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非地转湿Q矢量在云南冬季强降水中的分析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荣芬  李英  杨向东  周翠芳 《气象》2005,31(2):12-16
应用非地转湿Q矢量理论对2003年1月5~6日云南冬季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青藏高原横切变、快速东移的南支槽、低层700hPa西南急流、地面强冷锋是此次云南冬季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非地转湿Q矢量流场的辐合中心(辐合线)与强降水区吻合;近地面800hPa锋生函数场正值区的变化较好地反映了锋面的强度,锋生函数正值区范围与降雪区域对应较好;700hPa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场辐合区与云南冬季强降水的产生及强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非地转湿Q矢量,结合MM 5模式模拟输出结果,诊断分析了2002年6月8—9日发生在陕西及四川北部的一次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辐合区对应垂直上升运动,辐散区对应下沉运动;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辐合区及辐合强度对暴雨的落区和强弱有很好的指示意义,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辐合中心基本上是强降水中心,辐合愈强降水愈强。非地转湿Q矢量锋生函数场与暴雨的落区和强度也对应很好。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1-07-05T20—06T20一次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实况资料,结合地面降水分布,从定性(矢量场,即Q)、定量(散度场,即2∇·Q)的角度细致、具体地比较分析了准地转Q矢量、半地转Q矢量、非地转Q矢量及湿Q矢量的诊断特性。结果表明:半地转Q矢量诊断能力优越于准地转Q矢量。非地转Q矢量、湿Q矢量诊断能力明显优越于准地转Q矢量、半地转Q矢量。准地转Q矢量诊断能力最差;从定性的角度分析,非地转Q矢量与湿Q矢量诊断能力相差不大。但进一步定量分析发现,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湿Q矢量的诊断能力大于其他Q矢量;700hPa高度上各Q矢量的矢量、散度辐合区较其在850hPa和500hPa上对降水反映更好,尤其是700hPa湿Q矢量散度辐合区与降水区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汪潮  臧增亮  潘晓滨  张兵 《湖北气象》2009,28(4):295-30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格点资料.对2008年1月28-29日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计算了非地转湿Q矢量流场、非地转湿Q矢量水平和垂直分布以及非地转湿Q矢量锋生函数.结果表明,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区是强降雪发生的有利区域,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负值区和非地转湿Q矢量锋生函数正值区能较好地预报出未来6 h降水落区,且其中心数值大小与未来6 h降水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梅雨锋暴雨的Q矢量定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1991年7月5日20时-6日20时一次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实部资料,结合地面降水分析,定性地比较分析了准地转Q矢量、半地转Q矢量及湿Q矢量的诊断特性。结果表明,半地转Q矢量比准地转Q矢量优越。非地转Q矢量与湿Q矢量相差不大,都明显比半地转Q矢量及准地转Q矢量优越。准地转Q矢量表现最差;700hPa各Q矢量的辐合场较各自在850hPa及500hPa的相应场对降水的反映更好,尤其是700hPa非地转Q矢量及湿Q矢量辐合场与同时刻地面降水的发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与降水对应的Q矢量的辐合场基本位于槽前及气旋的中、前方,这对台站实际业务预报工作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Q矢量和湿Q矢量在暴雨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赵桂香  程麟生  李新生 《气象》2006,32(6):25-30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实测资料,以发生在2001年7月26—27日山西省晋中市的一次区域性暴雨为例,对准地转Q矢量和非地转湿Q矢量在暴雨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Q矢量对暴雨的预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降水前期700hPa诊断效果最好,但在暴雨的强度和落区上存在明显偏差。而湿Q矢量在各层对暴雨均表现出良好的诊断特性,其散度辐合区与暴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强锋生出现6小时后开始产生强降水,且暴雨区与强锋生中心基本吻合,700hPa表现尤为突出。(2)Q矢量锋生函数分布表现出典型的准地转特征,而湿Q矢量锋生函数分布则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因此,Q矢量适宜于研究与天气尺度系统相关的大气运动,而湿Q矢量更适宜于研究天气尺度系统激发的次级环流。湿Q矢量较准地转Q矢量更能反映出暴雨的落区和暴雨的中尺度特性,在反映暴雨的强度上也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Q矢量理论对2010年9月河南省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850 hPa湿Q矢量的正负散度区,分别对应下沉和上升气流区,负散度绝对值大值区与暴雨落区对应;利用850 hPa湿Q矢量散度纬向剖面图可分析出中低层低值系统的移动;Q矢量锋生函数正值区与强降水落区对应,但其值与暴雨强度并非呈线性增长关系,其值逐日演变...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ECP/NCAR提供的1°×1°FNL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鲁西北一次持续性暴雨进行了湿Q矢量方法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暴雨出现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降水区域集中并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湿Q矢量方法是分析强降水落区很好的工具;925~850 hPa湿Q矢量散度与强降水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暴雨并不总是出现在湿Q矢量散度负值区中心,有时出现在湿Q矢量散度梯度大的负值区一侧;700 hPa湿Q矢量涡度正值中心与散度负值重叠的区域是中尺度低值系统发展有利的区域,与未来6~12 h暴雨落区有很好的对应;湿Q矢量锋生函数差值预报强降水落区明显优于锋生函数。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东侧一次连续大暴雨过程湿Q矢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运成 《气象》2006,32(12):43-49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实测资料,对2005年7月18—19日出现在青藏高原东侧的一次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非地转湿Q矢量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暴雨出现在湿Q矢量散度负值中心激发的非地转上升气流区附近,在强降水期散度负值中心达到最强,范围较窄,与暴雨区对应得较好。(2)700hPa湿Q矢量涡度正值中心与其散度负值中心重叠的区域是中尺度低值系统发展的有利区域,与暴雨区对应。(3)700hPa湿Q矢量锋生中心可以对应12小时后的暴雨区;当有不稳定能量大量释放后,有锋消作用,暴雨将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0.
非地转湿Q矢量的改进及其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完全考虑非绝热加热项作用的前提下,从原始方程出发,推导出改进后的非地转湿Q矢量(Qq),以及用其散度作强迫项的ω方程,将其应用于一次梅雨锋暴雨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非地转湿Q矢量对同时刻地面降水的反映能力较岳彩军改进的湿Q矢量(QM)、原非地转湿Q矢量(Q*)、非地转Q矢量(Q#)有显著的提高;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500 hPa高度上的Qq矢量散度辐合场的辐合强度及其辐合中心位置对同时刻的降水强度及雨区位置有非常好的指示作用;Qq矢量的垂直分布揭示了次级环流的方向和强弱,暴雨位于次级环流的上升支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