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地区浅层地下水和气的异常运移与唐山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唐山地震及其强余震临震前,北京地区枯井喷气发响以及浅层地下水变浑和水位上升的特征和原因,论述了这些现象可能含有前兆信息的理由,并研究了异常的动力、机理、地质背景和物质来源,讨论了这些异常与唐山地震的关系以及研究地下水与地震关系的意义.由于未发现深部气体的大量喷涌,故认为这些异常现象反映了浅层地下水和气体的异常运移,是在统一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由北京地区活动断层脉冲形式的附加构造应力场作用于一定水文地质结构的结果.认为深入研究地下水和气的异常运移,可能对地震预报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道 《内陆地震》2003,17(4):371-384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学教育部地震研究所阿·乌·阿不都拉耶夫于2002年7月出版的专著《反映现代地球动力过程的地壳流体动态》,总结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30多年开展地下流体地震前兆研究及地震预报的基本成果,并列举了哈萨克斯坦及其邻区发生的14次中强地震在活动期间的水文地球化学及水文地球动力学前兆异常变化资料。该书对我国特别是与其相  相似文献   

3.
1 地震地球化学发展背景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基于研究目的的不同,地球化学分为元素地球化学、气体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构造地球化学、水文地球化学等研究方向,近年来衍生出地震地球化学.此为在地震学、水文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水文地质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地震孕育、发展、发生过程中地下水、岩石、气体组分及化学成分等变化与地震关系的科学.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动态受水文因素影响较大,对地震和构造活动具有较灵敏的响应。判别并排除各种水文干扰,确认地下水在地震前的异常变化,对提高地震分析预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马家沟矿井水位动态观测层与地下水开采层为同一含水层,井水位于2010年出现破年变异常,加速持续上升,截至2015年,最大上升幅度约30 m。依据该井水文地质环境特征,根据唐山市区2001-2015年地下水位、降雨量、地下水开采量实测资料,建立合理多元回归模型和三维地下水流动模型,发现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应为影响马家沟矿井水位动态的可能因素。文中采取的异常识别与分析方法,可为其他类似井孔的地下水动态异常识别及判定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5.
唐山地震地下水动态异常场特征与震源演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长期观测资料,提出识别地下水动态地震异常的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唐山地震地下水动态异常场特征:空间上的象限性、时间上的阶段性、异常阶段的时空差异性及震时、震后异常变化的同步性等。并利用上述规律,探讨了震源应力场与区域应力场的依存关系和区分标志。最后,对微裂-过热水爆炸的冲击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斯坦斋桑7.3级地震前后的地下流体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王道 《内陆地震》1992,6(4):320-326
分析了斋桑地震前后天山地震带不同观测井的地下流体动力学及水文地球化学地震前兆和后效的异常变化特征。认为:地震流体效应具有不可逆性,不同构造带,远距离的异常变化可能与地壳区域块体构造运动有关,强震后效敏感带反映了区域应力场的加强过程,亦可发展成为新的潜在震源区。  相似文献   

7.
强地震前兆异常特征与深部流体作用探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杜建国  康春丽 《地震》2000,20(3):95-101
根据华北几次强震前后地下流体和重力异常特征,结合大地测深资料探讨了地震发生前后深部介质的变化和地壳浅层应力场变化特征。地震发生前震中区地下水位异常主要表现为下降型,气体异常呈上升型,重力和形变也出现异常;在外围地区地震前地下水位异常以上升型为主。 海城地震和大同–阳高地震前地下水位上升、下降异常有方向性分布的趋势,呈 X 形分布,这意味着地壳浅层应力场是压扭型的,并存在垂向应力的作用。在孕震过程中,地球深部流体向上运移,使得震源区及其附近的岩石膨胀、密度降低,震中区地壳浅层应力场呈拉张型,造成地下水储容积增大,地下水位出现了下降型异常。 在特定的构造单元内,地下流体、重力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能较好地反映地球深部物质运动和地壳浅层应力场特征。  相似文献   

