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机短信是一种新兴的以人际传播为主的传播媒介.生活中随时随处可见的短信聊天已经成为继谈话、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网络聊天之后一种新的重要的人际传播方式.手机短信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传播方式,融合了书面文本、语音文本两类文本的特点,并有着自己独特的性质.短信传播与其说是一种交流方式,不如说是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它在改变人类书写和交流习惯的同时,对人们的心理和群体交往关系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着眼于手机短信独特的文本形式和文本特点,以分析其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微信朋友圈与人际交往的关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了人际交往对人类的重要性,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变得越发强烈,交往方式也更加丰富,除了原始的面对面交谈,人们还借助一定的媒介载体来进行交流,如传统的寄信、打电话,现代的微博关注等。人类交往方式的每一次变化都依赖于科技的进步,新科技缩短了人们交往的距离、减少了交往  相似文献   

3.
农村集市是商品交易的场所,也是人际交往的空间.近年来,新兴媒介的使用带来了传统乡村交往活动空间的转移,村民将日常的消费活动、人情交往、休闲娱乐等转移到社交媒体中,农村集市"日常凋敝,春节繁盛",其作为交往的空间功能遭遇挑战,呈现出逐渐消逝的动态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农村集市作为情感交流中介仍然存在于人们的媒介交往活动中.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给人们交往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们的交往陷入危机之中.新媒体环境下人际交往危机有着多种表现,从交往主体来看表现在:交往主体的技术化、交往主体的疏离化两个方面.从新媒体的大环境入手,探究人际交往危机产生的根源,并针对原因探求破解这种危机的对策,对树立正确的交往态度、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移动互联网技术革新所引领的基于交往的社会化媒体在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兴盛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文化革命。在媒介化社会与社会化媒介不分彼此的社会空间里,交流与沟通成为了西部民族地区的新问题。我们需要摆脱被国内严重误读的庸俗功能主义对策思维,探究以主体间性为传播视阈的长效机制,塑造以媒介为纽带,以人际传播为核心的去大众传播化的"间性文化"观,才能完成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整合与和谐。  相似文献   

6.
随着4G时代的到来,手机社交软件正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交流工具,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人际交往模式。大学生由于处在单纯的校园与复杂社会的结合地带,作为新模式下人际交往的主体,其人际交往带有自身的特点。手机社交软件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人际交往不可缺少的沟通交流平台。为进一步弄清手机社交软件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本文以南昌八大高校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记录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旨在分析手机社交软件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利与弊,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方明 《东南传播》2011,(6):18-20
根据多次深入莽人村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发现莽人的媒介接触以电视与手机为主,书刊、电影与网络相对匮乏。认识这一点,对我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以媒介接触为内容的文化扶贫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雷淑媛 《兰台世界》2013,(28):137-138
毛泽东在人际交往中,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正是出于人民群众是世界历史主人的观点,为毛泽东注重与人民群众交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新媒介进入现代乡村社会后引发了一系列的变化.随着智能手机等新媒介渗透进村民日常生活的深处,传统的农耕记忆逐渐被互联网平台各类"三农"短视频所取代,传统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更多被智能手机呈现的虚拟交往所代替.田野观察发现,新媒介使乡村人际交往的互动空间、交往范围、沟通方式等方面发生了裂变,新媒介在乡村社会人际交往结构的"脱落"与再连接过程中发挥了"缝合"作用,正在重构转型期的乡村人际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10.
微信已经成为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它为各个年龄段的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交往方式。目前,人们正处在微信的传播时代,人际交往问题是这个传播时代里值得关注的课题,本文从微信人际交往的动机、特点、弊端等三个方面初步探索了微信的人际交往问题。  相似文献   

