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气象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气象法律法规体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法制保障作用。从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与气象法律法规体系的关系入手,梳理气象法律体系发展过程,审视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气象法规法律体系应发挥的作用,分析现行气象法律体系存在的不足;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指引,以江西省气象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为例,对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气象法律法规体系进行探讨。认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气象法规法律体系建设,应当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为龙头,以生态优先为基本原则,从预防、管控、救济等三个维度建立气象灾害防御、气象探测、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气候资源保护、气象服务等为分支的完整法律法规层次体系。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海南省气象局卫星遥感业务的发展历程,在天气预报、气象灾害监测评估、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等领域应用取得的成绩,并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未来将依照中国气象局气象卫星应用发展专项规划,建立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省级遥感综合应用体系,重点提高微波遥感在海洋气象业务中的应用能力,增强风暴潮、海洋水色等海洋气象灾害和生态环境监测服务能力,为海南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三区一中心"建设气象保障工作提供遥感支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广西气象部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也存在生态环境观测能力弱、生态文明气象保障能力不足、生态气象服务业务体系不健全、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针对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围绕保持"山清水秀生态美"优势品牌做文章、做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气象服务、做好生态产业发展气象服务、积极探索环境气象服务以及加强组织保障,确保业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水平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报告表明,全球变暖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气候变化的总体效应为弊大于利;人类必须通过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负面效应.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要素如何变化,相关生态现象与生态过程机制如何,生态问题及其机制如何,均需要全面监测及综合评价才可能通过构建模型、建立基准进行风险预警.这也是目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及维护生态稳定性的客观需要.生态要素影响并制约着区域气候特征,而特定气候也不同程度地反馈于生态过程,产生不同的生态效果,这些问题的本质就是生态气象耦合关系问题.生态气象就是在生态学及气象学交叉与融合的背景下产生的新学科,并结合相关学科及遥感等信息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学科内涵.未来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及预警将全面展开,生态科学研究与气象业务服务也将紧密融合,生态气象评估方法趋于规范化与标准化,"互联网+"理念将促进"生态物联网"与生态气象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本研究对于美丽中国及生态文明建设(ECC)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积极推动荒漠生态气象工作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内蒙古荒漠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及人民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是内蒙古气象局党组"六项举措"的重要内容。根据内蒙古荒漠区生态、气象特点和气象部门实际,结合目前开展的荒漠生态气象工作,文章系统阐述了荒漠生态气象工作的总体思路、原则、目标、工作重点方向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从气象服务惠州“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和“国内一流城市”建设入手,介绍了惠州市如何利用技术优势和垂直管理体制优势,通过提升大气环境治理气象先导联动服务能力、提升生态旅游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发挥气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法定职能作用等在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开展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三农”服务专项建设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江西省24个"三农"服务专项建设实施地的"两个体系"建设情况开展实地调查,分析了江西省"三农"服务专项建设在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现代化、促进气象工作政府化、惠民利民等三方面取得的成效,总结了各地的建设内容、成功经验、工作亮点和特色,梳理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建设现状和有关要求,对今后江西省"三农"服务专项建设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1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与生态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是个大的命题,而生态和生态气象则是指自然状态或一门学科专业领域,是不同的概念。气象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任务和目标,就需要搞清楚其中的关系。生态是指生物(动植物)之间及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过程或状态,关注重点是生物本身所产生的变化。生态气象的关注点是生物(动植物)与天气气候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江西省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为工业、农业、金融、保险、交通、电力、能源、城市规划和大型工程建设等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本文阐述了江西省气候可行性论证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江西省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的发展提供借鉴。为更好地发挥气候可行论证在服务江西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应加强专业人才引进,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主动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公众对气候论证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和协作,推进部门内外联动机制建设,建立气候可行性论证项目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扩大气候可行性论证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全面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江西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并在客观分析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的基础上,对2008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进行了科学部署。报告指出,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加快江西气象事业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意义深远。各级气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需求为牵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49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07]92号)文件精神,以及全国、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大会精神和熊盛文副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加快建立完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气象灾害应对防范体系等“三个体系”,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处置、综合防御等“三个能力”,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保障机制,努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气象等相关部门协作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水平,减轻气象灾害损失,从而为实现江西气象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和谐平安江西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保障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气象探测数据是气象预报预测、防灾减灾及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等研究和服务工作的基础支撑。