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宁两种气候旱涝指标的确定及其旱涝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辽宁33个气象站建国以来至1998年各月降水量、月平均气温等资料,计算了春、夏、秋三季月总需水量和两种单站旱涝指标,作了相互比较,认为K指数优于Z指数。并对辽宁罩涝状况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西南地区夏季严重旱涝划分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童文林 《四川气象》1998,18(3):33-36
运用川云贵三省1961-1994年5-8月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西南地区5-6月、7-8月、6-8月三个时段的旱涝指数、结果表明,用旱涝指数来划分旱涝、具有客观定量地、正确地反映出旱涝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旱涝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99,自引:10,他引:89  
张存杰  王宝灵 《高原气象》1998,17(4):381-389
根据西北地区83个台站1961-1990年月降水量资料,对降水距平百分离,降水标准化变量和Z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怼Z指数的旱涝等级标准进行了重新确定,认为经修正后的Z指数更适合于西北地区单 站各旱涝时段的划分。  相似文献   

4.
1964-2008年辽宁省旱涝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4-2008年辽宁51站降水量资料,采用Z指数和区域旱涝HL指数分析了全区近45a旱涝变化.结果表明:近45 a辽西、辽北以及辽东南地区单站旱涝发生频率均明显高于辽中、辽东地区;区域性洪涝指数逐渐减小,区域性干旱指数逐步增大.对辽宁51站Z指数进行了EOF和REOF分析,可知辽宁旱涝的空间分布特征除受大尺度天...  相似文献   

5.
一种改进的旱涝指数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改进后的旱涝指数(Ri、Ti)计算方案,计算了四川省5-6月,7-8月,6-8月三个时段的旱涝指数(R1、Ti),结果表明,用改进后的计算方案来划分旱涝,能够更加完善地表示出高温伏旱,低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4—2008年辽宁51站降水量资料,采用Z指数和区域旱涝HL指数分析了全区近45a旱涝变化。结果表明:近45a辽西、辽北以及辽东南地区单站旱涝发生频率均明显高于辽中、辽东地区;区域性洪涝指数逐渐减小,区域性干旱指数逐步增大。对辽宁51站Z指数进行了EOF和REOF分析,可知辽宁旱涝的空间分布特征除受大尺度天气系统所带来的降水量变化影响外,同时还受地理位置、海陆分布等多种因子影响。通过REOF方法可将全区分为4个区域,即Ⅰ辽西地区,Ⅱ辽北、辽西北地区,Ⅲ辽中、辽东地区和Ⅳ辽东南地区。  相似文献   

7.
聊城近50年夏季旱涝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旱涝指标Z指数和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标对聊城市1962—2010年夏季单站旱涝和区域旱涝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Z指数能较客观地反映旱涝程度,表明聊城地区夏季气候特征为易旱易涝,干旱灾害略重于洪涝灾害,且存在旱涝临界年,即1981年以前洪涝较多,干旱较少,1981年开始呈洪涝减少,干旱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辽宁3种旱涝指标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1973~2002年辽宁53个台站的月降水量资料,选取8个代表站,对降水距平百分率、湿度指标和Z指数3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重新确定的Z指数旱涝指标。  相似文献   

9.
基于区域内单站的逐日气象旱涝指数,通过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Boltzmann函数来求解某一区域在某一时间尺度下位于各个气象旱涝等级的逐日站数百分比累计概率分布,构建了可以反映区域气象旱涝强度的标准化区域气象旱涝强度指数(Regional meteorological Drought Intensity Index,RDI)和反映区域气象旱涝空间分布状态的标准化区域气象旱涝空间分布差异指数(Regional meteorological Drought variance Index,RDVI)。以构建河南省和江苏省月尺度的RDI和RDVI指数为例说明了区域气象旱涝指数的构建方法,并验证了两个指数的有效性。对于任一区域的不同空间尺度,两个指数可以从日尺度到年尺度乃至更长的时间尺度上进行计算。通过Boltzmann函数来构建RDI和RDVI指数的方法还具有很好的拓展应用性,其他气象干旱指数也可以采用本文方法来构建区域旱涝指数。  相似文献   