11.
石乾福 《出版广角》2015,(16):76-7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种新的人际交流语言——网络流行语随之产生,人们运用一些不规范、不合逻辑的词句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交流,以增加趣味性。但是同时,这种流行语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及正常的人际交往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研究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在现实环境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微博以信息传播模式和强大的传播效力,使新疆各民族成员之间的交往方式和互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也使新疆少数民族信息传播生态发生了变化。探索有效引导微博舆论、化解跨族际交流障碍的方法具有现实意义。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微博互动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微博互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使其有效地利用媒介完善和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13.
韩雯雯  张琳 《视听》2024,(1):126-129
“三农”短视频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农民为创作主体,以农业生产、文化生产、原生态风景、农村生活为主要拍摄内容,展现质朴真实的乡村环境与中国乡土文化变迁的短视频类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三农”短视频成为推动乡村群体进入大众文化场域的重要媒介,借助“三农”短视频,中国乡村民间生活的可见性被激活。在自媒体环境下,“三农”短视频创作者主动探寻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契合的审美表达,以乡村为文化场域,积极参与到城乡空间释义和大众话语赋意的媒介嬗变中,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完成了从“土味文化”狂欢到新时代“新农人”的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14.
伴随网络社会的崛起,一种新的交往模式,对传统的人际交往形态正产生着实质性的影响。我们须看到,网络世界不仅创建了人际交往的新平台,而且使人际交往质态也随之发生改变。有学者认为,以往社会的人际关系发展到今天,已陷入一种深刻的困境,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是,人们在交往中已无法体会到参与感、归属感及被需要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媒介融合给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信息传播、文化繁荣与保护带来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性。【方法】文章借助文献计量方法,以中国知网收录的245篇相关文献研究为样本,对少数民族地区媒介融合研究的主体脉络、知识演进与新兴热点进行系统性审视。【结果 /结论】研究发现:(1)少数民族地区媒介融合研究虽然并不属于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的中心议题,但学术生命力较为旺盛;(2)该学术领域研究者局限于西部地区,长此以往并不利于该领域学术健康发展;(3)该学术研究领域主要由进程研究、效果研究、地域研究、技术研究四部分议题构成,具体表现为对媒介融合研究路径演变与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结合程度不断加深的讨论;(4)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媒介融合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亟须通过媒介再转型和深度融合以保持党媒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严峻的乡村儿童手机使用问题成为社会各方讨论的焦点,但乡村父母在其中的角色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本文以GH乡父母媒介干预为研究对象,通过民族志和问卷的方法,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研究发现,GH乡父母主要采取单一、威权式的规则和限制媒介干预策略,以主体性、交往性为要义的社交性干预和灵活柔性的技术方案则处在边缘位置。这一情况与特殊的乡村家庭经营理念、关系以及空间等结构复杂勾连,使原本不协调的父母媒介干预遭遇到更大的困难。这一情况在影响乡村父母对儿童手机实践脆弱的监督和引导作用的同时,还可能进一步加剧乡村家庭的亲子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7.
陈星 《中国出版》2023,(18):36-41
数字乡村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需要多元建设主体的协同参与。县级融媒体作为建设主体之一,以技术嵌入、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文化嵌入为主要路径,嵌入数字乡村的技术空间、治理空间、交往空间与意义空间,契合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需要。未来县级融媒体中心应通过思维增能、专业增能及价值增能等方式,提高嵌入数字乡村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实现数字乡村善治和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
田丽  安静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5):13-19
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网络社交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影响。首先,对网络社交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从交往范围、交往方式、交往动机等角度进行分析;其次,利用量表详细分析网络社交动机,并根据被访者人口统计变量分析其影响因素;再次,在此基础上总结网络社交的特征;最后,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网络社交对现实生活人际交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曾丹 《青年记者》2016,(17):29-30
“当Internet开始以一种传播媒介进入人们生活时,最早承载的形态就是‘人际传播’,直到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移动终端和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引起人际交往模式和关系交往结构的变迁.”①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介改变了人的存在方式,重建了人的感觉方式和对待人的态度.而层出不穷的社交媒体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交流和交际,微信的影响尤其显著.因此本文以微信为例,解读微信构筑的主要人际传播情境,探究在社交媒体上如何通过仪式来建构自己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网络媒体从业青年群体人际交往的调查研究,首先分析出当下网络媒体从业青年的人际交往现状,包括这类群体人际交往的目的、内容、对象、方式以及受到的人际交往的影响;其次,根据调研结果总结得出网络媒体从业青年人际交往的五个特点:趣缘性、内容的多样化、强连接、影响的广泛性以及交往过程中所呈现的合作性;最后,分析了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以及人际交往对网络媒体从业青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