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杜广宝  刘杰  孙丽 《地震》2019,39(2):19-27
目前震级新国标拟在中国地震震级测定中开始使用。 为系统评估震级新国标对中强浅源地震的速报震级影响, 基于2001—2017年中国大陆发布的5级以上浅源地震速报目录, 本文系统分析了新国标宽频带面波震级与原速报震级的差异, 并与国外面波震级结果以及国、 内外矩震级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采用新国标, 国内、 外面波震级对6级以上地震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但5、 6级以上地震的频次分别为原来的80%、 60%左右, 而6.5级以上地震频次差异不大。 国内、 外矩震级测定结果比较一致, 由于国际上目前采用矩震级发布, 而矩震级与面波震级之间存在系统偏差, 因此, 为保持与国际结果一致, 应加快矩震级在地震速报中的应用, 这可能会导致6、 7级地震频次进一步降低。 由于速报震级在实际工作中既有可能采用面波震级, 也有可能采用矩震级, 或两者的结合; 因此, 速报震级仅用于地震信息发布、 地震应急、 科普宣传等社会应用, 如果使用震级进行科学研究、 地震活动性统计等专业应用研究, 最好统一使用一种标度, 即面波震级或矩震级。  相似文献   

2.
河北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大震速报震级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河北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自2001年11月正式运行至2004年5月所记录到的河北省及邻区64次较大的速报地震事件,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分别计算震级并与全国地震月报目录和全国基本台网目录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采用计算机自动读取2个水平分向S波段的振幅和相应周期的最大乘积方法测定速度震级稳定性较好,偏差较小,计算简便,适于大震速报快速有效测定震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选取格尔木地震台2000年7月到2013年5月的680个地震,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国家台网大震速报目录》进行面波震级的对比,得出格尔木地震台的台基校正值、标准误差;通过计算分析,总结出不同方位、震中距、震级大小的地震震级差异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选取格尔木地震台2000年7月到2013年5月的680个地震,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国家台网大震速报目录》进行面波震级的对比,得出格尔木地震台的台基校正值、标准误差;通过计算分析,总结出不同方位、震中距、震级大小的地震震级差异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青海数字测震台网速报震级与量规函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0年至2012年青海测震台网速报地震震级重新量取,从震级偏差频次分布、量规函数、对单台震级的影响上作了定量统计和分析,给出了量规函数校正值.  相似文献   

6.
对于ML、MWP、mB等自动速报中常用的震级测定方法,通过模拟2020年1月19新疆伽师6.4级地震和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中强震震群震级的准实时测定过程,分析这3种震级测定方法在震后不同时间产出的震级的准确度及产生震级偏差的原因。此外,通过计算2020年1月1日—2022年7月31日中国大陆发生的56个M4.5以上地震事件的ML、MWP、mB震级,分析这3种方法在中强震震级测定中的稳定性,比较不同测定方法在不同震级段的优劣及适用范围,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使用转换公式将ML转换为M是造成震级偏差较大的重要原因,ML不应转换,其值可直接作为中强震自动速报的发布震级;(2)对于密集发生的震群,MWP和mB易受先前地震尾波或长周期信号的影响,震级偏大,且偏差较大,不宜用作地震自动速报的震级,使用ML更优;(3)在4.5~5.5震级段应使用M  相似文献   

7.
兰州台数字记录速报震级偏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震级是大震速报中最基本的参数之一,震级偏差的大小直接影响资料的使用及台站的速报质量。本文根据兰州地震台测震数字化记录3年的资料,对此期间所发生的158例中强地震的震级进行统计,与《中国地震台网观测报告》提供的标准震级进行对比,对其偏差形成的几种因素进行分析,初步得出校正值,有利于提高兰州台速报地震震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速报工作的关键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的报出地震三要素。经过对所选的速报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并与编目结果对比分析,发现在速报过程中,在以包围震中为原则的前提下,一般网内与网缘地震所选台数在7至9个台,网外地震所选台数在10至15个台,这样的速报结果与辽宁地震目录结果最为接近。通过速报与编目定位结果的对比,分析在不影响地震速报质量的前提下,使用最佳数量的台站定位出辽宁北部、辽宁中部以及辽宁南部地震多发区域与地震编目最接近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5-2017年全国自动地震速报综合触发系统在新疆境内触发的自动速报震级[基于"多路综合触发"策略产出的综合触发结果震级(AU)],与人工速报震级数据进行偏差分析,获取研究区震级平均偏差为0.435 4,标准误差为±0.542 9,分析认为:对于新疆不同震级档和不同区域的地震,自动速报震级精准度有所不同,反映了震级偏差存在地域性与层次性;研究区自动速报震级(AU)与人工速报震级偏差小于或等于±0.3的地震约占总数的40.8%,表明自动地震速报综合触发系统在新疆区域的精准度一般,且不可靠结果均表现为自动速报震级(AU)偏大,均大于人工速报震级。  相似文献   

