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蒙古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带乌加河段古地震活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带乌加河段断层地貌研究,并结合前人对断裂带断裂活动性的工作,分析得到乌加河活动断裂段晚更新世晚期(距今1.445~2.234万年)以来平均垂直位移速率是0.48~0.75 mm/a,全新世早中期以来(距今5 570~8 830年)平均垂直位移速率是0.56~ 0.88 mm/a.利用5个探槽中揭露的古地震现象,结合前人对该断裂带古地震的研究结果,分析确定出2.7万年以来,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乌加河段共揭露出5次古地震事件,重复间隔约为4 300~4 400年.距今8 000~9 000年之间可能为一个古地震丛,而距今1~2万年之间可能遗漏了两次古地震事件.对比断层陡坎的高度与探槽中揭示出古地震事件的位移和,以及由断层平均位移速率和一次事件的位移得到古地震的重复间隔,得到阿拉盖兔探槽中缺失了3次古地震事件,整个活动断裂段上可能缺失了两次古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2.
山西大同盆地恒山北缘断裂全新世古地震活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野外调查表明 ,恒山北缘断裂断错了恒山北侧的洪积扇和恒山冲沟沟口的Ⅰ级阶地。地层测年资料表明 ,恒山北缘洪积扇中部、后缘以及恒山冲沟沟口Ⅰ级阶地的表层由距今约 5 2 0 0~ 6 80 0a的地层组成。位于恒山山前开挖的何庄及牛槽峪探槽揭示恒山北缘断裂在全新世早期以来曾发生过 3次古地震事件。这 3次古地震事件分别发生在 2 2 6 0± 190aBP~ 4 370±15 0aBP、接近 5 6 2 8± 15 0aBP和 80 83± 2 5 0aBP~ 84 30± 72 0aBP。 3次古地震事件的间隔为 2 313a及2 6 2 8a ,平均 2 4 71a。古地震事件的同震垂直位移为 1 0~ 3 0m。由于该断裂最新活动的离逝时间已超过全新世时期的古地震间隔 ,今后该断裂具备发生强震的可能 ,需加强观测。  相似文献   

3.
大青山山前断裂呼和浩特段晚第四纪古地震活动历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沿大青山山前断裂呼和浩特段的奎素、乌兰不浪和青山牧场 3个地点地貌面和探槽组的精细研究 ,揭露出该断裂段距今约 1 9万年以来共发生 7次古地震事件。它们分别发生在距今约 1 875± 0 0 75、1 6 97± 0 0 96、1 4 6 5± 0 0 6 7、1 182± 0 0 6 9、0 94 5± 0 0 2 6、0 6 83±0 0 2 6和 0 4 5 0± 0 0 2 3万年 ,平均重复间隔 2 375± 4 32年。由断层位移量限定法和多探槽校验法判定 ,这一时期该断裂段的古地震活动历史是完整的  相似文献   

4.
罗山东麓断裂全新世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山东麓断裂全新世活动强烈,古地震现象丰富。探槽揭露出晚更新世末或全新世初以来,已发生过5次7级左右的古地震事件,除最早的一次时间不明外,其它4次分别发生在距今约8400年、5400—5020年、3900年和2260年。全新世早期古地震重复间隔在3000年左右,晚期为15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5.
《高原地震》2006,18(4):31-31
根据大型探槽观测和热释光测年资料,发现西大滩断裂东段最早古地震发生于距今5万年前,晚更新世发生过4次强烈古地震,全新世发生过5次强烈古地震事件;西大滩断裂西段最早古地震发生于约1万年前,全新世共发生4次强烈古地震事件,最近一期古地震发生于距今1000年前。库赛湖断裂自5000年以来(全新世晚期)共发生3次强烈古地震事件,最近一期强烈地震为2001年11月14日发生的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相似文献   

