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建设浙江省"文革"资料数据库的意义,提出了构建浙江省"文革"资料数据库的具体规划、步骤、内容和方案。  相似文献   

2.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群众组织创办的各类小报统称为"文革小报",其具有零散杂乱、繁多无序及连续性差等特点。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千余种、上万份珍贵的"文革小报",为了便于利用和管理,对其进行了整理与著录,制定了15项"文革小报"著录款目和具体著录规则,并对馆藏"文革小报"的种数、份数、册数、著录条数及复本量做了统计。  相似文献   

3.
"文革"时期的辽宁作为工业大省地位举足轻重,"文革"后期辽宁省的全面整顿同样意义重大。此次整顿对于辽宁省国民经济和工作秩序的恢复,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为后来的改革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国家图书馆馆藏“文革前”出版的连环画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图书馆馆藏"文革前"出版的连环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的以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为题材,还有的贴近现实生活,与现实社会关联密切。这些连环画展现了传统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在连环画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以其通俗化、大众化优势为大众广泛接受和欢迎。"文革前"出版的连环画不仅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而且是记录和反映社会状况的宝贵素材,有助于普及大众教育、传承文化,对少年儿童具有启智作用。  相似文献   

5.
说起"文革"十年的文艺生活,有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那就是"八亿人民八个戏".  相似文献   

6.
从1959年到“文革”后期,一种将鲜鸡血注射进人体的“奇效”疗法蔓延全国。“打鸡血”这一如今人们用来形容某人亢奋、好斗的词语背后,却隐藏着一段令亿万民众为之癫狂的岁月。  相似文献   

7.
在"文革文学"中透视"知青群体"的青春心态,我们发现在这样特殊的年代,文本的创作主体就是实际参与"上山下乡"运动的知识青年,创作者和言说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是一致的,扎根农村的奉献与激情、青春理想幻灭后的觉醒与批判、阵痛中艰难寻找未来的苍凉与坚忍都是其心态表征,"文革"一代青年的精神成长史从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8.
“五七干校”是“文革”中的一个“新发明”,就是将有问题的干部和机关、学校、科研单位的知识分子,以“工作单位”为“单位”集中到农村,进行长达数年的劳动改造。  相似文献   

9.
"文革"爆发后,"样板戏"一花独放,自1966年到1970年,全国只生产了4部可看电影,其中以《地道战》影响最大。这部影片以"流畅的手法,高超的技巧",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成为人们百看不厌的"经典之作"。电影《地道战》是怎样诞生的呢?  相似文献   

10.
王淼 《云南档案》2011,(1):14-16
<正>一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无疑是一个特殊的时段,它给当代中国人烙下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而在这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中,不时浮现上来的,除了那些对个体生命而言的噩梦般的人生体验之外,也许还有不止是"娱乐"的文化生活经验。被视为"最高群众性"的电影,在其时的文化生活中又堪称一大"奇观"。这种"奇观",我们称其为"文革电影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