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对称环流对台风强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卫星云图和NCEP再分析风场资料对0207号台风HALONG云系和风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台风云系不对称的结构,台风西侧高空急流向台风中心的移动和辐散是台风迅速减弱的主要原因.为了了解不对称台风环流对台风强度的影响,还对比分析了0417号台风AERE、0216号台风SINLAKU在中国沿海减弱和重新加强的环流特征.在低层流入台风中心南侧的西风分量大,在高层流入台风中心西侧的北风分量小,有利于台风的加强.台风南、北两侧的东西向风场垂直切变梯度差异不利于台风加强.东西向风场垂直切变对台风强度的影响比南北向风场更重要.  相似文献   

2.
海温变化对台风路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台风模式中采用周平均海温和多年的月平均海温,对一些台风个例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数值模式中影响台风路径的海温因子变化对台风移动路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台风"玛姬"(9903)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通过对台风“玛姬”(9903)个例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海温和地形作用对台风“玛姬”(9903)路径的影响,分析了环境气流、台风非对称结构与台风移动路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温对台风“玛姬”(9903)路径有一定的影响,地形作用对台风“玛姬”(9903)路径的影响不可忽视,台风非对称结构对9903号台风异常路径的作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1965—1993年29年来台风影响杭州的降水资料的分析,确定了影响杭州台风的大、小关键区.根据台风的移动路径,划分了西路、东路和中路三类台风,并对影响杭州造成较大降水的33个台风分三路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得出了不同路径台风影响下的杭州地区的降水分布规律.又分析了1949—1993年45年来影响杭州的109个台风的过程最大降水量和日最大降水量,得出了台风影响下杭州各地的降水极大值情况.  相似文献   

5.
“麦莎”远距离台风暴雨的排熵指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005年8月5日山东省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从引起远距离台风暴雨的几个因素,分析此次山东地区强降水过程与台风“麦莎”及中纬度西风带系统的关系,判别台风暴雨的类型;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排熵指数与远距离台风暴雨区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次暴雨过程是在远距离台风(0509号“麦莎”台风)和西风槽相互作用下产生的;非纬向的高、低空急流对本次暴雨过程起着重要作用;负熵变区(IRE〈0)对应着暴雨区,负熵变区的汇合反映远距离台风暴雨的落区,排熵指数对远距离台风暴雨分析预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9711号台风风暴潮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北京气象中心HLAFS台风暴雨模式数值预报产品,着重从天气学和海洋动力学的角度诊断分析了9711号台风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海潮的影响,分别从海平面风场对海水风应力增水效应,变压场增水效应及台风路径、强度和移速和台风大暴雨对海潮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台风风暴潮产生机制。为预报和防御此类台风风暴潮提出了有益的防灾、减灾建议  相似文献   

7.
海气相互作用对台风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前期工作中耦合试验和未耦合试验对台风Krovanh(2003年)数值模拟的结果,分析了海-气相互作用对台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台风引起的海面降温大大降低了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潜热通量,同时使得感热通量向下传递到海洋。另一方面,台风引起的海表面温度(SST)降低,反馈到台风使其结构轴不对称性加强,且在中高层尤为显著。分析了台风对称结构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一种北上台风路径预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诚  于文革 《气象》2006,32(8):88-91
根据气象台实际业务需要,对历年北上台风路径进行分析总结,从天气学角度分析了台风未来路径与对流层上层温度场(或厚度场)的关系,目的是解决北上台风路径预报问题,并对2005年9号台风“麦莎”做了检验,提出台风的趋暖运动是对流层上层增暖现象,对流层上层增温极值曲线是台风未来的移动路径。  相似文献   