6.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得令山以东段属全新世活动断裂。距今约 30ka以来 ,断裂上升盘的平均抬升速率为 :大佘太段 0 19mm/a ,乌兰忽洞段 0 2 0mm/a。探槽揭露 ,大佘太段 ,约 32kaBP以来 ,发生过 4次古地震事件 ,事件发生时间依次为 (316 90± 1770 ) ,(2 30 0 0± 132 0 ) ,(15 42 0± 870 ) ,(74 40± 4 40 )aBP ,相应的位移量分别为 2 6 ,1 6 ,2 2 ,1 4m ;乌兰忽洞段 ,约 2 5kaBP以来 ,也发生过4次古地震事件 ,事件发生时间依次为 (2 5 130± 14 30 ) ,(14 5 70± 82 0 ) ,(116 6 0± 6 5 0 ) ,(72 2 0± 4 0 0 )aBP ,相应的位移量分别为 2 6 ,1 8,1 3,1 2m。根据位移量限定法 ,两个活动段落的古地震活动历史是完整的  相似文献   

7.
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带古地震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带为一条全新世活动断裂 ,大致由 4条次级断裂段组成 .沿断裂带发现了多期古地震事件 ,其活动具有时空不均匀性 .其中东段的马衔山段可以确定 2次古地震事件 ,距今 5850± 50 0aB .P .,2 0 60± 42 0aB .P .,复发间隔约 380 0a ;震级 7~ 7.5级左右 .中段的七道梁段发现 2次古地震事件 ,距今 1 682 0± 80aB .P .,1 0 80 0± 1 40aB .P ..西段的雾宿山咸水沟段可以确定一次古地震事件 ,其年代为 1 2 45± 560aB .P .,结合史料考证结果 ,认为就是 1 1 2 5年兰州 7级地震 .从古地震活动年代及复发间隔分析 ,马衔山北缘断裂带未来的强震危险段应为东段的马衔山段和西段的雾宿山咸水沟段 .  相似文献   

8.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活动性最强的断裂带,郯庐断裂带江苏段主要由5条分支断层组成,并于更新世强烈活动,其中安丘-莒县断裂持续活动至全新世,是1668年郯城■级特大地震的发震断裂。文中采用古地震探槽方法研究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全新世以来的古地震事件,并采用14C测年方法确定古地震的时间。结合前人通过探槽揭露的古地震时间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全新世以来共有3次古地震事件,时间分别为距今3 000a以来、距今约6 000a和11 000a,垂直同震位移均约1m。1668年郯城8.5级地震在安丘-莒县断裂新沂段山前出露区存在地表破裂的迹象,在隐伏区表现为大量喷砂冒水现象,在探槽揭露的晚全新世地层中有密集的裂缝和砂脉。  相似文献   

9.
包代河断裂古地震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包代河断裂是 1 954年山丹 7 级地震的主破裂带 ,为右旋正倾滑断裂 ,长约 4 .5km .经开挖探槽在该断裂上揭露出三次古地震事件 ,分别发生在距今约 31 2 0± 2 50a后 ;2 50 0± 1 90a左右 ;2 1 50± 1 70a之后 ,古地震重复间隔约 350~ 70 0年 .  相似文献   

10.
炉霍断裂是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的一条次一级断裂,全长90公里。总体走向北45°西,断面倾角一般均为60°—70°,倾向北西和南东不定,晚更新世以来一直作左旋走滑运动,最大左旋水平错距1700米。断裂上1973年发生过炉霍7.6级地震,是一条强烈活动的断裂,这种活动现今仍在继续。根据对鲜水河断裂带40余条古地震探槽剖面的对比研究,建立起活动断裂上的地震楔体是古地震主要标志的3条原则。按照这些原则在炉霍断裂11条古地震剖面上,判定古地震事件17个,最早的古地震事件时间为晚更新世晚期距今23220年左右,最近的为1973年炉霍7.6级地震。将这些地震排列起来可划分出3个地震活跃期,第一个活跃期在距今23000年—19000年间;第二个活跃期在距今11000—7000年间;第三个活跃期在距今5000—2000年间,每个活跃期的时间为3000—4000年。两个活跃期间的间隔时间约为2000年。每个活跃期中全新世以前地震重复间隔在2000年左右,全新世之后地震重复间隔约为500—1000年。将这些地震事件沿断裂纵向上进行研究,发现距今5390到5150年间和距今4110年两次古地震事件,在不同地点的探槽剖面中重复出现,推  相似文献   

