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发起的"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学术讨论会于2005年11月21-23日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2.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12):1-1
正张培震,男,1955年生于河南省,1979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1982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87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1987-1991年在美国内华达大学新构造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1991年回国工作至今,现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培震院士长期从事地震地质和新生代构造地质研究,在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青藏高原生长与动力学、活动断裂习性与强震复发规律、新构造与气候变化、利用GPS技术研  相似文献   

3.
《地震地质》2001,23(1):1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地质学家马杏垣先生 ,于 2 0 0 1年 1月 2 2日在北京与世长辞。中国失去了一位卓越学者 ,广大科学工作者深感痛惜 ,以崇敬的心情纪念这位科学大师的光辉生涯和非凡业绩。马杏垣先生 1919年 5月 2 2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1935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 ,1938年加入由周恩来亲自领导的中共南方局地下党 ,同年考取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 ,194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6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 ,1948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 ,应聘到北京大学地质系任副教授 ,195 1年晋升为教授。 195 2年院系调整时 ,他转入北京地质学院 ,先后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副教务长、院长助理、副院长等职。1978年调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兼地质研究所所长。他曾任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先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首批博士生导师 ,1980年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院士 )。马杏垣院士先后担任过国际地震危险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岩石圈委员会执行局委员、第六协调委员会“喜马拉雅及其邻区分委会”副主  相似文献   

4.
李秋香 《地球》2011,(11):77-78
中国地质学会(以下简称学会)自1922年建立已有近90年的历史,在促进中国地质学学术交流和发展以及培养地质学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地质学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成立的,学会主要工作内容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地球》记者采访了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干洗。  相似文献   

5.
《地震地质》1986,8(1):68
在著名的<宁镇山脉地质>发表50周年之际,来自全国的地质、冶金、煤炭、石油、地震、有色金属、建材、核工业部、中国科学院及有关大专院校等六十余个部门的180余人,云集南京,参加了于1985年10月18—25日,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石油学会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全国推覆构造及区域构造研究会”。  相似文献   

6.
《地震地质》1993,15(1):77
经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批准,地质科技期刊研究会于1992年10月23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立,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至同月26日闭幕。出席大会的代表来自17个省、市、自治区53个编辑部共70人。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期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何世源,中国地质学会期刊处处长罗正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赵鹏大、副校长杨巍然及湖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席栗陶生等同志出席了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我国著名的编辑专家裘法祖向大会发来贺词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简称《系列图》),是根据地质矿产部“1986-2000年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设立的一项重要科研项目。1989年8月15日,由地质矿产部科技司主持,该项目通过了鉴定。鉴定委员会成员中有著名地质学家和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汲清、傅承义、程裕琪、叶连俊、孙  相似文献   

8.
《地震地质》1986,8(1):82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浆岩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于1985年11月12日至18日在杭州联合召开了“全国火山岩、次火山岩与成矿作用学术会议”。来自地矿部、冶金部、有色金属总公司、核工业部、化工部、建材部、中国科学院、地震局、地质院校等101个单位的代表185名,这是近几年来从事火山岩地质工作者的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首次召开的“构造物理与地壳形变学术会议”于1985年3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家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地矿部、煤炭部、石油部、化工部和高等院校等24个单位的代表共97人。提交大会的论文90余篇,其中以中青年作者的文章居多  相似文献   

10.
“郯庐断裂学术讨论会”摘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质学会于1980年11月1—10日在山东潍坊举行了“郯庐断裂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95个科研、生产和大专院校等单位的17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及摘要114篇,会上宣读的论文有64篇。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郭令智和山东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曹国权主持了这次会议。会议分野外考察和室内学术交流两部分内容。代表们沿潍坊至郯城一线的7个点对郯庐断裂带四条主要断裂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现场讨论;会议就郯庐断裂的几个主要问题,如断裂运动的力学性质与位移幅度、深部构造、新构造与  相似文献   

11.
《地震地质》1986,8(3):32
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地质学会和福建省地震学会,于1986年5月7—15日,在福建省联合召开了“全国东南沿海大陆边缘构造实地考察学术讨论会”。有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150多名代表参加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勘探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14日—19日在西安举行。到会中国代表282人,分布在18个部、委的168个单位;国外代表35人,来自四大洲的7个国家。中国地质学会名誉理事顾功叙教授任大会主席,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地矿部副部长夏国治出席了大会。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小型的、有国内外20多家厂商参加的勘探地球物理仪器展览会。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3,(5):6
正中国矿联高级资政第一次全体会议4月27日在北京矿业能源总部召开。会议围绕发展绿色矿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讨论了高级资政委员会今年的工作重点。全国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秘书长、原地质矿产部部长、中国矿联名誉会长、中国矿联高级资政委员会主任朱训,中国矿联高级资政委员会副主任蒋承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矿联高级资政委员会副主任郭振西、  相似文献   

14.
《地震地质》1992,14(4):323
1992年10月7~9日在北京召开了“庆祝中国地质学会70周年暨发挥女地质工作者作用研讨会”。来自14个部委的57名代表中有长期坚持在生产第一线的野外地质工作者、进行地质科学研究的专家和教师、以及在地质战线上参加管理、出版和测试的工作人员。会议收到论文31篇。这是全国首次召开的女地质工作者会议。由女地质工作者委员会主任董新菊致开幕州,副主任邹光华介绍了近年来女地质工作者的业绩与概况  相似文献   

15.
邹颖礼 《地球》2012,(7):70-71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卷帙浩繁的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现存档案,记述了三十多年的历史更迭,一代又一代的地质学者皓首穷经孜孜不倦地把门厅冷落的地质学这门专门学科推向社会,送到寻常百姓家,成为家喻户晓的社会常识。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就是这项工作的主要推动者。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岩石圈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联合会间岩石圈委员会、国际地科联构造委员会、环太平洋能源与矿产资源理事会和国际第四纪地质研究联合会新构造委员会共同组织的国际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与动力学学术讨论会——第三届全国构造会议,于1987年8月24—28日在北京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美国、英国、法  相似文献   

17.
地质家学,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张文佑,1909年9月出生在河北省唐山市。张文佑193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4年至1949年在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47年兼任中央大学教授。解放后,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北京地质学院和北京大学教授。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1955年任地学部委员和常委。1955年至1966年任国家科委地质矿产组副组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石油国  相似文献   

18.
《地震地质》1982,4(2):1
1982年1月27日,是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日。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向战斗在地质战线的广大会员和全体地质工作者,致以热烈地祝贺。 中国地质学会,是我国广大地学工作者的学术性组织,是我国自然科学界成立的最早学会之一。它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地质科学的交流任务。六十年来不断地发展壮大,它的会员由26名发展到四万余名。许多老一辈的地质学家,为了我国地质事业,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不顾个人安危,历尽艰辛,兢兢业业  相似文献   

19.
蓝颖春 《地球》2015,(1):12-14
<正>专家简介:王浩,男,水文水资源专家。1953年8月生于北京,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全球水伙伴(中国)秘书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兼水问题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水利学会理事兼水资源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林学会理事、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环保部科技咨询委员会委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国科联(ICSU)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全国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湖北省地质学会、湖北省石油学会、中国地质大学联合举办的大陆构造及成矿用学术讨论会,1989年11月20—24日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73个单位的198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