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体系庞杂,莫衷一是。中国文化是指中国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这里,中国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文明是同义词。中国气象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气象文化发源地与中国文化发源地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结合考古资料,对气候异变与中国上古农业转型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认为在全新世时期中国发生过几次较大的降温事件,气候异变一方面给原始农业文化造成严重的损害,另一方面又激发了人们应对这种挑战的勇气和智慧,成为原始农业文化进化和转型的契机;中国上古农业发展中的两次重大转型——农业"边缘"地区游牧经济的形成和黄河中下游地区"沟洫农业"的出现,均与气候异变有关;人类科学地应对和适应气候异变,使中华文明的进程出现了新格局。历史经验表明,自然环境虽然能够对历史过程产生重大影响,但关键是人类如何去应对,人类自身才是历史发展更为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2003年中国气象局和河南省气象局先后下发了<中国气象文化建设纲要>和<河南省气象文化实施方案>,提出了气象文化建设的目标:按照建设"一流的装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台站"的要求,凝炼崇高的气象人精神,树立美好的气象人形象,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的良好氛围,建设具有鲜明特点的气象文化载体,满足广大气象工作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基层台站气象文化的建设,笔者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贵州气象》2009,(Z1):1-1
"中国凉都·六盘水",第一个以气候资源命名的城市,在这片矿产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渊源流长、区位优势明显的土地上,六盘水市  相似文献   

5.
吕淑琳 《山东气象》2004,24(Z1):5-6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中国气象文化建设纲要>,适应气象文化建设对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聊城市气象局通过在全系统开展深入扎实的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倡导、营造科学先进、健康向上的气象文化,围绕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气象文化,促进事业进步"进行了深入实践和有益探索,为全市气象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持,实现了整个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002年,中国气象局党组适时提出建设中国气象文化.只有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建设和发展气象文化,才能振奋职工队伍的精神风貌,增强队伍和单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不断提高全体气象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堪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结晶。它和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文学、哲学、美学、绘画、书法、雕刻、建筑和花木艺术等,可说都有不同程度的密切联系。其中特别是诗和画,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素有“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之称,中国园林讲究的是“三境”,即生境、画境和意境。生境即生意盎然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8.
发展先进文化是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 :在当代中国 ,发展先进文化 ,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就为先进文化的特定内涵以及怎样建设先进文化指明了方向。广义上的气象文化 ,是指气象工作者在发展气象事业过程中所创造的气象科学技术成果 ,业务服务能力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理念、创新意识、法制观念、道德标准、思想文化建设以及气象人的精神风貌等。二者之间的关系 :前者是基础 ,具有决定作用 ,后者(特指气象文化 )适应前者并具有能动的反…  相似文献   

9.
法国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文化是风俗、习惯,特别是舆论.建设气象文化需要媒体的支持."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新闻媒介就是这能"载舟"和"覆舟"的水.在气象事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今天,融洽媒介关系,争取媒介的了解、理解、支持与合作,对气象新闻危机传播进行监测与管理,是建设气象文化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气象部门生存、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公共关系手段.  相似文献   

10.
我从事中国气候研究至今已有55年(其中仅1991—1994年奉调至《中国气象报》社工作),退休前后开始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我研究了约40年中国气候之后发现,中国气候不仅影响到我同植被、农业和经济建设等物质层面,而且通过人们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影响到中阳传统文化,即精种层面。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气象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级气象部门硬实力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气象事业的软实力还相对比较薄弱。在分析气象文化软实力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必须通过不断强化"三气象"服务理念、努力打造气象服务"五满意"品牌、切实加强气象文化建设、牢固树立气象部门良好的公众形象等气象文化软实力建设措施,来提高气象部门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即“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同样也是如何搞好 2 1世纪的中国科技写作的指导方针和行动指南。科技写作实践和科技写作研究作为一种载体、一种实践 ,应自觉地为“四个现代化”为“三个代表”鸣锣开道 :利用科技写作自身的特点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服务 ,利用科技写作自身的功能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助威 ,利用科技写作自身的优势为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效力。传播…  相似文献   