11.
岷江断裂南段与1933年叠溪地震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钱洪  周荣军 《中国地震》1999,15(4):333-338
1933年叠溪7.5级地震是发生在青同原东南缘的重大事件。对这次地震的等烈度线形态及与之相关的发震构造的认识有着明显的分歧。本文基于野外新发现的南北向活动断裂以及叠溪地震地面破裂的研究,认为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是作为岷江断裂南延部分的南北向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12.
断层几何与前兆偏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马瑾  刘力强 《中国地震》1999,15(2):106-115
不同构造部位在变形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变形形式与异常类型也不相同。这种差异造成了地震前出现明显异常的地区与未来震中区偏离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前兆偏离。作者利用最近一些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结果,揭示在一个区域变形过程中不同构造部位按其作用可把它们分为5种类型:制动单元(或闭锁单元)、错动单元、让位单元、敏感单元和阀单元。文中以5°的拐折断层为例说明不同构造条件下各种单元的空间分布,特别是敏感单元与发震的错动单元的相互关系。这些起着不同作用的构造单元有时可以相互重迭,有时可以相互偏离。当起不同作用的构造单元相互偏离时,就会出现前兆偏离现象。研究表明,不同断层几何下这些单元的空间布局不同,敏感区的位置和表现方式也不同。前兆往往出现在高应力的单元,而地震失稳则发生在易错动的单元。了解这种布局可能有助于我们布置观测台网,并在出现异常时帮助推断可能的发震位置  相似文献   

13.
断层上的地震成核过程与前兆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昌荣 《中国地震》2000,16(1):1-13
为了把握断层上地震的前兆规律,对连续介质中断层面上的地震成核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摩擦采用了速率及状态依赖怀本构关系,并考虑了正应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核的后期阶段:①最大位移速率单调加速增加;②滑动热点(最大滑动速率处)在后期阶段开始自发性迁移,且在空间上③当最大滑动速率达到可以明显探测的量级时(高于加载速率一个数量级以上),倒刘时间为20小时或更长一些,这时的速率变化可作为临震预测标志  相似文献   

14.
六盘山东麓断裂的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宏发  池田安隆 《中国地震》1999,15(1):74-81,91
野外详细调查和探开挖揭示,在六盘山东麓断裂的孙家庄-海子峡地段自距今4.6万年以来存在有6次古地震位借事件的地质形迷,它们分别发生在距今35250,20250,14750,12150,8550和4000年前,各次事件的重复间隔依次是15000,5500,2600,3600和4550年。按M-D经验关系,事件1,2约相当于8级地震的位错,其余各次事件约相当6.5-7.5级地震的位错。  相似文献   

