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波  池再香  黄艳 《贵州气象》2011,35(3):37-39
利用贵州84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7年历年夏季(6—8月)逐日雷暴资料,分析贵州夏季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7a来贵州夏季雷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时间性和年际分布等特征;且21世纪6月份雷暴日数偏多地区具有明显增多趋势,偏少地区具有减少趋势,而7月和8月,雷暴日数偏多地区具有明显减少趋势,偏少地区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利用廊坊市9个气象站1964—2011年的雷暴日资料,通过数理统计、线性趋势拟合和小波分析,研究了廊坊市近48 a来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周期性特征,并结合信息扩散法,进行了不同雷暴日数下的概率区划.结果表明:廊坊市雷暴日的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年均雷暴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约每10 a减少2 d;廊坊市雷暴月、季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雷暴主要发生在4—10月,其中夏季(6—8月)占全年的74.5%;中北部的雷暴日数明显多于南部地区;10a及以上周期在绝大部分地区具有全域性,而短周期3~5 a大多表现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随着雷暴日数的增大,雷暴发生高概率区逐渐北移,当雷暴日数异常偏大(>40 d)时,中部的部分地区也处于雷暴发生高概率区.  相似文献   

3.
洛阳地区雷暴活动规律和雷灾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洛阳市及9县10个观测站1966--2005年的雷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洛阳地区雷暴活动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洛阳地区雷暴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栾川、嵩县、孟津偏多,宜阳、新安、汝阳偏少,南北多中部少;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雷暴日数偏多,80年代至今雷暴日数偏少,但从80年代开始,洛阳地区雷暴日数有缓慢上升的趋势,年际变化幅度大,季节性特点非常明显,集中出现在4—9月,而夏季雷暴日数接近全年的80%。洛阳地区雷击人员伤亡事件主要发生在农村,造成的财产损失主要在市区,近年来雷击次数及所造成的损失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黄飞  黄学忠  黄开刚 《贵州气象》2013,37(Z1):22-26
利用广西百色市12个气象观测站1965—2009年的雷暴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小波分析和保证率等方法,分析了近45 a雷暴的时空分布规律、气候变化趋势、周期性特征和不同保证率下初终期分布。结果表明:①百色市各地年平均雷暴日数在62 d以上,属于雷暴多发区;雷暴空间分布趋势为自西北部向东南部递减。②雷暴日的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 a雷暴日数减少6 d左右。③雷暴日月分布具有单峰型特点,4—9月占全年雷暴日数的88.9%。④80%保证率下雷暴初日出现在3月上旬至3月下旬,80%保证率下雷暴终日出现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⑤小波分析结果表明,百色雷暴的年际变化普遍存在着3~4 a短周期和准8~12 a的长周期,由此推测未来几年百色可能处于少雷期。  相似文献   

5.
该文利用温州地区8个站40 a(1971—2012年)的观测数据,对温州地区雷暴日数的年际变化、月变化、日变化和空间分布等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温州年雷暴日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年雷暴日数逐渐减少。温州各个月都有可能发生雷暴,主要发生在3—9月,雷暴日数最多的月份为7—8月;雷暴日数最少的月份为1月。平均初终日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开始,到10月份结束,初终日间隔平均为233 d。日变化来看,温州地区雷暴多发生在13—次日02时,03—08时发生雷暴的次数最少,日变化有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17时和02时。空间分布呈从平原到内陆、从岛屿到山区,雷暴日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洛阳市及9县10个观测站1966-2005年的雷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洛阳地区雷暴活动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洛阳地区雷暴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栾川、嵩县、孟津偏多,宜阳、新安、汝阳偏少,南北多中部少;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雷暴日数偏多,80年代至今雷暴日数偏少,但从80年代开始,洛阳地区雷暴日数有缓慢上升的趋势,年际变化幅度大,季节性特点非常明显,集中出现在4-9月,而夏季雷暴日数接近全年的80%。洛阳地区雷击人员伤亡事件主要发生在农村,造成的财产损失主要在市区,近年来雷击次数及所造成的损失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根据平远县气象观测站1961-2011年的雷暴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滑动平均、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平远县近51年雷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平远县年平均雷暴日65.1 d,年际变化大,总体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97 5d/年;全年各月均可能发生雷暴,主要集中在4-9月,约占了全年的90%;87%的雷暴发生在白天,以13:00-19:00时最活跃,约占了总雷暴数的70%;平远雷暴在1985年前后发生了减少性突变;统计中出现3次异常年份和12次严重事件年份,偏多年份基本出现在突变前,而偏少年份均出现在突变后;雷暴初、终日均有提前的趋势,而持续期呈缩短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石河子气象局地面观测站1954—2009年的雷暴观测资料,对该地区雷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石河子地区属于少雷区,年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月雷暴日数最高值在7月,占全年雷暴日数的34.6%,石河子4月开始有雷暴天气,10月后雷暴结束。雷暴日的日变化中,高值出现在14-17时,以10分钟内雷暴发生频数最高,56年来石河子年雷暴日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W方位雷暴出现的概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近57 a江苏省雷暴日时、空分布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刘梅  魏建苏  俞剑蔚  张备 《气象科学》2009,29(6):827-832
用江苏省74站点近57 a雷暴资料,统计分析了江苏省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江苏雷暴日数年际变化整体呈减少趋势,年代际差异较大,1980s前后是江苏省雷暴日数的转折点.江苏地区雷暴日数减少趋势主要表现在夏季和秋季雷暴日数的减少,而春季变化不明显.江苏地区每10 a雷暴日数减少约2 d左右.不同季节江苏雷暴的发生区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春季和秋季主要的发生区域位于江苏的南部,并且平均雷暴日均自北向南增多,夏季雷暴高值区向北推移到江苏的中部和淮河地区.在年代际变化中,年雷暴日数明显的正距平期主要分布在1970s中期以前,负距平期主要出现于1970s后期-1980s中期和1990s后期-21世纪初期.  相似文献   