9.
对近年造成桂林台风暴雨的大中尺度环流背景形势作了分析,着重对比分析了尤特和黄蜂台风暴雨的热力、动力特征,对比结果表明:高空槽云系与台风倒槽云系叠加造成的暴雨远比单纯的台风环流造成的暴雨严重,说明中低纬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能造成暴雨的增幅。同时检验了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对台风暴雨预报能力,结果表明: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对台风环流本身造成暴雨有较好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0.
薛荣康 《广西气象》2005,26(2):9-13
对近年造成桂林台风暴雨的大中尺度环流背景形势作了分析,着重对比分析了尤特和黄蜂台风暴雨的热力、动力特征,对比结果表明:高空槽云系与台风倒槽云系叠加造成的暴雨远比单纯的台风环流造成的暴雨严重,说明中低纬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能造成暴雨的增幅。同时检验了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对台风暴雨预报能力,结果表明: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对台风环流本身造成暴雨有较好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1.
"99.8"山东特大暴雨形成机制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利用双重嵌套的非静力数值模式MM5V3,成功地模拟了1999年8月11~12日山东诸城发生的特大暴雨。利用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对这次暴雨天气及中尺度低涡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特大暴雨是在弱冷空气侵入台风低压环流,热带辐合带北伸的形势下形成的;倾斜涡度发展是特大暴雨及中尺度低涡产生、发展的重要机制,鲁东南有利的地形对中尺度低涡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台风低压倒槽顶部的强辐合作用首先触发上升运动,产生强降水,强降水位于低层气旋性暖式切变最明显的地方;强降水释放的凝结潜热使高层气层增暖,高层辐散加强,引起低层中尺度低涡强烈发展,导致降水增幅。可见,CISK机制是特大暴雨和中尺度低涡加强的另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2.
台风“海棠”特大暴雨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福建中北部登陆的台风,往往会严重影响浙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台风引起特大暴雨经常会发生在浙江东南沿海的南雁荡山区和北雁荡山区,2005年在福建省连江黄歧登陆的台风"海棠"(0505)对浙江东南沿海造成严重影响,是这类台风比较典型个例。文中利用非静力模式MM5模拟"海棠"台风在浙东南沿海造成的特大暴雨,模拟结果与实况对比分析表明,模式较好地模拟了台风降水强度和分布,特别是成功模拟出南雁荡山区特大暴雨中心(南部暴雨区)和雁荡山区特大暴雨中心(北部暴雨区);运用高时空分辨率模拟资料对特大暴雨成因进行诊断分析表明,南部暴雨区涡度低层到高层向西倾斜结构和北部暴雨区高低空强辐散辐合的耦合结构有利于形成暴雨区强烈上升运动,环境风场垂直切变产生次级环流进一步加强暴雨区上升运动;暴雨区持续不稳定层结和特殊水汽输送通道为特大暴雨提供热力条件和水汽条件。最后对浙南闽北地形对台风特大暴雨影响进行数值敏感性试验表明,温州南、北雁荡山脉地形等高线与台风水汽输送路径正交是造成特大暴雨的重要原因,地形使暴雨增幅明显,地形越高对暴雨增幅越明显,降水分布更加不均匀。比较台风造成南、北特大暴雨条件,发现两者既有环境风场垂直切变产生次级环流进一步加强暴雨区上升运动、持续不稳定层结以及地形对暴雨增幅作用等相同之处,又有动力结构、维持持续不稳定层结条件以及水汽输送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1990~2003年期间,广西14次热带气旋特大暴雨过程进行850hPa低空急流的合成分析,结果指出:广西热带气旋特大暴雨的产生伴随着中南半岛西南急流的增强,西南急流是暴雨增幅的主要水汽和能量输送系统。另外,结合大尺度环流系统的分析给出广西热带气旋特大暴雨的概念模式。  相似文献   

14.
Diagnostic analysis of the balance of kinetic energy (KE) is made for a decaying onland typoon, its external tor-rential rain area and environment. Results show that, besides low-level frictional dissipation as an energy sink, upper-level horizontal export of KE is another important one for the typhoon. In its decaying KE grows in the exter-nal torrential rain area, and the KB production term Gk represents the chief energy source for the torrential rain. The growth of Gk is at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avy rain and to the heating effect of released latent heat, and the external torrential rain owes its evolution to the exported KE from the strong windbelt in the east of the ty-phoon and the conversion of synoptic KE into mesoscale perturbation K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rrential rain re-sults in the KE feedback to its environment. The KG transfer from toe typhoon to the external torrential rain area and then to the environmental region as a mechanism constitutes one of the causes for the rapid disintegration of the tempest.  相似文献   

