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使用通辽市11个国家级气象站自建站到2015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共统计出暴雨过程301次,其中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79次。对其时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表明:(1)通辽市暴雨出现在4—10月之间,主要集中在夏季的6—8月,以7月最多、8月次之;(2)近65a没有明显的增减变化趋势,但阶段特征明显。20世纪60—70年代暴雨过程的年际波动比较平稳,80—90年代波动较大,其中,1994年暴雨过程最多,为13次。进入21世纪以来暴雨过程比20世纪略有减少。(3)从年代际变化看,20世纪90年代暴雨过程总次数最多,为63次,60年代次之;2010—2015年最少,仅发生4次。(4)年暴雨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在扎鲁特旗站维持一个多暴雨中心,在青龙山—库伦—科左后旗至科左中旗站一线分布着一个多暴雨带;在霍林郭勒站有一个少暴雨中心,在奈曼—开鲁—科左中旗西部的舍伯吐站一线存在一个少暴雨带,这种分布与通辽市地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全国228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基于对暴雨区进行连续追踪的思路,采用暴雨相邻站点数和暴雨区中心距离确定了中国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客观识别方法;根据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平均强度、持续时间和平均范围构建了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综合强度评估模型。利用该客观方法对1961—2016年中国的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识别,并分析其气候和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我国区域性暴雨过程年均38.5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一年各月均可出现,但主要出现在4—9月,其中7、8月发生最为频繁,6月区域性暴雨过程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综合强度强,这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现象有关。一年中,区域性暴雨过程首次出现日期平均为3月6日,末次出现日期平均为11月14日;1961—2016年,我国年区域性暴雨过程首次出现日期呈明显提前、末次日期呈显著推后、暴雨期呈显著延长的变化趋势;年发生总频次呈微弱增多,较强区域性暴雨过程次数呈明显增加趋势;区域性暴雨过程的覆盖范围和综合强度均呈显著增大趋势。南方型区域暴雨过程变化趋势与全国的基本一致;北方型首次日期呈提前、末次日期呈推后趋势,发生频次有微弱减少趋势,覆盖范围、持续时间、综合强度均无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日降水资料(08—08时)和常规天气图资料,以1981—2010年30 a平均降水量为气候态,统计2014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概述各主要暴雨过程的重要影响系统、出现时段、范围及累积降水量。结果表明:2014年4—10月我国共出现194个暴雨日,32次主要暴雨过程。5—9月为我国主汛期,国内每天基本上都有暴雨发生,主要暴雨过程也基本上集中在这5个月。2014年共有5个台风登陆我国,数量偏少但强度偏大,140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Rammasun)"造成海南昌江578 mm的当年全国最大日降水量。2014年华南前汛期开始早、雨量多,5月暴雨日数和主要暴雨过程次数均高于近6年平均,广东东南部较常年同期降水量偏多1~2倍,暴雨过程频发,深圳遭遇2008年以来最强暴雨。9月8—18日,四川盆地东北部、陕西中南部、河南等地共有百余站出现极端连续降水日数和连续降水量事件。  相似文献   

4.
<正>1暴雨过程据气象记录统计,江西省4—6月发生区域性暴雨天气平均每年9.5次,并有时出现连续性暴雨过程。2014年4—6月全省暴雨日数较历史同期偏多,10站以上暴雨日数达11 d,频繁的暴雨致使局部出现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其中5月出现了6次暴雨过程,分别是5月4日、8—11日、13—15日、17—18日、21—22日、24—25日,5月累计降雨量为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历年同期第7多。6月17—23日暴雨和  相似文献   

5.
正1暴雨过程受史上最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2016年入汛以来,降水偏多,主要特点如下:1)暴雨过程频繁,降水量偏多,且阶段性、区域性特点明显。4—6月全省暴雨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多,10站以上暴雨日达13 d(表1)。其中,6月14—16日出现2016年范围最广的暴雨天气,暴雨、大暴雨范围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4—6月降水总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0%,其中,九江市东部、景德镇市北部、抚州市大部、上饶市大部和鹰潭市降雨量较常年偏多30%—50%。2)降水强度大,短历时暴雨过程较多。5月7—9日、19—21日、  相似文献   