13.
<正>一、项目背景2008年9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正式启动了"中国一联合国气候变化伙伴计划"项目之一的"中国喜马拉雅和东南沿海地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项目"。本项目是"中国喜马拉雅和东南沿海地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项目"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设立的子项目,目的在于编制《冰川融化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评估及其适应对策战略报告》。  相似文献   

14.
夏朝立国前后的气候突变与中华文明的诞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历史记载,考古学证据及古气候代用资料,分析了2100-1800 BC中国降水量的突变。结果显示:夏朝立国(2070 BC)之前有一个多雨期(洪水期),"大禹治水"标志着洪水期的结束。夏朝立国前后转为干旱,在不到300 a内降水量减少20%,因此可以认为是一次气候突变。有证据表明,从洪水到干旱的气候突变可能造成了中原以外地区许多考古文化的衰落,但是也促进了中原地区中华文明的诞生。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财富,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态。有时也专指文学、艺术、卫生、体育、教育、科学等。文化又是深层次领域里的一种具有道德生命的"精灵",其本身就是一种根脉相近、气息相通的历史积累和沉淀,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行业性。文化本身具有多元性。从空间分布上来看,文化多指地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区域宗教文化、江河文化、高山文化、丛林文化、行业文化、区域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等;从时间分布上来看,文化又可以分为历史文化(远古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两种;从文化的社会属性及其未来发展的走势上来看,文化又可以分为先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北方干旱化及其转折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半个世纪,中国经历了北方的"西湿东干"和东部的"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格局。近十几年来,这种降水长期变化的分布格局是维持还是发生了变化?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基于年降水观测数据、自矫正的帕尔默干旱指数scPDSI、地表湿润指数SWI及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卫星数据反演的陆地水储量(TWS)对中国区域干旱化问题进行了再分析。结果表明,近16年(2001~2016年),中国东部地区(100°E以东)"南涝北旱"的格局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长江上中游及江淮流域已转为显著的干旱化趋势,而华北地区的降水已转为增加趋势,东部"南旱北涝"的格局基本形成;北方过去的"西湿东干"也转变为"西干东湿"的空间分布特征。显然,中国区域的降水格局在2001年后发生了明显的年代尺度转折性变化,两种常用干旱指数scPDSI和SWI的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但GRACE的陆地水储量(TWS)的分析却显示,最近16年来,中国东部"南涝北旱"的格局仍未发生变化,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干旱化的时段,且有加剧的趋势,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的重要文物地区,新疆这个多民族的地区有着悠久的、灿烂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古老的丝绸之路分南、北、中三条横贯全境,有力推动了中原文化在西域地区的传播和东西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正>1942年,中国抗日战争正处在相持阶段。这一年,日本占领了缅甸,切断了滇缅公路,阻断了中国经海路和陆路获取战争物资的通道。为了中国抗战补给的需要,中美两国开辟了一条从印度丁江到中国云南昆明和四川宜宾的空中运输通道,因这条通道要经过喜马拉雅山、高黎贡山和横断山脉,沿途高峰起伏,犹如骆驼的峰背,故称"驼峰航线"(图1)。"驼峰航线"始于1942年,终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担任"驼峰航线"运输任务的是美国航空  相似文献   

19.
天气气候与健康——兼论中国气候与中医养生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之光 《气象》1999,25(3):3-8
人生活在大气之中,人的健康和疾病深受气象条件影响,我国盛行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和冷干夏湿,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诞生了中国的特殊医学-中医,中医是中国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并大大丰富了世界医药文化的宝库。  相似文献   

20.
书评     
正"中国气候卷"是"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一个分册,原书在1985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并得到了国内众多读者的欢迎。许多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地学工作者等从中受益匪浅。在原书出版30年后,《中国气候》于2013年再次出版。由丁一汇担任主编,王绍武、郑景云、王会军、杨修群担任副主编。新版《中国气候》在原书的基础上经近三年努力完成了改写,甚至重编,体现了全球和中国的气候学研究在内容、理论、概念和方法论上的重要进展。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