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累计频度定量计算方法,讨论了云南地区1970年以来,各个强震孕震区的地震活动非线性度ZL值的时间进程曲线,系统计算了Ms≥6.3级强震前的ZL值曲线,结果表明:强震前地震活动非线性度ZL值异常表现出的地震孕震区的地震平静-活跃或活跃-平静过程至少出现一次,且震例中的83%开始出现平静(活跃)的时间为强震前1-21/2年,强震前半年左右结束出现活跃(平静)。  相似文献   

2.
以累计频度定量计算方法,分区讨论了河南及邻区1970年以来地震活动非线性度ZL值的时间进程曲线,系统计算了M≥5.0级地震前的ZL值,结果表明:开始出现活跃(平静)异常的时间集中在地震前1—2年,结束异常的时间在地震前一年内,集中于0—4个月。同时提出了异常的定量指标以及发震类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西北地区8次MS≥7强震前的MS≥5地震活动特征和3次MS≥7强震前的ML4地震演化的研究,发现西北地区7级强震前存在较大范围的MS≥5地震平静或MS5地震空区。该地区强震前存在ML≥4地震空区的演化,一般表现为孕震区周围出现平静—活跃、持续平静和平静区逐步向未来震中收缩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云南地区不同震级范围的小震频度在强震前的时间进程曲线,发现在介质比较破碎地区,震级偏小的地震频度显示出较明显的强震前孕震系统的非线性阶段,而在介质比较完整的地区,则震级偏大的地震频度反应较明显。为此,引入了频度比的概念,结果表明,强震孕震区的频度比表现为在强震前2—4年,持续增加或持续降低,在强震前1—2年,呈(增加后)降低或(降低后)增加的异常变化,曲线形态出现拐点。对频度比在实际预报工作中的预报能力,也进行了讨  相似文献   

5.
利用极限时间法对云南省1970年以来Ms≥6.5 11组强地震进行h′值计算,结果显示:11组强震前出现h′值异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大幅(平均减幅达28%)突然减小现象,即地震活动出现异常平静的现象,可成为地震预报意见的关键指标;强震前出现8次地震活动增强一平静一主震的发震模式,占73%,出现3次增强一平静一增强(短期内)一主震的发震模式,占23%;h′值量板图对强震前的地震活动平静和地震活动增强现象展现得较为清晰;通过对11组强震进行预测,预测时间约为5个月。  相似文献   

6.
川滇地区强震孕育过程中的中等地震动态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用有关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1],对川滇地区1970年以来6.7级以上强震前后的中等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发现强震的S值在震前和震后的异常变化特征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主要表现为:在震前S值异常为高值或低值异常,震后下降或上升;对特定区域研究发现,滇西南地区强震的孕震区中等地震活动的S值震前异常主要为高值,而滇西地区强震孕震区中等地震活动的S值震前异常主要表现为低值。表明对川滇地区强震孕震区中等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的动态追踪,利用其变化规律可以为强震的预测预报提供一定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区域地震活动分期,强震复发周期、未来强震震级计算、相邻区域活跃期的相关性、强震纬向迁移以及6级以上地震的自律关系等入手,研究了南北地震带各段地震总形势。根据历次强震前中强震活动图象研究得出的北段平静—大震,中段、南段平静—活跃—大震特点,寻找目前北段存在的平静区,中段和南段的背景性空区。结合近二年来存在的背景性地震条带,诱发前震分布及 b 值扫描等结果,判定强震危险区。文中还对各段强震可能发生的危险点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8.
丽江,宁蒗强震的波速比时人演化图象和数值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1996年2月3日滇西北丽江7.0级地震前波速比时空演化图象的动态追踪,同时对比了相距90km的1976年11月7日,12月13日宁蒗6.7,6.4级地震。发现不同作者在不同时间研究的滇西北地区这两次重复发生的强震在孕育过程中波速比的时空演化图象十分相似:强震前5-7年,强震孕震区出现波速比高值异常区;强震前3-4年,孕震区的波速比大面积低值异常;强震前1-2年左右,孕震区再次出现范围略小的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地震活动的低潮期,国内对正常动态的讨论有明显加强,但大多数作者从单一观测项目研究强震区“平静期”的实测值正常动态,并假定平静期内的观测资料中不包含孕震信息,研究的内容集中于正常动态的类型和年变的原因。 本文试图根据小震区的观测资料,分析地震活动和其它前兆观测曲线的正常动态特征,讨论它与强震区震前异常的某些差异,期望对本区将来可能出现的强震震前异常有所识别,并为其它强震区的前兆异常识别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全球强震活动性的某些统计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傅征祥 《地震学报》1986,8(2):137-145
根据阿部胜征新近研究和发表的均匀化全球大地震目录(1897——1980),获得如下几点关于全球强震活动性统计特征的初步认识:(1)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之后,全球活动处于相对平静的阶段;(2)在全球活动高潮时段中b值偏低,大陆地震区的b值偏低;(3)据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序列的结果,全球不同的地震区内,存在几十年尺度的强震活动高潮幕和平静幕交替出现的现象;(4)北半球大陆浅源强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特征有关。上述特征对估计全球和不同地震区的地震活动趋势可能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Ujsing deterministic methods in combination with probabilistic methods,the authors havestudied in detail the seismogeological background,seismogfnic faults and their abilities ingenerating earthquakes,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seismicity;predicted the seismicity tendency in future 50 years;and studied the expected magnitude andexpected distance of destructive earthquakes that may attack Zigong City.On such a basis,2scenario earthquakes have been determined for Zigong City.The results would be helphl forthe lecal government and authorities to work out a great earthquake emergency pre-plan andto estaplish the great earthquake fast-response system.  相似文献   