6.
湖南地区暴雨的分类及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2002—2004年5—7月15次伴有低空急流暴雨天气过程的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湖南汛期伴有低空急流的西风带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湖南汛期暴雨可以分成低槽暴雨和切变线暴雨两类,切变线暴雨又可分为冷式切变线暴雨和暖式切变线暴雨;不同类型暴雨的雷达回波结构和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气象与环境学报》2017,(辽宁省汛)
利用1960—2014年辽宁省54个国家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对近55 a辽宁省汛期(6—9月)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4年辽宁省暴雨集中出现在汛期(6—9月),其中尤以7—8月暴雨出现最多,7—8月暴雨总量占年暴雨总量的72%。近55 a辽宁省汛期暴雨日数呈由东南部地区向西北部地区减少的分布,暴雨强度则自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减小;辽宁省汛期持续性暴雨主要为连续2 d的暴雨过程,暴雨发生次数不同区域差异较大。1960—2014年辽宁省汛期平均暴雨日数、暴雨强度和暴雨范围均无明显变化趋势,汛期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序列主要变化周期均为12 a,在20世纪90年代二者还存在显著的2 a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8.
利用贵州省84个气象观测站点1961—2020年逐日降水数据,定义贵州省区域暴雨标准,构建了综合考虑暴雨过程持续时间、暴雨范围、平均暴雨量3个指标的贵州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方法和雨涝年景指数,分析近60a贵州区域暴雨过程次数、强度和雨涝年景指数等特征和变化。结果表明:贵州区域性暴雨过程共出现721次,平均每年12.0次,2015年最多达20次,1961年最少仅4次;区域性暴雨过程3—9月均可出现,6—7月最为集中,6月最多,3月最少;区域性暴雨过程以0.4次/10a 的速率呈弱的上升趋势,年际和年代际特征明显;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影响范围多为6~19站,持续天数为 1~5 d,平均暴雨量多为60~80mm;强、特强暴雨过程呈显著增加趋势,较强暴雨过程呈略微增加趋势,一般性暴雨过程呈略微减少趋势;雨涝年景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7个强雨涝年2014、2020、1996、1999、1995、2000和1991年均出现在1990年后。  相似文献   

9.
利用1960—2014年辽宁省54个国家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对近55 a辽宁省汛期(6—9月)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4年辽宁省暴雨集中出现在汛期(6—9月),其中尤以7—8月暴雨出现最多,7—8月暴雨总量占年暴雨总量的72%。近55 a辽宁省汛期暴雨日数呈由东南部地区向西北部地区减少的分布,暴雨强度则自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减小;辽宁省汛期持续性暴雨主要为连续2 d的暴雨过程,暴雨发生次数不同区域差异较大。1960—2014年辽宁省汛期平均暴雨日数、暴雨强度和暴雨范围均无明显变化趋势,汛期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序列主要变化周期均为12 a,在20世纪90年代二者还存在显著的2 a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5—2020年广西9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对广西的台风与非台风暴雨过程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暴雨和非台风暴雨时空特征差异明显。从时间变化看,两类暴雨过程发生频次的年际变化显著负相关,台风暴雨过程的平均综合强度、持续天数均大于非台风暴雨过程;两类暴雨过程发生频次的月际变化均呈单峰分布,非台风暴雨过程主要发生在4—8月,而台风暴雨主要在6—10月,期间其过程强度月平均值整体高于非台风暴雨过程。从空间变化看,台风暴雨过程降水中心集中在桂南和桂中部分地区,非台风暴雨过程降水覆盖广西大部地区;台风暴雨过程主要影响桂南沿海地区,各地受台风暴雨影响频率由桂南沿海向桂北地区逐级递减;非台风暴雨主要影响桂北地区,各地受影响频率在桂林、柳州、贺州、河池等市形成高值区。  相似文献   

11.
低空急流对贵州夏季暴雨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雪丽  杨静 《贵州气象》2007,31(3):16-18
普查2001—2006年5—8月的贵州暴雨过程,从天气学角度分析了低空急流与贵州夏季暴雨的关系,并分析了低空急流暴雨的动力和热力特征。指出贵州夏季暴雨的产生与低空急流关系密切,在41次暴雨过程中,有40次暴雨过程的产生都伴随有低空急流的出现,只有1次暴雨过程的产生没有低空急流伴随,而低空急流的位置决定了暴雨产生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广西前汛期4-6月,是大—暴雨的多发季节。大—暴雨产生的天气形势,按地面形势分析,主要有锋面、热带低压(含热带风暴、台风)和高后大—暴雨三类。根据1961—1988年4-6月资料统计,锋面大—暴雨占前汛期大—暴雨天气过程之86%,其它两类均仅占6—7%。本文主要分析锋面大—暴雨的基本形势,提出大—暴雨24小时短期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兴安盟1961—2008年5—9月区域性暴雨历史资料,分析了兴安盟明显暴雨过程的气候分布特征,然后利用暴雨过程的平均降水量、降水强度和覆盖范围3个指标,将3个指标分别无量纲化后,采用等权重技术方案建立综合指数计算模型,计算兴安盟逐年重大暴雨过程综合指数,对综合指数进行历史排位,查出暴雨过程的历史重现期,从而对某一重大暴雨过程进行评估定位。  相似文献   