8.
滇西实验场区温泉碳同位素地震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最近若干年来,中、苏、美、日等一些多地震国家广泛开展了水文地球化学地震前兆的观测和研究。目前已经明确,水文地球化学综合观测在地震预报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实现地下水预报地震,一方面要建立广泛的科学的监测台网,另一方面必须深入开展各类地球化学前兆异常的机理的研究。研究前兆机理最重要的是要搞清形成前兆异  相似文献   

9.
地球化学法是地震预测方法中的一种,其主要是通过研究震前地球化学成分的异常变化,找出其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进行地震预报.已有的地球化学法地震预测主要包括水化学异常、气体化学异常、土壤化学异常方法,由于水和气是组成岩石的介质,也是反映岩石受力变形和破裂的灵敏组分,因此水化学异常成为最常见的震前地球化学异常.常用的水文地球化学预测方法是监测地下水中的气体成分(氡、氢、氦等)、水质组分(B、F、Li和Sr等)、水电导率、水温及水位等化学和物理的异常,还有一些稳定同位素比值(He~3/He~4及Ar~(40)/Ar~(36)等)的异常变化,并对监测到的异常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结合岩石力学实验进一步得到水化学异常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给出相关的地震预测意见.本文通过了解水文地球化学法地震预测的发展现状以及多个水文地球化学预测实例,分析总结多种水文化学异常信号的特征和测震结果,从物理和化学角度分析了水文化学异常形成机制,如岩石破裂机理、混合机理、振动机理、压溶机理等,并结合监测实例和影响水文地震预测的诸多因素分析与评价水文地球化学法地震预测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中酸性岩浆岩地区水文地球化学组分映震能力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廖丽霞  黄可琴  黄声明  陈琳 《地震》2002,22(4):42-48
讨论了水文地球化学组分的映震能力与岩石矿物成分的关系, 并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了水文地球化学组分在孕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 力图揭示发生水文地球化学前兆异常的内在因素, 为地震水化学前兆异常提供内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天津及邻近地区自1966年3月6日至今一般说来卅余年的时间内先后发生了邢台、渤海、唐山三次7级以上大地震和十余次6级中强地震,为研究该区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作者依据该区域内392口井,5000多个水样,20余个项目的分析资料,探讨了中强地震震源区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与特征,为探索利用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判定潜在震源区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唐山地震与全新世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景明 《地震学报》1990,12(3):274-281
全新世构造应力场作用在唐山震区留下土层节理、沟槽网络系统、水系格局、地壳形变和地震破裂带等,成系列的自然现象痕迹.证明全新世以来,该区至少出现过NEE和NE向两次区域应力场的转向.唐山地震就发生在NEE向构造应力场作用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滦河中下游水系和新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守宽 《地震研究》1989,12(1):37-42
新构造应力场对地震形成机制、滑坡、水陆交通规划和水利工程布置都有重要的实用意义。本文根据沙氏法(A.E.Scheidegger)对滦河尤其是中下游水系格局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和土层节理、地震裂缝、地震断层面解等得出的区域构造应力场相互验证,从而得出了唐山近区的新构造应力场:最大压应力轴P_1=70°~80° P_2=50°最大张应力轴T_1=340° T_2=320°  相似文献   

14.
第1期四川六级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条带的特征……………………韩渭宾 席敦礼(1)中国东部大陆的地震构造应力场………………………………汪素云 许忠淮(17)日本海区板块俯冲与华北地震………………………孙文斌和跃时李英波(33)唐山地震热力源的研究………………………………”一………………-·张之立(45)1976年唐山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和震区莫霍面的变形……………………一· ……………………………………………………朱岳清吴兵邢如英(57)喜马拉雅地区的均衡重力异常与地震活动性………祝恒宾周文虎 武立高(74)二维各向异性地电断面大地…  相似文献   