10.
对泸溪县1959年~2011年53年的逐日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泸溪县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表明:泸溪县属于多雷区,平均雷暴日数为47.5d;年雷暴日数线性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4.6d/10a;全年4个季度均有雷暴活动发生,发生的频率以夏、春两季最高;一年中雷暴活跃期出现在3~9月,活跃期平均雷暴日数占全年的85.1%;雷暴初日和终日都呈缓慢提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一次强寒潮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19712006年许昌地区逐日、逐月、逐年雷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小波变换,分析许昌地区雷暴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许昌地区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幅度大,且雷暴日数年代际趋势变化阶段性显著,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年雷暴日数变化呈略微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1个/10a;年平均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存在着准4 a和10 a左右的周期.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70—2014年山西省岢岚地区地面雷暴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岢岚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并研究雷暴严重年6—8月平均大气环流和对流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1)1970—2014年山西岢岚地区雷暴活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时间性特征,主要集中在6—8月(占总数的74.08%)、13:00—21:00(占总数的66.46%);年雷暴日数呈增多趋势,每10 a约增加1.8 d,雷暴初日最早出现于3月25日,终日最晚出现在11月3日,且初、终日的年际差异较大;(2)小波分析结果显示,近45 a岢岚地区年雷暴日数具有明显的2.457 a和4.1322 a周期变化特征;(3)多雷暴年,岢岚地区位于500 h Pa平均位势高度及距平场槽底,而少雷暴年则位于槽后脊前;(4)多雷暴年的CAPE值为229.70 J·kg-1,是少雷暴年的2.0191倍,多雷暴年的K指数值达31.6℃,比少雷暴年大2.83℃,表明多雷暴年大气的不稳定性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0—2004年六盘水市3个测站的逐日雷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t检验法等统计方法,对六盘水地区雷暴天气的分布情况、年际变化及雷暴发生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六盘水市各地年雷暴日数差异明显,雷暴天气西南部最多,北部次之,东部最少。六盘水市一年四季均有雷暴天气出现,且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主要集中出现在夏季,冬季雷暴出现的概率非常低;全年各月均有出现雷暴的可能,但各地雷暴天气主要出现在每年的5—9月,其中8月最多,7月次之,12月最少。雷暴天气20世纪60、70年代持续偏多,在1983年附近急剧减少,进入80年代中期后,雷暴日数持续偏少,从总的气候趋势看,雷暴天气总日数呈下降趋势;年总雷暴日数在1983年附近存在突变现象,表现为日数的减少,这种突变事实各站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博州雷暴的时间变化和周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1--2000年博州4个气象站雷暴天气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雷暴的气候特征.分析表明,博州多年年雷暴日数20-52d,年雷暴日数平原地区较少,高山地区较多,雷暴天气集中出现在夏半年5-8月.温泉雷暴天气的高发时段15-21时,精河高发时段17-23时,阿拉山口高发时段16-24时.温泉、精河和阿拉山口雷暴持续时间以30min为主.博乐和阿拉山口40a内年雷暴日数线性减少,两站年雷暴日数在1979年发生突变.博州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具有6~9a的震荡周期.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71-2006年许昌地区逐日、逐月、逐年雷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小波变换,分析许昌地区雷暴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许昌地区雷暴目数年际变化幅度大,且雷暴目数年代际趋势变化阶段性显著,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年雷暴日数变化呈略微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1个/10a;年平均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存在着准4a和10a左右的周期。  相似文献   