10.
拉萨5mm以上降水日数与旱涝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毓意  许燕 《气象》1998,24(5):39-41
运用Z指数法对拉萨历年汛期(6 ̄9月)的旱涝等级进行划分;并分析了实际日降水量≥5mm日数、相当日降水量≥5mm日数与旱涝等级的关系。结果表明:Z指数法所划分的旱涝等级与实际情况吻合;相当日降水量≥5mm日数不仅对汛期雨水的丰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与旱涝等级有着极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73~2002年辽宁53个台站的月降水量资料 ,选取 8个代表站 ,对降水距平百分率、湿度指标和Z指数 3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得出重新确定的Z指数旱涝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三峡地区旱涝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旱涝年大气环流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Z指数指标体系,构建了三峡地区旱涝指数时间序列,且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指数序列的多时间尺度演变特征和典型夏季旱涝年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地区干旱、雨涝有明显不同的年际、年代际特征,年、四季的干旱指数与雨涝指数基本呈反位相特征。三峡地区旱涝指数Morlet小波分析表明,在不同时间和频率域中,有显著的周期振荡,具有较强的局部特征;年旱涝指数主要有准5年、准9年、准15年的周期振荡;旱涝特征周期振荡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三峡地区雨涝年的环流背景为乌拉尔山地区、西伯利亚、巴尔喀什湖地区上空位势高度偏高,我国河套地区、华北平原至日本海上空的位势高度偏低;干旱年的环流形式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3.
王玲玲 《辽宁气象》2001,(4):20-22,41
从大连地区气候规律及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制定出客观定量表征伏期旱涝特征的旱涝指数;用EOF方法对大连地区1961~2000年伏期旱涝指数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伏期旱涝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旱涝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6,他引:43  
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旱涝指数及其旱涝标准的划分方法,并运用该指数对近50a(1951-2000年)来华北地区夏季旱涝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其他旱涝指数的比较分析,发现该指数能较合适地反映区域旱涝的程度和范围,且划分旱涝的标准较客观,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5.
平凉地区秋季旱涝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平凉地区7站30年(1960~1989年)秋季的气象资料,引入张宝先生提出的干燥指数公式,进而得出秋季旱涝指数的经验公式;从划分秋季旱涝标准着手,分析了平凉地区秋季旱涝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6.
运用改进后的旱涝指数(Ri、Ti)计算方案,计算了四川省5-6月,7-8月,6-8月三个时段的旱涝指数(R1、Ti),结果表明,用改进后的计算方案来划分旱涝,能够更加完善地表示出高温伏旱,低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7.
用当前降水和蒸发因子以及前期降水因子定义了黔东南夏季旱涝指数,用此指数计算了黔东南1971~2000年的夏旱指数,同时对各年的夏季旱涝进行了定级,检验证明,此指标对黔东南夏季旱涝等级的划分比日常业务中使用的降水百分率对黔东南夏季旱涝的等级划分更符合实际情况。讨论了黔东南夏季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得出结论:①夏季干旱主要出现在7~8月,6月干旱较轻,7月重旱出现的概率最大,8月次之;②20世纪70年代干旱主要出现在7月,80年代整个夏季均少雨干旱,以中等以上干旱为主,90年代降水较多,没有重旱出现;③黔东南州的夏季干旱,东南部出现的概率最大,西北部最小;但7月干旱多出现在东北部地区,8月的干旱西北部和东南部多于西南部和东北部。  相似文献   

18.
从大连地区气候规律及农业生产实际出发 ,制定出客观定量表征伏期旱涝特征的旱涝指数 ;用EOF方法对大连地区 1961~2000年伏期旱涝指数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伏期旱涝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川渝地区夏季旱涝与海温异常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鲍媛媛  康志明  金荣花  李峰 《气象》2007,33(5):89-93
利用1951—2006年6—8月降水资料计算了川渝地区旱涝指数Z指数,确定出该区域旱涝等级及其对应年份,分析这一带历年旱涝情况及年际变化特征,并用相关和合成分析法分析旱涝与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前期,这一带地区以旱为主,3个重旱年有2年出现在这个时段内;1970年代末至2003年,旱涝年均有,但以涝为主,2006年则出现了1951年以来最旱的年份。旱涝指数与SST的相关分析显示Z指数与前期SST,特别是1—3月SST有较好的相关关系,Z指数与赤道中东太平洋SST显著正相关。重涝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广大海域SST呈明显的正距平,而重旱年则为大范围SST负距平。2006年1—3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呈明显负距平、南太平洋20°S以南到40°S之间海域海温呈显著正距平有利于川渝地区出现严重干旱。  相似文献   

20.
张清 《山东气象》1997,17(1):43-45
根据1951-1995年我国336个站逐旬降水量资料,采用服从皮尔逊Ⅲ型分布的旱涝Z指数,分析了40多年来我国的旱涝事实,并对旱涝灾害的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