14.
1993年“7.13”陇南大—暴雨成因1993年7月13-14日,陇南地区出现了大—暴雨,过程降水量均在40mm以上,其中礼县、徽县分别为81.2、80.5mm。这次大—暴雨持续时间长,雨势平缓,范围广。1  500hPa环流形势大—暴雨过程发生前,...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61—2017年广西91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通过定义广西区域性暴雨,采用线性趋势计算、低通滤波等方法,统计分析了广西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西区域性暴雨过程发生频率较高,全年各月均可有区域性暴雨过程出现,5—8月为多发期,出现次数占全年总数的74.2%;持续天数在5 d以上的区域性暴雨过程主要出现在6—8月,以6月最多。近57 a,广西年及秋季区域性暴雨过程频次呈显著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性暴雨过程总体偏多、强度偏强,暴雨范围在30站以上的过程明显增多;近10 a秋季过程频次偏多、强度偏强特征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正1暴雨过程2018年7—9月,江西省10站以上区域性暴雨日数为4 d(表1),暴雨次数与历史同期(3.8 d)基本持平。7月5—7日出现了2018年以来最强暴雨过程,受西风带系统影响,在江西的中北部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其间伴有强雷电、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7月11—12日受减弱的台风"玛莉亚"影响,全省出现较明显的风雨  相似文献   

17.
<正>重要天气过程概述江西省气象台陈娟1暴雨过程2019年7—9月,江西省10站以上区域性暴雨日数为9 d(表1),暴雨次数与常年同期(3.8 d)明显偏多。暴雨过程主要集中在7月,其中3—9日和12—14日江西省先后出现2次暴雨、强降水集中时段,暴雨范围广、强度强,与前期强降雨区重叠度高,导致赣州、抚州、萍乡、宜春等地出现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其中7月3—9日暴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雨强大、累计雨量大等特点;全省过程平  相似文献   

18.
《湖北气象》2021,40(2)
利用安徽省1961—2016年81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雨量、2006—2016年1 162个地面自动观测站小时雨量、1961—2016年安徽省民政厅灾情和2006—2016年《安徽省气象灾害年鉴》收录的227个暴雨过程灾情数据,采取气候平均、广义极值、概率密度函数、百分位分布等方法,统计暴雨过程的持续天数、区域、范围、平均日降水量和小时雨量对暴雨灾害的影响,划分安徽省暴雨灾害预警等级。结果表明:(1)安徽省暴雨灾害预警等级可分为Ⅳ级(轻度)、Ⅲ级(中度)、Ⅱ级(重度)、Ⅰ级(特重)四个等级;(2)从Ⅳ级到Ⅰ级,暴雨过程的持续天数指标从1—4 d,范围指标根据暴雨区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确定,从Ⅳ级的20%上升至Ⅰ级的80%;(3)根据暴雨过程的区域差异,将安徽分为沿淮淮北、大别山区及皖南山区、沿江及江淮之间三个区域,分别建立降水量与暴雨灾情的定量关系,并在每个区域设置相应的平均日降水量和小时雨量指标;(4)利用上述暴雨灾害预警等级,对1981—2018年安徽省致灾的149个暴雨过程进行回代检验,并将其用于2020年6—7月安徽省暴雨灾害预警,暴雨灾害预警发布周期为Ⅳ级(轻度) 0.66~0.82 a、Ⅲ级(中度) 1.15~1.90 a、Ⅱ级(重度) 3.16~3.80 a、Ⅰ级(特重) 9.5~12.6 a,符合安徽暴雨灾情实际,可以为气象部门启动暴雨应急响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分析1991-2000年发生在伊春地区大—暴雨的过程,总结伊春地区发生大—暴雨的气候规律,分析产生区域或单站大—暴雨的影响系统及环流背景。提出了一些大—暴雨预报的定量指标,为伊春市气象局向各县发布短期指导预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重要天气过程评述1暴雨过程2007年4—6月江西共出现3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区域性暴雨日有4 d(表1),与历史同期相比属偏少年份。5月31日—6月2日自北向南的暴雨过程,短时雨强大,其中于都县铁山垅6 h最大雨量达193.2 mm,局部地区出现灾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