15.
在化探定位的基础上,通过浅层地震勘探、钻探地质剖面和新地层年代学等多手段探测研究,首次查明了聊考隐伏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位错量和最新一期活动时代,厘定了断裂位错上断点达地表20m以下,最新一期活动在全新世早期,属浅埋的隐伏活动断裂。断裂第四纪以来的平均位错速率为0.12mm/a,在中国东部属中等倔强的一类隐伏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16.
四川玉农希断裂的全新世活动与1975年康定六巴6.2级地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农希断裂呈N20°~30°E方向展布于四川省西部高原,构成贡嘎山第四纪强烈隆起断块的西边界.在北西西-近东西向的区域主压应力作用下,玉农希断裂第四纪以来主要表现为挤压逆冲性质.断错地貌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为一条全新世弱活动断裂,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5~0.6 mm/a左右.1975年1月15日康定六巴6.2级地震发生于该断裂上,宏观震中位置位于六巴乡溯布-莫达村附近,极震区长轴方向与玉农希断裂走向一致,是该断裂最新活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1995年7月河北沙城地震群的震源断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刁桂苓  王培德 《中国地震》1999,15(3):284-289
利用在怀来附近布设的中-欧合作小孔径数字化地震台网的资料,以相对定位法测定了1995年7月河北沙城地震群54个地震的震源机制。从三维空间上分析了沙城震群的震源位置,震源机制,认为震源断层是NE向高倾角右旋走滑断层,并将其与宏观调查结果,地质活断层等作了对比。研究后认为:沙城震群发生在地壳浅层NE向地质断层延伸和扩展的新破裂上,属于现代地壳应力场作用下浅层断层延伸和扩展的新破裂上,属于现代地壳应力场  相似文献   

18.
山西断裂带活动趋势与动态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沿山西断裂带布设的GPS监测网的 6期复测资料 (1996~ 2 0 0 1) ,分析了山西断裂带水平运动的趋势及动态活动特征。结果表明 :(1)现阶段趋势性活动表现为北段向西运动 ,南段向东运动 ,整体呈现逆时针的差异活动性质 ;但趋势性活动强度并不高 ,断裂带从南到北在垂直方向上的趋势性差异运动分量为 3mm a左右 ;该带的南北向伸展运动量也只有 1mm a ,而且主要发生在断裂带的北段。 (2 )趋势性运动所反映主压应变场的方位角为 72°。 (3)每年间的活动性质并不完全相同甚至相反 ,并偏离趋势性活动 ,由此所推算出的应变场参数不能反映基本应力场的物理特性。 (4)高频运动 (每年的 )不但存在而且复杂 ,强度是趋势运动的数倍。 (5 )无论是长趋势性活动还是每年的活动都看不出区内任何一条断裂两侧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运动(包括走滑运动 )。趋势性运动结果不仅验证了华北地区西界受力“南强北弱”的基本特征 ,而且一直持续到华北腹地。断裂两侧无明显的差异活动可能说明板内各块体之间的差异活动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通过渐变来完成的 ,并不是以某一条断裂或狭小条带为界的突变过渡来实现的。动态活动明显存在则可能表明 :(1)在基本应力场的大环境下存在着应力扰动行为。 (2 )由于介质的物性存在着差异 ,区域应力  相似文献   

19.
GPS测量所揭示的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现今活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延兴  康来迅 《中国地震》1999,15(4):295-303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是甘肃省东南部重点地震监视区内一条主要活动断裂带。为了研究该断裂的现今活动特征,在断裂两侧布设了GPS监测网,从1996~1998年完成了3期观测。测量结果表明,断裂北、南两侧存在明显的差异运动,南侧向东运动的速率比北侧大3.8mm/a。在GPS网中,缩短的这基本上为东西方向,伸长的边基本上为北西-南东方向。本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断裂带的东部(武山附近)左旋特征明显。测量结  相似文献   

20.
山西1303年大地震破裂对相邻断裂段地震复发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闻学泽 《中国地震》2000,16(1):22-27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分析了山西断陷带中3个相连接断裂段的地震复发过程及其与1303年8级地震的联系.结果发现1303年大地震破裂曾造成相邻断裂段上地震复发行为发生改变,其中,北邻断裂段的一次地震被提前了300~400 a发生,南邻断裂段的另一次地震则被推迟了约300a发生,而1303年破裂过的一部分断裂面很可能长期处于较低的破坏应力下并以中强地震作调整性活动.在未受到1303年破裂影响的时期,各断裂段的地震复发均表现出时间可预测行为.通常认为,一个断裂段的破裂将会造成相连接的邻段至下一次地震时间间隔的缩短,但本文却发现这也可造成邻段至下一次地震时间间隔的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