15.
使用唐山地区2002年1月—2015年11月ML≥2.5地震的255个震源机制解, 采用构造应力场均匀性的分段方法对唐山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进行分段. 在已有唐山地区震源机制解分区特征的基础上, 给出了5个参考应力张量, 并通过差异显著性的z值检验计算将唐山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分为宁河、 唐山、 滦县和卢龙等4个子段, 进而分别对4个子段的应力场进行反演. 结果显示: 4个子段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均呈近EW向, 且唐山、 宁河和卢龙子段的应力场均表现出较大的拉张分量; 唐山、 宁河子段的最佳应力张量与唐山主震对唐山断裂带两端点所产生的引张应力场的作用方式一致. 此外, 唐山子段的应力场符合基于接收函数给出的上地幔物质隆升模型, 滦县子段走滑型的应力状态反映了该区的共轭构造运动, 卢龙子段的最佳应力张量为正断兼右旋走滑. 从当前唐山地震序列发震断层分段的应力场特征可以推断, 现今唐山地区的地震活动具有继承性, 主要受区域构造应力场和该区深、 浅共存的断裂构造体系控制.   相似文献   

16.
小尺度地幔对流、壳下应力场与华北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魏格纳等求得的重力位球谐系数,得出n≤11阶系数与大尺度地幔对流相关,而12≤n≤25阶系数反映小尺度地幔对流;计算了小尺度地幔对流引起的华北地区壳下应力场,该应力场具有挤压性质,挤压中心在山西临汾—洪洞一带(111.5°E;36°N),应力大小为0.2—0.75×10~8达因·厘米~(-2),整个应力场具有规则的中心对称特征;壳下应力场的几何特征与震源机制解的结果、大震裂缝走向与错动方式、地震的空间分布等均彼此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唐山与海城地震,这种一致性尤为明显。看来,似乎小尺度地幔对流及其造成的壳下应力场对包括目前这次强震高潮在内的华北地区地震的孕震过程起着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崔效锋  谢富仁 《中国地震》2001,17(3):280-288
通过对华北地区1963~1998年间126个地震(Ms≥4.7)震源机制解的逐一筛选,运用逐次收敛法对中国华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反演分析,发现该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方向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演变特征①中等主应力σ2基本上是近垂直的,最大主应力σ1和最小主应力σ3都接近水平,σ1、σ3的方位在时间和空间上则存在着一定的变化;②1976年唐山地震以前,该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方向基本一致,最大主应力σ1的方位角为68°(北东东向);③1976年唐山地震以后,华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方向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华北北部地区和郯庐断裂带以东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方向没有明显改变,最大主应力σ1的方向仍为北东东向,方位角保持68°不变,而华北中南部地区最大主应力σ1的方位则发生了顺时针的转动,方位角变为87°(近东西向).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关于震前地下水的变化分布,过去,有的认为随着震源应力场的作用成均匀的、同心园状分布;也有的认为是象地震初动一样,成四象限分布。本文通过收集到的部分地震前地下水动态的异常变化资料,认为海城、龙陵、唐山、松平、道孚、甘孜等6.0级  相似文献   

19.
1976年唐山连发式强震活动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山地震以其连续发生7.8、7.1、6.9级强震而称为连发式地震。本文对其连发的特殊地震构造原因和力学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唐山震区特殊的构造条件和蕴震条件是唐山连发式强震活动的基础,包括大华北地震活动区特别是东北分区的应力场明显增强,是唐山连发式强震活动的根本原因。此外,其轭断面倾角和唐山断裂带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水文地球化学背景场研究中发现河北及邻近地区地下水溶解CO_2、H_2和H_e的富集与地震活动带或断裂带相吻合。本文研究了它们与地震活动带、深断裂带或上地壳体分界线之间的关系。根据CO_2分布特征和δ~(13)C值,得出富集带内的CO_2主要来自碳酸盐岩的变质作用;根据H_2和H_e分布的地震地质特征和可能的形成机理,指出H_2和H_e可能主要来自上地壳的火成岩体。因此CO_2、H_2和H_e可能是潜在震源区的重要地球化学标志,并且是映震灵敏的水文地球化学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