气象计量检定业务是保障气象探测数据准确的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对检定流程、数据处理和管理体系等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气象计量检定可靠的量值传递是气象探测、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的基本保障。该文通过将气象计量管理体系建设作为探测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分支开展思考,对如何提升省、市州级计量检定业务的效益,提高传感器的检定质量,进一步确保检定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行分析,为实现气象探测领域质量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辽宁省级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中存在的问题,探究问题根源,从转变服务理念和完善服务环节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提出气象部门应该适应新时代发展,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发挥农业气象服务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同时要主动参与市场活动,促进农业相关产业发展,开拓农业气象服务市场。可通过改进服务内容、扩展服务渠道、扩大服务范围,使农业气象服务以政府、企业、公众为中心,发挥决策气象服务的基本功能,回归公众气象服务的根本属性,提升专业专项气象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
推进“两个体系”建设 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两个体系"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苍梧县在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两个体系"要求精神,建立健全"两个体系"工作的思路和做法进行分析,得出完善预防为主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强化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气象科技的发展,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通过对生态环境质量的科学内涵、国内外研究现状、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目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中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指标选择和评价结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制定科学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涵盖山、水、林、田、气等5个方面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不同等级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具有简单明了、客观易得、计算方便等特点。以2014年吉林省为例进行了试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一致,可将此评价结果列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以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治理。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了解陇东黄土高原气象干旱时空分布特征,以提高干旱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及防治能力,减少经济损失,利用庆阳市8个县(区)30a(1989~2018年)降水资料,计算了各县(区)月、季、年降水距平百分率,按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标选取干旱事件,从月、季、年不同时间尺度统计分析了陇东黄土高原气象干旱时空特征,并对该地区2011~2018年的灾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a来气象干旱发生的频次存在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的特点。气象干旱发生的月频次呈波动状,其中12月最多,7月份最少;气象干旱主要发生在春季,以轻旱为主,中旱次之,重旱及特旱发生概率较小。从19世纪90年代到现在气象干旱事件发生的年频次逐渐减少,其造成的农作物成灾面积有逐年减少的趋势,这是因为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思想,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合理的利用了空间水资源,调整产业结构,种植防旱植被,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所致。  相似文献   

16.
《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新机制,明确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将加速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方式的低碳转型,推进能源体系的革命性变革,促进社会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进而促进人类社会文明形态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演变。全球低碳转型的紧迫形势,将重塑世界范围内经济、贸易、技术的竞争格局。中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引,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确立有雄心、有力度的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目标和行动计划,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是顺应世界低碳转型的潮流,又是缓解国内资源环境制约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促进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减缓碳排放的多赢战略。中国要以全球长期减排目标为指引,制定中长期低碳发展战略,打造低碳先进技术和发展方式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全球生态危机体现大国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历史灾害的基础上,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气象灾害的发展势态,评价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危害程度,从保障社会经济安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气象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基层气象部门为农服务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当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基层气象部门如何做好为农服务进行分析和讨论,并着重从加强气象为农服务的组织体系建设,提升气象为农服务的特色、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农村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促进气象为农服务的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将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和“均等化”、“一体化”的公共气象服务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共同推进,是基层气象部门当前及今后为农服务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建设成果丰硕。“一带一路”涵盖亚、欧、非三大洲,地域广阔,气候复杂,气象灾害种类多,影响大。文章从“一带一路”区域的气象灾害事实为出发点,分析了在“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气象灾害风险,并结合中央气象台的实际业务能力和潜力,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提出:1)建立“一带一路”专项气象服务机构,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预评估业务,有利于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安全保障;2)加强国际合作,实现资料共享,提高气象服务能力;3)加强“一带一路”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规避或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4)拓展“一带一路”气象服务的传播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