12.
在孕震过程的不同阶段,可能会有长、中、短期前兆异常表现.为揭示闽台地区几次中强地震前不同时期的异常形态,对福建省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日均值、整点值和分钟值时序数据进行小波分析,结果发现:在强震前2~3年出现周期2年左右的异常信号;在中强地崖前2~5个月出现周期1个月左右的异常信号;在震前几天至十几天则出现周期半小时至1小...  相似文献   

13.
应用地震活动加速指数AI算法对华北地区1970年以来ML≥6.0地震进行了回溯性研究。 利用该方法统计中强震前的中小地震活动频度, 分析结果显示在空间上能够反应出中小震活动频度的异常。 另外, 应用有关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 对ML6.0级以上强震前后的中小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进行了研究, 此方法对AI算法的计算结果在时间上给予了支持。 结果表明: AI指数能够量化地给出中强震前中小地震活动的相对增强或减弱程度, 中强震的S值在震前表现为高值或低值异常, 震后下降或上升。 S值的异常点与AI扫描值的异常结果在时空分布上相辅相成。 在地震目录完整的情况下, 中强震震中区及其附近地区震前1 a的中小地震活动与之前3 a、 5 a的活动背景相比, 出现明显的“加速”或“减速”现象。 利用这两个参量的变化, 可为该地区中强震的预测分析提供一定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4.
刘月  吕晓健  田勤俭 《地震》2016,36(2):94-104
本文基于“区域-时间-长度算法”(Region-Time-Length algorithm)回顾性检验了1976年以来发生在川滇地区的6个MS7.0以上和23个MS6.0~6.9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变化。MS7.0以上强震前,5例检测到地震活动平静异常,仅1例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MS6.0~6.9地震前,12例检测到平静,11例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以上异常大部分出现于震前0.5~2.5a,持续0.5~2a。另外,发生在云南普洱地区的4个MS6.0以上地震震前都检测到平静异常;发生在北纬22.7°~31.0°N,99.6°~102.5°E范围内的17个地震,13例于震前检测到平静异常。以上研究对更好地认识川滇地区地震孕育过程和发震前兆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付虹  刘丽芳  张晓东 《地震》2005,25(1):8-14
在成组地震孕育模型的指导下, 分析研究了川滇地区M≥6.5地震成组孕育的地震学和前兆异常特征。 结果表明, 川滇地区的M≥6.5成组地震都发生在云南强震活跃期内, 这个时期云南地区多点水汞测值出现了比正常值高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变化, 比强震平静期的“异常”测值也要高得多; 成组地震前1~2年的中期阶段地震活动会出现大面积增强; 成组地震的首发地震发生时有30%以上的前兆异常持续发展, 不出现转折变化, 而单一强震和成组地震的最后1个地震, 震前有异常震后不出现转折继续发展的数量≤15%; 成组地震的首发地震前兆异常数量比结束地震多。  相似文献   

16.
云南地区强震前孕震系统的非线性阶段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蔡静观  许昭永 《地震研究》1993,16(4):329-337
本文以降维减熵增能的地震学方法,讨论了强震前复杂孕震系统的非线性阶段,云南地区1976年以来6级以上的强震震例表明,强震前复杂孕需系统的非线性阶段是普通存在的。但从不同震例。不同方法反映出来的非线性阶段起始时间是有差异的,本文进行了综合判断的尝试,得出孕震系统在强震前1-3年进入非线性阶段。结果还表明,蠕变曲线和累计频度的速率增加比具有普适的特点,前者为2.4左右,后者为1.7左右。  相似文献   

17.
青藏块体东北缘中强地震前小震频度异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建刚  周龙泉  杨立明  代炜 《地震》2009,29(3):19-26
1980年以来青藏块体东北缘共发生26次MS5.0以上地震,其中22次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独立。 通过系统研究这22次中强地震前其邻区小震活动的增强现象,发现有17次中强地震前存在比较明显的小震增强现象。 虽然小震增强现象在多数中强地震前存在,但是利用小震活动的增强对未来中强地震的预测比较困难。 文中结合青藏块体东北缘小震活动的特点,尝试提出根据小震活动空间格局是否改变统计小震频度的方法,并且进行了初步的应用。 结果表明: 利用新方法统计小震的频度更能突出中强地震前的小震频度异常,并且中强地震前的小震频度异常幅度受空间范围大小的影响不大,能够有效的提取青藏块体东北缘中强地震前的中短期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18.
加卸载响应比是一种刻画震源区介质损伤程度的物理学参数,它通过随时间的变化来反映地震孕育的过程来进行地震预测。通过对1990—1999年新疆地区部分中强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该理论得到孕震积分的概念应用于震例中。结果表明:中强震震前在震中附近可能存在多个高加卸载响应比值区,它们大致围成椭圆状或环状,地震通常发生在异常高值波动或减弱的过程中;异常峰值至发震时间比理论时间要短,这可能表明新疆地区构造活动剧烈,孕震周期较短。  相似文献   

19.
白超英  王筱荣 《地震工程学报》2001,23(2):149-154,159
用“震源触发-系统响应”孕震模式,分析讨论了新疆1996-1998年成组强震活动前后地震活动图像的时空演化特征,由此定义了“诱发信号震”,进而分析研究了诱发信号震与后续主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强震发生后触发(或引起)的中等地震活动区及边缘很可能是未来强震发生的地点;强震或其强余震发生当天或稍后1天内发生的信号震具有预报意义,信号震发生后,其周围200km范围内3年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较大,其震级可能比信号震的震级高0.5-2.0,最后对成组强震活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