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锡盟地区暴雨过程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锡盟地区13个站点的降水资料为基础,运用天气动力学原理对选择出的45例暴雨个例进行暴雨形成机制的探讨,对暴雨形成的气候特征、宏观物理条件、环流背景及影响天气系统等诸因素逐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锡盟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基本产生于两种天气系统类型,其一为“系统型”,占总暴雨个例的75.6%;其二为“对流型”,占总暴雨个例的24.4%。以上两种天气系统类型及其关键区的建立,对今后准确预报锡盟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System Version 4,MICAPS4),河北省气象台研发团队重新自主设计并开发出一套灾害性天气个例检索与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历史灾害性天气个例及其资料的整理与保存,实现了个例的检索、分析、训练、收集与管理等功能,解决了历史资料的积累与使用问题;同时,拓展了MICAPS系统的历史资料应用功能。该系统可用于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业务、科研与预报员培训等方面,其可移植性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前,ECMWF产品中48小时及96小时网格点预报资料,已普遍被县站预报员所应用,并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预报员根据48小时及96小时500百帕预报图上的天气系统的分布状况,结合本站要素演变和本站历史上出现的天气个例事实,可对未来天气做出准确率较高的24-48小时预报.但上述工作是相当繁琐的.每天预报员要从抄收资料、绘制天气图及本站要素演变曲线图,查阅天气个例档案,直到分析、  相似文献   

4.
常州市灾害性天气查询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芹  霍焱  董喜春  马天骄 《气象科技》2009,37(4):457-461
为帮助预报员全面学习和系统掌握常州地区灾害性天气变化规律,进一步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将常州地区1974-2007年发生的暴雨、寒潮、台风等5种常见灾害性天气所对应的高低空形势、地面形势、台风路径、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以及实况、灾情等资料进行汇总和整编,建立了基于Web网页形式、多功能灾害性天气电子档案查询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灾害天气资料查询的自动化,填补了常州地区无完整灾害性天气档案的空白。该系统针对性强,界面美观、易于操作、查询快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2005年8月5~7日昌吉发生的暴雨过程天气系统,重点总结了这次过程中昌吉地区暴雨天气的特点,力求寻找出一些预报着眼点,为预报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时监测香港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图和广东省中尺度气象自动站资料,搜索出可能与南海区出现暴雨或强对流天气相关的实况信息,并把危险信息通过互联网传送到预报员的移动电话,实现危险天气预警监测。该系统自运行以来,有效地为暴雨和强对流天气提供了预警信息,大大提高了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由河南“75·8”特大暴雨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5·8"特大暴雨在我国暴雨领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个例。40 a来还发生了其他类型的极端暴雨和突发性暴雨,都加深了对我国暴雨研究与业务的认识,引发了一些思考。暴雨是我国最主要的灾害天气,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暴雨预报也是我国乃至全球天气业务的重点之一,各级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加大对暴雨形成机制的研究,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减小由于暴雨灾害带来的巨大损失。近20 a来,得益于各种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高分辨率数值模式的发展及诸多先进科研成果的应用,我国暴雨预报业务步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受季风和多种气候带天气系统的影响,地形地貌多样,暴雨形成机理复杂,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仍达不到防灾减灾需求。近期我国暴雨预报业务发展的主要思路包括:加强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影响系统的典型暴雨特别是极端性暴雨和局地突发性暴雨个例的分析研究,加深暴雨形成物理机制的认识;提高数值模式尤其是区域中尺度模式和集合预报系统对暴雨预报的性能;加强对模式物理过程和预报性能的了解,充分发挥各地各级预报员认识当地暴雨机理和积累预报经验的作用;提高多源资料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短时临近预报能力;建设现代化人机交互式预报业务平台,提升暴雨预报能力;加强对暴雨研究长期持续定向的投入,稳定预报员队伍建设;建立科研和业务的新型结合。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2011年5月11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根据贵州省七要素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Micaps常规资料,应用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对2011年5月10日20时—11日20时(北京时下同)发生在贵州省东南部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期望加深对低空急流与低涡切变共同导致贵州暴雨的认识,丰富这类天气系统配合下的贵州暴雨天气分析个例,为将来建立低空急流与低涡切变配合型贵州暴雨天气模型积累个例档案,为今后此类贵州暴雨预报与服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西南低空急流、低层切变辐合是形成此次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低空急流向暴雨区提供了大量的水汽、能量和垂直上升运动条件,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产生起主导作用。暴雨落区位于:六盘水市东部、黔西南州东部及南部,安顺地区南部,黔南州中部及南部,黔东南州大部,此天气系统配置对贵州暴雨落区预报具有指导性。此次区域性暴雨具有明显的MCC特征。  相似文献   

9.
王丛梅  俞小鼎  刘瑾  李江波 《气象》2018,44(1):107-117
2015年7月31日夜间,太行山区出现极端短时强降水天气,石家庄和邢台的西部山区有5个雨量站雨量超过100mm,其中石家庄市赞皇县院头镇和邢台市临城县南中皋村最大雨强都超过50mm·h~(-1),3h雨量超过100mm,属极端短时强降水。数值预报、上级指导预报以及各级台站预报对暴雨均为漏报。本文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石家庄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以及数值预报检验,反思该极端短时强降水预报思路和预报失败原因。此次极端短时强降水是发生在青藏高压东北侧高空西北气流的弱天气尺度背景下,预报的关键在于把握太行山东侧边界层偏东风与地形的作用、青藏高压加强使中层西北气流加强使垂直风切变加大、低层切变线东移影响、西南暖湿气流增强使水汽输送增加、中空干层与加厚的低空湿层叠加使对流不稳定性加强的特征。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分析最大不稳定能量(订正CAPE值)导致对山西不稳定条件的低估,致使对山西雷暴在夜间的再次发展估计不足,同时预报员没能有效地使用非常规资料用于实时检验和订正数值预报结果,导致没能预见到雷暴下山增强的可能。目前对弱天气背景下强降水产生条件缺乏有效的概念模型,数值模式可预报性较差,未来需要提高预报员对观测资料的全面分析能力和对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能力,通过大量个例的研究发展有效的预报(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0.
杨柳  李明华 《广东气象》2007,29(4):33-35
对2006年6月15日惠州市发生的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发现了该次暴雨局地性强,属中尺度天气系统强对流风暴下发生的强降水,大尺度天气系统上不易分析出来,低空急流是其主要成因;探讨了早晨值班预报员如何利用天气资料进行订正预报,并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做好暴雨预警信号发布和服务工作;类比分析了另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对暴雨预警信号的发布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