10.
选取内蒙古测震台网2016年1月—2018年9月速报的地震,按照新的国家标准《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2017)和现行地震速报规定分别重新测定震级,并测定矩震级。结果表明:新国标测定的地震数可较好地满足G—R线性关系,且所测震级更接近矩震级。震级新的国家标准应用后,速报的震级下限降低,地震数明显增加,可有效满足社会发展对有感地震监测服务的需求,并更加科学地为地震预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震台网震级的对比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线性回归和正交回归方法,利用中国地震台网1983-2004年的观测资料,对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测定的地方性震级ML、面波震级MS与MS7、长周期体波震级mB、短周期体波震级mb进行对比,给出了它们之间的经验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①由于不同的震级标度反映了地震波在不同周期范围内辐射地震波能量的大小,因此对于不同大小的地震,使用不同的震级标度更能客观地描述地震的大小.当震中距小于1 000 km时,用地方性震级ML可以较好地测定近震的震级.当地震的震级M<4.5时,各种震级标度之间相差不大.当4.5<M<6.0时,mB>MS,MS标度低估了较小地震的震级,因此用mB可以较好地测定较小地震的震级.当M>6.0时,MS>mB>mb,mB与mb标度均低估了较大地震的震级,用MS可以较好地测定出较大地震(6.0<M<8.5)的震级.当M>8.5时,MS出现饱和现象,不能正确地反映大地震的大小;②在我国境内,当震中距<1 000 km时,ML与区域面波震级MS基本一致,在实际应用中无需对它们进行震级的换算;③虽然MS与MS7同为面波震级,但由于所使用的仪器和计算公式不同,MS比MS7系统地偏高0.2~0.3级;④对于长周期体波震级mB和短周期体波震级mb,虽然使用的计算公式相同,但由于使用的地震波周期不同,对于mB=4.0左右的地震,mB与mb几乎相等,而对于mB≥4.5的地震,则mB>mb.  相似文献   

12.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山东数字化测震台网"十五"系统与"九五"系统在震级测定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交回归方法, 利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IGCEA)和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震信息中心(USGS/NEIC)1983——2004年的观测资料,对这两个机构测定的面波震级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得到了中国地震台网与美国地震台网面波震级之间的关系式. 结果表明,由于使用的震级计算公式和观测仪器不同,IGCEA测定的面波震级总体上要比NEIC测定的结果偏高0.2级;对于3.5~4.5级的地震,IGCEA测定的震级比NEIC测定的震级偏高0.3级;对于5.0~6.5级的地震,IGCEA偏高0.2级;对于7.0级以上的地震,IGCEA偏高小于0.1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地震震级和地震活动断层长度的关系讨论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瑞树  冉洪流 《地震地质》1993,15(4):395-400
收集了中国大陆有关震级和地震活动断层关系的14个关系式,分中国东部、中国西部和中国大陆地区进行归纳,重新拟合得到3个地区震级和地震活动断层关系的综合结果,并给出不同震级对应±σ范围内地震活动断层长度  相似文献   

15.
包翠玲  马宝柱 《内陆地震》2013,27(2):181-188
选用2010~2012年间新疆境内和边邻地区MS≥4.0地震41个,以中国地震台网给出的震级为标准震级,对新疆台网记录的数字记录波形使用不同仪器分析、仿真处理。用速度量记录直接计算,将速度量记录仿真为短周期WA位移记录、中长周期SK仪记录的勒夫波和长周期763仪记录的瑞利波位移记录计算震级,分别进行了震级偏差统计分析,初步得出震级偏差值的震级校正值,有利于提高新疆地震台网速报地震震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对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之间,陕西省数字地震台网与模拟地震台网测定的地震震级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数字台网与模拟台网的地震震级差别不大,省内地震的震级不存在系统偏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能量达到一定阈值时震源断层面宽度在孕震层内达到饱和的观点。由此观点结合实际地震资料得到中国大陆大震的下限震级为7.1,相应的孕震层厚度为20km。在具有同样介质强度条件下,推得不同断层面宽度情况下震源体线性尺度与震级的关系式。研究表明我国浅源地震震源断层面宽度和长度是互补的,因此震源断层面积A、镨动幅度D和地震矩m_0与震级的关系在整个震级范围内(M=5—8.5)具有统一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震基本台网测定面波震级的偏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认为面波震级的基准应该是全球台网各台站测定面波震级值的平均值。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测报的面波震级MSZ可作为这个基准。在此基准的基础上,作者较全面地比较了中国地震基本台网测定的面波震级MSP和MS7与MSZ的偏差。由于MS7的观测仪器和测定方法都与NEIC的一致,故MS7与MSZ比较一致,对全球地震两者无系统误差。对中国及邻区地震,MS7比MSZ系统高0.08~0.1级。中国的面波震级测定倾向于采用MS7标度。  相似文献   

19.
潘华  张晓东 《地震地质》1993,15(4):369-374
从起算震级的定义出发,在分析其确定依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震例,指出起算震级与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评价所关心的最小震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起算震级可以取为4.0,但是,最小震级可能会是更小的震级,因此,对核电厂这类具特殊安全性要求的设施,以起算震级4.0代替最小震级,是偏于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川滇地区自有地方台,网建立以来的21年间记录到的239次小震群进行了研究,发现Ms≥6.7级的强震绝大多数都发生在小震群年频度增高的背景上。并引用了归一化熵值K作为衡量震群序列中能量分布均匀度的特征量,分析了不同K值的震群与中强震发生的对应关系,发现K≥0.8的震群发生与Ms≥5.5的中强震发生的对应率为59.3%;虚报率为40.7%;漏报率约占14%。K<0.8的震群发生满足无震条件的约占56%。以上结果表明,用归一化熵值K≥0.8来区别前兆震群与一般震群,结果没有华北地区的那样显著。在川滇地区,要将所对应的强震震级提高到6.5级,结果才比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