15.
童颖睿  郑远东  郑峰 《气象科技》2023,51(5):681-692
2020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在浙南登陆后过境北雁荡山期间在山区引发了特大暴雨。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4.0.2对台风进行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分析北雁荡山地形对此次台风暴雨的作用,并设置了升降地形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数值试验较好地模拟了台风移动及特大暴雨的落区和强度,台风大风区明显不对称分布,台风登陆后第一、四象限过境山区,其东侧强偏南气流向山区输送了充足水汽。台风登陆前山区低空存在一条由台风内核拖曳出的狭长螺旋辐合带,水汽通量辐合与风场辐合相一致。台风眼墙过境时沿着降水中心的迎风坡有强烈上升运动,动力条件极好,水汽输送带由近地面向对流层低层延展,山区有零星对流单体触发加强。台风后部环流影响时在高海拔山区风速减弱、绕流激发了中尺度低涡,强降水中心迎风坡上出现持续性、停滞不动的强正涡度中心,是特大暴雨发生的主要原因。地形敏感性试验中无地形时降水减幅40%~50%,地形高度翻倍降水增幅超过60%。  相似文献   

16.
苗爱梅  吴晓荃  薛碧清 《气象》1997,23(7):24-28
运用高空和地面常规资料,雨量自记资料以及卫星资料,分析1996年8月3 ̄5日受9608号台风低压影响而导致的晋冀地区一场罕见大暴雨的中尺度降水系统演变过程,揭示了北方台风暴雨形成与结束的某些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7.
0509号台风暴雨过程分析与暴雨灾害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2005年8月8~10日辽宁区域性台风暴雨过程,以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及卫星云图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台风、副热带高压与西风槽相互作用的结果,较好的水汽条件是产生台风暴雨的重要条件之一,低空急流是水汽输送的通道,也是台风暴雨的明显特征之一;结合单站气压连续变化以及云系变化判断“麦莎”登陆时间地点;应用基于概率分析的暴雨事件快速评估模型对暴雨灾害进行评估,评估表明暴雨过程为三级暴雨灾害,属中度级别。  相似文献   

18.
一次台风暴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1994年7月12~13日一次登陆台风造成的华北暴雨作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分析表明,9406号台风登陆后,台风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间形成的偏东南风低空急流,具有明显超地转特征,它是触发这次台风暴雨的关键系统。Q矢量诊断表明,Q矢量辐合区与暴雨位置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一次海南秋季台风暴雨的特征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ECMWF再分析资料、TRMM-3B42降水资料及FY2E卫星TBB资料综合对2013年一次海南秋季台风“海燕”的暴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发现:(1)台风内的中尺度云团是造成海南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 地形抬升作用和弱冷空气的入侵加剧了海南大暴雨的强度, 暴雨中心落在五指山迎风坡; (2)偏南气流和东南气流的辐合及低空急流的存在是触发和维持大暴雨的有利条件; (3)暴雨产生在θe面陡峭密集区, 陡立密集导致了倾斜涡度发展。MPV1和MPV2与强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暴雨发生时, 对流层低层MPV1 < 0, 同时MPV2>0;(4) 850 hPa垂直螺旋度正值区对未来6 h强降水落区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中尺度WRF模式(WRF3.4)和WRF-3DVAR系统,同化GTS常规观测资料和GPS反演的探空廓线资料,对2012年8月10日发生在江苏东北部地区的一次突发性特大暴雨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高分辨率的模式输出数据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多尺度分析和对流不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此次过程;台风低压和中纬度槽脊系统相互作用,中低层弱冷空气扩散和高、低空急流耦合为此次暴雨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背景;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和迅速发展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M8CS)是直接导致此次局地突发性暴雨的中尺度系统,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位置和暴雨的落区基本一致,M8CS的强烈发展对应于暴雨的最强阶段;暴雨发生前和暴雨发生时,对流系统中等日。线密集而陡峭,不稳定能量的突然性释放造成αθ/Oz迅速减小,口。垂直剖面呈伸向低空的“漏斗状”分布,有利于垂直涡度和对流不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