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多年来的观测和分析表明,影响沂水泉氡值变化的最大干扰是降雨.由于这种干扰存在着“记忆“滞后影响,所以用一般的相关分析难以将这种影响排除干净,本文采用了褶积积分方法较好地排除了这种影响.分析了菏泽5.9级地震前后沂水泉氡信息熵的变化特点,讨论了这种信息熵的变化与区域应力场的调整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的观测和分析表明,影响沂水泉氡值变化最大干扰是降雨。由于这种干扰存在着“记忆”滞后影响,所以用一般的相关分析难以将这种影响排除干净,本采用了褶积积分方法较好地排除了这种影响。分析了菏泽5.9级地震前后沂水泉氡信息量的变化特点,讨论了这种信息熵量的变化与区域应力场的调整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1983年菏泽5.9级地震前后沂水泉氡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沂水泉位于山东省沂水一汤头断裂带上。多年来的观测分析表明,影响沂水泉氡值变化的最大干扰是降雨。由于这种干扰存在着“记忆”滞后影响,所以用一般的相关分析难以将这种影响排除干净。本文对最小二乘法为建立模型的判据,用动态灰箱分析法拟合并推估观测系统的变化。在分析中用了四个状态变量:长趋势成分L(t)、年周期变化成分P(t)、降雨影响部分R(t)和随机变化部分S(t)。经过分析表明,沂水泉氡的长趋势部分1  相似文献   

4.
影响沂水泉氡值变化最大的干扰是降雨。因为这种干扰存在着“记忆”滞后影响 ,所以用一般的相关分析难以将这种影响排除干净。研究表明采用褶积积分方法可较好地排除这种影响 ,同时分析了菏泽 5 .9级地震前后沂水泉氡区间概率的变化特点 ,讨论了区间概率的变化与区域应力场的调整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耿杰  王忠民 《地震》2003,23(1):95-101
据沂水观测井的构造背景、环境条件和泉的成因结果, 经过前兆异常现场落实和采样分析, 并结合活动断裂、地震活动以及流磁观测结果对山东沂水水氡自2001年以来的异常变化从形成机制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沂水观测井位于沂水-汤头断裂与沂水-沂源断裂交汇部位, 系断层上升泉, 具有应力易集中的地质构造环境; 沂水水氡的下降异常变化与沂沭断裂带中南段的应力活动增强和沂水-汤头断裂与沂水-沂源断裂构造活动加剧有关。  相似文献   

6.
耿杰  王忠民 《地震研究》2002,25(4):314-319
在对沂水泉成因探讨、沂水水氡正常变化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沂水水氡变化的现场分析落实和周围采样点分析结果及构造地质和流动地磁观测结果,对山东沂水水氡自2001年3月28日以来的异常变化从形成机制上进行了分析,认为沂水水氡的下降变化与应力活动增强、构造活动加剧有关。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六合地震台钻孔体应变在受到降雨干扰影响时的变化特征,有别于江苏区域内大部分体应变测井。结合六合台钻孔井的岩性构造和位置环境,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12年8月不同的降雨形式和不同的降雨量对体应变观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样量级的降雨情况下六合台体应变观测值或为压性变化或为张性变化,最复杂的是张、压性变化交替出现。同时还发现,在排除降雨干扰影响之后,六合台体应变观测对区域内中强地震有较显著的中短期异常监测效能。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2011年以来天祝台阵景泰芦阳台水温观测资料,芦阳井水温具有较规律性的年变化动态趋势。排除仪器故障、人为干扰及降雨等因素后,认为2014年11月15日甘肃景泰M_S4.7地震前芦阳水温出现了前兆异常。排除干扰方法、过程及排除干扰后的观测资料应用,能为观测资料跟踪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2011年以来天祝台阵景泰芦阳台水温观测资料,芦阳井水温具有较规律性的年变化动态趋势。排除仪器故障、人为干扰及降雨等因素后,认为2014年11月15日甘肃景泰MS4.7地震前芦阳水温出现了前兆异常。排除干扰方法、过程及排除干扰后的观测资料应用,能为观测资料跟踪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昆明地震台前兆观测资料的短临跟踪分析,发现短时间强暴降雨干扰引起的异常与地震前兆短临异常有相似特征,为了获取可靠的前兆变化信息,需要对观测资料进行降雨干扰排除,才能对类似异常变化做出客观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选择合适的人造地震动时程是高层建筑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地震作用的基础。介绍了徕远广场结构设计地震波的确定方法及过程。鉴于各条地震波输入进行时程分析的结果的离散性,提出可以采用场地土层反应分析得到的地表加速度时程及按照《高层技术规程》设计规准谱拟合人造波作为结构设计地震波。  相似文献   

