标1 …  相似文献   

11.
1引言 鸡东县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受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影响,鸡东县春、夏、秋干旱频繁发生,具有十年九旱的特征,对农业生产产生极大影响。本文针对鸡东县气候特点,分析1971~2000年干旱发生规律及对大豆生育期的影响,提出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71—2015年汉中11个县区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以降水距平百分率为干旱划分标准,采用干旱频率、干旱站次比和干旱强度三个指标,分析了汉中地区年尺度和季尺度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汉中地区年尺度干旱频率东南部低,西北部高,并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增;季节尺度来看,各季干旱频率分布差异明显。年尺度干旱强度从1996年开始有较弱增强趋势,而干旱站次比有明显降低趋势,汉中地区干旱朝着小区域性中旱发展;季尺度干旱特征为春季和夏季干旱站次比有增加趋势,秋季和冬季有减少趋势,春季和夏季干旱范围逐渐扩大,秋季和冬季干旱范围逐渐减少;春季、夏季和秋季干旱强度基本为轻旱,冬季多为中旱,有时能达到重旱。  相似文献   

13.
对山西省2001年春夏连旱,河川径流锐减,水资源短缺以及干旱给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围绕抗旱减灾,搞好水利工程,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79—2013年内蒙古73个旗县气象站资料、历史干旱资料、马铃薯产量数据和社会属性数据等,通过内蒙古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全生育期的降水负距平百分率与相对气象产量二者建立的回归方程,结合农业干旱等级和降水距平百分率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得到了马铃薯轻旱、中旱和重旱的等级指标,确定了干旱致灾因子的危险性,结合承灾体的脆弱性、孕灾环境的暴露性和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内蒙古马铃薯干旱风险进行评估与区划。研究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市东北部、呼和浩特市南部和北部、乌兰察布市大部和锡林郭勒盟南部地区,所占面积比例为19.1%;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呼和浩特市部分地区、赤峰市中部和南部、通辽市西北部、兴安盟东北部、呼伦贝尔市北部地区,所占面积比例为20.1%;干旱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赤峰市西部和北部、通辽市东南部、兴安盟西南部、呼伦贝尔市东南部地区,分布区域面积最大,所占比例为41.0%;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灌溉区域,包括河套灌区和辽河流域,所占面积比例为19.8%。  相似文献   

15.
各型干旱对锦州地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及抗旱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50a气象统计资料和40a农业产量数据,归纳出锦州地区干旱类型和发生机率,分析干旱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抗旱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14年夏季(6-8月),我国旱情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北的黄淮、江汉、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中东部、东北中南部以及内蒙古中东部区域,黄淮、西北地区东南部以及东北中南部的部分地区存在重到特旱,其余大部以轻到中旱为主。旱情给旱区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仍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山丘地区面积相当大,共涉及10个市、地,总面积10.1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6.01%。该区年降水量500—900mm之间,应该可满足农作物亩产了700—1300斤的需水要求,但由于山丘地区的地形和土壤干旱、地力瘠薄等原因,降水生产率很低,农作物产量一直低而不稳,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因此,如何提高山丘区农作物产量,已成为我省加速发展农业生产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95年吉林省农作物主要生长季气候条件以低温、多雨、寡照为主要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弊多利少,旱、涝、冷害和霜冻均有发生。农业气象条件区域差异很大,西部干旱;东部低温寡照加洪涝.中部地区较适宜。总的看属平年年景,尽管高产作物面积扩大,农业投入增加.但粮豆总产仍稍低于上年。  相似文献   

19.
桂海林 《气象》2007,33(1):118-122
10月份,新疆北部、云南、贵州西北部、东北东南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我国其它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河北、山东、浙江、福建、广西等省区部分地区发生较严重干旱。本月,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  相似文献   

20.
韩长春 《气象》1996,22(7):46-48
作者以淮阴市历年的雨涝,干旱实况为依据,参考农业,水利部门统计的受灾面积,防洪排涝能力,农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量等因素,按季节分析雨涝,干旱灾害与雨量关系,确定年季不同级别的旱涝指标,其分析结论是40多年来旱涝灾年发生的频数超过正常年,且涝灾多于旱灾,重于旱灾,但秋旱多于秋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