16.
杨文雄  陈军  易丁 《贵州气象》2013,37(1):26-28
根据玉屏国家一般气象站1961年1月—2010年12月雷暴观测记录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年雷暴日数进行线性模拟,结合5 a滑动平均和累计距平方法,分析玉屏县50 a来年雷暴日数的年、月、日变化特征。得出了如下结论:玉屏县近50 a来年雷暴日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历年平均雷暴日数47 d,每10 a平均减少2 d;1985年为年雷暴日数出现转折的年份,但突变分析不显著。雷暴天气在全年均有发生,呈双峰型分布,最大峰值出现在7-8月,平均8.5 d和8.6 d,次大峰值出现在4月,平均7.6 d;夏季是雷暴天气多发季节,雷暴日数占全年的47%,春季是雷暴天气次多发季节,占雷暴日数38%,秋、冬季雷暴天气占8%和7%。一日中雷暴出现的高峰时段12-18 h,以14-16 h出现概率为最大,占26%。雷暴初日有提早趋势,终日有推迟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57年江苏省雷暴变化趋势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江苏省1951—2007年雷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小波分析和保证率等气候诊断方法,探讨江苏省近57年雷暴的气候变化趋势、周期性特征、时空分布规律和不同保证率下初终期分布。结果表明:江苏省雷暴日数年际变化整体呈减少趋势,主要表现在夏季和秋季雷暴日数的减少。而春季的多年变化不明显。江苏省每10年雷暴日数减少约2天。在年代际变化中,年雷暴日数明显的正距平期主要分布在1960年代初、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中期,1980年代后期、1990年代后期。负距平期主要出现于1970年代后期—1980年代中期、1990年代中后期和1990年代后期—本世纪初期。不同保证率下雷暴初日、终日存在明显地区差异,50%保证率下雷暴初日(终日)在3月中旬—4月上旬(9月上旬—下旬),80%保证率下雷暴初日(终日)在3月下旬—5月上旬(10月上旬—下旬)。在周期分布上,江苏8~10 a以上的周期都相对比较稳定且具有全域性,而相对较短的周期一般都不具有全域性,从长周期分析江苏地区近几年年雷暴日数各地均处于偏多的周期内。  相似文献   

18.
利用平塘县气象站1961—2010年的雷暴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一元线性回归拟合等方法,分析平塘县50来的雷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得到:平塘县年雷暴日数较多,年际变化较大,且呈现波动减少趋势,从季节划分分析得到,除冬季外,其它季节均有不同程度地减少。分析50 a的月平均雷暴日得到雷暴多发生在4—8月,多年月平均雷暴日呈现单峰型,峰值出现在8月;雷暴初终日出现的年际变化较大,即雷暴持续期年际变化较大,得到90%保证率的雷暴初日出现在3月下旬,90%保证率的雷暴终日出现在12月上旬。  相似文献   

19.
利用黄南地区4个气象观测站1979—2008年共30年的雷暴观测资料,对黄南地区雷暴的时空分布和变化及初终日分布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黄南地区雷暴天气在时间分布特征为:黄南地区雷暴日的年际变化大;季节性明显,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雷暴易发生在12—20时;雷暴初日最早出现在3月份,雷暴终日最晚出现在11月初。空间分布特征为:雷暴日数依纬度自北向南呈明显的增加趋势,此分布特征也界定了州域内自北向南分为多雷区和高雷区两大板块。  相似文献   

20.
呼伦贝尔市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呼伦贝尔市地区8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的雷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总结呼伦贝尔市雷暴的一般天气类型。结果显示:呼伦贝尔市雷暴日数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大兴安岭山地多、平原低地次之、草原地带较少的特点;各站的雷暴年际变化较大,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集中出现在4—10月,夏季6—8月的雷暴次数占80%以上,发生雷暴的峰值时段在14—17时,雷暴日数具有较强年代际变化,呈明显的波动下降的特点;呼伦贝尔市雷暴天气有4种基本天气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