12.
柯坪塔格前缘断裂东段是柯坪推覆构造系前缘的一条活动断裂,野外调查获得了其晚第四纪错断洪积扇、冲沟阶地面的证据,实测了变形地貌面上的断层陡坎,分析了断层的形变量,通过采样测年估算了断层的缩短速率。由7个观测点的断层陡坎剖面测量,计算了观测点处断层的水平缩短速率,结果表明,断裂弧顶部位的五道班、三间房以西及其大山口道班附近,断层错断了Ⅰ级和Ⅱ级洪积扇(阶地)。断层在这些地点最新活动强烈,水平缩短平均速率全新世以来为0·35~0·44mm/a,更新世晚期末以来为0·16~0·30mm/a,而在非弧顶部位的巴楚磷矿、三岔口以北及大山口北断层只错断了更新世晚期Ⅲ级洪积扇,且水平缩短速率较小,断层水平缩短平均速率更新世晚期以来为0·05~0·07mm/a  相似文献   

13.
余震震源机制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震以后,跟随着一系列的余震,其震源机制有的和主震一致,有的则大不一样,这表现在P波初动的反向,反应了震源应力场的变化。 余震震源机制变化的原因,既不是岩块的错动过头,也不是液体流出的下陷,而是发生大震的滑动岩块对其前后邻接岩块产生的转换应力场所引起的剪切破裂。  相似文献   

14.
蒙脱石的脱水作用对断层摩擦本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高温双轴摩擦装置,研究了含蒙脱石的断层带在不同温度下摩擦滑动的速度依赖性,以期了解脱水作用对摩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层带摩擦强度随温度而升高,而速度依赖性较为复杂,以1.4u/s为界,室温和100℃时,低滑动速率下表现为微弱的速度弱化,高滑动速率下则表现为速度强化;200℃时均为速度强化;300℃时高滑动速率下仍为速度强化,但低滑动速率下转变为速度弱化;400℃以上,均为明显的速度弱化。摩擦行为的变化与脱水过程及相应的断层物质变形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工程地震研究院是青海省地震局下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民所有制科技开发企业,是地震工程、岩土工程和环境地质领域从事科研、生产、人才培养的经济实体,具有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桩基检测甲级资质,岩土工程勘察、咨询乙级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丙级资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从队伍建设、能力建设作业绩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建筑物基础隔震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建筑物基础隔震技术的原理。基础隔震技术是通过设置在结构物底部与基础顶面之间的隔震消能装置,来增加结构的变形能力和滞变阻尼。目前结构基础隔震体系按隔震机理不同划分类型,主要有橡胶垫隔震体系、滑动摩擦隔震体系、复合基础隔震体系等类型。总结了基础隔震技术应用和理论研究的发展,指出隔震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SNREI地球模型负荷勒夫数数值计算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Longman和Farrell的表面负荷形变理论,深入研究计算SNREI弹性地球模型表面负荷勒夫数的数值计算方法,取得新的进展:采用了一种新的代换方法─r ̄n因子法,比传统的无量纲化法简单易行,且能达到很高的计算精度;确立了检验表面边界条件、微分方程积分线性性和计算结果的收敛性,用于评价数值计算结果精度的有效准则;给出了PREM地球模型的一组高精度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8.
水对断层摩擦滑动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建国  张流 《地震地质》2002,24(3):387-399
在不同含水条件下研究了光面、含脆性物质夹层和含延性物质夹层 3类断层的摩擦滑动行为 ,认为水对断层滑动稳定性和摩擦滑动的速度依赖性有重要影响。建立了含有岩性、围压 (深度 )和含水量 3因素的断层活动稳定性的模式 ,认为脆性断层更多地表现为速度弱化 ,少量水的存在易于出现黏滑 ,高孔隙压时会表现为稳滑 ;半脆性或半延性的断层在少量水或较低孔隙压的情况下会表现出速度弱化 ,也就可能出现黏滑 ,但孔隙压较高后 ,会表现出速度强化 ,滑动也就会是稳定的 ;延性断层多为速度强化 ,不出现黏滑。提出水的进入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 ,水的存在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这是考虑水或一般流体对岩体或断层活动稳定性影响时需要考虑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储层砂岩声波速度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基于Gassmann方程和经验规律,提出了孔隙流体替代和孔隙度改变时对砂央地震波速度变化的估计,以及直接利用岩石矿物和孔隙流体的弹性性质计算砂岩地震波速度方法,利用已知的岩芯,测井或地震数据,运用这此方法,可合理地对储层砂岩地震波速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0.
Biot理论的唯象修正对S波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复模量引入Biot方程后,在一维条件下通过S波的波动方程研究了S波的传播特性,S波的数值分析显示在频率域或温度域上都能获得热弛豫衰减峰和Biot衰减峰. 在频率域上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两峰相向位移,在温度域上,因频率的变化也发生相对移动. 随着温度和频率的不断提高,两峰发生叠加,叠加后两峰互换位置. 低频或低温段的热弛豫峰移到了高频或高温段,高频或高温段的Biot峰移到了低频或低温段.由于两峰的衰减机制不同,导致S波波速随频率或温度变化规律的复杂性. 这些规律已部分被共振实验所证实,证实该理论模型具有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